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9教學反思8篇 “挑戰十幾減9:深入反思與教學變革”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7W

《十幾減9教學反思》是一篇深入探討現行教育模式的文章。作者通過剖析十幾年努力只為九分的現象,點出教學效果追求與學生全面發展之間的矛盾,尋求提升教育質量的新思路。本文將帶領讀者一同反思,尋找突破傳統教育束縛的可能性,並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

十幾減9教學反思8篇 “挑戰十幾減9:深入反思與教學變革”

第1篇

本課內容是在教學了20以內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讓學生結合小猴賣桃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算法,並且能夠正確計算。同時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算法,在教學時並不強迫學生把這幾種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交流過程中,適當強調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探索算法時顯得比較興奮,想法較多樣化,對他們合理的想法都進行了肯定,但是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等詞,平時要多注意這些語句的`積累,表揚時不再顯得這麼蒼白。

另外,由於20以內的進位加法學習之後還沒有練習鞏固就學習了這部分的內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對算理的把握還不是很好,單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差錯,有的小朋友還只能掰手指頭計算。在算理講述後還要讓小朋友多花時間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進行下面的步驟。

十幾減9教學反思8篇 “挑戰十幾減9:深入反思與教學變革” 第2張

第2篇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一開始就引入了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寵物小精靈作為學習夥伴。通過小精靈請學生做湊十的拍手遊戲,搶答十幾的組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多種算法做了知識、能力、心理上的準備。

教師又通過小精靈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遊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創設這樣的情境,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二是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順利的引入新課。

由於很多學生都已經會算十幾減九,因此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四人小組任選一道題來研究一下你們是怎樣算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部講述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後再讓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並通過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同時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在上一階段學習成功的基礎,教師提出:十幾減9的算式除這幾道還有嗎?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去算你喜歡的算式,並跟你的同桌説一説。再通過摘小精靈算式進行十幾減9的強化訓練。這是一個進一步鞏固知識和熟練掌握技能的過程。讓學生自己選擇算式,將遊戲形式引入課堂,一方面讓較落後的學生也有機會説我能行,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算法形成後,讓學生走迷宮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設計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種,目的是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營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最後再通過讓學生尋找十幾減9的祕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學生還尋找到了十幾減9的祕密:十幾減 9的差,比被減數的個位多1。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整堂課下來,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後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第3篇

“十幾減9”是人教課標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學好這節課的內容又為後面學習“十幾減8、7、6、5、4、3、2打好基礎。所以這節課的學習在本單元中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教材的編排也非常注重創設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遊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在剛剛過完的元宵節裏都去了哪裏玩,玩了什麼?學生的學習慾望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以往的生活經驗全部出現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愛恩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所以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提問題,然後提煉出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幾時,我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算法的過程。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5, 15減9就等於幾。雖然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學生也都能説出了這三種計算方法。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後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下還有兩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法兩種計算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湊十法”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這道練習時,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怎樣圈,為什麼這樣圈。部分學生圈成了以前學過的湊十法的圈法。

3、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後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如果讓我再上一次這節課的內容我一定在這兩個方面加強鞏固。總之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我會發揚優點,改善缺點,力求做到更好!

第4篇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 9 ”的計算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遊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提問“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做減想加”、“破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 9 ”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培養學生探究新知思維程序和方法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必須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現。但是,本節課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課堂中學生把注意力觀注在”動”中,忘記了”思”,反而不利學生思維的開拓。那課堂中如何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怎樣來組織學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後應該值得思索的。

對算法多樣化的思考,算法多樣化既是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樣化化,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本節課以及後面的幾節課,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思考,而實際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喜歡採用“破十法“。什麼是更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應用中比較、在比較中感悟,符合學生思維的方法為最好的。

第5篇

本節課是“十幾減9”,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學生理解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算法,就可以把它遷移到後面其他退位減的計算裏,促進自己的學習。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常見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憑着日常生活中對買桃的一些生活經驗,帶着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在例題教學時,我讓學生主動探究,用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説一説,怎樣計算13—9,在學生在實踐、思考、討論的基礎的上,同時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學生在交流彙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學會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結果課堂上出現了爭搶介紹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2:先從10裏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

但在這熱鬧的後面,卻有一些我們老師看不見的問題,課堂熱鬧了,學生活躍了,但當我們真正做題時,差生出現了,課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了。這麼多方法我用哪一種呢?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樣的。因此,作為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我現在採取的方法是:課上民主,搞素質教育,課後補差,搞應試教育。

第6篇

這部分內容主要結合小猴賣桃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十幾減9的問題。這是第二學期的第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新知與上學期知識能夠很好的銜接,在開始我就出了一些複習題: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多少?15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9可以分成幾和幾?9+4=()。然後出示書的情境圖,讓學生用三句話描述圖的意思:小猴有13個桃,小兔買走9個,還剩多少個桃?學生能列出算式:13-9部分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交流是用什麼樣的方法算出來的。有的説:先從盒子裏拿出9個,再把盒子裏剩下的一個和外面的合起來就是4個。有的説:先減去外面的3個,再從盒子裏拿走6個,就是4個了。至於書上提到的第一、四兩種方法,沒有學生提到。第一種方法是從13裏一個一個地減。第四種方法是去想9+(4)=13,13-9=4分析原因,現在的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很多,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2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早就接觸到,解決十幾減9已不是難事,所以第一種方法沒有被學生提到,而第四種方法相對其他幾種方法來説較容易計算,大部分學生一開始不容易想到。我在課堂上提示後,學生能夠很好地運用。課後的練習當中,在學生順利完成1-4題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了第5題。第5題將十幾減9的算式按照順序全部給出,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靈活算法。這為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有不少幫助。

第7篇

這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好本課對於後面十幾減幾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課教材提供了北方廟會中“賣氣球”、“賣風車”、“套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作用。

教學時,我們可以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提高學生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根據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觀察之後,我把學生獲得的信息有序地寫在黑板上(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後能學會對信息進行類),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信息提出問題。如,(1)有15個氣球,賣了9個。(2)我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由於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大多數學生能提出與題意相符合的問題,並能正確列式。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有了“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因此,在我提出:你準備怎麼計算15-9時,有的説: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數學生認可這種方法。我緊接着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還有一個學生説: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學生也認同了這種算法。最後,經過對十幾減9的算式找規律這一活動後,大部分學生轉而認同了破十法計算,認為這樣比較快,我認為這從思維上來説也算是一個提升的過程。不過,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這個班的'學生中沒有再出現,而在我上一屆學生中則還有許多種,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這個班的學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體現。

今天的課堂練習我要求學生在計算十幾減9時,要説出:你是怎麼算的,我採用的是開火車的形式,一半的學生能過關。今天的家庭作業,也要求把計算方法説個家長聽,不知孩子們説得如何。

第8篇

?十幾減9》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探討、發現和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由於本課與上學期的《9加幾》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了呼應,因此我也繼續沿用了小猴賣桃的情境導入方式,學生對於小猴賣桃還是很感興趣的,都積極舉手要説圖意,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對於十幾減9如何計算的探討,他們也是在激勵的討論中進行的。但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兩種算法——一個一個減和破十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只有個別學生願意發表自己的方法。其實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着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説,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説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算法,説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由於本課只是20以內退位減的第一課時,教師在提出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並不能過高的要求孩子對算法進行優化。因此“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就成了本節課的貫穿語之一。但由於班上孩子對上學期的9加幾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牢固,在做題時,當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頓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後半段的學習中,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嘗試“想加算減”的方法了。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於後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於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於減數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數數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計算方法的最優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後,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後讓他們發現探討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學生除了發現減數都是9,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現了“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這一規律,最後我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