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7篇 "精選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教你紮實掌握語言基礎"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1W

本文為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主要介紹了該年級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通過本教案,學生將學習到基本的漢字書寫與認讀能力、識字、認識和掌握一些基礎的語言規則等知識,為後續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7篇

第1篇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4、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2、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出示文字資料:愛因斯坦(1879—1955)德國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的相對論對世界科學史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物質粒子可以轉變為巨大能量的理論,已由原子彈、氫彈的威力得到確證。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確認為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巨人。)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關愛因斯坦的課文。(板書課題: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3、設疑。齊讀課題後提問:看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他們倆是怎麼認識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從中又可看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檢查自讀情況:誰願意讀給大家聽?願意讀哪部分就讀哪部分,我們其他同學可以來當小評委。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評議:請我們的小評委們作一番評議吧!當然,可以是值得表揚之處,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大家可自由發表觀點。

4、他們之間有過幾次交往?(三次)請大家速讀課文,找出愛因斯坦與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1、請大家再讀讀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話及最後一部分的第一句話,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學生自由朗讀)

(出示四句話:①1940年的一個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個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從“時間先後順序”、“不同情況下見面”、“關係越來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師相機評議(如“你讀得很仔細”、“你很會動腦筋”)

(出示句子: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們最後熟悉到了什麼程度,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們倆在做些什麼呀?

2、大家真會讀書,能邊讀書邊思考,下面我們要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請大家再讀課文,自由選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覆朗讀,看看能讀出哪些新體會?

3、咱們來交流一下讀後的體會(指名交流談體會,相機出示有關句子)

句1:聽了這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裏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衝小姑娘做了個鬼臉:“你説得對,我是不會對付衣服鞋子這類玩意兒,但願你肯教我。”

句2:“我説也是嗎,瞧你,穿衣服還不會呢,怎麼談得上偉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裏,腳下趿拉着一雙卧室裏穿的拖鞋。

問題設計: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什麼?他的目光那麼温柔是因為聽到了小女孩在説(出示句2,引説)小女孩認為(引導生為反問句換個説法)對此愛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為他也需要一種平等的交流,他認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麼,試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偉人又該是怎樣的呢?(衣着整潔,知識淵博,完美無缺的)而眼前的愛因斯坦的裝束卻是(出示圖片,引説“衣衫不整”)能結合上文説具體些嗎?(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愛因斯坦當時的言行舉止嗎?(指名錶演)你認為他會對付的又是什麼呢?怎麼對付的?(出示句4,補充有關資料:愛因斯坦就是這麼一位惜時如金的人,他幾乎分分秒秒都用來探索自然奧祕:年輕時的他推着兒子的小車在街頭邊走邊思考問題,差點被馬車撞了;在橋頭等一位學生時,掏出紙進行計算,雨水淋濕了他的衣服也沒有覺察;躺在病牀上,朋友問他最需要什麼?他雙眼閃亮,低聲説:“我現在只希望有幾個小時時間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讀到這,你想對老人説些什麼?又想對小女孩説句什麼話?

多麼可敬可愛的老人,態度又是那麼的誠懇,讓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吧(齊讀這句)。

我們只讀了一節課,大家就有這麼多的感受和體會,相信通過下一節課的朗讀,定會讀得更好,定會有更多的收穫的。

愛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呢?這個問題我們放在下節課討論。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説説你對愛因斯坦的瞭解。

2、一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和一個12歲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一):快速通讀全文,用“——”畫出描寫他們三次相遇的句子。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説明什麼?

“隨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從三句話中體會到的內容説一説。

(4)指導朗讀這三個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詞語。

(愛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鬍子 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裏,長着一頭蓬亂的灰白頭髮。

a、照樣子寫詞語: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一邊……一邊……”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提問:小女孩第一次遇到愛因斯坦,她怎麼會想到“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裏走出來的”?讀課文,用“因為……所以……”説説原因。

(4)學生回答後,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裏,腳下趿拉着一雙卧室裏穿的拖鞋。

a、照樣子寫詞語:又肥又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當小女孩把這件事告訴父親後又怎樣呢?教師引讀父親的話。

3、什麼叫“納悶”?(因為疑惑而發問)小女孩為什麼“納悶”?

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麼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把反問句換一個説法(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不可能是最偉大的人)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説説理由。

6、分角色朗讀這一段。(由三名同學分別讀愛因斯坦、小女孩、父親的話)

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事業,不拘生活小節的偉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1、過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愛因斯坦,第二天他們又遇上了。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樣的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1)、讀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體描述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説的哪句話?(“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着什麼。”)

(3)説説“一面……一面……”體現了什麼?(都是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3、找出這一段中愛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對話,同桌分角色讀一讀。説説從這一段對話裏讀懂了什麼?

(愛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認自己是偉人,還請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説説理由。

這一段説的是小姑娘二遇愛因斯坦,教給愛因斯坦穿戴要領。

1、默讀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愛因斯坦的情況。寫了哪兩點?

(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小姑娘教愛因斯坦收拾房間)

2、從那些詞語句子中反映出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

(從“小姑娘簡直嚇了一跳、整個變了一個人、年輕了20歲”等語句體會愛因斯坦“穿戴整整齊齊”。)

3、什麼叫“一塌糊塗”?(亂或糟到不可收拾)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內怎樣亂?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説説理由。

3、為什麼小女孩的母親會好奇地問??引導學生讀出“好奇”,愛因斯坦的回答讓人想到了什麼?(抓住“什麼也幫不了她”“只好”等詞句,進行進一步體會愛因斯坦的謙遜。)

讓學生讀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語句,暢談心中的愛因斯坦。

1、朗讀全文,回憶愛因斯坦與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體情況。

2、想一想: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為什麼?

3、在小女孩與愛因斯坦的對話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親稱愛因斯坦為“您”,這是不是小女孩對愛因斯坦不尊敬呢?

(剛開始,小女孩與愛因斯坦並不熟悉,不知道他的偉大。當愛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説的那樣穿戴得整整齊齊時,他們開始產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覺得這個老人很有趣,竟然那麼聽自己的話,在心裏,她可能已經把愛因斯坦當作朋友了!

小姑娘與愛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漸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隨便,所以用“你”。平時我們朋友之間,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親只知道愛因斯坦創立了許多理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途徑和方法+不説空話——愛因斯坦

當人們讚譽他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時,愛因斯坦笑着説:“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5、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通過對樟樹品質的瞭解,聯繫宋慶齡的生平,説説宋慶齡喜歡它們的原因,試着探究樟樹的象徵意義。

(2)討論:課文主要應該寫什麼?寫什麼地方的樟樹?

(2)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指名説説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重點詞句在細讀課文時解決。

2、由課題可知課文應該重點寫樟樹,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

3、第4、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聯繫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第4~5自然段為第二段,第6自然段為第三段。

2、通過對樟樹品質的瞭解,聯繫宋慶齡的生平,説説宋慶齡喜歡它們的原因,試着探究樟樹的象徵意義。

思考討論: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麼?段與段是怎樣連起來的?

②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

要求學生先理清敍述順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繫,再練習背誦。

①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永久保持”説明什麼?讀讀課文,説説從哪兒可以看出樟樹能“永久保持”香氣。

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説説自己學習第5自然段的體會。

(3)説説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宋慶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為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因為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為了表達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掌握課文中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提心吊膽"、"嘗試"造句。

3、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

4、模仿最後一段的構段和表達的方式寫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讚頌的人。

瞭解羊皮筏子的特點和功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合作討論去感受、去發現、去體會艄公的形象內涵。

(1)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朗讀要正確,通順。

(2)通過結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詞,無法自己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請做上記號。讀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可通過問題的形式記下來,準備課上討論。

(3)收集課文中和課外書中描寫黃河的詞語和句子,準備課上交流。

(4)從課外書或網上去尋找黃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瞭解它的製作、特徵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圖片。

(5)在人與外界的各類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

(1)課前教師提供一些關於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資料,分發給學生。

1、談話引入,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與黃河有關的課文,(板書:黃河)同學們,在你腦海中,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請誰來説一説。

2、課文寫到了黃河,作者面對黃河時,他的所見所感也是通過豐富的語言傳達出來的,出示:黃河滾滾 萬馬奔騰濁浪排空波浪滔滔驚濤駭浪 激流 湍急 洶湧 膽戰心驚 提心吊膽 如履平地

2、師:黃河之水日夜奔流,洶湧咆哮,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題目是--黃河的主人(板書:的主人),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誰是黃河上的主人?他為什麼會成為黃河上的主人?它有什麼本領能成為主人?)教師在課題的右側打上幾個?

1、師:同學們圍繞課題就提出了這麼多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你們説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什麼?(讀書和討論)下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相信你能通過自己的讀書和思考,來解決剛才的問題。還要注意,讀書要做到正確,流利,讀不通順的地方要反覆讀讀。

2、同桌互讀,你喜歡讀哪些段落就讀哪些段落,並讓同桌評價一下讀的效果。

3、個別朗讀,把你最喜歡讀的或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同學們聽,如果一個同學讀了以後,還有同學認為自己也喜歡讀這一段或認為自己會讀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來再讀。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對課文有了哪些瞭解?

5、黃河的主人是誰?(板書:艄公)(教師提醒"艄"字的寫法)課文中的艄公在幹一件什麼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撐着羊皮筏子送五個乘客過黃河) (板書:黃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師提醒"筏"字的注意點,不要少一撇)

5、你見過黃河上的羊皮筏子嗎?哪位同學在預習課文時已經找到了介紹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圖片就更好。請你上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瞭解的羊皮筏子。(讓學生上台介紹,而後,教師可以出示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的並加以簡要説明)

2、質疑問難:初步學習了課文,你覺得還有什麼問題嗎?

(3)找出上述詞語中表示"害怕"的詞語,你還能説出那些近義詞。

2、在人與外界的各類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準備在下一堂課上交流。

(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戰自我過程中的一些圖片,並作必要的提示。)

2、師: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初步學習,你瞭解了些什麼?(板書:艄公)(課文介紹了在波濤洶湧的黃河上,一位艄公撐篙駕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黃河的事。)

1、同學們,課文一開始,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奔騰不息、洶湧咆哮的黃河邊,請大家看畫面,不僅要仔細觀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體:(遠景)洶湧激盪的黃河水、震耳欲聾的波濤聲。

2、師:看了這幅畫面,假如讓你給畫面配音的話,你該誦讀課文的那一部分,又該怎樣誦讀讀?先自己練讀,然後交流。

指名讀--評價:是否感受到"膽戰心驚"--再指名讀--集體讀

(1)師:請你練讀下一個自然段,然後給這一幅畫面配音。(指名讀)

(2)在原來的畫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讓學生再仔細讀一讀,然後談談讀後的感受。

(3)(多媒體去除配音,只保留畫面。)交流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並讓學生説一説重點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教師隨機點撥評價,並指導學生朗讀相關句子。

(從下列詞語中可以讓人着重體會到黃河的洶湧險惡?qut;洶湧的激流"、"整個兒吞沒";那東西的渺小無助:"小"、"輕"、"浮"、"小小";作者為那東西的強烈擔憂:"突然"、"強磁力"、"吸引")上列引號中的詞語點擊時多媒體設計成另一種顏色。

(4)指導集體有感情的朗讀,要讓人感受到黃河的兇險無情,那小東西的渺小危險和作者的深切擔憂。

(1)師過渡:同學們,作者遠望時,看到的僅僅是一樣東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經為這樣東西而擔心害怕,那麼,當他定睛細看時,發現這東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這時,作者的感情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指名朗讀--評價--再指名朗讀(教師可隨機點撥)(1、3句帶感歎號的句子重點指導朗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感情:那小東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個人,黃河的水那麼湍急,人就像貼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覺得不可思議,又為他們擔驚受怕。(必要時教師可以範讀)

(3)師:此時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十分擔心、異常震驚、驚恐不已、膽戰心驚……)

(4)指導集體有感情的朗讀,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1、過渡:同學們,在作者這樣的心境下,你再讀讀下面這個自然段,你是否能夠發現什麼問題?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膽,……瀏覽窗外的景色。)

(2)學生邊讀邊思,然後引導提問。學生可能會問:

①在如此危險(危急四伏)的黃河上,乘客為什麼還在談笑風生?(核心問題)

②用"小心"和"大膽"來同時形容艄公的行為,是否矛盾? ……

(1)師:同學們,你想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幾個問題?(讀書、結合上下文、獨立思考、跟同學討論……)

(2)下面就用你喜歡的方式去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同時自由地尋找自己的交流夥伴。

(1)組織大家交流討論,合作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彙總小組的意見。比一比哪個小組交流得最好。

(2)交流中可能學生會得出如下結論:(教師還要讓學生説説是從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結論的。)

④因為艄公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會戰勝驚濤駭浪。……

(1)師:同學們,此時你想對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説些什麼話?(多媒體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畫面)(在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最好能抓住課題闡述)

(2)作者是怎麼讚頌艄公的呢?多媒體出示:(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為黃河上的主人。"

②集體朗讀這段話(願意讚一讚這位艄公的同學一起站起來讚一讚)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讚頌。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對着_____________,身系_________________,手裏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憑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戰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為______________。"

師:黃河上驚濤駭浪,可我們的艄公卻如履平地,他真不愧為黃河的主人。

1、師:同學們,學到這兒,老師想起了一句格言(板書: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句話的意思是説我們人在跟險惡的自然環境的搏鬥中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英雄氣概。同學們,從黃河的艄公身上你還能想到哪些人?口頭交流一下。

2、師小節:同學們,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黃河的主人(集體讀)。奔流不息的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不僅孕育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聰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黃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願艄公的形象能給我們永遠的啟迪,願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代代相傳,就像黃河水一樣奔騰不息。

3、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麼話想説或者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1、在人與外界的各中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在瞭解的基礎上仿照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寫法讚一讚他。

2、在當今現代交通工具異常多樣和不斷湧現的時代,原始落後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歷史的舞台?圍繞這個論題去收集資料,分析整理,得出相應的結論。

2.理解於象棋的詞語意思,通過誦讀歌訣,初步瞭解下象棋的規則,感受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1)談話引入:同學們聽説過象棋嗎?象棋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棋類運動,它是象徵着古代戰場雙方廝殺的一種遊戲。我們生活中有些詞語就於象棋。練習中舉了一個例子。請同學們看看。

(2)我們瞭解了象棋中“將軍”的本意,那麼,現在“將軍”一詞常常比喻什麼呢?

(3)書中還列舉了一些這樣的詞語,請讀讀這些詞語,想想它們在象棋中是什麼意思,現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麼意思。

(1)同學們會下象棋嗎?下象棋是有一定規則的。(出示歌訣)

(3)一首簡單的歌訣,讓我們對象棋的競賽規則有了初步的瞭解。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呢?

(1)胡榮華是我國著名的象棋大師。為什麼這樣説呢?請讀讀短文。

(2)在這段話中有一組近義詞,你發現了嗎?它們可以調換嗎?説説理由。

(3)“蟬聯”這個詞,根據上下文來猜測意思。再查查詞典。

(3)交流彙報,並體會每排兩個詞語在意義上的聯繫。

(3)這段中的句子,有的來自古詩,有的來自民間諺語。

(4)除了文中介紹的句子,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合作”的名言呢?

1、認讀“犯、飽、它”三個字,觀察字形,説説異同。

背誦、默寫八個詞語和《古今賢文.合作篇(下)》。

1、談話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風們會遇到一些煩惱。“小煩惱熱線”開通了。我們可以通過熱線跟主持人通話,把不愉快的事説出來,從而得到幫助。

2、那麼,在傾訴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表達清楚,説清煩惱的原因;有禮貌,言辭誠懇……

3、作為“小煩惱熱線”的主持人要注意什麼?(耐心、誠懇……

6、小結:在生活中有煩惱是正常的,我們有很多解決的方式,在傾訴時,都應做到尊重、有禮有節。願同學們都能做一個善解人意、天天快樂的孩子。

5、教師示範寫“國區”,提示部首與其他筆畫之間的關係。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7篇

第2篇

1、知識目標:理解“望而生畏”“頭昏目眩”“深淵”等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正確回答課後第一題的三個問題。

2、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時時鍛鍊意志對人的成長的幫助與作用。

3、能力目標:初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課前師生圍繞名言、格言展開話題,在此基礎上引出列寧對巴果茨基説的一段話

“我所以要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為我害怕它。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們應該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鍊自己的意志。”

3、教師梳理學生問題,確定主問題:從哪裏可以看出這是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尋找合作伙伴確定學習方式(朗讀、談體會或表演,任選一種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展示學習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適當提問,創設情境。(結合課文理解“巍峨””懸崖”“深淵”等詞)

小組根據課文內容評一評剛才表演時有沒有把路的“險”充分表現出來。着重抓“緊緊貼”“扭向一旁…”“狹窄”“碎小”“舒了一口氣”“險些”“頭昏目眩”等詞句。

②朗讀:請朗讀小組讀有關描寫小路險的段落,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7、師生合作有感情讀15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日出的壯美,體會登山的樂趣。

1、引出辯題:列寧是一個革命者,他的神聖職責是領導俄國人民沙皇統治,而現在他卻選擇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萬一掉下去,後果會不堪設想……那麼列寧究竟該不該走這條小路呢?

1、學了課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觸,請把自己對列寧説的這番話的理解和對全文的感悟,濃縮成一兩句話。(引導學生學寫格言)

課外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從相關的課文、課外書以及網站上去搜尋列寧的故事,兩週後召開“感悟列寧”綜合學習報告會。(形式自擬)

第3篇

1、認知目標:認真讀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瞭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湧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知識。

2、情感目標: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3、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小節。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湧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並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並讀出感情。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湧澎湃、雄偉壯觀。

1、同學們,愛旅遊嗎?哪些地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象,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3、4。

1、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誦讀,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麼印象?

2、請同學們也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覆讀讀,推薦給同桌。

3、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

4、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並讓學生説喜歡的理由。

1、錢塘江大潮為什麼會被稱為“天下奇觀”。(並板書)我們一起去看看。

2、指名讀課文第2節,你讀懂了些什麼?師歸納板書:江面平靜,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3、“望”字在課文裏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着、盼着。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出示圖片“江面平靜”,配上音樂,學生自己讀讀。

4、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卧、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5、師生對讀,請學生體會朗讀成功的原因,總結學法。

6、自由讀讀3、4小節,在學習小組中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8、師歸納板書:悶雷滾動,出現一條白線,人聲鼎沸、沸騰。

9、重點交流“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的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

10、體會人們的心情。板書。配樂誦讀,學生自由選折音樂,組成小組讀讀。

1、關於錢塘江大潮,你還想了解些什麼,引導學生網上學習。並試着向外國遊客介紹一下“你眼中的錢塘江大潮。”並把自己的觀點介紹具體。

江面平靜出現白線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餘波西去、恢復平靜

昂首東望人聲鼎沸、沸騰深深震撼 回味、讚歎“天下奇觀!”

第4篇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鍊意志的故事。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學習他自覺磨鍊意志的品格。

聯繫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中,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小路的險,重點指導學生讀懂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兩次走有什麼不同之處,從而學習他自覺磨鍊意志的'品格。

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列寧的故事,誰來説一説?從中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今天,我們學習14課,出示課題:《登山》講的也是列寧的故事,又表現了列寧的什麼品格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記敍了一件什麼事?

(1)指名讀直接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觀察、體會。

(2)有關這條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樣説的?你體會到了什麼?

4、下山的時候,列寧仍然堅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a、第一次必須走,因為要看日出,時間不夠。第二次是列寧自己堅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動。第二次走:先走、毅然決然

2、課文最後,列寧講了什麼話?這段話每句講什麼意思?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4、在兩次走小路中間,作者還描寫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寫的非常美,誰願意讀一讀?(指名讀)為什麼寫這一段?(藴含着“無限風光在險峯”的寓意。)

第5篇

認識、會寫“凰、驕、州、繡、棚、壽、側、柚、炸、距、舀、葱”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文中優美的語言,並學會積累。

感目標:感受小城的美、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城的美。

教學難點: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摯愛,學習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錄音機、課件

教學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在咱們的湘西,有這麼一座小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以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征服着世人。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將它贊為中國最美的小城。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地方嗎?(鳳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28課,走進小城鳳凰,一起領略它那獨特的美。(板書課題:小城鳳凰。齊讀課題)

驕傲、鳳凰、貴州省、繡起、瓦頂棚、萬壽宮、左側、橘柚、油炸、距離、舀起、葱綠

“凰”是三拼音節,不要讀成“fàng”;“炸”字在本課讀第二聲,不能讀成第四聲;“葱”字的聲母是平舌音,後鼻韻母。

“凰”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外面的部分,第二筆是“橫折斜鈎”,要注意留出“皇”字的空間;“驕、繡、棚、側、柚、距”幾個字均為左窄右寬的.字,要注意寫均衡;“舀”字的兩短橫不能連起來;“葱”字中間部分的一點不能丟。

第6篇

?苦柚》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講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價錢把柚子賣給一位老華僑,並如實地介紹了自己的柚子,還拒收老華僑的贈款,受到人們讚揚的事,反映了小姑娘誠實,善良的美好心靈。該課與《古井》、《峨眉道上》、《渡船》構成一個教學單元。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一邊讀一邊想,在學習本組課文時,要了解一邊讀一邊想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要知道讀一篇課文應該怎樣一邊讀,一邊想,把閲讀和思考結合起來,並逐步養成一邊讀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由於本課內容多以對話形式表現,並注重人物外貌描寫,所以在教學本課時,要指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中重點詞、句、段,聯繫全文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瞭解課文的內容,學習做人的道理。為下篇課文《渡船》的學習打下基礎,掃清障礙。

語文教學,實際是國小語文基本功的同義詞。這個基本功包括知識也包括能力,而且是兩者的結合。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2、體會人物外貌的描寫,瞭解小姑娘賣苦柚的經過,學習小姑娘誠實、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學會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課文。

3、依照課文,學寫對話,突出表現人物品質,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國小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上述四項教學目標,既注重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思想性。

教學重點:理解小姑娘賣苦柚的全過程,學習小姑娘誠實、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體會老華僑被小姑娘真誠所打動時説的兩句話的含義。那兩句話是老華僑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是對小姑娘誠實、善良、純潔心靈的讚歎,要正確地理解和體會這兩

句話的深刻含義,必須聯繫上下文,分析小姑娘言行並反覆地品味,才能領悟到,所以把老華僑説的這兩句話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採用精講多讀,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閲讀教學法,並輔以電化教學,通過個人讀、集體讀、輕聲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在品析訓練中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要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科學地安排教學結構。我們講讀一篇課文,都要把握住教學重點,講讀時才能省時高效。一般説來,課文重點句、段(中心句、段)明顯的,可以用直奔中心的`講讀方法進行教學,《苦柚》的重點句是明顯的,運用直奔中心的教學方法是合理而科學的,所以我講讀這篇課文時,一開課就直奔課文的重點部分--第5節至第25節。講讀了重點部分,然後比較粗略地講讀開頭第1節至第4節和結尾的第26、27節,這種直奔中心的教學方法,突出了重點,也容易突破難點,主次分明,結構完整,又節省了教學時間。具體課時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1)初讀課文,直奔重點(第5節至第25節);再讀課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

(2)解決思考練習1和3中(1)題,並且用“嶄新”造句。

第二課時:粗略講讀開頭的第1-4節和結尾的第26-27節,解決思考練習2和3中的(2)和(3)題,並用“讚歎”造句。

第三課時:複述課文,理清層次,把握結構,概括中心,總結寫作方法,佈置作業。

這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圍繞老華僑與小姑娘的對話,抓住關鍵的語句,巧設問題激發思維,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課文的中心以及人物的品質,然後再居高臨下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品析語言,內化語言,形成語言的能力。

關於主線,我抓住這樣幾個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探究:

1、幻燈出示:一邊讀一邊思考,“苦柚能變甜嗎?”聽對話錄音,在課文中劃出重點詞和重點句。

2、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句子反映小姑娘誠實,善良?針對這個問題,我又設計這幾個小問題:

(3)從上面對話部分小姑娘的語言中,你覺得小姑娘是怎樣一個人?

藉助這些問題,通過討論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小姑娘誠實、善良的美好心靈。接着指導學生帶着讚美的感情讀老華僑拉着小姑娘的手連聲説的那句話,體會老華僑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人物的思想感情藴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

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以問促讀”是指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熟讀精思的良好閲讀習慣的好辦法。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以理解詞句,分析語言為中心,加強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的以讀代講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層層深入,使語言訓練步步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大綱提出:“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那這個能力和習慣是如何培養的呢?當然要靠讀書訓練。所以大綱又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而語言分析法和朗讀法是語文學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方法,旨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聽説讀寫的訓練。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這兩種方法,抓住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動作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辨析句子,改換句式等形式的訓練,讓學生在品析中加深理解內容,提高語言能力。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朗讀法教學,加強讀的目的性,通過讀來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和對人物美好心靈的感悟,這樣也避免步入串講串問,耗時低效的誤區。

葉聖陶先生説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要通過課文教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本課,我指導學生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抓住重點詞句,聯繫全文,理解人物形象,學習做人道理。以讀為主,以問促讀,貫穿全課時始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結合幻燈出示的遷移題,讓學生試説並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語文課要藉助字、詞、句、段、篇,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這已是大家達成的共識。本課教學中,聽的訓練是--聽對話錄音,把握朗讀的基調,聽同學朗讀,聽清問題,聽出精彩之處。説的訓練是——在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時結合幻燈出示的遷移題,讓學生試説課文的主要內容等。讀的訓練是——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教學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後作業設計,寫的訓練——抄寫生字、新詞。解釋重點詞語“讚歎、嶄新、鄭重其事、意味深長”,並用“嶄新”造句。

板書不在多,貴在精要。精要的板書就是力求使靜態的文字和符號變成學生頭腦中積極而有效的思維活動。這就是“靜中有動”。我在板書設計時,抓住老華僑買柚子(也就是小姑娘賣柚子)這個重點,在教學中緊扣“買”和“賣”,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完這部分內容後,學生再具體看板書,可以立刻在頭腦中形成生動,具體的圖示,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1、握住教學重點進行教學。體現教學的目標性和實踐性。

2、把握住訓練重點進行訓練。有利於學生語言文字的全面訓練。

第7篇

3、瞭解武松的人物特點:智勇雙全、武藝高超、性格豪放。

2、瞭解武松的人物特點:智勇雙全、武藝高超、性格豪放。

1、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過元末明初的小説家施耐庵撰寫的《水滸傳》嗎? 、 (學生回答。)

2、教師:《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古典長篇白話小説,又名《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等,全書以農民起義戰爭為背景,描寫了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將領的故事。(作者施耐庵。)那麼,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梁山好漢有哪些?

3、教師:在《水滸傳》第23回中,詳盡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位打虎英雄的風采。

1、教師: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大意;按事情的發展順序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把課文分成四段。

1、默讀課文,你覺得武松是一個怎樣的人?和同學討論,要注意“言之有據”。

2、武松與老虎搏鬥時,老虎使出了哪些招數?武松又是怎麼應付的?根據下面的提示覆述武松打虎的經過。

老虎朝武松壓過來,並使出了撲、掀、剪的招數,武松躲、跳、閃,避開了老虎的進攻。趁老虎不備,武松掄起哨棒打虎,但未擊中。老虎再次撲向武松,武松用手揪住老虎的腦門,連打帶踢,終於將虎打死。

3、教師:“三碗不過岡”是什麼意思?課文哪句話告訴了我們?用直線劃出。

4、教師:面對酒倌的好意勸告,武松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5、教師: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老虎吃人時的兇猛?又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武松打虎時的勇敢機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