小班科學教案下優秀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5K

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聯繫實際,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案發揮着十分關鍵的作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科學教案下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教案下優秀8篇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1

小班科學動物的活動方式教案

活動目標

1、發現動物的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會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動物的活動方式。

2、會根據活動方式給動物分類。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一些常見的以飛、跑、跳、遊、爬為主要活動方式的動物。

2、物質準備:虎大王手偶、動物手指偶、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境激趣。

老師:今天,虎大王請我們去開會,我們走着去吧!(帶領幼兒進場)

二、幼兒和ppt互動,發現動物的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會大膽用肢體語言表現動物的`活動方式。

1、虎大王:小朋友們好,你們是怎麼來的?(我們是走着來的。)那它們是什麼來的?

2、引導幼兒跟ppt互動,發現動物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並大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

(1)小兔,你是怎麼來的?(我是跳着來的。)你是怎樣跳的?(後腿用力蹬地向前跳。)我們想向你學跳。

(2)小烏龜,(同上)

(3)獵豹,(同上)

(4)老鷹,(同上)

(5)小魚,(同上)

3、過渡句:

虎大王:動物們來的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那動物們的要求是不是多種多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遊戲:幫動物找朋友(根據活動方式分類)

1、動物提出要求。

老鷹:我要找飛着來的朋友。

老虎:我要找跑着來的朋友。

袋鼠:我要找跳着來的朋友。

鯨魚:我要找遊着來的朋友。

鱷魚:我要找爬着來的朋友。

2、操作要求

(1)一次選一種動物,一共選兩次。

(2)找活動方式一樣的跟它做朋友。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過渡句:

虎大王:動物們謝謝小朋友,幫助它們找到了來的方式一樣的朋友,它們想邀請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

四、遊戲:捉迷藏(鞏固按動物的活動方式不同分類)

1、師:誰藏在雲朵裏面呢?誰躲在樹叢後面?誰躲在小山後面?誰躲在珊瑚叢中?誰躲在石頭後面?(幼兒先猜,再出示圖片驗證)

2、玩的次數根據時間和幼兒的興趣來靈活掌握。

五、頒發遊戲獎,自然結束。

虎大王:小朋友們捉迷藏玩得可真好,我要獎勵你們。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指紋的種類和用途,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

2、簡單瞭解指紋的特點、作用,豐富詞彙:指紋。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圖片:指紋;

2、泡沫印尼、放大鏡、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個祕密,找找看是什麼祕密?

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

1、引導幼兒認識指紋

(1)瞭解指紋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訴幼兒(教師指着手指肚)這裏叫手指肚。

(2)仔細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膚上有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有細紋)小結:這些細紋我們叫它指紋。豐富詞彙:指紋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指紋

(1)你和旁邊的小朋友比較一下,你兩個的指紋一樣嗎?

(2)請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將指紋印在紙上

(3)請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手上的指紋和紙上印的指紋説一説指紋是什麼樣的,像什麼?

3、討論指紋的形狀指紋的形狀有:

箭形水波形旋渦狀等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一生都不會變,因此可以用指紋辨別人。

4、發現觸摸過的地方能留下指紋

(1)教師演示蘸有紅色印泥的手指觸摸玻璃杯請幼兒説出有什麼發現?

小結: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2)教師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觸摸這些東西請幼兒説出有什麼發現?

(幼兒討論:會不會留下指紋呢?)

小結: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也會留下指紋,會留下許多汗孔,汗腺分泌出的汗通過汗孔在到達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體時就會留下指紋5、引導幼兒説出指紋的用途教師小結:

你可別小看指紋,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紋由皮膚上許多小顆粒排列組成,這些小顆粒感覺非常敏鋭,只要用手觸摸物體,就會立即把感覺到的冷、熱、軟、硬等各種“情報”通報拾大腦這個司令部,然後,大腦根據這些“情報”,發號施令,指揮動作。

指紋還具有增強皮膚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緊緊地握住東西,不易滑掉。我們平時畫圖、寫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夠那麼得心應手,運用自如,這裏面就有指紋的功勞。

不會寫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結束,手指印畫讓幼兒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種圖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説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為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後,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徵、用途等。由於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為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數,例如幼兒對創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由於時間原因,最後的遊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為在以後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註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準備並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已有經驗描述春天的景象。

2、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春天景色的特點。

3、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喜歡大自然。

活動重點:

發現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景色的不同。

活動難點:

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喜歡春天,喜歡大自然。

活動過程:

一、遊戲情境導入:

1、《春天在哪裏》歌曲導入。

2、小朋友們,請你們説説春天在哪裏?

3、現在是什麼季節?那剛剛好,我們一起去尋找春天的足跡。

4、足跡是什麼意思?教師解題。

二、遊戲活動準備:

1、你覺得春天是什麼樣的景象?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彙報。

2、你覺得在哪裏可以找到春天的足跡?幼兒自由彙報。3、尋找春天的足跡你覺得我們需要帶上那些工具?幼兒彙報。

三、遊戲活動過程:

1、出示校園小草發芽的圖片,迎春花開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彙報。

教師小結:這些是老師在週末的時候去户外找到的春天悄悄留下的足跡。

2、出示柳條發芽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彙報。

3、出示户外活動時孩子們很熱脱雕外套的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你發現了什麼?幼兒彙報。

4、你們來討論一下,春天的足跡還有哪些?幼兒討論。

5、幼兒彙報討論結果。(小河的冰融化了,燕子回來了,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太陽照射的時間變長了,天氣暖和了等等。)

6、播放《春天在哪裏》歌曲,我們已經找到了春天的足跡。

7、你覺得春天的景色怎麼樣?你能用一句話讚美春天嗎?幼兒讚美春天。

8、對於春天這個話題,你們還有問題嗎?鼓勵幼兒提出問題,並試着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

我有問題,我的問題是:誰把春天送來的?你覺得呢?幼兒彙報。

四、遊戲活動延伸:

1、今天回家,小朋友們查閲資料瞭解春天是怎樣來的?

2、週末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户外尋找春天的足跡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使蛋寶寶站起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2、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有關物體支撐的經驗。

3、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熟蛋若干,課前裝飾成蛋寶寶。

2、沙盤、瓶蓋、小碗、積木、彩泥、沙包、米、手工紙、圖畫紙、手絹、小毛巾等輔助材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教學,邊播放音樂,幼兒邊跟隨音樂做模仿動作,幼兒圍坐在教師身邊,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1、出示蛋寶寶,引導幼兒觀察蛋寶寶,然後請幼兒説説蛋寶寶長的什麼樣子?(圓溜溜的、很光滑……),教師説:“蛋寶寶整天躺着,它想站起來到外面看看,我們能幫助它嗎?”幼兒一起説:“能”。(教師為幼兒的探索設置懸念,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引導幼兒探索在平面上讓蛋寶寶站立起來的方法

①幼兒每人一隻熟蛋,讓幼兒自由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請個別幼兒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讓蛋寶寶站起來的,用了什麼方法?(磕了一個小坑,使蛋寶寶站起來的)

②教師講述幼兒探索的情況,教師説:“許多小朋友都把蛋寶寶磕了一個小坑,才能使蛋寶寶站起來,那麼我們不能把蛋寶寶弄破,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蛋寶寶站起來呢?”

3、引導幼兒藉助輔助材料,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①我們請材料王國裏的朋友來幫助蛋寶寶站起來好嗎?(逐一出示各種輔助材料並説出其名稱)

②進一步引導幼兒藉助各種輔助材料,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要求幼兒注意安全和衞生。

③請幼兒説説自己怎樣使蛋寶寶站起來的,並演示給幼兒看看,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材料,什麼方法?讓幼兒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

④教師與幼兒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使蛋寶寶站起來的各種好辦法,並讓幼兒逐一嘗試。

4、請幼兒説一説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那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媽媽會生蛋嗎?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從電視上、書籍上、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回來後告訴老師。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放上各種材料(沙盤、瓶蓋、小碗、積木、彩泥、沙包、各種米、手工紙、圖畫紙、手絹、小毛巾、棉花、電線等),讓幼兒繼續探索,從而激活幼兒進一步去探究、發現的好奇心。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學説“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還有…。”

2、在看看、説説、聽聽的過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課前與家長一起找春天的照片 ;《找春天》ppt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故事《小熊蜜蜜找春天》

1、提問:今天我要請你們聽一個關於誰的故事呢?

小結:你們真聰明,學會了仔細觀察。今天要聽一個關於小熊蜜蜜的故事。

2、觀看ppt《小熊蜜蜜找春天》(完整播放)

提問:

①在什麼時候,小熊蜜蜜會從冬眠中醒過來呢?蜜蜜醒過來了,他發現自己的房子怎麼了?

小結:春天的時候,小熊冬眠中醒過來,發現房子經過一個冬天到處是灰。

②蜜蜜把房間打掃完了,覺得房間裏缺了什麼?發現房間裏沒有春天,蜜蜜 決定做一件什麼事情?

小結:小熊蜜蜜把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發現房間裏沒有春天,於是就去找春天。

③小熊蜜蜜找到春天了嗎?小熊蜜蜜找到了什麼?小熊蜜蜜是怎麼説的?

個別幼兒説,最後整合起來。我們一起學學小熊蜜蜜是怎麼説的。

總結:我的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還有青蛙。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綠綠的柳樹;還有紅紅的桃花。

3、學會説“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還有…。”(播放最後一段總結句)

總結: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還有青蛙。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綠綠的柳樹;還有紅紅的桃花。

過渡語(課件小熊蜜蜜説):我找到了春天,你們找到春天了嗎?

二、説一説自己找到的春天。

1、觀看ppt《我找的春天》請小朋友説一説自己找到的春天。

提問:你找到春天了嗎?春天有什麼?

總結: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還有…。

2、邊看ppt邊和朋友説説找到的春天。

三、唱一唱春天的歌《春天在哪裏》

原來春天那麼美,相信春天的歌也一定非常好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重點是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學説“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還有…。”整個活動都能緊緊圍繞這個重點有序的開展。從教具準備上來看,製作的課件圖片鮮豔,形像生動,能突出重點,能較好的為教學服務。從環節上來看:在第一個環節中,“在什麼時候,小熊蜜蜜會從冬眠中醒過來呢?”小朋友有點茫然,回答不出,可能這個問題對於小班來説比較難,故事裏講述的也不是很問題很接近的。當時我也做了及時調整為“小熊蜜蜜會從冬眠中醒過來,它説什麼來了?”孩子們就回答出來了。我在提問的適宜性這一點把握的不夠好,問題的難度要適宜,提出的問題要使幼兒能夠接受,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去提問。其它的提問在難與易的層次把握較恰當,在設計時也考慮到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步步拓展,從啟發、激勵幼兒的思維出發,引導幼兒在定勢範圍內連續思維。第二個環節中,前半段個別孩子交流時,孩子們能緊緊圍繞老師的重點去説“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還有…。”後半段請小朋友互相邊看照片邊説説自己找到的春天時,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照片上,忽略了自己的任務。在這點可以調整一下幼兒拍攝的照片,可以給它剪裁一下,突出找到的春天。在前期準備時,請家長和小朋友找春天時講清楚拍攝要求和重點。最後一個環節是聽聽春天的歌曲, flash比較美,孩子們能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從目標達成度來看:我覺制定的目標與我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是一致的,不會過易也不會過難,而且較具體,易於衡量,可落實,其次這個目標是非常和諧的。幼兒在實際活動過程中,達成的目標與原定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這節課的目標達成度是比較好的。

活動點評:

老師課件做的很生動,發動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園尋找春天、拍攝照片這樣的形式,讓孩子真正參與進來,這一點能讓小朋友能很好的投入到找春天的情景當中,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建議:故事可以分段欣賞,能更好的理解故事。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集體共度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端午節習俗物品的各種材料:

粽葉、糯米、線等;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2.端午節相關圖片,艾草和菖蒲。

3.邀請幼兒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辭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在我國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

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xxx幼兒園的小寶寶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度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吧!

2.手工活動

(1)家長們表演包各種花式粽子的技藝。

(2)制香囊、畫彩蛋、編制五彩繩,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結束後展示作品並相互贈送。

3.親子游戲

?袋鼠》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班粽子2個,終點處擺椅子4把。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腳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各握一個粽子,教師發令後,家長抱幼兒向前跑,雙手不能碰幼兒,繞過椅子,返回,將粽子交給第二對家庭,繼續遊戲,最先完成的一組即為獲勝。

?賽龍舟》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4對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班紙箱龍船四個,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兒在媽媽或爸爸的帶領下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快樂運粽子》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班小桶一個,粽子若干。

玩法:幼兒提着小桶,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裏的粽子再走回來,將粽子放回到隊伍前的籃子裏,把小桶傳給下一位幼兒,繼續遊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隊運的粽子多為優勝。

“嘟嘟嘟”跑得快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班一個呼啦圈,兩個粽子。

玩法:以班級為單位,8個家庭組合為一組進行接力,遊戲中,孩子做車頭,一手拿一個粽子做方向盤,家長蹲下做車尾,呼啦圈為兩頭連接,一頭套在孩子的腹部,一頭家長用雙手握住,小車以最快速度前進至對面家庭組合,將呼啦圈和粽子接力給下一組家庭,最後一組家庭跑完,遊戲結束,快的那一班級獲勝。

活動結束

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時,老師可編輯園所動態,記錄活動過程,分享給全體家長和幼兒。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徵。

2.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課前洗淨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徵。

師:小朋友,今天蘇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是一種水果請一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麼?

2.集體觀察,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徵。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麼呀?

師:"西瓜是什麼樣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麼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現在又多了一些形狀,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瞭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徵。

師:"今天有一羣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為了吃西瓜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麼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麼?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裏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裏面是什麼樣的?

f.瞭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麼不一樣呢?

4.我們給西瓜塗上顏色吧。(幼兒動手操作)5.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麼?"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裏有什麼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活動反思:

我們所追求的應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目標的實現,更要考慮實現這個目標是否有價值,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和方式是否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不要太在意活動的結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應更多關注活動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發言有沒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產生共鳴。這些將在今後的實踐中慢慢地積累與總結,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小班科學教案下篇8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感知木耳在水裏泡發後的有趣現象。

2、運用多種方式,體驗木耳的不同變化,感受快樂。

3、願意動手嘗試玩泡發實驗,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幹木耳、水、盆活動過程:

(一)品嚐木耳菜,感受木耳做菜後軟軟的特性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品嚐一道好吃的菜。

師:吃好的小朋友快來告訴我有什麼感覺?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呀?(軟軟的—這個詞語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香香的———這是你品出來的味道!)師:看你們吃得香香的,一定很美味,這道菜吃到嘴裏軟軟的,很鮮美。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呢?(雞蛋,那黑黑的是什麼呢?)謎底藏在你們的椅子底下,去找一找吧。

(二)觀察幹木耳,瞭解幹木耳的特徵師:黑黑的東西是木耳,我們來看看,這個木耳長什麼樣子呢?你可以用手摸一摸,搓一搓,也可以聞一聞,説説你的感覺。(硬硬的———你的感覺和我是一樣的;小小的—————你是看出來的;黑黑的————顏色你也看出來了,有味道———這是木耳特有的香味,我們一起來聞一下!)師:幹小木耳小小的,硬硬的,我們來學一學他的樣子。

師:咦?幹木耳小小的硬硬的,剛才吃的木耳卻是軟軟的,為什麼不一樣呢?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這是生的幹木耳,他還會變魔術呢!

(三)運用多種方式,感知體驗木耳泡發的有趣變化1、實驗操作,感知木耳泡發後的變化師:我們請熱水朋友來幫幫忙,把小木耳輕輕的放進盆子裏,小心熱水燙,讓小木耳泡一會兒。

(1)幼兒操作,感知。

師:老師給小朋友也準備了木耳和水,請你也去試一試,看看木耳會發生什麼變化。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和觀察:你可以去看下別的小木耳發生了什麼變化?再去看看你的木耳這時發生哪些變化了?你可以用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2)講解觀察結果,得出乾濕木耳的不同師:你的小木耳在熱水裏發生了什麼變化?你用動作來學一學!我們一起學一下!

師:你用手摸到泡熱水後的木耳有什麼感覺?誰會用動作學軟軟的感覺?

師:小木耳泡了熱水澡以後啊,慢慢變大變軟了,在熱水裏翻個身子。誰會學學它的變化。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小結:原來小小的硬硬的幹木耳泡水後會變大,變得濕濕的、軟軟的,這個現象叫泡發。

2、體驗遊戲"變呀變",感受快樂師:小朋友,你們想做小木耳嗎?我們一起來玩個"變呀變"的遊戲,快乾乾的小木耳快到我身邊來吧!你們泡發出來了以後,我還會炒一盆香香的木耳菜呢。讓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學做幹木耳學得最象,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身體抱得緊緊的真象一顆乾乾硬硬的小木耳。

師:乾乾的小木耳準備洗個熱水澡啦,快跳進水裏,在水裏泡一泡,翻一翻,扭一扭,慢慢變大啦!這個小朋友把小手小腳都伸展開來好大哦!讓我摸下有沒有泡發開了!老師檢查:真的一個個泡得軟軟的大大的,看來好炒菜了!快讓我撒點佐料,炒一炒!(老師這裏炒一下:這個木耳可真香啊!那裏炒一下:這個木耳一定很好吃……(跟着音樂做小木耳,隨着音樂慢慢變大。教師扮演炒菜者翻炒木耳。)師:一大盆香香的炒木耳做好了,讓我來品嚐一下吧!啊嗚啊嗚,真好吃!遊戲好玩吧!請你們輕輕地回到位置上去。

(四)遷移生活經驗,瞭解其他可以泡發的食物。

1、通過課件,瞭解更多泡發食物。

師:我們的小木耳可真會變魔術,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一下子吃不了,人們就會把他們曬乾,以後要吃的時候就用水把他們泡發開,再做做吃。來看看還有哪些食物也可會玩泡發小魔術的。

2、結束活動,延伸內容師:會玩泡發魔術的東西還真不少呢,我們可以回家問問爸爸媽媽還有哪些食物也會玩這個小魔術的,去告訴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活動基本達到預定的目標,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如果在這個活動中設計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個現象來重點讓孩子觀察、探討其變化的環節,活動效果會更加突出,並會讓延伸活動更加豐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