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角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教案是對教學活動進行的一種安排和決策,借助教案我們可以讓我們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班科學角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小班科學角教案8篇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通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並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並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活動準備:

1、軟硬不同的兩條小路

2、每個人一個軟硬不同的玩具

3、軟硬不同的糖果每個人一個。

4、寫着軟硬兩個字的箱子。

5、活動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入場,走在軟硬不同的小路上。

老師在班級佈置了兩條小路,小朋友走一走,有什麼感覺?教師參與其中,隨時問問孩子有什麼感覺?走完後找到一把椅子坐好。

幼兒坐好後提問:你走的哪條小路?有什麼感覺?

總結:走在海綿路上軟軟的,走在石頭上硬硬的。

二、玩玩具,感知軟硬

椅子下面藏了玩具,請小朋友把玩具寶寶請出來,舉起來和玩具寶寶問個好,我們玩一玩,摸一摸、捏一捏看看會有什麼感覺?

三、分一分,按照軟硬給玩具分類

四、拓展生活經驗,説一首生活中、身體上哪些是軟軟的,硬硬的?

五、分發糖果感知軟硬

六、玩糖紙感知軟硬,並想辦法把糖紙變硬的方法。

七、滲透健康行為習慣教育:將糖紙收拾好,漱口保護好牙齒。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色,並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紅、黃、藍三種基本的顏色並能説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黃藍的。

難點:感知紅、黃、藍兩兩不同組合後會變出橙、綠、紫三種不同的顏色。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個,在瓶蓋裏面分別塗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遊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我們數一、二、三,把它請出來!

哇,是什麼呀?我們來看看,瓶子裏有什麼?這個水有沒有顏色?

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寶寶是透明的。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變變變的遊戲,我們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

(教師搖動瓶身,讓水接觸瓶蓋裏的顏料)

師: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好玩嗎?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寶寶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學老師搖瓶子,要説:“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哦”。

1、請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用力搖,使其變色。(老師鼓勵孩子用點力,再加加油)

師:“你們變出來了嗎?變出什麼顏色了?”

2、顏色對應

師:水寶寶要休息了,請給它找個家(與框子對應放)

三、解讀祕密

師:我們的瓶子怎麼能變顏色呢?

請一幼兒上來嘗試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再換上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師:這個怎麼都變不出來,那個卻變得出?好奇怪哦!

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祕密放在了瓶蓋裏。這個蓋子裏有什麼?蓋子裏有顏料,水寶寶就可以變出顏色了。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老師手裏有一瓶__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

(2)幼兒換好瓶蓋後,搖晃瓶子。

(3)教師:瓶子裏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麼顏色了?哇,顏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

活動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這節課的目標是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遊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節: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節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節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塗上藍色顏料瓶子裏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節梳理歸納,初步瞭解顏色變化的祕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後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3

一、活動名稱:科學活動——誰會生蛋

二、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萬物皆醒。當春雷打響後,我們在自然角中投放了一隻只小小的黑黑的蠶寶寶。孩子們很喜歡這些"小不點們",看着它們慢慢地蠕動着,他們互相討論着:這蠶寶寶是哪裏來的?有的説:"是蠶媽媽生的。"有的説:"是蠶媽媽先生下蛋,然後才變出蠶寶寶的。就象雞媽媽先生蛋,才有小雞。"後來,我們看了有關的書籍,在查看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孩子們對小動物是怎麼生出來的很感興趣,於是,我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對常見的會生蛋的動物有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會生蛋的動物,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學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從中感受探索發現的樂趣。

四、活動準備:

1、《誰會生蛋》教學課件;各種動物若干。

2、場景佈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兒已瞭解幾種胎生動物傳後代的特徵,並瞭解幾種常見的動物下蛋的窩(巢)。

五、活動過程:

(一)結合場景,引導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卵生動物。

1、帶幼兒到"動物園",讓幼兒自由地尋找會生蛋的動物,要求幼兒邊找邊和同伴説説:"我找到了會生蛋的ⅹⅹ。"2、幼兒分散在場景中尋找會生蛋的動物,教師引導幼兒邊找邊説:"我找到了會生蛋的ⅹⅹ。"(二)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驗證自己的尋找結果。

1、讓幼兒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會生蛋。

2、讓幼兒説出自己的尋找結果,教師點擊課件幫助幼兒驗證。

(三)藉助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卵生動物傳後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説説:兩邊房子裏的動物生寶寶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説説:"你知道動物媽媽在哪兒生蛋的?為什麼要在這些地方生蛋?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四)利用廢物,讓幼兒給蛋寶寶建個家。

1、以保護蛋寶寶,給蛋寶寶建個安全的家,鼓勵幼兒想出多種辦法保護蛋寶寶。

2、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為蛋寶寶建家,教師引導幼兒自制放到"動物園"中。

(五)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感受過端午節的喜悦情感。

2、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積極參與節日慶祝活動。

3、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幼兒自帶的粽子,鴨蛋

2、知識經驗準備: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説)

2、説説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1)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2)瞭解端午節的習俗。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3)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户户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

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4、幼兒品嚐粽子,體驗端午節的快樂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形狀、口味。

(2)幼兒分享粽子。

5、活動延伸

親子游戲:划龍舟。

遊戲規則:將班級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幼兒平均分為兩組。每組家長分兩隊面對面插縫站好然後平躺在地面上,家長將雙手舉起來,讓幼兒可以在上面平穩的`爬過去。遊戲開始前幼兒在起點排好隊依次從家長的手上爬過去。

遊戲提醒:家長躺下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調整家長的位置,保證家長雙手舉起來的時候是一條直線。家長在運送幼兒的時候注意配合左右的家長關注幼兒的位置。老師注意家長搭起來的“龍舟”上面最多隻能兩到三個幼兒。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5

一、設計意圖:

選擇這一內容,是因為今年我帶的新小班,小班孩子剛剛入園,焦慮情緒嚴重,不易於午睡,為了能讓孩子更好的舒緩情緒,有效入眠保障身體健康,所以我設計了《動物怎樣睡覺》這節活動。基於課題中一再強調進行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教學,更應尋找教材內容與生活的接觸點。喜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針對小班幼兒年 齡特點,再以幼兒猜猜、學學、講講等方式,形成讓幼兒主動參與嘗試的願望,用動物有趣的睡覺姿勢吸引幼兒聽、學、玩,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鞏固自己的理解,延 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睡眠姿勢的培養。這節活動既能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又能初步培養良好的午睡習慣。為此制訂了以下目標:

1、通過找找、看看、説説,啟發幼兒探索動物睡覺的祕密,感知表徵動物的不同睡眠姿勢。

2、引導幼兒模仿體驗,掌握正確睡姿和午睡規則,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感知表徵幾種小動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活動難點:掌握正確睡眠姿勢和午睡的規則。

根據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經驗準備:提前請家長協助蒐集有關動物睡眠的資料。

物質準備:《動物怎樣睡覺》的課件、音樂磁帶《動物狂歡曲》、《搖籃曲》和各種動物頭飾。

二、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採用了觀察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

1、觀察討論法

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以及課程需要關注幼兒生活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手段,分別呈現動物睡覺圖片和幼兒自己睡覺時的圖片,運用觀察討論法,激起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從同伴交流中,引發幼兒對睡姿的興趣。

2、情境教學法

藉助幼兒熟悉的《搖籃曲》,讓幼兒邊聽邊表演,舒緩優美的旋律營造了寧靜氛圍,使幼兒彷彿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説學法:

1、角色表演法:

小班幼兒愛模仿,於是我提供各種頭飾支持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給幼兒搭建藝術表徵科學經驗的平台,利用藝術形式帶領幼兒更好的融入到科學教育活動中。

2、兒歌輔助法:

提煉孩子的語言,創編兒歌《睡午覺》,運用兒歌輔助法,請幼兒説説做做,幫助幼兒熟悉睡覺的正確姿勢。

四、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讓幼兒聽呼嚕聲,猜一猜,“這是什麼聲音?”“什麼時候才打呼嚕?”在猜想中激發幼兒想積極探索的願望。

通過層層遞進提問,引發幼兒對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聯想。

第二個環節: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幼兒觀察,使他們學習慾望和探究心理被再次激發。然後再遵照幼兒的認知規律運用觀察討論法,創設循序漸進的探究活動,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大膽提出問題,最後互相交流,解決問題。

在播放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小動物是怎麼睡覺的?“這是誰,它是怎麼睡覺的?這又是誰,它怎麼站着睡的?”引導幼兒説出什麼動物站着睡、什麼動物趴着睡、什麼動物睜着眼睛睡……

第三個環節:角色遊戲扮演:看誰學得像(模仿小動物的睡姿)啟發幼兒表徵動物睡覺的姿勢。

1、聽見歡快的音樂,小朋友就模仿動物出來遊戲;聽到輕柔的搖籃曲,就模仿動物睡覺,睡覺時須安靜,不要大聲喧譁。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頭飾,模仿它睡覺的樣子。

根據小班幼兒的模仿性,通過角色體驗,讓幼兒感受搖籃曲的舒緩意境並迅速融入其中。

第四環節:通過提問拓展孩子經驗,呈現幼兒睡眠圖片,引發幼兒探索討論正確的睡姿和午睡的規則。

“你們還知道其它小動物的睡覺姿勢嗎?”

“小動物有很多種睡覺的姿勢,那你看到圖片上的小朋友們是怎麼睡覺的啊?你們覺得怎樣睡覺又安全又舒服?”課題研究中特別強調精講,就是教師用兒童化的語言概括教學中所藴含的知識要點,討論後總結孩子的説法編成兒歌《睡午覺》,“脱下鞋子靜悄悄,蓋好被子朝右躺。閉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鬧睡午覺。”説一説,做一做,在兒歌指導下更易於讓孩子掌握和鞏固午睡的要領。

在引導幼兒掌握午睡要領的同時,再運用提示性的語言、音樂和同伴間的模仿、示範,鼓勵每個孩子自主探索最安全最舒服的睡姿。《綱要》中指出:“教師是孩子 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時作為孩子的遊戲夥伴,我和孩子們一起模仿午睡的場景,進一步融入到設置的情境中來。活動中,我設計的步驟層層推進,及時 的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動作表現小動物們的睡姿,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並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讓幼兒喜歡午睡的氛圍。

本節活動是讓幼兒在科學和藝術的氛圍裏感受生活,這是本節活動的閃光之處。

1、角色化的遊戲形式――讓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讓幼兒在新鮮、有趣的氛圍裏表演,孩子們很感興趣,喜歡午睡的氛圍。

2、考慮到幼兒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感興趣,能夠很容易理解內容,我自編兒歌輔助幼兒記憶鞏固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

本節活動在真實情景的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遊戲,達到了師生互動的效果。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並且瞭解動物與人一樣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環境。

2、知道不同小動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學習按動物的居住場所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動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叢、水的大掛圖

3、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並思考:

(1)課件中有哪些小動物?説出動物的名稱

(2)這些小動物有家嗎?它們的家都在什麼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課件,呈現不同動物居住場所的圖片,請幼兒説説這是誰的家?並把相應的小動物送回家。

3、學習按動物的居住場所進行分類。

如:山林——獅子,老虎,熊貓等。

土壤——蝸牛,蜈蚣等

水——鯊魚,魚,蝦等

4、請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兒對不同動物的不同居住環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小動物的家遭到破壞的情境,請幼兒討論:

“如果小動物們失去了家,會怎麼樣?”

——動物失去場所,會面臨死亡。

——所以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們的家,讓小動物們生活得開開心心的。

6、參與操作課件中的交互式遊戲,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確的,送給他們小紅花,哪些是錯誤的,及時進行制止。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在玩“照鏡子”遊戲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五官特徵。

2、體驗照鏡子的快樂,並能準確運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通過操作貼五官,鞏固五官臉部位置的認識。

活動重難點:能在遊戲的過程中探究五官的特徵,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平面鏡、自制鏡子的形狀人手一份,手繪五官許多個,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引出主題

教師請幼兒猜謎語:

1、“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眼睛)

2、“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頭不見面。”耳朵)

3、“上一片,下一片,中間一道白圍牆。”(嘴巴)

4、“可以呼吸,可以聞氣味,它的本領可真大。”(鼻子)

5、“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只要對着它,喜怒全知道。”(鏡子)

二、玩小鏡子的遊戲

教師用鏡子和幼兒一起玩遊戲。教師一邊説“照鏡子,照鏡子,照到你的小鼻子……”,一邊用請幼兒用鏡子照到幼兒相應的五官部位。

三、幼兒自主發現、表達

1、用“照鏡子,照鏡子,照到我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現。

2、請幼兒來説一説:你用鏡子照到了自己臉上的什麼地方?五官的數量?它們的本領是什麼?如何愛護五官?(請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五官的本領可真大,我們應該愛護自己的五官。

四、操作活動:貼五官

1、老師為每個小朋友做了一面鏡子,我們來玩貼五官的遊戲吧。

2、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糾正一下五官貼得不真確的地方。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8

活動目標:

樂於參與探索活動,初步瞭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體驗科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樂於參與“讓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

難點:初步瞭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活動準備:

裝有水的整理箱每組一個。

塗蠟和不塗蠟的紙船若干、油畫棒、乾毛巾、白紙。

幼兒已有玩水的經驗。

幼兒用書第6冊第9頁。

活動過程:

紙船會變化。

觀察紙船(教師出示紙船)。

——這是什麼?你們想玩嗎?

——你們想要怎麼玩呢?

自由玩紙船,邊玩邊觀察紙船的變化。

討論觀察結果,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紙船被打濕了,有的沒有被打濕呢?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的船是直接用紙做成的,有的船的身上塗了油畫棒。)

——你是怎樣玩紙船的?你發現了什麼?

蠟船有祕密。

觀察教師實驗,瞭解蠟是不吸水的。

——為什麼塗了蠟的紙船沒被打濕,沒塗蠟的紙船被打濕了呢?

——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將水滴在蠟和紙上進行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討論探究怎樣讓紙變得不吸水。(在紙上塗蠟。)

探討不吸水的蠟還有什麼作用。

——蠟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蠟塗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件雨衣,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在其他需要防水的地方也可以用上蠟。

我們來試試。

——老師這裏還有一些沒塗蠟的小紙船,想請你們幫幫忙,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幼兒用油畫棒給小船塗蠟。

自由玩蠟船,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動結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