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彙總5篇 基礎數學教案大全:國小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3W

本文彙總了國小數學教案,包括數的認識、加減乘除、面積體積等專題。每篇教案都經過認真策劃,符合國小生的學習習慣,教學方法簡單生動,易於理解掌握。希望對國小數學學習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彙總5篇 基礎數學教案大全:國小篇

第1篇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

釘板、皮筋、彩紙、硬紙條、摺扇、剪刀、三角板、鐘面。

再過幾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紅和小華相約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給小明作生日禮物。瞧,他們做得多認真啊!(出示主題圖)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細看,這些物品上有沒有我們以前認識過的圖形啊? (鬧鐘的面是圓形、紙工袋的面是長方形) 這些物品中還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鬧鐘圖) 評:教師創設小明過生日這一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 在觀察各種實物圖形的基礎上 ,教師的一句簡短的問話這些物品中還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1、認識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兒呢?(拿出剪刀,開、合)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電腦閃現) 三角形紙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紙指)三角形的這裏也是一個角。(電腦閃現) 剪刀、三角形紙上都能找到角,那麼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鍾,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電腦閃現) 我們一起來看這三個角。(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 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有什麼特點呢?(相交於一點,兩條邊都是直的)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畫角。 角怎樣畫呢?畫的時候,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這樣,(用手指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就是角。

評: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觀察角、畫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點。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紙。在這個三角形裏我們已經找到一個角了,你還能在這個三角形裏找出其它的角嗎?(個別上來指一指,説出頂點和邊) (2)不僅在剪刀、鐘面和三角形紙上能找到角,生活中還有物體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邊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説一説嗎?(自由説一説,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的角,老師也想參與進來,歡迎嗎?(出示金字塔、高壓電塔、五角大樓等圖片)你們想看哪一幅圖?(逐一出示,稍作介紹,引導學生觀察並找出其中的角) (4)小結: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個有心人,還能發現更多。

評:在初步認識角的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找身邊的角,再讓學生欣賞金字塔、高壓電線杆、五角大樓、戰鬥機、橋樑等物體中的角,使學生了解到建築物上、藝術品中、軍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角的認識,同時也體現了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的思想。

1、提出要求:老師給每組發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釘子板、紙條、圖釘、彩紙等,請組長帶領,小組合作用這些材料做角,並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頂點和邊。看哪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做得多、做得好,並且説得好。

3、小結:同學們可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種做角的方法,雖然它們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表示的都是――角。

評: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存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直觀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又提出明確的做角要求,在小組同學合作下,通過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徵,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彙報、展示,也使教師瞭解到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和掌握情況, 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1、拿出學生做的活動角,慢慢拉大一條邊,問:現在角和剛才比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大了)繼續拉大,問: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得更大了) 慢慢合攏一條邊,問:現在角有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了) 小結:看來角是有大小的。那麼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來。)

2、出示四面鐘,你能看出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麼? 那麼2、4號鐘面上的角哪個大呢?(學生出現爭論) 究竟哪個角大,你有什麼好辦法判斷出來嗎?小組裏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邊有沒有什麼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彙報各小組想法。(數格子,用硬紙條做的角比,用紙折出的角比)

4、結合學生回答,教師重點用電腦演示書上介紹的重合方法。

1、剛才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角,那麼角在我們生活中究竟有什麼用呢?

2、出示挖土機工作圖、學生用指甲鉗剪手指甲動態圖,先讓學生明確角在哪裏,再仔細觀察,説明角的大小變化有什麼用。

3、除了這些,你還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嗎?(小組交流)

評: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本節課的最後環節,教師出示挖土機工作時的場景錄象、剪指甲時指甲剪的運動過程等讓學生看到,由於角的大小變化解決了實際問題,由此更進一步瞭解角在現實中的作用,體會角的重要性。

總評: 1、 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亞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本節課開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學生認識的圖形,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從中讓學生自己找出所要學習的新朋友――角。教師巧妙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並用紅線畫上角,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去除實物中角的非本質屬性,抽取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動畫效果,演示物、形的分離,既貼近實際有符合國小生的思維特點,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角的概念,並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2、注重動手操作,實施合作交流,經歷探究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教師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教師組織彙報交流,給學生創設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動接受變為積極發現,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認識能力,提高認識水平。 2、 數學聯繫生活,數學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點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多處讓數學問題聯繫學生實際,如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觀察各種建築物、橋樑、路標、金字塔中的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課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如挖土機、指甲剪的工作過程中都由於有角度的變化從而解決了實際問題,教師還讓學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此時課堂氣分活躍,學生找到的實例超出了教師的估計範圍,達到了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國小數學教案彙總5篇 基礎數學教案大全:國小篇 第2張

第2篇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瞭如何求比值之後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杆、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因此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

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麼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並體會和發現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並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裏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杆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準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1、通過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影子長度與目標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係。

2、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

(故事簡介:一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婪的用心,決定將計就計,教訓他一下。於是大夥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的院子裏和屋頂上。長工們在阿凡提的帶領下,湧進巴依的家裏,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夥出去。這時,阿凡提説: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巴依大老爺只好認輸求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答應再也不阻撓大夥在樹蔭下乘涼了。)

生:聰明機智,敢於同巴依大老爺作鬥爭,為窮人謀幸福

師:可是,故事並沒有結束。巴依大老爺不甘心就此認輸,一直在尋找着報復的機會。過了幾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門,巴依便帶着幾個打手來到了樹下,把乘涼的長工們攆到一邊,然後命令打手們把大樹砍倒。附近只有這麼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正是長工們避暑的唯一去處。長工們紛紛懇求巴依大老爺不要砍樹,這下正中了他的詭計。只見巴依眼珠一轉,奸笑了兩聲説:不砍樹也行。只要你們哪個人能説出這棵大樹有多高,條件是不準爬上樹去量。不然的話,你們還是湊足100個錢再來這兒乘涼吧!長工們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裏很着急,大家多麼希望此時阿凡提能出現在這兒呀!

[評:用《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故事引出課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筆者認為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

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願不願意開動腦筋,給大夥出個點子,幫助長工們粉碎巴依大老爺的詭計呢?

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爺不注意時偷偷爬上樹,放下一根和大樹一樣高的繩子,量量繩子有多長,大樹就有多高;

生:可以把幾根竹竿綁成一根長竹竿,豎在大樹旁,如果和大樹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長度就行了;

生:利用影子。在太陽照射時,當我們的影子與我們的身高相同,説明大樹的影子也與大樹的高度相同,馬上測量大樹的影子。

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張大樹和一樣東西的照片,看看大樹的高度相當於這樣東西的幾倍,然後量出這樣東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就是它的幾倍。

生:在氫氣球下扎一根很長的塑料繩,把氫氣球放上天,當它與大樹同樣高度時,量出塑料繩的長度。

[評:這一環節中雖然有的同學出的點子並不符合巴依老爺的要求,有的點子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結果也不甚精確,但卻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積極大膽地動腦、動口、動手的慾望,不但維持了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更是較好地滲透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①剛才老師聽到有一個同學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因樹蔭(也就是樹的影子)而起,我們看看,能不能想個辦法,還從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樹的高度呢?

②(課件出示)一幅畫面:父子倆迎着夕陽,走在人行道上,身後投下一長一短兩條影子。

③課前老師也讓同學們測量了長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長度,並將測量的結果填在了這張表格(p78表格)上。請你講一下自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各組彙報本組的測量數據,可能各不相同。)

説明:因為各組測量的時間(比如説有的同學是上午量的,有的則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點可能不同,所以同樣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長也在發生變化。

④觀察。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測得的三組數據,哪個同學能説一説影子長度與實際高度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⑤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得到:在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並通過嘗試計算,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評:在學生己有學習和生活經驗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真正體現了現代素質教育的思想。]

①師:同學們已經發現了影長與物體高度之間的關係,怎樣利用這個關係幫助長工們解決難題呢?

②學生討論,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逐步演示下面過程:

在大樹旁垂直豎一根1米長的竹竿,同時量得竹竿的影長為0。5米,大樹的影長為2。8米。根據以上數據,請學生分組算出大樹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組同學用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因為竹竿長度是其影長的2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其影長的2倍。

方法二:因為竹竿影長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樹影長也是其高度的1/2。

方法三:因為大樹影長是竹竿影長的5。6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

方法四:因為竹竿影長是大樹影長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樹高度的5/28。

[評: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師: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連阿凡提都表揚我們了,看:

(課件出示)阿凡提衝着大家一豎大拇指説:六(*)班的同學,亞克西!。

師:看到巴依耷拉着腦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高興們?

是啊,我們用智慧幫助長工們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陰謀,的確值得的高興。

2.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場上任選一個目標物,如旗杆、籃球架等,測量出它的影長,算出它的實際高度來。

②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思考:有沒有更巧妙的測量方法?

各小組彙報測量及計算結果允許有小小的誤差,若出入較大,幫助查找錯誤原因並現場糾正。

[評:新課標指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節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融為一體。]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知識的?你學得開心嗎?

回家後,選擇你喜歡的、個頭巨大的物體,測量並計算出它的高度。

[評:課堂總結不但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對學生的一生髮展有奠基意義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

第3篇

1、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使等式”,會用等式的這個性質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對等式的性質進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1)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結果仍是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解方程的知識。

你能根據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係再列出一個等式嗎?(2x=20×2)

這個等式又告訴我們什麼呢?在小組中説説你的發現。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嗎?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用等式怎樣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物體的質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並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

指出: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第4篇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麼,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裏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麪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麪積”、“黑板的長、寬和麪積”、“窗户的長、寬和麪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麪積”等。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並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麼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説明量到最後不夠1分米的,按四捨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釐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釐米的捨去。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麼?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室內活動後,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捲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後用工具測量。最後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並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麼?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後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悦。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第5篇

蘋果樹上結了10個蘋果,我用紙蓋住了一部分,請你們猜一猜,我用紙蓋住了幾個蘋果?(6個)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學生可能答出:4和6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於10;10減4等於6;根據蘋果樹的樣子推測大概是6個蘋果)

教師評價:你們都很聰明,能用學過的知識猜對用紙蓋住的蘋果的個數。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第1題的口算題採用開火車的形式有利於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第2題數的組成知識,是本節課填未知加數的依據,教師在這裏做了重點複習,為下面要進行的新課做好了準備。第3題安排的是猜一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填未知數的有關知識。

填未知加數是所在章節的難點知識,因此,準備練習的設計從口算到數的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讓學生以此為生長點,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彙報)看着這幅圖,你能知道是什麼嗎?(學生彙報:盒子裏放了7枝筆;如果把盒子放滿,可以放10枝筆;盒子裏少放了3枝筆;盒子裏原來可能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7枝等)

根據這幅圖,誰能編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學生彙報:1.盒子裏原來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幾枝?2.盒子裏放了7枝筆,再放3枝筆是幾枝筆?3.盒子裏放了7枝筆,再放3枝筆就是10枝筆嗎?)

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知道,盒子裏已經放了7枝筆(板書:7),還要放幾枝,題裏告訴了嗎?(沒有)我們把沒有告訴的、不知道的數叫未知數。未知數可以用小括號來表示,誰會寫小括號?(學生彙報,全班書空)已經放的7枝筆和還要放的枝數合起來是10枝,誰能列一個加法算式?(學生彙報,教師板書:7+( )=10)這個算式怎麼讀?(學生彙報:7加幾等於10)

7加幾等於10?括號裏應該填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學生分組討論:7加幾等於10?括號裏應該填幾?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學生彙報,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號裏填3;7和3組成10,所以括號裏填3;7加3等於10,所以括號裏填3;10減7等於3,所以括號裏填3;盒子裏空了3個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號裏填3等。

請同學們先在橫線上畫一畫,再在括號裏填數。(小組活動)

6加幾等於8?括號裏應該填幾呢?(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看着圖,同學們很快就能填出括號裏的數,如果老師只給同學們算式,你還會填嗎?

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裏該填幾;接着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並在6+()=8中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最後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脱離實物在括號裏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啟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他們的思維。

鉛筆圖的教學,教師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大膽嘗試。教學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動口、動腦,形成多向信息交換與評價,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説,又通過語言表達,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第一層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又安排了畫圖填數、直接填未知加數等活動,由具體到抽象,體現了教學過程的漸進原則。]

指定一個數,老師先拍,學生接着拍,要求學生拍的次數跟老師拍的次數加起來等於指定數。

1.談話:學校組織春遊,同學們提早就準備好了蛋糕和水壺。

2.帶上蛋糕和水壺,請同學們按票乘車(出示汽車圖)。

票面上的括號裏填幾(車票卡片),你就乘坐幾號車。(學生活動)

3.森林公園到了,這裏的花兒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葉子。請同學們給每朵花再選一片葉子,使兩片葉子上的數加起來等於花心上的數。(學生活動)

以春遊活動為主線設計練習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其中花朵配葉子是一道有多餘條件的題目,通過這個遊戲既要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練習設計緊緊圍繞本課重點,目的明確,層次清楚,開放性強,較好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適當安排有多餘條件的題目的精神,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概括、總結,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者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説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樣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時就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

數學開放題是最具有教育價值的題型,它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課中,準備練習、例題以及練習題的解題方法都注重了開放性。尤其是花朵配葉子的遊戲,不僅培養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較好體現了《標準》中適當安排有多餘條件的題目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