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學反思5篇 從小班語言教學中汲取經驗:深度反思與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8.56K

在小班教學中,語言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是,常見的教學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師的一方面表達,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和自主性,使得教學反思缺乏深度。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對小班語言教學進行反思,探討如何讓學生更積極參與,提高語言學習效果。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5篇 從小班語言教學中汲取經驗:深度反思與總結

第1篇

提問:封面上有什麼?小蛇餓了,它會找什麼吃呢?會發生一件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提問:請你猜一猜小蛇肚子裏吃了什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聽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麼好東西。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蛇都找到了些什麼好吃的東西?

總結: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飯糰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蘿是帶刺的。

雙手分開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動的表情表現“啊嗚”和“咕嘟”這兩個擬聲詞。

討論:最後小蛇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環襯和封底。

?好餓的小蛇》是一本適合小班年齡特徵的繪本,其內容簡單、畫面有趣。整個活動,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兒共同閲讀的。在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風趣幽默,能夠理解故事的情節。在活動中我採用一定的互動形式,讓幼兒主動開動腦筋,根據小蛇的形狀大膽猜想。幼兒的思維基本上是跟着我走的,在活動中幼都能被有趣的童話故事所吸引。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5篇 從小班語言教學中汲取經驗:深度反思與總結 第2張

第2篇

1、欣賞故事《小青蛙聽故事》懂得聽故事的時候要安安靜靜的。

2、理解新詞彙: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跳、一聲不吭。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優美、寧靜的音樂磁帶,背景圖一幅,月亮、小魚、青蛙圖片各一張。

教師:你喜歡聽故事嗎?你喜歡聽誰講故事?最喜歡聽什麼故事呢?

2、幼兒邊看書,邊聽教師配樂講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2)提問:故事裏有誰?(月亮婆婆、小魚兒、小青蛙)(出示圖片)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跟述,並提出相應的問題。

幫助幼兒理解詞彙:安安靜靜。(集體體驗安安靜靜的感覺)

為什麼會生氣呢?(小青蛙呱呱呱地亂叫,又蹦又跳)

(教師: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連忙道歉,月亮婆婆和小魚兒原諒他了)

那月亮婆婆和小魚兒出來了嗎?(出來了,月亮婆婆繼續講故事給它們聽)

(5)教師:想一想,我們平時應該怎樣聽故事(安安靜靜)?向誰學習(小魚)?

教師:這個好聽的故事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來想一想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吧!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

(1)現在小青蛙可好了,不管聽誰説話都很認真,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青蛙。聽別人説話時眼睛看着對方,不插嘴,聽清楚每一句話,這樣才能知道很多的事情,把事情做的更好。今天,我們來做個傳話遊戲,做這個遊戲時你們一定要聽仔細聽清楚,人家説的話才能做遊戲。

(教師注意:幼兒傳話內容從簡單的較熟悉的詞開始,如:天氣、高興等)

本次活動依據孩子年齡特點、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故對幼兒學習、成長有很大幫助。

故事通過正反兩方面情況對比,讓幼兒自己聽故事、感受故事、自己用簡短的話語表述自己聽到的故事,讓幼兒自己發現好的一面,同時又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又通過遊戲方式來反饋學習的內容、效果。對於個別對此活動不感興趣的幼兒,在活動中,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如眼神交流或手勢提醒幼兒,也可以主動提問這些幼兒,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欣賞故事。

第3篇

1、通過活動看懂圖意理解故事內容,學説:“小豬xx,沒關係,沒關係。”

2、通過遊戲自己的實踐,感受幫助他人快樂的情感。

故事大書《小豬的媽媽不在家》、小豬布藝一個,15個布娃娃,手機一個。

1、激發幼兒興趣,引發討論:(“咦,是誰在哭?噢,原來是小豬,我們問問它為什麼哭?”)小豬的媽媽不在家了,誰來照顧小豬呢?聰明的寶寶們幫小豬想想辦法吧

(一)教師有感情的講述一遍故事,並提問:在故事裏,媽媽不在家,是誰來照顧小豬的?鄰居們是怎麼照顧它的?

(二)教師用故事大書講述第二遍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説:“小豬xx,沒關係,沒關係”:

(1)小豬得到鄰居們的關心和幫助,開始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後來它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3、遊戲《娃娃的媽媽不在家》——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娃娃的媽媽有急事,想請我們幫忙照顧娃娃,幼兒人手一個娃娃,一起給娃娃餵飯、洗澡、安撫娃娃睡覺,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第4篇

?樹真好》是一個整合活動,又是一個生活化的活動。豐富的生活給整合活動提供了多彩的內容,綜合的生活給整合活動提供了多種的樣式。這次活動我做到了以下三點:

新《綱要》在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生活和遊戲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和實施途徑,我們應該讓教育迴歸生活和遊戲、讓幼兒迴歸生活和遊戲,讓幼兒的學習課堂生活化、遊戲化。這次綜合活動《樹真好》我充分地考慮了課程的生活化。題材“ 樹”來自於幼兒生活之中,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見的一種植物,對幼兒來説開展這樣的題材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樂於參與的。

大班綜合活動《樹真好》的整個設計內容整合了科學、數學、社會、語言領域的內容,從各個方面促進了幼兒的發展,讓幼兒從多個角度獲得了“樹”的一個完整概念。

活動的目標定位為:1.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感受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2.感受植樹中的各種排列樂趣。從這兩點目標上看,就可以發現大班綜合活動《樹真好》這一內容整合了科學、社會、數學這幾個領域。而語言領域的內容——欣賞散文詩《樹真好》是作為活動延伸,所以我在目標中沒有寫到。同時也能看到,其中的主要領域為:科學領域,主要是引導幼兒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

生活是一種動態的、複雜的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就是在活動中、在不斷的探究中學習。幼兒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主動探究者。生活中的事物、事件、現象、人員等都是幼兒探究的對象,甚至幼兒也會探究生活中的自己。因此,生活化的課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鼓勵幼兒自發的、持續的和深入的探究,把幼兒看做是有巨大潛能的個體,有智慧的個體。

整個活動雖然自然、流暢的開展了下來,活動目標也基本達成,但在活動的一些細小環節中,我還是找到了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二環節——説説認識的樹”中,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發現雖然“樹”普遍的種植於我們的生活周圍,但孩子對以往的記憶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豐富。他們只是知道柳樹,以及期初我們開展過活動的“水杉”、“銀杏樹”等,當一個小朋友説到“橘子樹”時,孩子們的思維被打開了,“蘋果樹”、“石榴樹”、“香蕉樹”,“梨樹”,甚至連“西瓜樹”也從孩子們的口中跑出來了,因此我想如果我事先準備一些常見樹的圖片,在孩子們回答的同時出示就可以豐富幼兒對樹的認識,加深幼兒的印象。

第5篇

1、觀察畫面,大膽猜想並表達,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2、在聽聽、講講、找找中掌握每種動物的叫聲及喜愛的食物,藉助兒歌進行大膽表達。

3、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問:瞧!誰來了?(小老虎)小老虎為什麼這麼開心?我們來問問它吧!

2、創設小老虎請客情境幼(師):"小老虎,你好,請問你為什麼這麼開心?

小老虎:"大家好,我是小老虎,今天我過生日,請來了許多小動物。聽!它們來啦!"(此環節設計原因:幼兒能主動將自己的疑問,大膽提出來,並嘗試用一些禮貌用語,久而久之成為習慣)。

3、聽聲音,猜動物提問:第一位客人會是誰?(小黃狗)(小黃狗,汪汪汪)(以此類推,引出小花貓、小山羊和小小雞)(分析:此環節是讓幼兒分辨生活中小動物的叫聲,然後激發幼兒模仿小動物叫聲的興趣,學説"什麼動物,怎麼叫?"的句式。)

1、分句學習兒歌師:瞧!小老虎請來了這麼多小客人,它還給小客人準備了好吃的食物。

問:有什麼呢?(有……有……有……還有……)(有……有……有……還有……幼兒學會説完整的一句話)。

提問:小黃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我們把它連起來説一説。

(分析:平時生活中,特別是小班幼兒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能完整、清楚地表達,就像這首兒歌,教師剛開始的提問,幼兒回答的都只會是"兩個、三個字",通過圖示,讓幼兒學説完整地一句話)。

(以此類推,提問小花貓、小山羊和小小雞)(分析:由於小班幼兒存在着較大的個體差異,大部分幼兒在這一環節還無法完整地回答,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兒歌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句式,並完整地把兒歌説出來。)

(1)看圖譜,學習兒歌師:小朋友真能幹,不僅讓小動物吃到了自己最愛吃的食物,而且還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讀一讀自己編的兒歌。

(2)邊説兒歌,邊表演(分析:因為前面部分已經有了很好的鋪墊,讓幼兒完整説出兒歌應該比較容易,此環節也是為了進一步讓幼兒學會看圖説兒歌,從而發現兒歌的特點,也好為後面分組操作、幼兒創編做好鋪墊。)

3、創編兒歌師:小花貓還沒吃飽,它還喜歡吃什麼?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小花貓,喵喵喵,吃什麼,吃老鼠)

三、分組操作師:又有客人來了,我們幫小老虎去招待它們吧!

(請小朋友找找與動物或食物相對應的朋友)(分析:最後一環節是讓幼兒自選小動物,給小動物找到它愛吃的食物,完成操作卡後,根據操作卡上的提示創編兒歌;幼兒將自編的新兒歌,講給同伴或客人老師聽一聽。)

四、結束活動師:小動物都吃飽了,我們帶小動物出去散散步吧!

附兒歌:小老虎請客小黃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

喜歡小動物似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這一點也更好地在我們班孩子身上體現的較為突出。所以我利用孩子這一天性設計了這個語言活動《小老虎請客》。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小老虎請客整個活動以ppt的形式呈現,當孩子們聽到小動物的叫聲、看到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興致一下提高了,因此整個活動孩子們很投入。在活動每個環節的設計中,也加入了我的一些思考。

環節一:聽聲音猜動物根據幼兒經驗,播放日常生活中小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聲音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我設計這個環節的意圖是想通過猜一猜的方式,自然地讓幼兒説出兒歌裏的'話。幫助後面學習兒歌作鋪墊。

環節二:在情境中引導幼兒大膽講述1、分句學習兒歌看到ppt裏出現小老虎給客人準備的食物,孩子們馬上就能説出來,為了讓幼兒學會説一句完整的話,我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有什麼……有什麼……有什麼……還有什麼……這樣的句式,學會完整表達。

在第一個小動物提問它喜歡吃什麼,我用了兒歌裏的話來提問幼兒。第二、第三個小動物出現都用不同的方式,教師提問越來越簡單,幼兒説的更多。當第四個小動物出現,直接讓幼兒來問,幼兒來回答了。

2、完整學習兒歌有了上面的鋪墊,幼兒根據圖譜提示説出兒歌中的話,知道兒歌的句式,學會仿編。出示兒歌的四句圖譜,幼兒已經能夠根據圖譜自己説出兒歌了。幼兒掌握情況較好。

3、創編兒歌這個活動教學目的不只是學習兒歌,而是通過學習兒歌,掌握一些學習兒歌、創編兒歌的方法。能根據圖譜將許多小動物都能按這樣的句式説出來,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環節三:分組操作通過找一找、做一做、説一説的方法來完成,活動不僅要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善於思考以及積極的情感、態度等。最後一部分,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大膽説一説,如:跟客人老師説一説,跟同伴説一説,同伴和同伴之間交換圖譜再説一説。通過多種形式,充分給幼兒説的空間。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小動物是幼兒的天性。我發現有的時候小朋友看見老師擺放在櫃子上的小動物教具,如:頭飾、手偶,會不由自主地拿起來玩玩,有的還在抱抱、親親小動物。從生活中可以看出:幼兒對可愛的小動物會情不自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愛意。漸漸地我又發現幼兒對小動物的特徵產生興趣,為了滿足幼兒興趣,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小老虎請客》這個活動,通過此活動讓幼兒能運用語言描述動物的叫聲和知道其喜歡吃的食物,並藉助兒歌形式大膽表達,培養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