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説課稿模板4篇 優秀語文説課稿模板:教你如何高效精準地設計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本文將提供一份語文説課稿模板,供教師們參考。説課稿是教師備課的必備工具,它能夠幫助教師系統地分析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提高教學質量。希望本文能夠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語文説課稿模板4篇 優秀語文説課稿模板:教你如何高效精準地設計説課稿!

第1篇

?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説新語》。這是國小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3、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4、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閲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激勵興趣;初讀尋疑——自主學習;再讀釋疑——探究合作;細讀解析——合理創新;美讀品味——領悟鑑賞;熟讀成誦——增加積累;課外拓展延伸,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精神精神。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拓展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解決問題。

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的朗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説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説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家的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好在什麼地方?

提示:比如,別人請你幫忙,你的確沒有時間去幫忙,你是怎麼回答的?

閲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語文説課稿模板4篇 優秀語文説課稿模板:教你如何高效精準地設計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這篇課文以一個兒童的口吻生動地説出人和樹的關係:人類保護樹木,樹木為人類造福。

第一段寫的是在什麼地方有這麼一棵小樹。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我家的門口有什麼”説話。

第二段寫的是天冷了,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讓小樹暖暖和和過冬。所配插圖畫面是:爺爺在認真地給小樹的樹幹捆綁稻草。

第三段寫的是天熱了,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讓爺爺在樹蔭下乘涼。所配插圖畫面是:夏天,小樹枝葉茂盛,爺爺悠閒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樹蔭下乘涼。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要切實引導學生把詞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課文中準確地理解意思,使他們初步學習到聯繫句子、聯繫課文理解詞句的基本方法。

課文有三個自然段五句話,寫天冷了,爺爺愛護小樹,照顧小樹;天熱了,小樹給爺爺遮擋烈日,滲透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文字活潑,富有情趣,且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閲讀心理。根據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本課第一課時可通過“聽、看、讀、演、議”進行教學。

良好的情景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出適合課堂教學的情景,給課堂學習打好基調,對於接下去的教學非常重要。所以我在學習課文之前,通過一系列的聲音感悟,把學生帶入了寒風刺骨的冬天、烈日炎炎的夏天。讓他們設身處地地為爺爺和小樹着想,為後面的看、讀、演、説,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調。

新課程其中的一大改變就是圖文並茂的課本。課文中的插圖其實是很好的教學資源,而且新課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的觀察能力、説話能力等,教師就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我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是説話能力的培養。

課文比較短,而且通俗易懂,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指名讀、同桌對讀、齊讀、賽讀等。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靈活運用,藉助文中直觀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爺爺和小樹是怎樣友好相處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激發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熱情。

創設情境:大屏幕展示文中的兩幅插圖,在黑板上畫出大大的房子,並配以合適的音樂。

讓學生3人一組分別扮演爺爺、孫子和小樹。儘量讓更多的小組有機會上台表演,要求在課文基礎上有所發揮。

爺爺:我們冷,小樹也會冷的,我要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它就不會凍壞了……

小樹:(微動着樹梢,用雙手做樹梢)謝謝爺爺,我真的不冷了,以後,我也會幫助您的。

本文的情感目標主要是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的情感能進一步得到昇華,從而體會到愛護小樹是人人都要做到。

第3篇

?給予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沙漠中迷路後,飢渴已極、幾近死亡,面對一壺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選擇:他選擇了付出這壺救命水,結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還給別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故事讚美了高尚無私,給予奉獻的品格。這篇短文內容比較簡單,但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閲讀時,可先讓學生通過自讀自學疏通生字詞,大體瞭解文章內容。然後引導學生繼續深入閲讀、思考並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如有不懂的問題,教師可做適當指點。

文中第四段的第一句話“怎麼辦?這為沙漠中的飢渴之人,面臨着艱難的抉擇”,是理解全文的關鍵句子。為什麼説這個人面臨着艱難的抉擇?從文章敍述中可知,這個人萬一把水灌進吸水器吸不出水,他就選擇了死,這對一個求生願望強烈的人來説真是太難太難了。但這個人最終選擇了把水灌進吸水器,他冒着危險,到底為了什麼?為的是給像他一樣瀕臨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壺救命之水。這個人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了高尚無私的胸懷,置生死於度外的品格。

在閲讀討論中,也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想象,比如,這人沒有把水灌進吸水器,而是喝了個痛快,後來……,或者他把水灌進了吸水器,卻沒把水吸上來,於是……,讓學生設計各種不同的結局,並加以評價,從中理解人物的品格,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獲得是一種滿足,給予是一種快樂。給予別人,感動別人也會感動自己。因為簡單所以快樂,這篇短文內容雖然簡單,但藴含了深刻的道理,可以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如有不懂的問題,老師可做適當的指點。

從迷路者的選擇中體會他的心理,從他的留言中感悟給予的無私與快樂。

第4篇

?凡卡》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敍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敍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説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閲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