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7W

教案是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工具,寫教案是一件能夠鍛鍊我們邏輯思維能力的事情,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篇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

1《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意思,並由此想象畫面。

3. 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閒”“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 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二、重難點:

1. 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預習:

1. 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 藉助註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 蒐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三、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

2. 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3. 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4. 分組學習

讀熟三首詩,藉助註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5. 指導朗讀。

四、教學反思:

我在黑板上給孩子們抄了一首劉禹錫的《望洞庭》,指導學生朗讀並初步理解,然後指導背誦。一節課,不僅學會了教材上的古詩,還積累了課外書上的古詩一首。這樣的課堂拓展,教一帶一,既充實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課後,我進行了教學反思認為,“課堂拓展,教一帶一”的方法,符合《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佈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着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説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説是在欣賞作品。

在這堂課上,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在一個環節上媒體沒有同步,比如板書當中的一些失誤,以及在隨機問答中的不夠嚴密等,都是因為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説是設想的不夠嚴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課後充滿懊惱,並一次次告誡自己:今後上課務必要認真、再認真,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並能仿寫。

2.明確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到書寫工整。

3.積累兩首古詩,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並能仿寫。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台”

1.談話導入: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作者通過人物神態、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

2.朗讀體會:朗讀範例中的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語句好在哪裏?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回顧拓展:你還可以從本單元課文中哪些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到人物的內心?並和同學交流。

二、詞句段運用

(一)第1小題

1.(出示課本中的三個句子)學生齊讀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

(1)同桌之間交流體會。

(2)師生一同明確:

①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袁明將軍深深地被戰士們的情義所感動,現在他不是以一個首長的身份,而是以一個長輩的身份,請孩子們吃菜。

②這句話是對黃繼光的神態和語言描寫。體現了黃繼光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和完成任務的決心。

2.從“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別重逢”中選擇一種情境,照樣子寫一寫。

(1)學生獨立動筆寫一寫。

(2)同桌之間交流分享成果。

(3)教師指名分享答案。

期待落空:他的頭慢慢地低垂下來,往日裏亮晶晶的眸子也灰暗了下來,彷彿星光被烏雲遮掩,沒了光彩。周遭的氣息也彷彿舒緩下來,一切成了慢鏡頭。剛才心裏的期待成了傷人最深的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心像坐過山車一樣,高高的揚起然後急速下落,最終歸於讓人無奈的平靜。嘴角慢慢牽起了一抹不自然的微笑,頗有些讓人心碎的味道。

久別重逢:周圍的時間彷彿停止了,微風吹着臉頰,心裏激動極了,腦子裏馬上回憶出與老朋友度過的美好時光,進而我們相視一笑。

(二)第2小題

1.(出示課本中的兩個句子)學生齊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1)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的句子,讀準確、通順。

(2)同桌之間互相體會句子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3)指名學生分享成果。

明確:①連一向從容鎮定的沃克醫生雙手都顫抖了,説明這場手術難度大,令人緊張。從側面襯托了劉伯承堅強的意志。

②與以往樂觀開朗的“我”相比,現在“我”的表現顯得很焦躁、鬱鬱寡歡。説明這件事比以往要不順心。

(4)師點撥:句子中人物與平時有不同的表現是為了通過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人物特點。

2.請同學們仿照例句説一説。

①同桌之間互相舉例。

②教師指名回答。

例:他一向説話做事大大咧咧,這次居然温柔地安慰起同桌來。

三、書寫提示

1.(課件出示劉湛秋的《帆》)自由讀劉湛秋的散文詩——《帆》,力求讀準確、讀通順、讀出感情。思考:書寫時需要注意什麼?

2.學生討論後,指名回答。

3.師生一起明確:

(1)標題和作者的位置要寫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3)標點符號不頂格書寫。

4.學生動動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5.抽一兩名優秀學生作品在班級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傳閲欣賞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

(一)學習王之渙的《涼州詞》

1.談話導入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峯時期,盛極一時的邊塞詩確乎前無古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就是這其中的優秀代表。(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2.感悟詩意,朗讀體會

(1)劃分節奏讀古詩。讀準確、通順,注意朗讀的節奏、韻律。“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名。請寫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思。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3.品讀古詩

(1)學習第一句:黃河遠上白雲間

①你覺得該怎麼讀?指名試讀,評議。

②讀完第一句詩,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2)學習第二句:一片孤城萬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這一句詩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②詩人為什麼不用“座”而用“片”?(萬仞高山的襯托下,用“座”顯得單薄;在“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廣闊背景下用“片”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3)學習第三、四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①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②徵人有怨嗎?怨什麼?(因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而怨)

③為什麼又何須怨呢?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一個“何須怨”,道出了將士們保家為國的心聲,表達了他們豁達的胸懷。)

(二)學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釋題導入

(板書課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自己讀詩題後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瞭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誼故事等。)

2.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古詩。讀準確、通順。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2)指名讀,注意朗讀的節奏、韻律。

(3)師生明確詩句的意思。

3.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學習第一、二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①結合地圖,瞭解黃鶴樓和廣陵的方位。

②(課件播放江南美景)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華都市,你有什麼想説的?

(2)學習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地望啊望,他在看什麼啊?(孤帆)可那是盛世唐朝啊,長江是交通要道,江上應該有許多來往的船隻。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②“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麼?(沒有盡。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4.背誦兩首古詩,交流積累古詩的方法。

?教學反思〕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3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學情分析:

課文故事發生在生活中,但學生平時可能缺少這方面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因此,學習本文,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這種打破習慣思維的舉措。從而認識到創造力來源於打破習慣思維方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為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本文教學重在讀中感悟,受到啟迪,明白打破習慣思維方式的重要。

教學要求:

情義目標: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樹立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潛能。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學習字詞。

第二課時:從小男孩的舉措中體會什麼叫創造,受到感染,啟迪。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想給大家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什麼故事呢?是關於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2、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麼賣報紙的嗎?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麼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並不急於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後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3、從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什麼?(老師為什麼先講這個故事?)

4、揭示課題,解題激趣。

板書課題。

課題中的五角星為什麼要加引號?

二、初讀課文

1、 請同學們自由閲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後,感覺自己沒有

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生自由閲讀課文)

2、請説出你們還不能理解的問題

如: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麼説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能提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愛因斯坦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出了問題,才促使我們去解決問題。)

3、問題暫時留到下節討論。先説説你讀後知道了什麼?(能説出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記敍了鄰居家的小男孩一次來我家玩時,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他的切法是攔腰切蘋果。)

4、這件事為什麼給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説一説原因。

三、作業

1、 練習朗讀課文。

2、 思考提出的問題。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蘋果,看看能發現些什麼。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聽寫詞語。

2、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彙報交流。

説説你回家切蘋果的情況,你是怎樣切的,分別看到了什麼?

四、學文探索,體會何謂創造。

1、 一般人是怎樣切的?理解 循規蹈矩

2、 課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樣切的?理解攔腰切下去

(1) 演示一下切法。

(2) 由此產生了怎樣的圖案?理解 橫切面 果然

3、 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呢?你想過沒有?(思維定勢作用 或是出於方便 出於公平 想不到切蘋果還需要創造性思維 )

4、 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麼? (小男孩的喜悦,傳遞祕密的遠。)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麼説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所謂創造,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勢,用他人沒有用過的方法,發現新祕密。自己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需要自己提出問題等。)

5、 出示名言警句

(1)、 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們睜開眼睛/毫不驚奇/對白晝習以為常/活着/不追求童話的幻想/而出入 (羅日?傑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會幫助你消除無知。

6、 説説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麼。安排練筆。寫一寫,再交流。

7、 把你感悟最深的語句多讀幾遍(最後一節),建議背一背。

五、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用下列詞語造句。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並能正確、美觀、規範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怎樣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為學生缺少體驗。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

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並能正確、美觀、規範地書寫;理解詞語的意思,如“花繁葉茂、流連、穿梭、流暢、磕磕絆絆、弧線、曲線、清香裊裊”。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讓學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由此引入新課,揭示課題,並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想想安靜是怎樣觸摸春天的。

2、瞭解自讀情況:

指名學生讀課文,隨機出示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語境、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對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讀有困難的句子,將作及時指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再讀課文。

引導學生進一步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並談談對安靜的初步印象;初步瞭解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用什麼觸摸。

引導學生選擇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再讀,方式可多樣,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四、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從而使第二課時能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五、指導識記、書寫生字。

重點提醒學生注意“磕”(上下結構)、“瞬”“翔”(左右的比例)

學生用鋼筆在書上描紅。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

3、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讀課題。

課文中講的是誰觸摸春天?(安靜)她是一個――(盲童)

當美麗的春天到來,我們在用明亮的雙眼欣賞桃紅柳綠的時候,雙目失明的安靜又用什麼來感受春光呢?

(鼻、手、心……)

過渡:海倫・凱勒曾説:“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視覺,那可能是更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可愛的小姑娘安靜雖然無法用眼睛看見多姿多彩的春天,卻能夠用心靈觸摸到。讓我們隨着課文的作者一起來走近安靜,看看她是怎樣觸摸春天、感受春光的。

二、研讀課文:

1、出示第1、2自然段,學生齊讀。

(1)指名再讀第2自然段。

春天來了,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到小區的綠地上是什麼情形嗎?

(學生有可能一下子就很會具體描述,那就根據學生的交流,點出“這可真稱得上花繁葉茂啊!”學生也可能很簡單地説“花繁葉茂”,就接口:“是呀,你看小區裏各種花都開了,散發着濃郁的花香。”)

(2)引讀“濃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安靜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是呀,她就是這樣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從這裏你可以看出些什麼?

小結:是呀,雙目失明的安靜是那麼開朗、樂觀、活潑、快樂,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2、一天早晨,“我”在綠地裏面的小徑上做操,看到了什麼情形呢?學生自由讀第3―5自然段。

交流:

(1)我首先看到了什麼?

隨着學生的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的一、二兩句,並指名讀。

可這是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啊,她怎麼能走得這麼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呢?引導學生聯繫第2自然段説説,並讀“這個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的一、二兩句。

(2)接着我又看到什麼了呢?

a、出示3、4自然段。指名讀“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b、安靜是怎麼抓住這隻蝴蝶的?

(學生默讀課文,用筆劃劃有關句子,如關鍵句“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月季花。”和“手指悄然合攏,攏住了蝴蝶。”)

c、引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睜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真是一個――(奇蹟)

d、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呀?(學生説理由並讀有關句子。)

小結:是的,這就是安靜“神奇的靈性”,我們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安靜,她憑着聰明,憑着對大自然的熱愛,憑着對這塊綠地的熟悉,讓自己的心裏有了一雙明亮的眼睛,睜着眼睛的蝴蝶就這樣被盲女孩安靜那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可真是一個奇蹟啊!

感情朗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睜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e、引讀“蝴蝶……撲騰,安靜……驚訝。”安靜怎麼會這麼驚訝呀?(引導學生感悟到“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

此時的安靜會怎麼想呢?

此時的安靜除了驚訝,心裏一定還怎麼樣?

(如果學生有説到害怕,我就“我想,此時的安靜一定驚訝與開心多過害怕吧,因為――)引出”安靜的心……地方。”)

在安靜的心裏,除了濃郁的花香,還體驗到了什麼?(撲騰的蝴蝶。)是啊,在安靜的心裏春天充滿了生機,就連靜靜站在一旁看着安靜的我,都彷彿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一瞬間,我深深地感動着。

f、來,把“課文”拿起來,讓我們再把4、5自然段讀一讀(配樂)。

3、引讀第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許久,我又看到了怎樣一幕動人的情景?學生自由讀第6自然段。

出示第6自然段,學生交流作者看到的。

指名讀“許久,……張望。”安靜怎麼把蝴蝶給放了呢/

盲童安靜能張望到嗎?

是的,安靜的眼睛看不見,可她什麼地方能看見?(心裏)因為她的心裏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麼,她心中那雙明亮的眼睛張望到了些什麼呢?她可能又在想什麼?

引讀第三句。

感情朗讀第6自然段(配樂)。

4、看着這動人的一幕,我怎麼做了?引出第7自然段。

當時我可能怎麼想的?引出並讀第二句。

(1)這裏的“誰”指?包括課文中的――?

(2)總結:文中的安靜是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她的眼睛雖然看不到桃花的粉紅,小草的碧綠,可她用心觸摸着春天,感受着春天那濃郁的花香,撲騰的蝴蝶,飛翔的快樂,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板書:創造繽紛世界)

(3)再讀‘誰……誰……”

三、作業:

1、好好地再讀讀課文,背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積累摘抄課文中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觸摸春天

創造繽紛世界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並注意語氣。

2、瞭解全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

3、學會本課應識會寫的字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啟發質疑,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後,啟發學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把握全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按照“移山”問題的提出,移山的過程,移山的結果這樣的順序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讀課文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內容: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爭論。引導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區別。第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大多數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獻疑是出於關心。是一場民主的討論;第二場爭論是與智叟的對話,是針鋒相對的。

2、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愚公與智叟兩種不同的態度,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智叟懼怕困難,而愚公有不怕艱難、鍥而不捨的。

3、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老師設疑:參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過程中,開始是家裏人,後來是鄰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後是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搬走了。

四、學生討論:如果玉皇大帝沒派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揹走,愚公的後代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移走嗎?

五、歸納通讀全文,組織學生討論,這則寓言的題目為“愚公移山”,其中對“愚公”並沒有諷刺的意味,看似愚,實則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謂的“小聰明”,自以為智,實則是暴風驟雨,但沒有克服困難和智慧的勇氣,目光短淺。

六、拓展延伸,昇華主題。讀了這則寓言之後,引導學生談對愚公移山的體會,並向課外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加深對愚公的理解。

七、積累內化1、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選四個字的詞語。2、完成課文後的練習。3、識字寫字。認讀本課生字。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字形。形聲字:霄、渤、痴、娥。“寡”的寫法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6

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和、應”。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讀,藉助拼音學習生字。

2、教師範讀,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

3、師生共同學習,積累好詞佳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家鄉的好詞佳句。

2、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描寫鄉村孩子生活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美好的生活。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農村,大家對麥子都非常熟悉,都知道麥子是什麼?麥子有什麼用處?(學生回答,老師引導)那有誰知道麥稈可以用來做什麼呢?(學生可能回答:喂牛、餵馬)説得很不錯,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麥稈還可以用來做什麼?(板書:麥哨)揭示課題:“麥哨”就是用麥稈來做的哨子。

二、學習新課。

1、學生默讀課文,可以用藉助拼音拼讀,同桌交流,問老師等方法來完成。

2、老師範讀,幫助學生清除生字詞。和:hé(和平,和諧),hè(和着,一唱一和);應:(應該,應當), (反應,應用)。

3、師生共同學習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三、品味優美段落。

1、用開火車的方式讀課文(每個學生讀一段)。

2、學生自由度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

四、討論課文主題。

課文通過孩子們在田野、湖畔邊割草、邊玩耍、邊吹麥哨的情景,寫出了鄉村孩子的天真、純樸、可愛、歡快,表達出作者對鄉村美麗景色的讚美,對鄉村生活的嚮往。

五、作業。

1、寫出本課生字詞。

2、寫出你喜歡本課中的好詞好句。

板書設計: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小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7

?絲綢之路》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闢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全文涉及的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複雜,在教學時難以把握。對於語文學習又應該有語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複述課文,如何體會過渡段的作用,並學習運用這一寫法是本課的重點。總之,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統一,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很難。

設計理念:

讓學生以一位導遊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蔘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閲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積累和文章有關的詩句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7個生字。

3、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闢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複述課文。

5、通過反覆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並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教學準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