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8篇 "精編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實用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本文主要介紹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與借鑑,幫助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該教案包含了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各個知識點及相關練習,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和實用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成效。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8篇

第1篇

2.我能在正確認識單位“1”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4)議一議: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與什麼有關係?結合你創造的分數,説一説分數表示的是什麼?

4.總結昇華:分數的定義是:把單位“1”( )若干份,表示這樣的( )或者( )的數叫做分數。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8篇

第2篇

觀察物體是“空間與幾何”這一領域的內容,在不同學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單元的內容屬於第二學段,通過觀察、拼擺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了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為之後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有關知識奠定感性認識和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並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還要求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觀察和拼搭等活動,為自己和學生準備好教具與學具。同時在進行觀察和拼搭的活動中,要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交流。因為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切不可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要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觀察和操作的過程,從中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物體形狀。

數學思考:能根據已有的圖形,用各種方法拼搭相應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問題解決: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1.通過選取熟悉的環境和物體作為觀察對象,聯繫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通過合作交流,養成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和表達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能分析和分辨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測和拼搭圖形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根據從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同學們都玩過積木吧,老師給你們4個小正方體木塊,請你們擺出從正面看到的是下圖的圖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觀察物體(三)。

師:現在同學們每個小組都有若干個小正方體,請你們自主探究一下,怎樣拼搭立體圖形,才能從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個小組得出的方法最多。

(1)一共有4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擺3個小正方體,剩下的1個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有如下幾種情況:

師:擺出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是不同的,但是從正面觀察時,看到的圖形是相同的。還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嗎?

大家在拼搭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結論。

3.學生探究。師:如果再增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也就是用5個同樣的

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的形狀不變,應該怎樣拼搭呢?下面就請各小組的同學用手中的小正方體進行拼搭,看哪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最多。

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既可避免重複也可避免遺漏

教師分別對各個小組所拼搭的圖形點評,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根據從一個角度觀察物體得到的平面圖形進行拼搭立體圖形,你有什麼收穫呢?

1.由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立體圖形,從同一個方向觀察,看到的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有多種擺法。

知識與技能: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教學重點: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三視圖,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根據從某個角度觀察得到的平面圖形,拼搭出立體圖形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再來研究怎樣根據從多個角度觀察得到的三視圖來拼搭立體圖形。教師出示從正面觀察某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如。

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説明理由。

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根據三視圖擺立體圖形。

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木塊。

師:現在每個小組都有若干個小正方體木塊,請你們自主探究一下,怎樣拼搭,能拼搭成符合蘭蘭看到的三視圖的立體圖形,看一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並説一説是怎樣擺的。

我們拼搭的圖形為。因為蘭蘭從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和從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都是由2個小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因此説明這個立體圖形只有一層,並且它的前面是2個小正方體,它的左面也是2個小正方體。而從上面看是兩排,它的前排是2個小正方體,第二排是一個小正方體並且應該在左邊,因此我們組拼成了上面的圖形。

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各小組都能積極地思考,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並説出了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根據題意自行操作,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在拼擺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指導。

1.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並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步驟、簡潔地進行操作。

對於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

3.第5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4.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5.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根據題意要求動手擺一擺,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根據物體的三視圖拼搭立體圖形,同學們都能積極地動手參與,積極地思考。在按照物體的三視圖進行拼搭時,先根據平面圖分析出要拼搭的立體圖形共有幾層.要拼搭的立體圖形共有幾排,再根據平面圖形確定每層和每排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和位置。

最後根據平面圖形確定每層和每排的小正方體的個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小數、分數的認識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因數和倍數,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等知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在前面所學的整數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整數的性質,又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後學生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學生已經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小數、分數的認識等知識,但本單元的知識屬於“數論”的初步知識,概念比較多,有些概念比較抽象,概念的前後聯繫又很緊密,部分學生學習時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教材明確規定在研究因數與倍數時,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數範圍內研究,避免由此帶來一些國小生尚不必研究的問題。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利用乘法引導學生認識因數和倍數。教材在揭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時,沒有像原來的教材那樣,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認識倍數和因數,而是讓學生通過分類,用除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找一個數的倍數時,也是讓學

第3篇

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徵;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作對稱圖形。

1.判斷下面各圖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指出它們的對稱軸。

(3)通過課件演示畫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糾正不足。

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並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重點難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課件出現遊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在遊樂園裏,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着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着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着直線移動。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説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説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麼呀?(旋轉)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説給同桌聽聽,然後彙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着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鬆輕鬆,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餘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1)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後到什麼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3)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3.學生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製精美的圖案。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1、伴着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麼感受?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學生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麼變換得到的?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傑出的設計師。

第4篇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説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麼?”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後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麼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麼形狀的紙來做捲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説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捲成的圓柱。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r h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於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第5篇

1、藉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並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麼是方程。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裏見過?有什麼作用啊?)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2、小組彙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説説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麼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接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麼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5、小組彙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彙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8、師舉例,讓學生説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並説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説説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第6篇

20xx年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9單元,每單元一個word文件,以下為第一單元部分內容:

本單元是觀察物體的第三部分,主要內容有: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以及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例1:教學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需要藉助空間想象力進行操作,初步經歷逆向思考的過程。

例2: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利用例1的經驗進行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精心選擇學生熟悉的並能承載相應教學內容的現實素材,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尋求立體圖形的觀察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導學生能靈活掌握所學知識,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自覺探索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不同的方法,並對方法進行比較,體會觀察物體的不同思路。同時要有層次地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問題,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又有利於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材第2~4頁例1、例2,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一。內容簡析例1教學是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需要藉助空間想象力進行操作,初步經歷逆向思考的過程。接下來,例2是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利用例1的經驗進行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學目標1.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擺法的多樣化。

2.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3.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根據看到的平面圖形按要求擺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難點:藉助空間想象還原立體圖形。教法與學法1.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法、發現法和講授法,讓學生從觀察、想象和操作中體會立體圖形與視圖之間的聯繫,積累三維圖形與二維圖形轉換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2.學生學習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學生通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教師不需要做太多的講解,只適時作適當的引導。承前啟後鏈回顧從上面、左面、正面觀察物體。

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古詩導入法:同學們,還記得《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嗎?同一座廬山,為什麼詩人看到的卻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這是因為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廬山進行觀察。如果觀察老師手裏的這兩個立體圖形,但只讓你看到它的正面,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謎語導入法:同學們,老師和你們猜一個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為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競猜導入法:同學們,我這裏有兩個立體圖形,但只讓你們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是什麼立體圖形嗎?看看誰能猜對。(學生答,教師隨機點評)

預設:長方體和球、長方體和圓柱、長方體和圓錐;長方體和球、橫放着的圓柱和豎放着的圓柱、橫放着的圓柱和圓錐。

教師:其實,老師擺的是兩個圓柱。看來,同學們只看到正面並不好確定究竟擺的是什麼立體圖形。別急,今天的知識能幫助到你們!(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探究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到的是 的圖形。可以怎樣擺?

請同學們拿出4個小正方體,根據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個小正方體先擺一擺。擺好後仔細觀察正面,驗證自己的擺法是否正確,最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擺的。

教師指定學生上台展示,反饋學生的擺法。總結:正面看起來形狀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有多種拼擺方法,所得到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是不同的。

談話:下面分別給出了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圖形,你能用小正方體擺出原來的幾何體嗎?

2.學生動手拼擺,驗證交流方法。小結:根據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準確確定拼擺圖形的位置關係、形狀和立體圖形的個數;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質疑一:從同一方向去看兩個立體圖形,如果看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是一樣的,能否判定這兩個立體圖形的形狀形同呢?

師生交流,小結:不同的立體圖形,有時候可以在同一方向得到相同的平面圖形,所以根據從一個方向得到的平面圖形,是無法斷定立體圖形的形狀的,而要真正知道這個圖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就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

質疑二:從多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形成的是唯一的表象嗎?

小組討論,反饋交流,結論:有時從多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也不一定形成唯一的表象,如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從上面看 ,拼擺的立體圖形可能是 或 等。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嗎?

1.根據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準確確定拼擺圖形的位置關係、形狀和立體圖形的個數。

2.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本節是一節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1.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左面和上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知識梳理1.根據一個面的擺放,體會擺法的多樣性。

從正面看形狀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從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有多種拼擺方法,所得到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是不同的。

還原原來的物體時,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拼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最後驗證確認。

1.能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讓學生體會可能有不同的擺法。

2.能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體,體會有些擺法的確定性。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培養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複習重難點重點: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難點: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正方體。複習方法1.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複習,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2.複習課不僅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更要通過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練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複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複習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複習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觀察物體(三)這一單元裏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先想一想,然後與同伴交流。 指名彙報所學內容。(可以讓2~3名學生彙報)

大家真了不起,學會了這麼多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對第一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課題)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1.讓學生先自主整理,然後交流彙報。

談話: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列舉、表格、網絡圖等)把我們複習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並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後每小組推薦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整理的方法。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在本單元中,同學們認為哪裏比較難理解,容易出錯呢?你想提醒大傢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説)老師再強調擺法的多樣性和確定性,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綜合考慮,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四、自主檢測,完善提高芳芳和蘭蘭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一個立體圖形,從右面看到的形狀是 ,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 ,你能判斷她們誰搭的對嗎?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於本單元的知識,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

第7篇

2、探索並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與分數相乘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探索並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1、先讓學生讀一讀教科書第7頁的一段話。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張紙條,按照例題所述剪一剪。

剪好後,師問:怎樣列式求“剩下的部分佔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引導學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佔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與上節課學習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意義相同,所以用乘法計算。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張長方形紙,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折一折,塗一塗。

討論:(1)請你説一説,紅色部分佔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塗出1/4,再塗出1/4的3/4嗎?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並算出結果。

小結: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與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學生計算後觀察: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於每一個乘數嗎?

(1)教科書第8——9頁“練一練”第3、4、5、6、7題。

分數乘分數的運算法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

第8篇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複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餘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裏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複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着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採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②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後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並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製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並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並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後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1.我們複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佈狀況,怎麼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製成統計表。

③身高大多在什麼範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範圍)。130~154釐米。

②把數據的範圍劃分成幾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製成表。(按5 釐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並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並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麼辦?(説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並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