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7篇 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趣味數學教案——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這是一份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主要介紹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通過實際例子和練習題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了計算表面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數學計算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7篇 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趣味數學教案——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

第1篇

今天舉行了輔導組級數學六(上)新教材培訓,按照慣例,由六年級老師上一堂研討課,然後是進行培訓活動。

張華老師執教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該課是本學期實行新的磨課形式以來的第一次校內實踐課,此次採用的是漸進式磨課,先前已經過兩次研討,應該説磨課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小張老師的課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課件的製作,板書設計到教學的語言,練習的安排,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本節課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本課創設了包禮品盒的問題情境,至少有如下三點作用:一是激發學生興趣,二是巧妙地引入表面積這一新內容,三是要選擇哪種包裝紙,就要算出表面積,使表面積的計算產生了需要。

2、充分利用直觀,幫助理解。課件不是點綴課堂的“花樣”,而是應發揮其作用,看本課的課件,正是用在了刀口上,哪裏該用哪裏不該用,都是非常的到位,充分發揮了課件的作用。

3、注重對方法的理解。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不是停留在“依葫蘆畫瓢”的層面上,而是注重讓學生説每一步的意思,幾乘幾是算的哪個面,這樣學生有利於把握算式與對應面的關係,對錶面積的計算是做到了心中有數。

4、注重評價的方式。課中不但有教師的評價,也有學生的評價,而且評價語也不侷限於“非常好”等內容,也有質性的評價。

5、練習設計合理,處理得當。練習的設計注意了層次,有針對性,處理到位,不流於形式。如選擇題,選什麼?為什麼?其它選取項為什麼不對?非常的紮實,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鞏固所學知識。

當然,課中的一些細節問題需要注意:如怎樣結合長、寬、高使學生更好地將算式與圖形的面聯繫(對應)起來;怎樣利用教具演示使學生理解包裝紙要比長方體表面積大一些;在板演正方體表面積後評價時,應先説説算式的意思,再判斷對錯等。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7篇 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趣味數學教案——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案例 第2張

第2篇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並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什麼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麼是正方體的稜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並説出長方體的特徵。指出正方體的稜長,並説出正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複習長方形的特徵。請同學們沿着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稜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然後師生共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讓學生分別沿着正方體的稜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觀察後,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麼?(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後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後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麼?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説説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並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説説你的收穫嗎?

第3篇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由平面計算擴展到立體計算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舊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空間思維還沒有真正形成。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本節課教學本着“讓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的原則,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研究、討論、操作,從而得出結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新課伊始,創設讓學生“猜一猜”做一個長方體紙盒和正方體紙盒,哪個用的紙板較多這一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才能比較出來呢?”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認識到“必須分別計算出六個面的總面積”,這時教師因勢利導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表面積”,這樣設計能刺激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喚醒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產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們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因此,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時,先讓學生動手操作,以長方體的特徵為依據,從給出的12個面中選取相應的面拼成長方體,學生在動手拼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分析深刻地認識了長方體的特徵,抓住了推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關鍵,然後再讓學生測出拼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後,不單獨安排時間推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而是設計了一道綜合練習,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學生在算式説意義的過程中很自然地發現了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在師生共同參與和評價中,達到優化思維,推陳出新的效果,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本節課教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優生在課堂上仍是主角,學困生由於動手能力差,思維跟不上,大部分時間只能充當觀眾與聽眾,從課堂練習可以看出他們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課堂如果讓他們充分動手操作與表達,又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不知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

第4篇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 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怎樣求?

3. 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隻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隻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麼?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裏。

分析:前後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答:塗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塗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後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小結:截完後,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於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第5篇

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的禮品盒。問這個禮品盒是什麼形?(長方體),長方體、正方體各有什麼特徵?

師:新年到了,老師想把這個禮品送給我一個長輩,我想要把這個禮品盒包裝一下,你們能幫我算一算老師至少要準備多少彩紙嗎?

每個物體都有表面和表面積,長方體的表面積是指長方體幾個面積的總面積?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 師:真能幹!把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的表面展開,看一看得到的是什麼圖形?把組合圖形恢復到原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演示展開、復原全過程)

用長×寬×2+長×寬×2+寬×高×2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用(長×寬+長×高+寬×高)×2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簡便些。

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5×5”表示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而正方體六個面面積都相等,所以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後,乘6就得到了正方體的表面積。

1、口答: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2釐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一節煙囱長4米,口徑是一個邊長3分米的正方形,做4節這樣的煙囱,至少需要多少鐵皮?

3、一個火柴盒長4釐米,寬2.5釐米,高2釐米,如果材料的厚度不計,做這樣的一個火柴盒的外盒和內芯,共需材料多少平方釐米?

第6篇

教學目標:1、建立表面積概念。2、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求法,在觀察對比中,得到長方體表面積公式、正方體表面積公式。3、運用公式實際應用,並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重點:1、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求法探究。2、公式的實際應用。教學難點:長方體表面積公式中長×寬,長×高,寬×高呈現後,能夠清晰的知道它們分別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積。教具、學具的準備:長方體盒、正方體盒、桔子、長方體展開圖、課件教學研究過程:一、回憶長方體、正方體特徵,重建表象1、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誰來説説長方體、正方體有哪些特徵?2、生:彙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稜,每平行的四條稜長度相等……)(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的12條稜都相等……)3、師小結並引出課題同學們對長方體、正方體認識的很好,今天我們一起共同來研究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板書課題)二、建立表面積概念,認識表面積

{1、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麼?

2、生交流:什麼是表面積?怎樣求表面積?求表面積在生活中有什麼用途?表面積和以前所學的面積有什麼不同?·······3、師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積指的是哪裏嗎?生摸一摸,説一説。4、師:物體表面的總面積叫做物體的表面積,長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哪裏,那正方體呢?5、生指一指,摸一摸,説一説。三、探求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1、師:我們知道什麼是表面積,如何來求它們的表面積呢?小組內兩兩合作,把你如何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思路與你的同桌進行交流。(師在小組間巡視)2、生交流彙報各種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3、交流比較各種求法,繼而得出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漢字與字母公式表示)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s= 2(ab+ah+bh)4、課件展示: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方體表面積方法的研究過程。5、生總結: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含字母)正方體表面積=稜長×稜長×6s=6a2四、基本反饋練習1、計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積師:老師手裏這個盒子的長為10cm,寬為7cm,高為3cm,請你計算這個盒的表面積。生試做,並指生上台板演2、課件出示(三個立體圖形),分別計算它們的表面積。3、生在實物投影儀前講解交流。五、解釋應用(課件出示題目)1、一長方體鐵盒長18釐米,寬15釐米,高12釐米,做這個鐵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釐米的鐵皮?a、生交流思路b、列式。2、一正方體無蓋木箱,稜長5分米,這一箱子的表面積是多少?a、生試做b、交流思路3、一間長8米,寬6米,高4米教室,門窗面積是15平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頂面,粉刷面積是多少平方米?a、小組內交流思路b、全班交流解題策略c、生計算3、談收穫或體會通過這節課的研究與交流,你的收穫或體會是什麼?反思:本着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實施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主體實驗的兩條基本原則,即誠心誠意的讓學生做主人,嚴肅嚴格的基本訓練。通過老師提供的材料,創設一切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環境氛圍,在教師的引領及點撥下,讓孩子們自己去認知、去概括歸納總結,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讓更多的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們獲得有效的數學學習,學習質量得到提高。本着這一教學理念,這節課設計了以下幾個大的框架。框架一:從回憶長方體、正方體特徵,重建長方體、正方體表象,為解決本解決本節課的知識搭建一個前台。框架二:建立表面積概念在提供實物這一材料下,通過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説一説,調動多個感官來很好的認識、理解表面積這一概念。框架三:探求表面積計算方法在深刻建立表面積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小組的兩兩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識經驗通過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長方體表面積不同的求法,並從中比較,選擇出較簡捷的方法,繼而得到公式,由於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長方體研究透徹後,輕鬆的得出求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框架四:鞏固練習公式得出後的基本應用,通過老師手中香皂包裝盒表面積的計算,及時對知識進行反饋。框架五:解釋應用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孩子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巨大作用,並在應用中提升對數學理解的質量,由基本練習到變式練習,再到提升練習的設計,在交流思路的過程中,還滲透了審題意識及習慣的養成,並使孩子們體悟到遇到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靈活而又準確的找到解題方法。框架六:談本節課的收穫孩子們從知識目標上談,同時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談自身的體會與收穫,對數學這一許多人認為枯燥的學科中產生豐富的情感,激發起孩子們熱愛數學的美好情感。在這節課中,每一個孩子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從問題的提出到交流,整個過程可以看到孩子們都在主動熱烈的參與,特別是在探求長方體表面積不同的求法時,孩子們智慧的火花不時的在課堂上迸發,有的從長方體兩個相對的面為一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為一組去求;還有的孩子從長方體展開的平面圖去求,更可貴的是有的孩子能夠想到用底面周長乘以高再加上、下兩面面積的方法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對問題的思考具有創新性與獨特性,思維的深度得以發展。另外,孩子們語言的表述清晰、準確,聲音洪亮,手拿學具示範時動作落落大方,談體會與收穫時精彩的發言給老師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從這節課上,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數學的情感是積極的,參與是主動的,同時,在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數學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獲得了有效學習。這節課存在着一些遺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長方體表面積方法的交流過程中,由於課堂上的生成情況較多,在處理時由於教學藝術的欠缺,耗時太長,以至於最後的幾道提升練習來不及在課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沒有展現出來,留下了較大的遺憾。從這節課上,我收穫了很多,同時,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着較多的不足與問題。做為教師,課堂上當孩子們在熱烈交流的過程中,要學會調控與把握,與教學目標關係不大時,要適時的把學生拉回來,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要合理安排好時間,使孩子們在每一節課上的數學思維都得以發展與提升。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過程,它需要經驗的積累,特別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教育機智,這需要歷練與功夫,在今後的教學中,更要對教材深鑽,準確的把握,因為這正是教學藝術的來源。

第7篇

浙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一單元《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本課時主要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教材先通過把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幫助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這樣可以把表面積的概念與剛剛建立起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很好的聯繫起來,為下面學習計算表面積做好準備。接着,通過例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安排“試一試”學習立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關於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教材中沒有給出計算公式,而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掌握表面積的概念及有關計算,有利於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並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即學生已經明確了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而且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的理解,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新課伊始,我創設了“紙箱廠要製作一種長8分米,寬2分米,高4分米的長方體包裝盒和一種稜長4分米的正方體包裝盒.哪種包裝盒要用的硬紙板少?”這一問題情景,接着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紙板?”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為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做好充分準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儘可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過提問“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能一眼全看到嗎?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導學生思考把立體圖形得到平面圖形。之後由多媒體電腦演示展開過程,要求學生在展開後的圖形中找到“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強化空間觀念,增加學習趣味。

在此基礎上“提問”: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圍繞本課難點問題進行嘗試解決問題,而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引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允許各類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後通過比較,進而到表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這樣可以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體現思維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學數學要抓住解題關鍵,受到恰當的思維訓練。

學生在上面問題的解決中都有是憑藉實物來完成的,練習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組判斷題,在第三小題中,學生思維的常規得到打破,相對於獨立物體而言的,那麼對於組合物體表面積又是怎樣的呢?我將更多的時間與思考空間留給了學生自己思考,讓新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然後,第二大題安排了看數字算面積的練習,與看圖算面積想比較,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可無論是包裝盒實物,還是具體圖形、或只是數據的表面積計算,解決的都是 6個完整的表面積的計算,可實際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個面的表面積計算,那麼對於不完整的包裝面積又該如何計算?我安排了“如此題改為同樣尺寸的無蓋塑料盒表面積如何求?”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裏注重培養學生方法的發散,及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最優化,培養學生個性。最後,我考慮到學生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平上,還要上升到理性認識。在聰明題中,對於組合物體的包裝,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思考,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比較、交流,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這樣多方面聯繫,不僅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他們創造了合作的空間。最後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結果尋找規律,“重疊面多,圖形越接近立方體,表面積越小,鼓勵學生進一步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包裝現象,使學生明確:對物體進行包裝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材料,要麼使包裝美觀大方,吸引注意,要麼簡單小巧,儘可能省紙。從而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