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村調研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調研報告可以用來與利益相關者分享組織的成就和挑戰,調研報告能夠為組織和決策者提供有關特定問題或市場的詳細信息,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決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治理村調研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治理村調研報告5篇

治理村調研報告篇1

一、基本情況及成效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將人居環境改善同精準扶貧、全域無垃圾、鄉村振興等工作結合,互促互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資金1791.4萬元,硬化貧困户入户路15.43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39 6.5萬元,硬化3661户貧困户院落27.89萬平方米;投入資金240萬元,硬化巷道1.92萬平方米;投入資金697萬元,在13個村開展村容村貌整潔工程;創建省級“千村美麗”示範村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個、縣級美麗鄉村示範村6個、“萬村整潔”村30個。通過對農村人居環境基礎建設的大量資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機構改革以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責任得到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主管單位積極推進工作,清理亂搭亂建,依法拆除爛房爛牆爛圈、廢棄廠房棚舍等74處,清理積存垃圾263噸,整齊堆放秸稈、柴草、農機具等生產生活資料159處,通道綠化140.5公里6.46萬株,村莊綠化7.9萬株、種花22畝。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村民生活品質。

(一)環境治理效果明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統籌協調的原則對全域無垃圾環境衞生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各鄉鎮均安排環衞、保潔人員10到20名,各村護林員協助共同負責日常環衞保潔工作的開展,定期確保對轄區生產生活垃圾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清理。全縣購置垃圾清運車輛340輛,修建垃圾房(垃圾台)196處,購置垃圾箱、垃圾鬥1004個,先後清理陳年垃圾4000多噸垃圾,清理整治亂堆亂放垃圾地420多處。20xx年計劃投資3267.45萬元,對全縣11個鄉鎮50個村進行垃圾收運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衞生的治理。

(二)旱廁改造持續開展。各鄉鎮政府所在地、農村社區、行政村結合鄉村規劃,合理佈局建設無害化公共廁所,或對原有旱廁進行無害化改造,全縣13個鄉鎮135個行政村,累計改建新建衞生廁所721座,完成率14.42%,衞生廁所覆蓋率2.01%。舉辦全縣廁改技術培訓班一期3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舉辦宣傳活動120場次7000餘人,投入縣級專項資金97.8萬元。20xx年,通過各鄉鎮摸底,計劃投資104.4萬元組織實施旱廁改造任務348户。

(三)面源治理穩步推進。今年以來,為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主管單位層層靠實工作責任,實地落實廢舊地膜回收和尾菜處理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縣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63噸、村內水塘1口、村內溝渠124公里、村內淤泥160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55噸,新建廢舊地膜回收點7個,回收地膜784噸,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43.6%。農業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對蔬菜主產區尾菜的處理利用,截至目前總體尾菜產生量17028噸,處理利用量6469噸,處理利用率38%,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224頭(只)。20xx年計劃確定1-2個建制村開展生活污水治理試點。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涉及面廣、參與部門眾多、持續性強,且農村的基礎條件較差,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所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環境治理不夠徹底。近年來,隨着環境整治工作的持續開展,對各鄉村陳年垃圾的集中清理,全縣環境衞生得到了明顯好轉。但仍有一部分村社內的垃圾清理得還不夠徹底,尤其是偏遠村社的偏僻角落,隨處可見垃圾堆放。由於資源配置的不足和各村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的不平衡,農村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峻。一是部分基層幹部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農村環境就這個樣”的思想根深蒂固,對環境治理態度消極,工作敷衍塞責,走過場,形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二是農村保潔員人員配備較少,工資較低,隊伍參差不齊,有的村挑選保潔員是出於對老弱病殘人員的照顧,而不考慮此類人員能不能擔負起職責,有的村雖然配備了專職保潔員,但是疏於管理,缺乏監督考核,幹好幹壞一個樣,工作積極性不高。三是相對於需求資金的不足,資金投入的統籌整合成效不明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仍任重道遠。

(二)面源污水治理滯後。一部分村社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化肥農藥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農業廢棄物隨意丟棄,逐年積累危害土壤生態環境;一部分村鎮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養户,畜禽養殖排出的糞便及農家廁所的隨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揮發、滲透,直至形成沉積,加之衣物洗滌廢水等污染水質的隨意排放,對周邊水源、土壤、空氣和作物等造成嚴重污染。由於此類面源污染分佈較為分散,涉及範圍廣、隨機性強,且農村污水收集渠道管網系統不健全,基本沒有污水處理設施,面源污水治理推廣滯後。

(三)旱廁改造進展緩慢。“小廁所,大民生”,廁所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的衞生設施,同時它也關係着農村人居環境的品質提升,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強農村旱廁改造工作,但實際改造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前,我縣農村旱廁改造主要有兩類,化糞池廁所和簡易式水沖廁所,在調研中瞭解到,一部分村民在政府提供補貼改造廁所的情況下仍不願改造,主要原因是覺得改造後並不方便。化糞池廁所相對造價高,池滿後抽糞困難,加上化糞池水向地下滲透,容易對地下水和土壤的造成污染;而簡易式水沖廁所水桶在冬天容易結凍,不方便使用。

(四)整村建設缺乏規劃。近年來,我縣通過災後重建、危房改造、異地搬遷、集中安置等項目,大力改造農村居住條件,羣眾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同時,也存在農村建設無序,管理不足的問題。一是一些農村村容村貌佈局欠佳,違建難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農村土地用地規劃缺少科學引領和嚴格規範。很多村社土地沒有任何建設的規劃管理,村民任意建房,違規用地養殖問題突出。大部分違建只通過一定的罰款予以解決,村民不以為然,使罰款失去了約束效力,相關管理部門由於人員少,距離遠,執法程序複雜導致實際管理困難,而村級組織又對違建亂建等情況無權約束管理,造成村民各搞一套,無法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二是一些新建了房的農户沒有將危房拆掉,這些危房由於無人居住,有的遇雨坍塌,有的長滿荒草,有的堆積雜物垃圾,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提升。

(五)農村內生動力不足。農村環境治理的最大問題,就是村級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政府幹、百姓看”等現象時有發生;近些年來,由於國家投入農村的資金越來越多,使羣眾在感受到了黨的關懷的同時,又產生了理所當然的心理,將垃圾治理、環境美化等公益性質的工作全部推向政府,養成了事事依賴政府,自己袖手旁觀的習慣。究其原因,一是由於村民沒有真正參與到人居環境改善的行動中來,村民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加上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亂丟、亂倒、亂扔、亂堆等現象不絕,造成人居環境治理困難。二是大量有識青年都到外地工作,村內缺乏文明風尚的引領,鄉村文化得不到良性發展。

(六)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一是環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廣,直接經濟效益不高,難以形成穩固的長效管理體系。環境治理項目吸引力低,社會資本投入有限;農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資金投入能力不足,垃圾分類、堆放、轉運、處理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二是雖然一些地方通過集中整治較大地改善了基礎設施,但不久便出現了設施閒置破損、雜物亂堆亂放、垃圾污水依舊等問題,原因是沒有建立起管護長效機制。

三、意見建議

(一)加大宣傳,提高環保意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必須依靠羣眾自身的動力,才能長足有效的開展。一要大力宣傳,通過編寫宣傳材料、書寫固定標語等方式,教育和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環保意識,遵守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自覺做好房前屋後的環境清潔和綠化美化建設,在各學校廣泛開展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意識,帶動家庭改善環境。二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羣眾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三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衞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二)創新模式,加強環境治理。總體來看,我縣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還處在較低水平。在投入總量不足的同時,也存在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因而必須創新投入方式。要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不能靠政府全包全攬,要探索建立村級垃圾自收自營的管理模式。政府先期投資一部分設備資金,通過村民或企業承包經營,合理收取垃圾處理費用,在村內進行市場化運營,形成農村垃圾處理的長效鏈條。在自然村劃分片區,組織鄰近農户,建立環境衞生責任農户小組,互相監督,形成片點垃圾點的自覺保持。

(三)立足實際,合理改造旱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不同地區農村改廁工作目標;根據地形地貌、農業生產方式、農户用肥習慣、村社基礎條件等不同,採用適合本地實際的改廁模式,確保達到農村廁所無害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層遞式改廁方案,避免改廁實行一刀切。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企業或個人出資進行廁改後設施維護、糞渣收運等後續工作。

引導集體經濟、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有機肥廠,解決糞便處理問題,打造綠色產業鏈,形成管收用並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護服務機制。

(四)開展“三拆”,提升村容村貌。通過宣傳發動羣眾,政府設資獎補,鄉鎮村集中整治,在農村開展“三拆”行動,一是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羊圈、廢廁所工棚茅房;二是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三是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在進行“三拆”的同時,要注重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民居、古村落等。通過“三拆”行動,全面提升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面貌,營造整潔的居住環境。

(五)完善機制,加強規劃管理。農村人居環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針對農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設施運行管護,要做到有制度、有資金、有人員,要積極探索建立縣鄉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住户適量付費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建立專業管護隊伍,確保人居環境建設的成果能持續發揮作用。同時,要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放在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全局視野下統籌規劃,統籌推進,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以鄉和村為單位,立足長遠,尊重科學,順應規律,契合實際,進一步完善村鎮規劃。綜合考慮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亮化等實際問題,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力爭村鎮建設逐步達到佈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髒亂差問題。

治理村調研報告篇2

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截止今年,持續五年的脱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全縣所有貧困村實現脱貧摘帽,工作重心也將從扶貧脱貧轉到了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上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當前,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髒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農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對此,我結合在溧陽所看所學的新經驗,就我所工作的xxx鎮境域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情況

近年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資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全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突出重點,成效明顯,“髒亂差”現象有所改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強領導,環境整治全面鋪開。一是組班子。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各站所、各村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落實了人員經費,構築了鎮村組三級環境衞生管理網絡。二是定目標。制定了《xxx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xxx鎮農村“廁所革命”行動計劃》,明確了我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及農村“廁所革命”目標任務,落實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責任。三是造氛圍。結合“四創”工作,鎮村組分別召開環境整治工作宣傳動員會和推進會,印發環境整治工作宣傳手冊,教育幹部羣眾進一步增強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廣大幹羣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夯實基礎,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以鎮政府所在地、xxx以及庫區沿岸、主要交通幹線、重點示範村等為重點,兩年來共啟動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0個,實際竣工建設項目9個,落實財政資金300餘萬元,累計完成3個行政村的環境整治,項目涵蓋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污染治理、農村居民院落周邊整治等方面,通過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的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有一定的改觀。二是抓投入,農村環境設施逐步完善。近年來,大力開展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區拆遷及環境整治資金1000餘萬元,拆遷水源地紅線以內居民47户,新建垃圾中轉站4個,添置垃圾車6台,封閉式垃圾箱55個、移動大容量垃圾桶500餘個,建垃圾池20餘座,推行“扶貧+生態+環保”模式,調整配備40名“御源軍”、89名公益崗位,強化了生態環境保護和貧困户脱貧致富“雙贏”目標。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拆除廢舊雜房、旱廁300餘棟,新建村級衞生公廁7座,改建户用廁所399户。三是加大美麗鄉村創建,打造城鄉統籌典範。按照“政府引導、村民主體、財政獎補、示範帶動”的方式,近年來,共創建市級文明村3個、縣級文明村4個,突出村莊環境整治,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四是落實河庫保潔責任,保護水源環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長制管理,開展巡河專項行動,及時清理河道兩岸垃圾,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監管,開展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河道水質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狠抓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科學指導農民用肥,有效減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進省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範村建設,農業生態不斷髮展。

(三)嚴格考核,整治責任不斷增強。制定了xxx鎮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鎮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綜合整治考核辦法,採取日常督查與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對整治活動進行經常性的檢查,並將各村進展情況及時通報,實行獎罰,有力促進了各項整治任務的落實。

二、溧陽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

在溧陽學習的有一站是溧陽市上興鎮牛馬塘村。據介紹,位於溧陽市西部的上興鎮牛馬塘村,原本是交通閉塞、鮮為人知的小村落。該村20xx年被列為江蘇首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後,緊盯富民強村發展目標,深挖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既保持了“三塘擁田舍,悠然見曹山”的原鄉風貌,又形成了獨特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今年該村成為外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在村史館中,瞭解到牛馬塘村在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前,邀請了專家通過前期走訪、政府商議、村民討論、學者評審等程序,立足牛馬塘實際,規劃時通盤考慮了村裏的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佈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細緻科學規劃,深入分析優劣勢,最終確定了“以中華薯文化特色文創農業為基礎,以山水田園和鄉村生活為載體,以鄉村民宿、田園體驗、文化驛站和文創活動為紐帶,帶動村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打造以特色農業、田園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傳統意藴的鄉村居所”的發展定位。究其鄉村振興在牛馬塘村能成功的本質,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效開展是分不開的,據介紹,牛馬塘村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加大對現有生態資源的保護,竹子、古柏、櫸樹等原有植被都儘可能保留,適當點綴之後變成了老人乘涼、孩童嬉戲之地,不僅有效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更留住了原生態的“村味”和“鄉愁”。另一方面則加大對“髒亂差”環境整治,鋪設污水管網、修建河堤駁岸、整治黑臭水體、新建垃圾崗亭、推行垃圾分類,在全面改變環境面貌的同時提高了村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以此不斷提高綠水青山的“顏值”來實現金山銀山的價值,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的最濃底色。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在學習觀摩了溧陽先進經驗以及對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後,我認為現階段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習慣和落後觀念影響,很多村民隨地亂丟垃圾習以為常,建築垃圾隨意遺棄。路邊、溝渠、河岸及屋前屋後成了垃圾場,塑料袋、紙屑、果殼等垃圾四處散落,村民蓋房產生的廢棄材料在房前屋後長期亂堆亂放,形成“垃圾圍村”現象。二是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動物糞便和沖洗圈舍的污水隨意排入露天溝渠,農户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的問題仍然相當普遍。

2、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滯後。一是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轉運車輛少,滿足不了現實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長時間堆放不能及時清運。二是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難解決。由於垃圾終端處理規劃佈局滯後,因環境制約我鎮無法建立垃圾填埋場,垃圾面臨就地還是外運處理的兩難局面。

3、廢舊雜房、旱廁拆除難度較大。大量危舊廢棄不用的雜房、旱廁、殘垣斷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特別是有的村莊旱廁林立,露天敞開,臭氣熏天,加上村民拆舊意識不強,等待觀望,拆除難以到位,嚴重製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序開展。

4、資金投入保障難以到位。隨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加,預算投入與實際所需資金差額較大,導致環衞硬件設施不全,保潔員不敢多聘。目前,涉農資金整合難度較大,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建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資金投入缺口很大。

5、輿論引導和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氣的宣傳媒介,對農民羣眾的環保需求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沒有考慮到農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不夠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鳴作用。二是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參與程度不高,環境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認為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當旁觀者,不當參與者,既不主動作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嚴重。三是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形成,主體不清、責任不明、問責力度不大。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很少問責幹部,導致一些村重視不夠,推進不力,效果不佳。

四、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建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以來,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隨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一)規劃引領,示範帶動。一是科學規劃,因村施策。堅持“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的理念,發揮規劃的先導性作用和基礎性地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全面開展村莊佈局規劃、村莊整治規劃,並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鼓勵推行多規合一。要在學習先進經驗基礎上,深入羣眾,充分吸取環境整治的意見和建議,制定適合本地鄉村環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確優先建設的重點村和中心村,確定整治重點和時序。要根據各地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科學確定各地區整治目標任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二是示範帶動,精準發力。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特別是在起步階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過以點帶面,先行先試、示範帶動,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台,以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為重點,實施青山綠水建設工程,輻射帶動全鎮各村開展整治工作。注重鄉土味道,保護鄉情美景,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政府主導,村民主體。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各村要充分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安排。要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明確牽頭責任站所,統籌安排年度工作任務,為工作持續開展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要加強對各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指導,建立聯動機制、分工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職能站所要經常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各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關情況,確保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利用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時報道工作動態,宣傳報道好典型、好經驗、激勵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後進,真正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人人關注農村環境的濃厚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村民在村莊整治中的主體作用。要動員廣大羣眾主動參與,變“要我幹”為“我要幹”。通過召開羣眾大會、加強村組幹部學習培訓、組織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農村環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曉,讓村民親身感受村莊整治的變化和好處,激發廣大村民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在主動搞好自家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如牛馬塘村探索垃圾分類積分制,可在愛心超市等兑換日用品,將垃圾分類和農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吸引農民積極參與,很有借鑑意義。

(三)突出重點,紮實推進。

一是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減量是首要。傳統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集中處理方式,雖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運輸成本、生態成本、用地成本、資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來的代價很大。對大部分農村來説,只有從源頭減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次到溧陽學習考察,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得立足農村實情,多想接地氣的好招。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飯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頭痛,而農村恰恰可漚肥再次還田。有的地方將農村垃圾分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過保潔員的二次分類,少部分來自城裏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屬製品、電池等可運回城裏回收處理。這樣一方面減少垃圾總量,另一方面也將極大地降低轉運成本。

二是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村莊要建立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居住比較分散的地方,應建設户用污水處理設施。我鎮有些地方農村住房分佈較散,住户之間距離很遠,用集中式污水處理很不經濟。建議結合農村生產生活的方式,採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處理,解決好農村污水轉化利用和處理問題。自己的污水處理設施建在自家院子裏,村民會更加愛護,維護費也大大降低。

三是示範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係農村環境的改善,也關係到社會文明進步。要堅持以户改廁為主,建公廁為輔的原則,按照重點區域優先改、整合資源集中改、農村旱廁整村改的要求,儘快明確改廁方式、流程、質量標準等,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推進傳統旱廁改造,要完成重點區域農村廢棄不用旱廁拆除工作。不斷增加有效投入和專項資金補貼,嚴格考核獎補,提高廣大村民改廁積極性,解決村民願改不急改的問題。因地制宜示範建設無害化公廁,搞好農村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方便羣眾和過路行人。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併處理並資源化利用。

(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在當前經濟增長壓力加大,財政增加困難的情況下,確保政府資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應繼續以政府主導、集體補充、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保證整治工作的資金需求。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涉農環保資金,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科學合理運用財政補助資金,加強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的監督,創新補助方式,提高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進一步規範用活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調動廣大羣眾籌資籌勞,通過“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措施,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五)健全機制,壓實責任。一是健全責任追究機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調動社區和村組的工作積極性,健全鎮、村、組三級責任體系,形成人人有任務、個個有壓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職必盡責的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工作...

治理村調研報告篇3

根據國家、省、州安排和《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方案》要求,為全面瞭解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狀、深刻剖析其中的重難點問題,舟曲縣統計局組織人員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抽樣調查,重點調研農村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以及提升村容村貌、長效管護機制建立等情況。從總體結果來看,調研活動富有實效,既看到了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績,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把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築夢“藏鄉江南”、繪就“詩畫舟曲”建設作為全縣重點民生工程,組織有序,目標明確,統籌推進,努力營造“和諧、整潔、宜居、有序”的人居環境,羣眾生產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一)深入研究,工作謀劃精細務實。全縣上下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動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美麗鄉村、統籌城鄉發展、同步實現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中央和省、州、縣委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決策部署,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制訂了《2022年舟曲縣“五無甘南·詩畫舟曲”建設全域無垃圾工作任務清單》等,緊扣目標、靶心不散,突出重點、集中用力,細化措施、多重保障,為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工作規範,也為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提供了標準遵循。

(二)探索實踐,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堅持“政府組織、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羣眾動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形成了齊抓共管、全力推動的生動局面。一是立足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在全縣範圍內選聘公益性崗位人員負責做好鄉村道路維護、環境衞生保潔、公共安全管理、村莊綠化等工作。二是建立垃圾清運“户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和縣處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鄉鎮垃圾處理全覆蓋。三是成立“五無甘南·詩畫舟曲”建設全域無垃圾工作督查辦公室定期對全域無垃圾治理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確保了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四是健全村級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體系,完善村規民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序推進。積極探索村莊保潔、革除陋習的管理辦法,發揮羣眾主體作用,鄉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發了羣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的內在動力,健康文明、乾淨整潔、環境優美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呈現出全域推進、各方配合、羣眾參與、效果顯現的良好態勢。

(三)規劃引領,村莊風貌明顯改善。認真按照“九個一樣”(即村裏村外一個樣、左鄰右舍一個樣、房前屋後一個樣、户內户外一個樣、地面立面一個樣、山頂山腳一個樣、農村城市一個樣、晴天雨天一個樣)工作標準,在全縣15個領域開展“美麗鄉村、清潔農户、靚麗城區、和美校園、康養醫院、文明機關、舒心小區、清淨寺廟、多元市場(商户)、綠色企業、美域景區(景點)、生態河道、通暢道路、示範工地、特色文化”建設,注重優化村莊建設佈局,突出地域特色,重點在佈局形式、建築風格、綠化配置、重點節點設計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田園城馬、英雄故里”城馬村;“多彩石城、生態農莊”各皂壩村;“藏鄉小江南、國學第一村”雅韻嶺壩;“康養小鎮、葡萄之鄉”土橋子村等一批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既展現田園風光,又融合現代文明、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美麗村莊,讓舟曲全域生態更加優美宜人、環境更加舒適宜居、城鄉更加文明宜業、景區更加靚麗宜遊、文化更加大放異彩。

二、調查樣本及問卷調查情況

本次人居環境調研隨機抽查巴藏鎮下巴藏村、立節鎮北山村、大川鎮石門坪村、插崗鄉角橋村、武坪鎮河那村等5鄉鎮5個行政村,發放調查問卷100張(其中村幹部調查問卷5張,羣眾調查問卷95張),有效收回調查問卷100張,分別訪問了5名村幹部、95名羣眾。95張羣眾調查問卷訪問男性對象58人,女性對象42人;羣眾問卷調查顯示,有91人回答本村開展了環境整治行動,有2人回答沒有開展,2人回答不清楚;77人對當前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滿意,18人表示基本滿意;在對“本村開展環境整治以來最大三處變化”的調查中,選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生活垃圾治理變好”、“村裏亂搭亂建亂堆亂放變少”、“道路路燈等設施完善”,分別佔比91%、52%、38%;在對“您認為當前人居環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的調查中,選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生活垃圾不分類”、“沒有生活污水管網”、“村民難以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分別佔比47%、45%、33%。在對“您是否願意或主動參與本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調查中,96%的人表示願意參與。

三、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現實情況

自全縣開展城鄉環境衞生整治行動,特別是“五無甘南·詩畫舟曲”建設以來,扭轉了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髒亂差局面,村莊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農民羣眾環境衞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一是鄉鎮的河道較以往垃圾遍佈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河道兩岸、田地溝渠附近隨處可見的陳年垃圾、廢舊地膜、破舊衣服已被清理乾淨。二是羣眾生活垃圾不再隨意丟棄。現在居民已基本養成將家中的垃圾集中收集,自覺放到固定的垃圾收集場所,定期由垃圾車清運。村內各個區域都有保潔員打掃,大多數村莊村道變得乾淨很多,夏天滿天飛舞的蚊蠅也不見蹤影。三是羣眾環境觀念正在轉變。大部分農村居民感受到了乾淨整潔的鄉村環境帶來的益處,也在逐步提升愛護環境的理念。每個村委會都有一個幹部專門負責環境衞生管理工作,宣傳環境衞生整治,村裏顯眼處都有環境衞生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全縣各鄉鎮、各部門黨員羣眾做了紮實有效的工作,但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需要和羣眾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問題:一是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覆蓋面還不夠高,徹底改觀仍需久久為功。存在重點線重點整治,整體環境面貌有間隙。部分行政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村道硬化參差不齊、標準不一、銜接性差,甚至有小部分自然村巷道沒有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村民出行;農村廁所革命未完全推開,旱廁仍佔很大比重。垃圾終端無害化、廢舊地膜資源化、糞肥有機化的困難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羣眾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教育引導的任務依然艱鉅。農村衞生環境整治粗放管理,參與農村環境整治的主力軍依然是保潔員,部分羣眾參與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垃圾分類理念淡薄,垃圾分類領域宣傳力度不夠大;個別農户對污水處理的意識還不強,村道污水亂排現象屢見不鮮;羣眾自主投工投勞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幹部幹、羣眾看”、“上熱中温下涼”的現象仍然存在。宣傳、教育、引導羣眾改變陋習、轉變思想觀念的任務依然艱鉅。三是生態環境保障機制有待健全。環境保護設施的長效運營管護、政府持續投入資金保障、高效的治理評估等機制還不健全;環境監測網絡不完善,污水處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網建設滯後,污水收集率還不高;人居環境整治系統化、標準化、數字化程度還不夠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相關制度設計和制度運行有待加快突破,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全民行動、共建共享的社會行動體系還需拓展和深化。

五、意見建議

(一)深化思想認識,增強工作動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期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實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強措施、補短板、建機制、促提升,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促進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現實需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舟曲縣有良好的生態基礎、較好的新農村建設基礎、堅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文化資源、優越的自然條件,在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中理應走在前、做樣板。

(二)緊扣重點任務,持續推進治理。要緊緊圍繞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和規劃管理等重點任務謀劃佈設項目,因村施策,精準發力,分類治理,全面推進,確保目標明確、成效明顯。重點區域和重點鄉村要進一步精細管理,形成示範帶動效應,促進面上工作順利開展。要以問題為導向,持續完善好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站等重點骨幹項目,使其發揮應有作用,完善工作體系,推進環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發揮主體作用,實現共建共享。要進一步利用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類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廣大羣眾的環境意識和認識水平,逐步改變柴草亂放、污水亂排等生活習慣;要進一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落實主體責任,提倡廣大羣眾樹立“垃圾不落地、舟曲更美麗”等文明行為。要提倡村民意願參與、開展監督的權利,動員村民積極投身美麗家園建設,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鼓勵農民全程參與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支持村民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衞生“紅黑榜”等活動,增強農民參與整治行動、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經驗,表揚本村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營造人人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治理村調研報告篇4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20xx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制定並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xx-2025年)》。為了全面瞭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狀與進展,摸清農民對人居環境質量的總體感受和滿意程度,發現好經驗好做法及存在的短板、問題和困難,按照省地方社會經濟調查隊制定的調查方案,我們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活動,現將這次調研活動的有關內容報告如下:

一、調查範圍和內容

在全市五個縣(市)及殷都區和龍安區範圍內開展。每個縣(市、區)選取本轄區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較好的2個村、中等的2個村、較差的1個村,合計5個行政村;每個村選取20名村民和1名瞭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的村幹部進行調查訪問。

這次調研,針對調查對象村民和村幹部,我們分別設計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兩張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有:衞生廁所建設、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農村環境整治行動的開展、取得的效果及村民滿意度等情況。

二、調查結果

這次我們調查了7個縣(市、區)內21個鄉鎮的35個行政村,共收到700份村民和35份村幹部的調查問卷,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的調研結果如下:

(一)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自去年以來,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出台了《安陽市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安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標準化建設辦法(試行)》、《安陽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全市“百家市直單位包百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20xx年底,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開展了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即治理亂堆亂放、整治亂倒亂扔、整治亂搭亂建“六亂”,和開展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溝、清違建、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六清”)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隨着“治理六亂、開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動的開展和深入,農村環境中存在的許多頑疾和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得到改善,鄉村生活環境得到提升。

調查顯示:20xx年,在35個行政村中,有34個村投入了人居環境整治資金項目,佔97.1%;投入的資金總額2100多萬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429元。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點是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村容村貌整治和衞生廁所全覆蓋三個方面。

在參加調查的700名村民中,使用衞生廁所的有681人,佔97.3%;其中,廁所糞污實現聯户、聯村、村鎮一體處理的有496人,佔70.9%。生活污水實現集中治理的有563人,佔80.4%。生活垃圾實現集中治理的有697人,佔99.6%。

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後,村民們感到村莊帶來的三大變化分別是:一是認為生活垃圾治理變好的有536人,佔76.8%;二是能夠使用衞生廁所的有352人,佔50.4%;三是生活污水治理變好的有299人,佔42.8%。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下,全市垃圾處理基本全覆蓋,衞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污水處理穩步推進。20xx年度的《行政村社會經濟基本情況》報表統計顯示:在全市3008個行政村(涉農居委會)中,生活垃圾實現全部集中處理的有2949個,佔98.0%;生活污水實現全部集中處理的有522個,佔17.4%;使用衞生廁所的户數佔到69.3%。

(二)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都很高

對於村民是否願意主動參與本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表達願意的有699人,佔99.9%;其中,願意為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合理付費的有598人,佔85.4%。

村民對於當前的人居環境治理的成果,滿意的有674人,佔96.6%;基本滿意的有24人,佔3.4%。

(三)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主要特點

1、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平衡

在我們這次調查中,有些行政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起步較早,已經完成,有的正在進行。調查顯示:在35個行政村中,已經完成村莊整治的有15個,佔42.9%;正在進行的有20個,佔57.1%。

2、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主要來源於村集體

調查顯示:對於20xx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資金的主要來源,來自於村集體的有17個,佔50%;來自於上級政府的有13個,佔38.3%;來自於村民自籌的有3個,佔8.8%;來自於其他途徑的有1個,佔2.9%。

3、“百家市直單位包百村”活動效果明顯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決策部署,今年2月份,我市聚焦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弱項,開展了“百家市直單位包百村”行動,全市100家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分包了130個農村人居環境弱差村莊,每週五下午派人到分包村莊開展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村莊規劃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市130個分包行政村已經全部完成村莊編制規劃,並通過各縣(市、區)評審,83個村莊已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局審核備案。

(2)村莊環境明顯改善。百家市直單位幫助分包村整治環境衞生,完善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創建“四美鄉村”和“五美庭院”。截至6月底,市直百家單位已進村開展整治次數700餘次,累計參與人數1.5萬多人,帶動幹部羣眾2萬餘名,整治亂搭亂建714處,清理亂堆亂放2131處,清理殘垣斷壁741處,整治空心院落382個,治理坑塘103個,整治弱電線路3385處,安裝路燈9485個,美化牆面4446處,創建“五美庭院”2454個,修繕健身廣場13個、公共停車場5個、文化講堂4個、兒童遊樂中心13個,130個村已開展背街小巷硬化2321條,累計綠化樹木12.8萬株。

(四)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金短缺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面臨最大的困難

在調查中,基層幹部羣眾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最大的困難反映最多的是缺少資金。

調查中我們看到,在鄉鎮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下轄的行政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得都不錯,項目資金主要來源於鄉鎮財政的支持,其次是村集體的一部分投入。鄉鎮政府的財力是否雄厚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好壞的關鍵,同時,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多少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必要補充。

2、培養村民良好衞生習慣是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部分農民由於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對環境衞生的觀念不強,仍然存在着亂扔亂倒、亂堆亂放的現象。調查顯示:村民們認為在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認為村民難以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的有229人,佔32.7%;缺少長效管護機制的有111人,佔15.8%;沒有生活污水管網的有91人,佔13.0%。

3、需要進一步完善長效管護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需要持久推動的工作,由於村集體的財力有限,缺乏長效管護機制,“六亂”現象極易反彈,長期保持人居環境“淨起來”“綠起來”和“美起來”的難度較大。

(五)對策及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要切實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只有增加村集體的收入,才能為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二是要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機制。做到有規劃地持續地投入,保證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程。三是要建立村莊環境衞生的管理和維護制度。我們要建立村民“門前三包”獎勵責任制,包綠化,包衞生,包村容秩序,年終對符合標準的農户發放獎勵;要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做到全體村民積極參與;上級部門要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常態化督促檢查等。四是要做到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改造,在充分保持村莊傳統風貌的基礎上,通過注入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開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型、一村一貌”特色化改造,使村莊增添新亮點、煥發新氣息。

治理村調研報告篇5

8月25日至9月2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東平帶領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洛川、寶塔、延川、安塞等縣區,採取實地察看、現場交流、調查問卷、座談彙報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市人民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來打,堅持以創建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合力推進。落實五級書記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求,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上下互動,形成全市一盤棋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多次召開市縣鄉三級動員會和現場觀摩推進會。二是在市農業農村局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在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設立基礎設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規劃五個專項推進辦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門包縣指導、行業垂直指導、信息調度、明察暗訪等多項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財政困難,強化資金保障。20xx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37億元(其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1.25億元,“廁所革命”資金1.12億元),中央、省級和市級投入分別達到0.67億元、0.59億元、1.11億元。各縣(市、區)也通過項目整合和預算安排,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鄉鎮、村組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廣泛動員企業參與、農民出資和投工投勞,洛川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出資投勞佔比達60%以上。

(二)規劃統領分類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樣板。一是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體系,編制《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導則》《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總體綱要》《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示範村規劃》,為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1784個行政村村莊分類,確定集聚提升類村925個、城郊融合類村252個、特色保護類村212個、搬遷撤併類村47個。三是以“八清一改”為重點,接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90%以上村莊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以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村莊為重點,統籌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巷道硬化工程,剛性治標,系統治本,建設重點達標村1000個,示範樣板村150個。全市湧現出寶塔區趙家岸村、洛川縣黃連河村、黃龍縣苜渠村、吳起縣南溝村、安塞區西營村等一大批文化旅遊型、產業帶動型、自然山水型示範村,累計建設綠色家園村莊236個村,其中24個村莊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稱號,45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

(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1784個建制村硬化路通暢率達到100%,寶塔區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累計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3060處,受益人口88.04萬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設備安裝率達到90%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100%,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95%自然村通動力電,用户供電可靠率達99.88%。村莊林木綠化率36%。行政村標準化衞生室實現全覆蓋。二是以資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類,累計建成縣級垃圾處理設施13個,鎮級垃圾處理站57個、中轉站27個,配備村莊保潔員5843人,設立村級垃圾兑換點601處,1686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佔行政村總數的95%。富縣牛武、洛川京兆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站建成投產,寶塔區被列入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三是對全市農村30.6萬常住户廁所現狀、改廁意願、改廁計劃分類造冊登記,逐户建立檔案。累計改建衞生廁所232523座,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6%。寶塔區、黃龍縣、富縣和子長市分別被確定為省級“廁所革命”示範縣和重點縣。四是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58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84個,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莊分別達到859個和824個,佔比分別達到48%和46.2%。寶塔區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五是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88.6%。洛川縣琦泉生物質發電廠和金億來廢棄地膜、反光膜加工廠建成投產,年加工處理果樹廢棄枝條、廢棄地膜、反光膜萬噸以上。

(四)建管舉措行之有效,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堅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鞏固,探索務實整治方法,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各縣(市、區)充分發揮示範村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點上示範向面上展開,湧現出延川縣青平川、永坪川、文安驛川,安塞區南川、中川,子長市安定川等一批示範帶。寶塔區北過境沿線整治為解決城鄉結合部村莊難題提供了經驗。洛川、富縣探索形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購料、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五統一户廁新建模式和沼氣池改建模式。黃陵縣隆坊鎮示範推廣單户、聯户污水處理模式。安塞區積極探索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在茶坊等村示範推廣生活垃圾堆漚有機肥技術。黃龍、延川等縣將村容村貌提升與古村落保護開發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田園變遊園、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遊產品、貧困村變旅遊村,實現環境改善與產業增收雙贏。延長縣引入長豐牧業公司,在張家灘、交口、七裏村、安溝4個鄉鎮探索農村廁所糞污處理社會化服務。甘泉縣將“門前四包兩禁止”制度向農村延伸推廣,落實屬地鄉鎮、村組隊幹、農户三級管護責任。在全市範圍內借鑑推廣吳起縣周灣鎮小口則村按月收取衞生保潔費用、洛川縣交口河鎮“十户一長”“巷道長”網格化衞生管護、安塞區沿河灣鎮“三長合一”(村長、路長、河長)等有效做法,管護及運行長效機制正在建立。

二、存在問題

(一)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規劃滯後。還有866個行政村未制定村莊規劃,一些村規劃前瞻性不夠,未能將環境整治與傳統村落保護、農耕文化傳承、主導產業配置有機結合,少數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現象。尤其是村莊綠化美化方面,沒有完全做到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簡單照搬城市模式,鄉村特色不明顯。

(二)整治工作進展不夠平衡。一些縣(市、區)對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樣板”上,城鄉結合部、三產集聚村、偏遠拐溝村問題依然突出。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整治統籌聯動不緊密,部分村莊街道、巷道公共環境較好,但農户院落、公路邊溝、果園及設施大棚周邊生產環境整治措施還不到位。

(三)村莊持續發展能力不足。許多農村外出進城人員較多,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薄弱,導致垃圾、污水、廁所等基礎設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難以落實,存在利用率低、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現象。一些縣區簡單推行垃圾“户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機制,對一些相對偏遠、人口少的村組來講,存在不切合實際、勞民傷財、不可持續的問題。

(四)整治資金投入短缺。財政投資仍然是主要資金來源,但受財力制約,市、縣兩級財政投入難以保證,獎補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垃圾污水處理、農村公路養護、環境衞生保潔等長期性剛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中省專項資金爭取力度不夠,且主要分佈在各行業部門,整合難度較大,不能充分發揮聚集效應,資金管理使用的精細化、科學化、績效化水平還需提高。

(五)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突擊性、運動性特點比較明顯,鞏固提升的長效管理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尤其是環境衞生反彈現象時有發生。樣板村、重點村示範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面上總結推廣不夠。羣眾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等靠要思想嚴重,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

三、幾點建議

(一)堅持規劃引領。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進一步完善《延安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按照村莊發展有目標、建設項目有安排、生態環境有管控、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有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和完善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農村“多規合一”,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點對村莊人口總量、設施佈局、產業結構、發展趨勢、生態保護、村集體經濟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確保通過整治達到空間佈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便利、田園風光優美、生活富裕和諧的目標。

(二)堅持加大投入。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縣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大中省資金、項目爭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級財政配套資金支持措施。繼續堅持涉農資金整合捆綁、統籌使用,用足用活現有強農惠農政策,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優化財政供給結構,進一步加大獎補力度。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探索建立市縣財政+社會資金+羣眾自籌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模式,拓寬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制約瓶頸。

(三)堅持標本兼治。要充分發揮羣眾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淨化人居環境。堅持整治與保護、開發與利用相結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複建設。村莊綠化美化要以當地樹種、鄉土特色、自然風貌為主,不求園林化,但求生態化。要深入分析農村人口流動變化趨勢,充分兼顧脱貧攻堅、產業開發、移民搬遷、生態建設等因素,合理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統籌開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廁所改造,堅決防止造成資金投入偏差和浪費。要把產業開發作為重要依託,持續做大特色產業、做強集體經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經濟保障和人力支撐,實現人居環境靠農民整治、優美人居環境讓農民享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