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教學反思8篇 "從電視教學中反思教育:解析優劣與提升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自疫情以來,各地開展了電視教學以保障學生學習。然而,伴隨着電視教學的展開,也出現了一些反思。對於學生而言,如何提高學習效果,對於教師而言,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從多個角度進行探討,為大家解答疑惑。

看電視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第一環節的設計由學生喜歡的電視節目入手,讓學生體會看不到心愛的電視節目的苦惱,為引出教材中的案例1設置情境,使學生有了心理體驗,產生共鳴,由此展開全班性討論。全班結論激烈,達到預想的效果。

第二環節的討論是真實再現學生在家為看電視和家長髮生的分歧場景,學生在此時能説出自己的心裏話,倒出自己的煩惱和迷惑,因此鼓勵學生大膽的説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更為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條件。家長能聽到孩子們的心聲,隨後孩子們又真切的感受到了父母們的一番良苦用心,對看電視這一話題又重新開始深入的認識。因此第二輪的小組討論和表演又將看電視的話題深入。

第三環節的小組討論全員參與,氣氛熱烈,孩子們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説,通過小組的互動及合作幫助,認識到家長限制自己看電視的原因。

第四環節:小記者的採訪實踐活動是一個全場的.互動過程,也是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研究能力。但小記者能力有限,採訪效果達不到預想的要求。

第五個環節籤協議活動,學生團結協作,共同交流,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了協議書的簽訂,達到了目的。

本課時的教學,總體來説,效果還不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達到了本課教學目的。

看電視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詩歌,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接着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氣氛很融洽。接着我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的人物,學生感到特別親切,因為畫面上的人物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之後,讓他們自讀課文,在自己熟讀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課後的'生字新詞。研讀課文我拋出“奇妙在哪裏”這個問題時,孩子雖已能熟讀讀文,但仍説不清楚。在教學中,雖然能讓學生多次朗讀,可是讀的層次性沒有體現出來,讀的目的性還不明確。如果能緊緊抓住“奇妙”這個詞,讓孩子細細品讀,並讓他們來演一演這家人看電視的情景,通過品詞品句,以讀代講,演中拓展,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會邊讀邊思,邊讀邊想象,將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還可以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加強理解。如“疲勞”等,讓學生先聯繫實際想想這個詞的意思,再説説或演演媽媽“疲勞”的樣子。像這樣進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都有了較深的理解。最後,也可以再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們家看電視會這麼奇妙嗎”讓孩子聯繫生活來談一談自己做的不足的方面,這樣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孩子懂得關愛家人。

第3篇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課《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温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雖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課堂上我由題目入手,採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在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後,再聽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完後説説自己聽懂了什麼,再自由讀課文,提出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這時,孩子們便爭先恐後地紛紛舉手,提出了許多不懂的難詞。如:老師,什麼是“咿咿呀呀”,什麼是“打盹”,什麼是“疲勞”,什麼是“京戲”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乾脆放開讓孩子們發散思維,自覺地質疑解疑。當一位學生提出“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是什麼祕密呢?”這一問題時我才引導他們再次讀書“是啊,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有什麼奇妙的呢?”“這個祕密到底是什麼呢?”答案呀就在課文中,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然後再進行朗讀指導,感受我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後便很快説出“關愛”“謙讓”“幸福”“和睦”“快樂”等與“奇妙”有關的詞,找出了大家心中的“祕密”。最後,我採用了自編的一首感動小詩結束本節課,對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行了小結和深化,在孩子們都為之動情的同時,也留下了意味深長的一筆。

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我相信,只要教師正確處理好“導”與“學”的'關係,善於引導學生髮現、總結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由扶到放的閲讀訓練。這樣學生的閲讀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也為將來的有效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才是一個教師應該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學目標。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説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我本節課中,有一教學片斷就完全體現了這一特點。當孩子們發散思維達到非常活躍的境界時,我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學情的變化,抓住孩子們精彩的辯博來個順水推舟。當提到“京戲”一詞時,我就應該從這一詞入手讓孩子們更深地理解“京戲”,並體會“京戲”與奶奶之間的聯繫,進而引導讀文,體會爸爸換“京戲”的“奇妙”所在,而不需再死搬硬套的回到精心準備的教案中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善於給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以後,這將是我邁步的方向,不求完美,只求突破。

第4篇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奇妙地將家庭的温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精彩處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慨萬千。以“奇異”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異,首尾呼應;整首詩也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奇異—放棄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最終,奇妙地拋給讀者一個問題,引起讀者的思索—每個人的心裏都裝着一樣什麼東西?教學中,我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同學學習課文。一班級語文下冊看電視教學反思

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謎語讓同學猜。師:“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每天變花樣。——打一家用電器”(謎底:電視)接着問:你最喜愛看什麼電視節目?你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愛看什麼電視節目?然後出示課文插圖,設問:這家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你知道他們在看什麼節目嗎?最終師過渡引入課題。用謎語引出電視,意在激發同學的學習愛好。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同學看圖和“我們今日學習的課文《看電視》,講的就是這家人看電視的事。他們家看電視真有些奇異。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看吧”,調動了同學學習課文的愛好。

這課的生字許多,所以我把它分成兩組。難易分開。對於簡潔的一組,裏面的字同學們大多數都熟悉,個別人記不住。我就讓記住的.同學教教他們。然後重點處理下一組較難的字。這樣避開了鋪張時間,又突出了識字的重點。

朗讀是引導同學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景,體會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育同學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

這節課比前幾節課強一些,但是還存在着許多的問題。

在識字的最終遺忘檢查生字這個環節了。低班級的課是以讀代講,但是這節課同學明顯讀的少。再設計説話的時候較難,以至於孩子們照着例子也説不話。

同學的習慣不好。孩子們那書的姿態不對,在老師強調後,仍是意識不到。傾聽的力量不夠,在這方面要加強。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努力整改,盼望以後的課越上越好。

第5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閲讀。”本課教學依據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瞭解、領悟課文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朗讀是引導學生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景,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

我還重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詞語,例如:“疲勞”這個詞語,讓學生先聯繫生活經驗想一想意思,在想象一下媽媽“疲勞”的樣子,並用幾句話説一説。像這樣,對一些聚集着語言形象、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挖掘,不僅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內涵有較深的理解,還有效地滲透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第6篇

教學《看電視》時,我讓孩子們看課文插圖,隨機提問:“圖上畫了誰?”不少孩子的回答爆出“明明”這兩個字眼。我聽得有點霧水,片刻反應過來。原來文本里有這樣一句話:爸爸明明是個足球迷,卻把一場精彩的球賽關掉。它給孩子們造成了誤解。當然,更多的人還是提“我”的。於是涇渭分明,課堂上出現“明明”派與“我”派。我便向正確答案持有者——“我”派成員提問:“你為什麼説‘明明’不是名字?”答案既顯力度又顯深度,可謂精彩紛呈:(生1)如果“明明”|是名字,課文裏會説“爸爸和明明”;(生2)這裏的.“明明”的意思是“本來”;(生3)“我”都不知道為啥換成京劇,所以換頻道的人就只是爸爸,沒有“明明”……“明明”派成員全軍覆沒,因為他們恍然大悟的表情“出賣”了他們的心。

備課時,我忽略了這個“明明”,因此乍聽課文中小主人“我”變成“明明”很驚訝。殊不知一年級的小嫩娃閲讀能力有限,對某些句子的理解產生偏差再所難免。我站在成人角度想當然,卻產生了應該需要避免的失誤。往後,我得注意以學生角度為出發點去解讀教材,思孩子們之可能所想,繼而真正服務於學生,讓教師、文本、學生展開更有效的對話。幸虧這次能亡羊補牢,可是引以為鑑,下不為例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風雲萬變,亡羊補牢並非都能成。

第7篇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手心裏的寶,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因此,孩子的嬌氣與蠻橫是每一個家庭的必然。怎麼改變孩子的現狀呢?趁着第二單元的學習主題,我便嘗試着讓孩子們改變自我。瞧!

?看電視》一課之前,我佈置學生回家預習課文,並額外地佈置學生回家觀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家裏愛看的電視節目。第二天的課上,導課時,學生們都很高興地把昨天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我。此時的我,並沒有揭穿孩子們的做法,而是將話題一轉,説:“小朋友們,現在我們要去一個人家看看,瞧瞧他們一家是怎麼看電視的”。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因為昨天的預習學生基本知道了每個人都愛看什麼電視。點了一名平時還愛發言的學生回答之後,我又順勢問:“爸爸為什麼把最愛看的足球賽換成奶奶最愛看的京劇?”有些反應比較快的學生就説:“那是因為爸爸愛奶奶唄!”真好,學生能答到這份上,應該就是能理解課文要表達的主題了。

“是呀,爸爸愛奶奶,所以把最愛看的.足球賽換成奶奶最愛看的京劇。現在你們知道奶奶為什麼又把京劇換成足球賽嗎?”

“是呀。因為愛,所以爸爸和奶奶互相讓着電視節目。”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圖,奶奶在看足球賽時表情如何?

幾個小節教學之後,我不忘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那能告訴老師,以前,你們家看電視是怎樣的嗎?是不是以你看電視為主的呢?”有不少學生沉默了,還有的低下了頭。“從今天起,你又會怎麼做?是繼續看你喜歡的動畫片,還是把精彩的電視讓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呢?”學生們都舉起了手,大聲地説:“我不會再搶電視看了!”“我要把好看的電視留給我愛的家人看!”

聽到這樣的回答,我樂了。語文教學,不光是教學生會學生字,會讀課文,還要教學生學會愛長輩、愛家人。

第8篇

?看電視》是一篇充滿温情、充滿愛的課文,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好好領會其中的內涵,學生愛家的情感將會得到一定的昇華。但是,這只是我在上課之前的預想,或者説是幻想!我還是先分享一下我的教學片段然後再説明吧。

在學生讀通課文後,我問學生:“為什麼爸爸把自己愛看的球賽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劇?”我以為他們會很快就説出我要的答案,結果,在幾個九不搭八的回答之後終於有一個比較像樣的答案了,“因為我們要尊老愛幼,所以爸爸把球賽換成了奶奶喜歡的京劇。”“好的`,那為什麼奶奶又把京劇換成球賽呢?”我繼續問。結果,一個個回答令我啼笑皆非!“因為奶奶的眼睛不好,所以要休息一下!”“因為奶奶累了。”等等。最後,我忍不住了,我開始了我的“家庭情感教育説教”。“我們平時經常説爸爸媽媽愛我,我愛爸爸媽媽,家愛我,我愛家。為什麼這家人喜歡把電視節目換來換去呢?因為啊,他們都想讓自己親愛的家人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爸爸愛奶奶,想讓奶奶聽聽她最喜愛的京劇,所以把節目換成京劇;奶奶愛爸爸,也就是她的兒子,所以把節目換成球賽;我們愛媽媽,想讓辛苦了一天的媽媽放鬆一下,所以把節目換成音樂。”説完後,我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於是我換一種説法:“你們想一想,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不是會買一些你喜歡的東西給你?是不是陪你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他們這下明白了:“是!”“為什麼啊?”“因為他們愛我啊!”這個孩子們倒是很清楚。於是,我趁機問:“那麼,你知道課文最後説的祕密是什麼了嗎?一個字!”幾個比較醒目的孩子馬上領會了:“愛!”其他同學也恍然大悟地點頭了。“對了!”我覺得有點累了,他們終於有點明白了。最後,我小結的時候,説道“祕密”的時候,還是有個孩子説:“到底是什麼祕密啊?”我有點想暈倒的感覺!

我明白,要國小一年級的孩子領會書上那種温情確實是有點難度,又或許是我不會引導,但是我在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現在的孩子確實是缺少這種愛的教育。孩子們覺得長輩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們卻不懂得怎麼去愛。這是家庭教育的失誤還是學校的教育的缺失呢?我想,我們還是先做好學校教育要做的事情。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學科教學滲透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之一,各科教師應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內容和過程之中。”愛家人的情感培養也應該是心裏健康教育的內容,而我們語文學科則是大面積地涉及這一方面。通過今天的一課,我深深地覺得:學生讀不懂這篇課文並不是大問題,因為還可以慢慢教。但是學生不能領會其中的感情,我們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藉助教科書中一篇篇充滿温情和愛的文章,滲透各種情感教育,讓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