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7篇 數學教案大集合:二年級上冊精品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2W

本篇文章為分享二年級數學上冊的優秀教案,教案編寫根據教育教學大綱科學設計,適合課堂教學操作和知識點的講解。教案具有針對性,能幫助學生逐步深入瞭解數學知識,並幫助其在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7篇 數學教案大集合:二年級上冊精品指南

第1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會用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裏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並説説你們看到了什麼。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並彙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並分小組彙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並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後教師問發現了什麼(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後相互交流並彙報測量結果。)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説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麼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並向學生説明“釐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②感知1釐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釐米,並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裏)。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並演示它的長度是1釐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着量一量它的長是幾釐米。

(動手測量之後,讓學生在展台上演示,並説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釐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釐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釐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後再學。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7篇 數學教案大集合:二年級上冊精品指南 第2張

第2篇

1. 學會正確迅速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2.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歸納、遷移、類推的能力。

3. 能結合具體的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及解決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長頸鹿説:春天到了,大地開始復甦,南方的小鳥又回來了,我要為他們準備幾間房子。

小猴子説:我們也參加蓋房子的勞動。長頸鹿伯伯,飛回來多少隻小鳥?幾隻小鳥住一間房呀?

觀察畫面上飛來了多少隻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1. 動物樂園飛來了一些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有7間房子可以住多少隻小鳥?

2. 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每6只鳥住一間房子,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平均住在7間房子裏,每間房子住多少隻小鳥?

觀察以上三題,説説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正確迅速地進行除法口算的關鍵是什麼?

第3篇

1、在學習2、3、5乘法口訣的基本上引導學生學習4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訣,能運用4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師:今天小熊家來了許多客人,小熊採了許多紅果,要把它們串成糖葫蘆請客人們吃,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小熊準備了多少紅果吧。

師:小熊想把4個紅果串成一串,那麼2串有多少個紅果呢?3串、4串9串分別有多少個呢?你能用所學的方法列式解答,並編出乘法算式嗎?

(可先請一名基礎較好的學生説出42=8或24=8,再編出口訣。)

(學生通過前面5、2、3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對此類新知的學習過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填表,寫乘法算式和編口訣的工作。)

獨立背誦4的乘法口訣;同桌互背;師生對口令;小組選代表比賽對口令,看誰説得又對又快。

可採用小組接龍遊戲,引導學生用數桌腿來記憶口訣。

此題也應先讓學生弄懂圖意,再獨立填寫算式,説説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義。

先算出每個算式的結果,小組合作找出複數的規律,按規律走出迷宮。

第4篇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裏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3、師:那麼,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麼多角,那麼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説,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説頂點,邊,邊。然後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麼角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説,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第5篇

1、通過學習時、分的知識,初步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錶,能準確地讀出、寫出鐘面上的時刻。

師:你會認這個時間嗎?“你知道有關時間和鐘錶的哪些知識?

1、在學生説的基礎上邊總結,邊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及12個大格、60個小格。

2、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1時、1分的時間概念。以及時分間的聯繫。

3、藉助鐘面撥一撥,説一説,初步瞭解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①認讀整時。通過幾組整時的圖片的認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時整。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分時針、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是幾時幾分。

師先把學生認出的時間用漢字記時法寫在黑板上,再問:你還有不同的記時方法嗎?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認讀時間,並説出小朋友在做什麼。

教師講清遊戲規則,並指導學生怎樣表達,宣佈遊戲開始。

小組同學一人撥鐘面,其他人説時間,或寫時間,再輪換角色。

第6篇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並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麼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面和高處拍照。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台。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台,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現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台,然後互相説説

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台。現在請同學們來説一説,你看到的講台是??

生:我站在左側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裏(指了指側面)

生:我站在講台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台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2、説一説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台的哪幾個面?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台的哪幾面?

生:我先説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髮現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着上、側、正面,讓學生説説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着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正面,從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着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的面稱側面,最後讓學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説説它們的上、側、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着説説它們上、側、正面在哪裏?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的面稱為側面。

(2)反饋:説一説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4、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説説他們的上、側、正面各是什麼樣的?

第7篇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於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於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1、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