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12篇 小班數學教案反思: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本文將通過對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的反思,探討如何針對學生身高差異設計更加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12篇 小班數學教案反思: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第1篇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瞭解生病的症狀,知道生病後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準備: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1、出示課件一,圖為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衞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説説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後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説: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麼?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並説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活動的探索慾望。

小班數學比較高矮教案反思12篇 小班數學教案反思: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第2張

第2篇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相對性。

請一位小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説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引導幼兒比較圖片上物體的高矮,並説出什麼東西是高的`,什麼東西是矮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5、排隊遊戲: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並比較它們的高矮。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第3篇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和一樣多的數量關係。

2、礦泉水瓶、茶杯、書、盤子、小桌子;胡蘿蔔、雞蛋。

1、媽媽、小兔、小狗的出現,引起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看看,我變成誰啦?(師穿圍裙)媽媽穿上圍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我們家養了小兔子,媽媽要給小兔喂青菜,一隻兔子一棵青菜,一隻兔子一棵青菜,我們家有幾隻小兔子?(兩隻)媽媽餵了幾棵青菜?(兩棵)讓我數一數,看寶寶數的對不對。

(3)、聽聽,誰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樂)是誰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餓了,它們也想吃東西了,寶寶們,小狗愛吃什麼呀?(肉骨頭)那媽媽要準備幾根肉骨頭呀?請一個寶寶來説一説為什麼?為什麼要準備三根?那媽媽要準備幾根肉骨頭才能讓每隻小狗都有一根肉骨頭呢?(三根)你們都叫我準備三根(出示肉骨頭),那好,那請你們幫我數一數啊!正好這裏有三根肉骨頭,那我們來看一看是不是每隻小狗都能得到,一隻小狗一根肉骨頭。

(4)、老師小結:小兔和青菜一樣多,小狗和肉骨頭一樣多。

它們還和什麼一樣多呢?(礦泉水瓶、茶杯、書、盤子)

(2)、師幼小結:小兔子、青菜、礦泉水瓶、盤子和書一樣多都是兩個;茶杯和小狗、肉骨頭一樣多,它們都是三個。

3、幼兒遊戲活動:撿雞蛋和拔胡蘿蔔,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媽媽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你們願意幫媽媽的忙嗎?寶寶聽好啊!

(1)、老母雞在雞窩裏下了很多的蛋,媽媽想知道雞蛋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

要求:寶寶聽着音樂走過去,音樂一停,每個寶寶就拿1個雞蛋。

幼兒開始撿雞蛋遊戲。播放音樂,寶寶撿雞蛋開始。音樂一停,拿到雞蛋的寶寶坐到位置上給媽媽看看,寶寶們把雞蛋輕輕拿好。

(2)、互相看一看,你們是不是都有啊,都是1個。趕快告訴我。雞蛋和寶寶怎麼樣啊?(一樣多)

(3)、是的,老母雞下的.蛋和寶寶一樣多,太好了。媽媽(拿起籃子)來收了。

那寶寶聽好了,媽媽還在地裏種了許多的胡蘿蔔,媽媽也想知道胡蘿蔔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可是蘿蔔地裏這裏有點遠,待會我們聽着音樂怎麼樣啊。(跑步)

(1)、要求:音樂一停,寶寶撿1根胡蘿蔔,找到胡蘿蔔的寶寶坐到位置上。

(2)、幼兒開始拔胡蘿蔔遊戲,發現少了一根胡蘿蔔。

給媽媽看一看,是不是每個寶寶都有一根胡蘿蔔?看看誰沒有?這個寶寶沒有,胡蘿蔔怎麼樣啊?對啊,怎麼少了一根啊。我們一起去幫他找找。現在,胡蘿蔔和寶寶怎麼樣啊?(一樣多)

師小結:你們可真能夠,有幫媽媽撿雞蛋,有幫媽媽拔胡蘿蔔,媽媽看到你們做這麼多事情,可開心了。

(1)、媽媽有一些小禮物要送給你們,快看媽媽準備了什麼禮物?那媽媽想知道這個小紅花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

(2)、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用什麼方法能知道小紅花和寶寶是不是一樣多?每人發一個,是個好方法,我來試試哦。我們來一起數一數,來了20個寶寶,那媽媽要準備幾朵小紅花。那20個寶寶和20朵小紅花是不是一樣多啊?那媽媽就來試一試是不是一樣多。小紅花和寶寶怎樣啊?一樣多哇!你們貼上小紅花可真漂亮啊!漂亮寶貝們,我們走嘍。

這節課講的是小班數學比較多少,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

活動開始,我拿出兩種顏色的氣球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孩子説出是紅顏色的多,還是綠顏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準確地説出來,接着我進行小結,讓孩子初步瞭解一一對應的方法。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還準備了小弟弟圖像,帽子,紅花等教具。帽子四頂,紅花三朵。整節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比較好,幼兒也較積極的參與,效果較理想,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每位幼兒都操作,還有少部分幼兒沒有完全掌握。對於這一點還需改進。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遊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遊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麼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第4篇

3、能按要求進行排序活動,並能簡單地説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2、物質準備:教具:四張長頸鹿的圖片,大排序板。學具:寶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支筆。

(1)教師出示一張長頸鹿的圖片,請幼兒説説:這是什麼?在哪兒見過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長頸鹿有一個長長的脖子,個子很高。

(2)出示三張長頸鹿的圖片:長頸鹿寶寶都來玩遊戲啦!可是他們的個子有高有矮,沒有排好隊。出示排序板,啟發幼兒思考》可以怎樣來給長頸鹿排隊?

(3)請個別幼兒示範,根據幼兒的方法把長頸鹿在排序板上從小紅旗開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導幼兒邊排邊説: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從高排到矮。

(4)繼續啟發幼兒思考:除了讓最矮的長頸鹿排在第一個,還能讓誰排在第一個,也可以有順序地排隊呢?

(1)排寶塔:請幼兒取出寶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從左往右按順序排一排。

(2)排套娃:請幼兒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順序排隊。

(3)哪個排錯了: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第8頁),觀察畫面上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看看是誰排錯了,把排錯的小動物圈出來。

(1)教師將最高的'長頸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個,請幼兒思考:最高的長頸鹿也想當小排頭,後面的長頸鹿應該怎樣才能有順序呢?引導幼兒排出與示範時不一樣的排法。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瞭解幼兒排序的方法。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説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第5篇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比較能找出一樣大的物品,並學習描述其特徵。

6、用紙箱自制的遊戲箱一個,遊戲箱有一個大皮球和兩個小皮球。

1、教師出示大盆、小盆各一個,讓幼兒看一看、説一説:他們有什麼不同?區分出他們的大小,並能説出:紅色的盆大,藍色的盆小。

2、教師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請一個幼兒任意取出一個盆,請另一個幼兒取出同它一樣大的盆。反覆再請一些幼兒上來取盆子。

(一)、出示大熊和小熊圖片,讓幼兒説出那個大,那個小。

1、教師拿出衣服請個別幼兒找出大衣服給大熊穿上,找出小衣服給小熊穿。

2、教師拿出果請個別幼兒把大果送給大熊,小果送給小熊。

3、教師出示一些碗,請個別幼兒上來找出一樣大的碗

聽指令取圖形。教師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圖形紙片若干,併發出指令,請幼兒拿大圓形、小圓形或一樣大的圓形,幼兒馬上從桌上拿出相應的圓形紙片舉起來。教師的指令可以多樣化,如教師用大和小描述各種實物,可以説“大西瓜” “小蘋果”,幼兒拿出相應的圓形紙片。

玩法:請幼兒把手伸進紙箱中,摸一摸紙箱裏有什麼。引導幼兒描述摸到的'物體形狀——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然後,按教師的指令正確地取出大球小球或兩個一樣大的球。

本節課我能按我的教學目標完成我的教學任務。我通過大量的實物讓幼兒比較大小一樣大,在第一環節出示盆子讓幼兒比較大、小一樣大時,大多數的孩子能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大盆、小盆、一樣大的盆 。在集體操作練習這個環節是突破教學教學重難點的環節,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個綠色的大圓形、一個黃色的小圓形、兩個藍色的一樣大的圓形。在操作過程中我清楚地觀察到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能力強弱,大部分孩子都能積極參與,但有部分孩子操作目的不明確,這可能我給他們準備的圓形太多,以至導致一些孩子不懂得怎樣拿。在第三環節遊戲中我進行了一些調整,孩子的興致最高,通過活動延伸這一環節鞏固了孩子對大小的認識,但在摸到物體後孩子對物體的描述還欠佳。在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還得多加強培養。

第6篇

1、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形、時空和空間等現象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1、 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盒子、筆等等。

2、 長頸鹿、小猴子的圖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長頸鹿高些)

1、 遊戲《排氣球》引入高矮話題 請一高一矮2名幼兒拍氣球,提問“他們都拍到氣球了嗎?為什麼?”

2、遊戲《找朋友》 音樂《找朋友》幼兒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引導幼兒學會比較高、矮、一樣高。

① 師: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為什麼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討論一下為什麼?

② 幼兒自主探究 教師重點就高矮的相對性、高矮的排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啟發幼兒解決問題。

① 利用紅、黃、藍三塊大積木的演示引導幼兒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5、活動的延伸 通過長頸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導幼兒理解比高矮必須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

小班的一堂數學活動是“認識高矮”,活動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二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形狀和空間等現象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活動開始以遊戲《拍氣球》引起幼兒興趣,我請來一高一矮的孩子來拍我手裏的氣球並引入高矮的話題;然後我請孩子用肢體來表示高矮,他們的熱情都很高,當我説出:“誰的畫的人最高?(雙臂上下張開形容人的高矮)”孩子們用各種方法使自己畫的人最高:有站在凳子上的、有幾個孩子共同合作的… …他們都比畫的很好。接下來又比畫矮的形象,活動室裏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孩子們有的用兩隻小手比畫,有的用一隻小手比畫,還有的孩子爬到地板上… …接着我又神祕説:“還給你帶來好多玩具呢,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孩子們全神貫注地看着,我便一一出示了高矮不同的物品。從高矮不同的球、小鴨子玩偶、小魚玩偶、瓶子,這一環節中,孩子對高矮分辨很好。

遊戲環節,每兩組放高矮不同的同一物品,請兩組進行對比,然後説出“我們的××高”、“我們的××矮”,從上一環節的靜靜觀察,比較,到這一環節的遊戲,做到了動靜交替,孩子們很喜歡。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親身體會高矮,放音樂《找朋友》,孩子們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我在一旁引導孩子們學會高、矮、一樣高。然後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為什麼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又跟yy比你又矮了,而和zz小朋友比你倆一樣高呢?”讓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並用紅黃藍木積的演示進行比較高矮的相對性,最後進行户外活動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我認為這次活動是成功的,尤其在活動準備上是最成功的。從開始的遊戲引入高矮話題到高矮不同的物品的分辨,不但有利於幼兒的表達,還複習鞏固以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真是做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穫是:不論是活動設計上,還是活動準備上,一定要進行反覆推敲,怎樣的設計,怎樣的準備才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才有利於幼兒的發散思維,才有助於活動的成功;我們都應仔細地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備課,那麼每次活動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第7篇

3、通過與朋友之間比高矮,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1、重點: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正確的比高矮的方法。

1、幼兒通過遊戲,用自己的身體感知高矮的區別。(音樂遊戲“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氣漸漸的冷了,讓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 ,跟着音樂一起來走路,好嗎?”

2、(教學課件)通過讓幼兒比較課件上兩個小朋友的高矮,討論正確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學課件一,設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現在有兩個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們願不願意幫他們比比看?”“他們兩個誰高,誰矮?”“為什麼?”

(2) (設置語言情境)“哦,原來男孩站在椅子上,他當然高了,但是女孩現在不服氣了,她説呀,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嗎,我也會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學課件二)“你們説,象他們兩個這樣比來比去能比出高矮嗎,為什麼?”

(3)幼兒討論得出正確的比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學課件三)“原來呀,要讓他們站在同樣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樂遊戲:找朋友比高矮(幼兒跟着音樂找一個朋友比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確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兩個小朋友願意先上來比一比?”“我們家幫助他們比比看,誰高誰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這句話説完整嗎?(引導幼兒説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學課件四) “馬上我們就跟着音樂一起來找一個好朋友比比高矮,當音樂停時,我們就説“比一比,誰是高來誰是矮”然後好朋友之間相互説一説誰高誰矮,好嗎?”

(3)“剛才我們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老師發現有的好朋友之間意見不統一,誰有好辦法,正確的比出兩個人之間的高矮?

(4)幼兒討論:兩人必須站直了;我們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1)“剛才我們玩遊戲高興嗎?(出示教學課件六)猴寶寶們看到我們小朋友玩的這麼開心,他們也想來湊熱鬧。它們也想來比比誰高?誰矮?(出示教學課件七)三隻猴比高矮。

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4)(出示教學課件八)幼兒用討論出的好方法幫三個玉米寶寶比高矮。

(1)“剛才我們學會了三個物體間的比高矮,朱老師發現你們真的非常棒,那我們這一次要請每三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比高矮,你們行不行呀?”。

幼兒遊戲找朋友,音樂停每三人組成一組比高矮,並大聲説出“誰最高,誰最矮”幼兒操作活動:比較高矮(教學課件十二)“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找到了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在遊戲中我們還找到了許多新的朋友,你們高不高興呀,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動物寶寶也想比比高矮,你們願意幫忙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幼兒到區域中進行操作)

在活動開始,我讓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朋友的高矮,這時候讓小朋友通過眼睛去發現,得到明確的高矮結果。到了幼兒之間比高矮時,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變動,先讓兩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後請剛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這樣一來,情況發生了變化,高的小朋友變成矮的,矮的小朋友變成高的,這時候,有幾位小朋友立即説:“這樣不算”。本來我就是想讓幼兒看看這樣比高矮公平嗎?沒有想到這幾位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我馬上説:“是的,這樣不算,那為什麼呢?”通過引導小朋友觀察,注意到有沒有椅子的差別。通過討論孩子能得出結論:不同平面上進行高、矮比較是不能的',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然後,我通過遊戲《找個朋友比一比》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性。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通過反覆的遊戲,多次的比較,充分的説明了一個問題,高矮是變化的,相對的,關鍵是看他跟誰比,要兩兩比較才能有結果的。

這節活動是從幼兒實際生活出發,在整個環節中,流程進行的比較順利,也有不足之處:讓幼兒在不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高樓的高矮時,討論還不夠充分,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於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後來的區域活動中將繼續針對此問題設計專門的遊戲讓此概念讓幼兒通過遊戲進一步體驗、領悟。

最後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比較圖中相同圖片的高矮,並在最高的那張圖片下面的格子裏做上記號。從最後的作業中可以看出,孩子們掌握得不錯,正確率也很高。

第8篇

師:用小客人方式導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兒注意。

1.把三個小動物排在同一個地方,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三個小動物中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説“高的、矮的、最矮的`”。

2.請兩位小朋友和老師進行比較,三人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説“高的、矮的、最矮的”。

3.請三位小朋友比較高矮,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三個人排隊。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中小動物的高矮,然後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乾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2.鼓勵幼兒相互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提供四種高矮不一的物體,鼓勵幼兒比一比,説一説。

今天的活動我將活動準備1中請爸爸媽媽來園改為老師、小朋友,另外再準備三個高矮不同的小動物玩具和幾張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這樣我主要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貼近日常生活中幼兒喜愛的小動物、老師、小朋友、爸爸媽媽的照片,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觀形象。活動開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兒,讓幼兒自己區分三個娃娃中誰最高,誰最矮,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又選擇了有明顯差異的兩位小朋友和老師來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再讓小朋友站起來,和旁邊小朋友比一比,誰高誰矮。最後讓幼兒進行操作,完成小動物高矮貼紙練習,整個活動中給幼兒創設了親自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總之,用直觀的實物教具比用圖片觀察的方法幼兒興趣更高,教學效果更好。

第9篇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講述《長頸鹿和山羊》的故事,自然引出高矮的概念。

(1)出示山羊和長頸鹿圖片。教師一手拿着山羊圖片一手拿着長頸鹿的圖片説:"老師今天給大家請來了兩位動物朋友,我們和它們打個招呼吧!"幼兒分別與山羊和長頸鹿打招呼。教師邊表演邊説:"可是,山羊和長頸鹿怎麼都不説話呢?它們兩個怎麼了?鬧矛盾了?為什麼呢?"

提問:"説一説山羊和長頸鹿為什麼不開心呢?他們兩個這樣做對嗎?他們應該怎麼做?"

(3)教師小結:原來山羊和長頸鹿不開心是因為高矮的問題,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方便,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尊重,不能嘲笑別人。

2、學習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

(1)教師:長頸鹿改掉了矮嘲笑別人的壞習慣,別的長頸鹿也願意和它交朋友。(出示另外兩張長頸鹿的圖片)他們三個是好朋友,三個好朋友也是有高有矮的,我們來幫它們比一比吧!

(4)教師邊演示邊強調三個長頸鹿比較高矮的方法:讓三隻長頸鹿腳對齊,站在同一個平面上,先找出最高的那個,然後再將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樣我們就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幫它們排好隊了。

(5)討論:還可以怎麼來排呢?(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從矮到高的排序。)

(6)教師小結:比較高矮時,我們要把物體放在同一起點上,可以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也可以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

(2)教師請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組合,排隊比高矮,並説一説他們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還能怎麼排。

(1)打開幼兒用書,教師交待操作方法,請幼兒按要求操作。

1、區角活動:引導幼兒把圖書角的圖書按照高矮的順序排列。

2、家園共育: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比較周圍物品的高矮。

本次活動我結合《綱要》精神,將知識寓於生活和遊戲之中,特設計了拍氣球,舉氣球,找朋友,排排隊等活動,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同時重視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孩子的情況,培養他們動手操作能力。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來怕氣球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後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後,通過動手操作和遊戲來鞏固這一內容知識。最後安排了給動物排隊來引導兒童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認為本次活動比較好的.是在設計上遵循了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願意參與活動在“玩中學”。教態較自然,能夠學習着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活動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

但因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本次活動中失誤較多:首先在遊戲活動《找朋友》時沒有鼓勵孩子動起來,使得有些孩子沒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讓我有了一點思想負擔,以至於在後來不敢放開手腳,僅僅通過教師啟發式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充當了主導的地位,而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自己去想辦法怎麼比,怎麼排。反而使幼兒對於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沒有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性,教師沒能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設計時雖然希望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於準備的材料杯子顏色相近高矮相當,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動時忽略了將孩子操作的結果以直觀的方式顯示出來。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活動思路,大膽放開讓學生去發現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瞭解高矮的比較,而不是教師給強行灌輸。另外還需要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多數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操作材料準備應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而不是同一顏色等情況,讓幼兒有所比較和區別,保證活動有序進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看,多問,多學習,甩開大步向前邁進,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第10篇

1、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較高矮。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條抹布

引導語:聽説今天森林裏在舉行比較高矮大賽,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提問:圖片上有誰?小猴子説自己最高?對嗎?為什麼?

小結:小猴子這樣説是不對的,因為高矮是要通過比較才知道的。

提問: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小結:比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則得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小結:和不同的對象比高矮,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高矮是相對的。

①提出活動要求:三個人一組,兩個背靠背,另一個觀察比較。最後三個人按從最高到最矮或從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進行排隊。

④經驗拓展:用身高儀進行測量得出的結果比用眼睛觀察更準確。

第一組操作材料“房子塗色”:每個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圖,圖上有許多高矮不一樣的房子,請小朋友給最高的房子塗上綠色,給最矮的房子塗上紅色。

第二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標誌,幫助5只小熊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或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

小朋友們平時區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繼續比較高矮。我們生活中許多物品也可以比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再去試一試。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第11篇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能獨立地給3件同類物體比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規律。

1、教具:高矮不一的`小朋友圖片四張,標記圖一張。

1、出示四個小朋友的圖片:今天有幾個小朋友來我們小四班做客,你們看看這幾個小朋友長什麼樣子?

1、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比較呢?(把他們放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這樣就能看出哪個高,哪個矮了。)

2、現在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比高矮了,又該怎樣比了呢?現在小朋友的高矮發生變化了嗎?

1、出示排隊標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標記?我們來給這四個小朋友排排隊,怎樣排呢?小你們想想哪個小朋友應該排在最前面,哪個小朋友跟在它的後面,哪個排在最後面?

2、幼兒説,教師在黑板上操作,然後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1、發放幼兒用書,指導幼兒把書翻到17頁:快樂餐廳招聘了四名服務員,我們一起來看看誰高、誰矮,在更高的那隻動物下面的框裏畫勾。

2、這是個服務員一起比,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撕下貼紙給它們排排隊,一邊排隊一邊説排隊的順序。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説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第12篇

1、認識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標準,值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難點:知道與不同對象比有不同的結果,感知高矮相對性。

三種顏色大插塑積木若干;操作小方塊積木若干3歡快、輕鬆的音樂;氣球二隻。

認識常見量是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幼兒也具有認識初步量的知識的可能性。

依據素質教育及新綱要的要求,通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用積木搭高比賽、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導幼兒自己去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即利用自身的內部機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請兩位幼兒來拍氣球,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1)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大插塑積木搭高比賽:

——引導討:xxx一會兒説是高的,一會兒説是矮的,那麼它到底是高還是矮呢?(引導感知,高矮是相對的,與不同的對象比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用小方塊積木進行搭高比賽,先二二結伴比高矮,再在一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2)二二結伴比,也可三、四個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1)弟弟、妹妹幼兒分兩大組,按個子從矮到高排好隊後到户外活動。

四五歲的幼兒缺乏對物體量守恆的認識,在比較高矮時,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對而言的,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們的物理知識、社會知識來自外部,而數理邏輯知識來源於入的內部。因此,幼兒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主要來源是幼兒自己本身,即數概念是每位幼兒自己從物體的各種關係中建立起來的,是思維的產物。結合數學教育這一特點,我創設了相應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體驗理解,並內化遷移為自己的概念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