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9教學反思6篇 “數學學習變革:十幾減9教學反思與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本文以“十幾減9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了學生的年齡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在呈現了一系列調查數據的基礎上,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反思,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法。通過對年齡因素的深度研究,希望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教育的全面發展。

十幾減9教學反思6篇 “數學學習變革:十幾減9教學反思與啟示”

第1篇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課,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在教學設計中,我創設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時,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探索新知形成過程,瞭解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解決問題,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

④連續減:13-3-6=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討論,用畫小棒的.方法圈一圈、數一數,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後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十幾減9教學反思6篇 “數學學習變革:十幾減9教學反思與啟示” 第2張

第2篇

這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第3篇

我在教學十幾減9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複習20以內的加法口算,後面的想加算減做了鋪墊。一開始,同學們通過觀察主題圖,能夠很快找出數學信息並列出算式15—9,當我問到15—9等於多少時,大部分學生立刻説出是等於6。當我再問:你是怎麼算15—9時,學生似乎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試教時,學生算法不夠多樣化,顯然讓我在上課時有點亂了“陣腳”。 我想,大部分學生早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會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過多的死記硬背顛覆了當初在他們腦中出現的各種算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探討15—9的計算方法時,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算法多樣化。其實,這時完全不必苦苦追問。應該讓學生用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再與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算法,相互啟發,激活思維。實現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後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不過,在介紹“破十減”時,時間花得多了,過分強調要讓學生用“破十減”,導致後面的內容講授有點倉促。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遊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並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藴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並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後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所以在彙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後在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後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第4篇

?十幾減9》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探討、發現和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由於本課與上學期的《9加幾》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了呼應,因此我也繼續沿用了小猴賣桃的情境導入方式,學生對於小猴賣桃還是很感興趣的,都積極舉手要説圖意,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對於十幾減9如何計算的探討,他們也是在激勵的討論中進行的。但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兩種算法——一個一個減和破十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只有個別學生願意發表自己的方法。其實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着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説,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説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算法,説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由於本課只是20以內退位減的第一課時,教師在提出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並不能過高的要求孩子對算法進行優化。因此“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就成了本節課的貫穿語之一。但由於班上孩子對上學期的9加幾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牢固,在做題時,當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頓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後半段的學習中,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嘗試“想加算減”的方法了。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於後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於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於減數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數數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計算方法的最優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後,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後讓他們發現探討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學生除了發現減數都是9,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現了“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這一規律,最後我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第5篇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猴賣桃子引出問題13-9=?接着教材中出現了四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減去3,再接着減去6,;四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 13,13減9就等於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3-9=4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有的説是根據9+4=13來想的。有的.學生説13-9,先用 10-9=1,1+3=4。但是這樣説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説。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於這四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説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發現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其次,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最後,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髮言時,出現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言後,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説的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麼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於一些學困生來説,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第6篇

?十幾減9》這一節課是“十幾減一個數”、“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節課,所以要上好,為後面的其他幾節課鋪墊準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自己動手,一起探究十幾減9的方法。我先用一個猴子買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課。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節課創設一個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讓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然後再列式,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思考計算的方法。我讓學生用準備的小棒自己擺一擺,然後再與同桌討論,想算法。但是發現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從哪入手,後來就我帶着學生一起動手擺一擺,講過程,再總結出方法,這裏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在練習的時候學生沒有很多時間去説一説算法。

總結3種方法:1、想加算減,這種應該是學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減9:從10減去9等於1,再和十幾的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就是答案。3、慢慢減:十幾先減個位上的數,再去減後面的。再通過後面的練習,讓學生去鞏固複習那3種解答方法。整節課的時間安排上有點問題,新課中讓學生操作的時間過長,應該做適當的調整,重點放在讓學生複述3種計算方法。通過指名説一説,小組討論説一説,同桌説一説,每個同學至少要熟練掌握一種方法,最好是3種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讓學生説一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