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説課稿7篇 靈動童年:中班兒童絢麗成長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9W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班説課稿的重要性和編寫要點。中班説課稿是中班教師為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撰寫的一份詳細教案,能夠有效指導教師教學並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將從內容梳理、教學設計、課堂環節等方面,為讀者詳細講解中班説課稿的編寫技巧。

中班説課稿7篇 靈動童年:中班兒童絢麗成長説課稿

第1篇

二(1)班共有學生47人,他們愛讀古詩,有的學生能背誦五十幾首。我感覺學生背古詩不吃力,一會兒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詩意上

有點難度。還有,有的古詩學生雖然會背了,但表達不出詩的意境。在理解詩意和感受意境方面,需要老師的引導。

?春曉》這首詩描繪的是春天一個雨後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情感。詩題中的“曉”是指早晨。前兩句寫一****來,不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鳥的婉轉叫聲。同時詩句向人們傳遞春光是多麼的美好,連睡覺都那樣的舒服,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後文作者感悟春光不能永駐埋下伏筆。“眠”:睡覺。“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就是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聞”:聽到。“啼鳥”:鳥的鳴叫。後兩句寫想起夜裏聽到陣陣風雨的聲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詩平實自然,藴涵深厚,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對落花的惋惜,提示讀者春光短暫,應該加倍珍惜才是。《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1.學會本課生字“曉、眠”,能按筆順正確的書寫,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曉》。

第一步:導入(指名背古詩《春雨》、《春夜喜雨》,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多種形式練讀古詩(教師範讀古詩;學生自讀古詩、指讀、糾正不正確讀音;合作學習,小組讀一讀、比一比)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説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如第一句詩中抓住“春眠”、“不覺”,第二句詩中抓住“聞啼鳥”,第三四句詩中抓住“花落知”還是“知花落”等詞語,然後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結合

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示範背誦,學生模仿,掌握節奏,停頓,知道押ao韻,感受詩的意境。配樂唱詩。

寫字指導。“曉”右上角沒有點,試着與“繞”比較記憶。

中班説課稿7篇 靈動童年:中班兒童絢麗成長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師和孩子忽視,我們對泥鰍不太關注,更難得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引導孩子去觀察。選擇泥鰍作為教學內容,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對身邊常見事物也能細緻觀察的意識,這既是科學的內容,更是科學的態度。另外,泥鰍不會對人造成傷害,能讓幼兒在觀察的同時用手觸摸,有利於培養他們對自然的親近感,培養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態觀。

?綱要》中指出,活動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幼兒園科學目標的宗旨在於讓幼兒積極探索多種方法進行猜想、表現、交流、分享等探索過程,發現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學。結合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我確立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認識其生活習性。

情感目標: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能力目標:學習用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

基於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目標的確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教學難點是:能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為了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還採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嘗試、探索,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等。總之,目標的定位遵循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科學教育內容的趣味性、方法的靈活性、手段的多樣性,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寓教於樂,動靜交替。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開展活動之前要先了解幼兒的特點。中班幼兒處在學前教育承上啟下的的`階段,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更加好奇好問,對大自然發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問“為什麼”,“是什麼”。他們總是在對周圍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這種好奇心與探究欲驅動着孩子們的去認識。同時,中班孩子喜歡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對新的事物產生的恐懼心理,往往來源於對事物的不正確認識。由於缺乏知識或經驗不足。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瞭解事物。開展活動要以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

物質材料是幼兒探索操作的直接對象。所以我們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所以在課前我要進行以下的教學資源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泥鰍的資料,帶到班級與同伴分享。

4、毛巾若干條、盆、塑料手套等這些準備一是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便於幼兒更好的把握知識重點;二是能幫助幼兒認識泥鰍的特性,激發幼兒對大自然中“泥鰍”生活習性感興趣,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感受成功的快樂,以此突破活動的難點。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觀察講解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活動,擯棄了傳統的説教形式,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取知識,獲得經驗。

1、觀察法:《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第三條指出:讓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能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在活動中,我設計了積極引導幼兒探索、討論、交流、分享。

2、電教法:利用現代多媒體的手段,讓幼兒通過視、聽覺獲取有關泥鰍生活習性,更直觀瞭解泥鰍喜歡住在水田、池塘裏,喜歡吃水裏的蟲子和水草,幫助幼兒提升原有的經驗。

3、提問法:提問法提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引導性提問(如:你看看泥鰍是什麼樣的,有沒有特別的地方)、解釋性提問(如:泥鰍和誰一樣,在那裏生活)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一)以猜謎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因此,在活動第一環節我就採用幼兒最感興趣的謎語引導幼兒與老師、與同伴相互交流,在輕鬆和諧的互動氛圍中獲得愉悦感與成就感,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探索活動中去。

(二)通過觀察、討論等方法,幫助幼兒獲取知識活動的第二環節通過親身觀察、相互討論等,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知識經驗,大膽自信地向同伴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以此創設互動的學習氛圍,體驗分享與交流的樂趣。此環節分三步進行。第一次觀察的目的是讓幼兒運用視覺進行粗淺的觀察,知道泥鰍的名稱,對其外形特徵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第二次,要求幼兒有目的地、細緻地觀察,在師幼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發現泥鰍身體的各部分特徵,初步知道泥鰍的生活習性。通過教師的不斷追問,使幼兒的觀察更有邏輯,對泥鰍的認識更趨完善。第三次,鼓勵幼兒用手觸摸泥鰍,加入多種感官,以進一步瞭解泥鰍身上有黏液的特點。這時,針對幼兒普遍對此類動物害怕、畏難的情緒,教師加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提醒幼兒泥鰍是善良的,勇敢大膽地用手和泥鰍玩一玩,還手把手地陪伴膽怯的孩子勇敢觸摸,使幼兒在外在感知的同時又與泥鰍多了心靈上的交互。

(三)藉助多媒體課件,再次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第三環節:課件的展示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它藉助清晰的畫面、生動的講解,讓幼兒在視聽覺相互協調的欣賞過程中感受到了泥鰍的神奇,以此幫助幼兒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並再次激發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為下面的操作活動做好了鋪墊。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説説自己與泥鰍成為好朋友: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與泥鰍做朋友,通過上一個環節的觀察,孩子們對泥鰍從認知和情感上都有了提高,興趣也逐漸濃厚。教師就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鼓勵幼兒大膽地用手把泥鰍送到大盆中。但是,幼兒個體間存在很多差異,並不是經過教師的鼓勵,就每個孩子都能立刻大膽地行動,所以,教師還提供了毛巾這一輔助材料,幫助幼兒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獲得成功。

讓幼兒在美工區內,將自己腦海中對泥鰍的形象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式表現出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出。謝謝大家!

第3篇

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兒期要努力促進幼兒語言規範會的發展。故事教學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故事本身具有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情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使幼兒接觸最多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

?美麗的大公雞》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公雞”與“啄木鳥”“蜜蜂”“青蛙”三個小動物比美遭到拒絕,最後在“老馬”的幫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幹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並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複,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

為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採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並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裏美麗?你能用語言誇誇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説“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説“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説“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説:“我還為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説:“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為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後,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隻公雞要幹什麼去?”由於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幹什麼?它會説什麼?“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説些什麼。

因為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着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為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説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説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後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説“它們不願意和公雞比美”,有的説“它們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麼做?幼兒很輕鬆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藴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後,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為下節課的複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於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看完故事後引導幼兒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為別人做什麼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唱《勞動最光榮》可由於時間關係沒完成預設任務,有一點遺憾。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地進步。

第4篇

?綱要》中指出:為了更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有助於開拓幼兒的經驗與視野。送走秋天迎來冬天,樹葉變黃,一片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我們學校門前有許多風景樹:法國的梧桐樹、各種槐樹等,樹葉像一隻只蝴蝶似的飄落下來,户外活動時常常看到幼兒們追逐飄舞的樹葉,並把揀到的葉子握在手中左看右看捨不得扔掉,有的幼兒把它當扇子、有的當雨傘,一名幼兒跑過來問我:“老師,樹上的葉子掉光了,冬天就看不到樹葉了”,“不對,不對,冬天的時候還能看到葉子,有的樹上的葉子是不會落的”,另一名幼兒説“那是什麼樹上的葉子呢?”“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樹上的葉子?”,結合幼兒的談話內容及對問題的興趣,我開展了《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的談話活動,通過討論研究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的興趣。

根據教學的'要求和幼兒已有的經驗,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瞭解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難點:瞭解幾種樹葉的名稱及不落葉的原因。

利用幼兒對談話活動的興趣讓幼兒自己去大自然中觀察、發現樹葉的變化,通過課件圖片的展示讓幼兒更多瞭解冬天樹葉的變化,從而使活動的重難點有效突破。

根據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教學的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我制定了適合幼兒發展的三個目標:

1.知識的準備:請家長與幼兒一起蒐集有關常綠樹的資料。

(2)讓幼兒想一下冬天有哪些葉子不會落並進行蒐集。

通過這些準備工作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經驗,使幼兒在探索問題時能積極大膽、主動使重難點更容易突破。

在教學中運用了觀察記錄法、啟發提問法、引導思考法、課件演示法、蒐集資料法等方法的運用,克服了傳統的説教,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引導、思考、討論及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讓幼兒通過對比互相討論及課件演示的方法讓幼兒知道冬天能看到哪些葉子?總結幼兒談話內容。

幼兒對《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的談話活動產生興趣。

(2) 你們知道冬天到了哪些葉子不會落嗎?(讓幼兒集體談論)

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對冬天能看到哪些葉子有初步的認識,從而進行進一步探索活動。

通過課件的演示,使幼兒對已有的經驗得到認識和肯定,同時使幼兒對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有進一步認識。

(1) 請小朋友説一下你們知道冬天有哪些樹葉不會落?(鼓勵幼兒大但發表自己的意見)。

(3)仔細觀察冬天的樹葉有什麼特點?(集體討論)

總結:冬青樹葉較後,有蠟質,松柏樹葉小,針狀較厚,兩種類型的樹葉冬天都不會落。

4.讓幼兒繪畫自己見過的常綠樹,以此鞏固幼兒所學內容。

互相欣賞繪畫作品並進行講述説明,使幼兒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第5篇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料袋裏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櫃裏。在過後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塑料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料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裏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遊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料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有着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遊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註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玻璃紙、動物紙等;人手一把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簍筐;音樂磁帶。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夢想”――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並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1、 整理塑料袋。(兩分鐘;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在活動的開始創設了一個到處丟滿了塑料袋的場面,通過實際的場景,讓幼兒很自然的進入了活動,在現場孩子們撿塑料袋非常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塑料袋,同時引出故事“塑料袋的心願”。(五分鐘;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學法)

師“塑料袋一直有一個心願,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

剛開始有一個孩子説要扔掉塑料袋,可是好多孩子説要玩塑料袋.大家討論一至通過要玩塑料袋。那麼塑料袋怎麼玩呢?此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塑料袋的心願”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

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綱要.語言》)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25分鐘;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在活動中,教師做的比較好的方面就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裝飾活動,中等能力的可以讓他們在追逐跑中尋求塑料袋高飛的辦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嘗試不同質地的塑料袋,不同長短的線,使塑料袋飛起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不同情況。

我們還發現女孩側重裝飾,男孩則偏愛放飛塑料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我們觀察到了孩子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動腦做出了一些“創新,如:一個幼兒在用繩結塑料袋口的時候,由於小手肌肉羣控制能力差不會系,他就把繩字饒在袋口用透明膠把它貼在了一起;一個幼兒用雙面膠直接裝飾,他覺得這樣比較好看,教師對於他們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在探索塑料袋飛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告訴

幼兒怎樣讓塑料袋飛高,而是讓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和相互比較中自發的認識到跑的快,塑料袋本身的質地,繩子的長短都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4、引導幼兒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五分鐘;主要的教法:示範引導)

聽音樂想象塑料袋的不同表現方法。(在頭上變成花結,在嘴巴上變成號,在屁股上變成尾巴等)師生一起玩充了氣的塑料袋。

幼兒在這一環節跟隨教師和音樂玩塑料袋情緒非常高漲,活動中有模仿有創新,為幼兒進一步的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對塑料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設計這樣的活動延伸其目的就是為了產生下一個主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説“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説教模仿訓練——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 注重學的過程,在相互的觀察,幫助中學會了裝飾,探索到了一些關於塑料袋的祕密。讓我們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發展兒童只有適合兒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6篇

本學期我們班開展了四名教育,在欣賞名曲時我們班孩子興趣很濃,有時候還會跟着音樂的強弱、快慢做相應的動作,為了挖掘和發展我班孩子們對樂曲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我設計了《青蛙唱歌》這節課,並針對我班孩子節奏型學習較弱,設計了學習節奏型的環節,同時還將啟發幼兒運用語言表現節奏型。在整個活動中我還將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生動的手偶以遊戲情景貫穿始終,以賞識、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青蛙爺爺、青蛙寶寶,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重點: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青蛙爺爺、青蛙寶寶,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1、情境教學法: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而幼兒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產生。幼兒思維較直觀,創設音樂作品相適應的情境,有利於 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常為孩子們創設情境,使他們有如身臨其境般地體驗這種意境,獲得觸景生情的效果,從而更好地表現作品。

2、木偶演示法:通過操作木偶演示要學習的.節奏型,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音樂的表現力,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是一片什麼樣的荷葉啊?它是一片愛跳舞的荷葉,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跳舞嗎?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1、師:聽,好聽的音樂來了!剛才是一段什麼感覺的音樂啊?(慢的、輕輕地......)愛跳舞的荷葉聽到這樣的音樂會怎麼樣跳舞呢?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2、師:聽,又有好聽的音樂來了!剛才又是一段什麼感覺的音樂呢?(快的、強的......)愛跳舞的荷葉聽到這樣的音樂會怎麼樣跳舞呢?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3、師:小朋友們跳的真不錯!現在我們和荷葉一起表演好嗎?(聽高低變化的音樂做不同的動作)

1、師:荷葉跳累了,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們,誰喜歡坐在荷葉上唱歌呀?這片漂亮的大荷葉還真的吸引來了一隻青蛙寶寶呢!(出示青蛙寶寶,和幼兒打招呼)你們知道青蛙是怎麼叫的嗎?

2、師操作手偶説話:爺爺剛教我一種新叫聲,你們想聽嗎?

(引導幼兒學習節奏型)和我一起來拍拍手,看誰拉長長的麪條能馬上收回來。

3、其實我好聽的叫聲是在説一句話哦!(啟發幼兒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寶寶的叫聲。)

(四)傾聽音樂,區分青蛙爺爺和青蛙寶寶的歌聲,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出來。

1、師:我們好聽的叫聲把青蛙爺爺也吸引來了!(打招呼)它們都是歌唱家哦,現在我們來聽聽它們的歌聲吧!(配班老師彈兩段青蛙音樂,幼兒傾聽)

是誰先唱的,誰後唱的呀?我們再來聽一聽,比比誰的耳朵靈!青蛙寶寶唱的歌是怎麼樣的?(細細的、跳跳的)青蛙爺爺唱的歌是怎麼樣的呢?(粗粗的、連連的)

2、師:那我們來學學它們好聽的歌好嗎?(跟隨青蛙手偶,以齊唱和男、女生分組的形式學唱。)

3、師:你們覺得青蛙寶寶和青蛙爺爺邊唱會邊怎麼跳啊?(啟發幼兒青蛙寶寶跳的高、快,青蛙爺爺跳的低、慢。)

4、師:現在青蛙寶寶和青蛙爺爺要來比比誰唱的好聽,你們願意幫他們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師:青蛙寶寶説很喜歡這片大荷葉,小朋友我們把這片大荷葉送給它們,好嗎?那我們一起幫青蛙爺爺和青蛙寶寶把荷葉運回家,聽聽是誰先走的哦!(配班老師彈兩段音樂,幼兒根據音樂變化手持荷葉跳出教室。)

第7篇

2、培養與同伴友好合作的意識和勇敢、大膽的精神。

3、活動前檢查幼兒的鞋子是否合適,鞋帶有否繫緊,並適當地為他們脱去一點衣服。

搖搖頭、跳一跳;聳聳肩、跳一跳;彎彎腰、跳一跳;蹲一蹲、跳一跳;扭一扭、跳一跳;轉一轉、跳一 跳。

2、聽口令活動身體各部位,特別是腳腕、膝蓋、腰等部位。

1、引導幼兒觀看泡沫墊,嘗試用雙腳併攏跳過墊子的不同的方法。

2、幼兒自己拿兩塊泡沫墊選一塊空地嘗試,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以雙腳立定跳的.情況。

5、教師示範講解:身體要下蹲,輕輕擺臂,雙腳同時離地向前跳,腳掌輕輕落地。

6、根據教師提出的方法,請個別幼兒示範,全體幼兒再次嘗試、體驗。

①請幼兒分成兩組每組鋪一條長長的筆直的路,要求鋪的路與前面的不一樣。

③運磚比賽:每組幼兒拿積木雙腳併攏魚貫式跳過剛才鋪的路,把積木運到對面圍城籬笆。

①每組幼兒拿娃娃雙腳併攏魚貫式跳過剛才鋪的路先送完的為勝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中班體育活動《有趣的泡沫墊子》。

説意圖:有一次洗澡的時候,王老師把泡沫墊逐一放在洗手間裏,有幾個頑皮的幼兒進來洗澡時,脱下鞋子喜歡在泡沫墊子上跳來跳去,所以我抓住了幼兒對泡沫墊子的濃厚興趣,將泡沫墊子與立定跳結合在一起,創設了中班體育活動《有趣的泡沫墊子》。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整個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園各年齡階段體育活動目標及我班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設計了一下活動目標

2、培養與同伴友好合作的意識和勇敢、大膽的精神。

3、活動前檢查幼兒的鞋子是否合適,鞋帶有否繫緊,並適當地為他們脱去一點衣服。

根據新綱要第五條: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活動過程:

搖搖頭、跳一跳;聳聳肩、跳一跳;彎彎腰、跳一跳;蹲一蹲、跳一跳;扭一扭、跳一跳;轉一轉、跳一 跳。

2、聽口令活動身體各部位,特別是腳腕、膝蓋、腰等部位。

1、引導幼兒觀看泡沫墊,嘗試用雙腳併攏跳過墊子的不同的方法。

2、幼兒自己拿兩塊泡沫墊選一塊空地嘗試,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以雙腳立定跳的情況。

5、教師示範講解:身體要下蹲,輕輕擺臂,雙腳同時離地向前跳,腳掌輕輕落地。

6、根據教師提出的方法,請個別幼兒示範,全體幼兒再次嘗試、體驗。

①請幼兒分成兩組每組鋪一條長長的筆直的路,要求鋪的路與前面的不一樣。

③運磚比賽:每組幼兒拿積木雙腳併攏魚貫式跳過剛才鋪的路,把積木運到對面圍城籬笆。

①每組幼兒拿娃娃雙腳併攏魚貫式跳過剛才鋪的路先送完的為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