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每次寫教案都是一個完善教學設計的機會,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和連貫性,通過教案,教師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6篇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中國畫蝸牛獨特的螺旋造型。

2、學習運用中鋒畫出蝸牛的螺旋形。

3、體驗國畫創作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用舒適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塗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瞭解蝸牛的結構和生活習性。

2、課件:蝸牛圖片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體驗畫面中的情趣。

師:畫上有什麼小動物?它們在幹什麼?你感覺它們的心情怎樣?

二、重點觀察蝸牛殼獨特的螺旋造型,討論畫法。

1、討論蝸牛殼的螺旋形畫法。

師:這些畫中的蝸牛長什麼樣子?(背上揹着蝸牛殼,蝸牛殼都是螺旋形,頭上有觸角)我們怎樣才能畫出這種螺旋形呢?

2、討論蝸牛身體的畫法。

師:蝸牛的身體怎麼畫呢?

3、教師小結:用中鋒筆尖從裏到外繞或者從外到裏繞畫蝸牛殼;筆尖用淡墨,先按後拖再提畫出身體,最後添畫觸角。

三、幼兒創作,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師:你準備畫幾隻蝸牛?你要畫的蝸牛會在哪裏?在做什麼呢?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師:你最喜歡哪一幅蝸牛圖?為什麼?

(評價可側重於畫面中色彩的豐富程度、內容和情趣性、用筆的連貫性等。)

【活動反思】

在該活動進行前,可以在科普區展示大量與蝸牛相關的圖片,幫助幼兒瞭解、熟悉蝸牛的基本特徵。活動結束後,可在美工區提供筆墨,供幼兒繼續進行國畫創作。

小百科: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會用搓條法和盤粘法有創意的製作小蝸牛。

2、製作時態度認真、做工精細、有自己的特色,並獲得成功的喜悦。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

會用搓條法和盤粘法制作小蝸牛。

教學難點:

製作時態度認真、做工精細、有自己的特色,並獲得成功的喜悦。

準備材料:

陶泥、泥工刀、牙籤、樹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條謎語看誰最先猜出來?

(説它是頭牛,不會拉犁頭。説它力氣小,揹着屋子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泥條盤築“小蝸牛”。

(二)觀察討論

1、展示作品,你們認真觀察一下,蝸牛的身體包括哪幾部分呢?

幼兒回答:殼、身體、觸角、眼睛。

2、每個組桌面上的盒子裏都有一隻小蝸牛,快拿出來仔細看看,想想這些蝸牛的殼、身體、觸角、眼睛分別是怎麼做的?又是如何組裝在一起的?想好後在組內討論並試做一下。

殼:搓好泥條,把泥條盤捲起來,粘接牢。

身體:與蝸牛殼相等粗細的泥條,粘接在殼下。

觸角:做兩根等長的細一些的泥條,泥條的一頭盤卷一圈半至兩圈成觸角狀,分別粘在頭的兩側。

眼睛:揉成相等大的泥球,粘在剛才粘觸角的位置。

3、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盤粘法,這就是盤粘法。

想好後與組內的其他同學交流並試做。

學生觀察、討論、製做,教師組織。

(三)自由創造

1、剛才小朋友們自己研究了小蝸牛的製做方法,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小蝸牛,你們想不想看看?

2、看到這麼多的小蝸牛,它們的形狀不同、姿態各異,那麼我們能不能也製做出有自己創意的小蝸牛呢?

3、提出製作要求:

(1)邊聽音樂邊製作,音樂結束後,面向老師坐好。

(2)正確使用搓條法和盤粘法進行小蝸牛的製作。搓條均勻、盤粘牢固。

(3)要有自己的創意。

(四)激勵評價

1、同學們的小蝸牛也已經做好了,各小組的同學互相看看你們的小蝸牛,把你們組做工精細又有創意的小蝸牛介紹給大家。

2、看到你們經過主動學習、自主探究,製作出這麼棒的小蝸牛,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些小蝸牛多麼可愛呀!生活中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要傷害它們。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爬行方式,瞭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麼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採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説出其特徵。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麼,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遊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揹負着爬行。觀察大蝸牛馱着小蝸牛、小蝸牛馱着大蝸牛爬行有什麼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麼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麼。

四、養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

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裏飼養?為什麼?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幹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準確把握教材本課是觀察蝸牛這樣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我從動物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入手,在環境佈置和材料選擇上有的放矢,考慮較為周詳。由於蝸牛具有膽小、怕受驚擾、喜歡黑暗潮濕的環境等生活習性,在環境佈置上,我利用窗簾遮擋光線,要求學生較為安靜,不能驚嚇我們的動物朋友,營造了一個適宜蝸牛出來爬行的物理環境,課堂上的蝸牛表現得很活躍。在材料選擇上,蝸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張明膠片,底下襯一張白紙。白紙是為了防止桌子與蝸牛相近的顏色混淆學生的觀察判斷,明膠片的利用有兩大作用,第一是減少磨擦,利於蝸牛的爬行;其二是讓學生能多角度地對蝸牛進行觀察。在材料中還用到了紙杯,一方面是蝸牛會亂爬,會影響到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把蝸牛套入紙杯中,減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傾聽同學的發言。

(二)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本課在教學中力求體現這樣的理念。課堂中第一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研究蝸牛用時13分,彙報交流6到7分鐘。第二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蝸牛殼用時6分,彙報交流9分。從時間上來説,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蝸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個小組觀察描述的方法並不雷同,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對蝸牛的觀察也不侷限於課堂,通過教師送給學生的蝸牛食物,學生對蝸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通過課外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學生對蝸牛依然是興趣盎然、氣氛熱烈,令我頗為欣慰。

(三)對本課以及科學教學的一些探討

1、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過去的教學是一個個知識點的連接,而現在的科學教學強調的是一個個活動的連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體驗,從而獲得兒童成長所需要的經驗。因此他關注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以及活動的價值。在本課中如果我把觀察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蝸牛殼的觀察上,對學生的發展會更有利。因為學生對蝸牛柔軟部分的觀察是他們平時就會注意的內容,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重點展開。而對蝸牛殼的觀察是學生原來忽略的,如果在課堂上作為重點觀察對象的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對動物身體細節觀察的經歷,進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的觀察,產生更多的發現,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去尋找對兒童來説價值更大的活動。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師都會感覺時間不夠。要讓學生活動,沒有時間的保證,活動是不會有效的。但要給學生時間,我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產生了問題。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呢?唯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活動結束了,該停就得及時停下,不然一等一兩分鐘就過去了,幾次活動下來,僅40分鐘的課堂已浪費了好幾分鐘了。在培養習慣方面還應包括記錄的有效性,組內分工的快速,活動開始的及時等。二是對觀察活動的組織。組織觀察活動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當成白紙,什麼都去指導,時間自然不夠用。當然也不能高估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實際,讓我們的教學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3、如何引導學生生成新問題來源於學生內部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科學教學中學生如果能不斷地發現,在新發現中也許新問題就會不斷地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良好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並在發現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一個觀察活動結束時,有意識地提問:“在觀察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儘管只是一句話,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經常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活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問題,從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開展後續活動, 不再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真正的發揮和發展。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唱《蝸牛與黃鸝鳥》,理解歌詞大意,並從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2、編創表演,通過音樂實踐,體會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勝利的道理。

3、利用身邊的物品作為簡易的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專注力、抗干擾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唱《蝸牛與黃鸝》,編創動作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

集體為歌曲填加打擊樂伴奏。

學前準備:

老師:琴、課件、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幾種打擊樂器、蝸牛和黃鸝鳥的圖片

學生:身邊能打擊伴奏的器物

教學方法: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感悟品質。

2、聽音學唱、逐句教唱法學唱歌曲。

3、指揮提示法幫助學生集體伴奏。

4、示範和鼓勵法建議鼓勵學生編創動作表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師出示蝸牛和黃鸝鳥的圖片,問學生是否認識,教師相機把圖片分別粘貼在黑板上。

師問:你喜歡蝸牛還是黃鸝鳥?為什麼?

師:其實,蝸牛雖然爬得慢,但它身上有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是什麼精神呢?先請聽故事《蝸牛與黃鸝鳥》(在“蝸牛”和“黃鸝鳥”之間板書:與)

二、故事激趣感悟精神

播放課件圖片,教師配音講故事

春天來了,春雨滋潤了萬物,喝足了雨水的“門前一棵葡萄樹,青枝嫩葉剛發芽。”黃鸝鳥驚喜地説:“鹿哥哥、猴弟弟,今年我們可以在這裏吃葡萄了!”小鹿説:“葡萄成熟再來嘗,脖子一伸就夠着。”蝸牛聽見了也想吃葡萄,早早就把樹來爬。大家都笑它:“葡萄成熟早得很,現在上去幹什麼?”可是,“蝸牛不顧他人笑,一步一步往上爬。”秋天到了,“葡萄成熟多香甜,摘給大家來分享。”蝸牛終於爬上樹,吃到紫亮大葡萄。

同學們,你認為蝸牛有怎樣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三、學唱新歌

過渡:為了讚美這種笨鳥先飛、知難而進、堅持到底、勇往直前的精神,人們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歌:《蝸牛與黃鸝鳥》廣為傳唱,想聽聽嗎?

(播放課件歌曲)

1、學生完整聆聽,初次感受。

2、邊聽歌曲邊拍手

3、拍手跟老師按節奏讀歌詞

4、老師彈琴,學生聽音學唱,逐句進行。

5、練習熟唱,老師彈琴幫助學生唱準確。

6、歌唱技巧輔導:師範唱,讓學生唱得輕鬆、有彈性。每句的第一拍要唱得重一些。

7、多種形式練唱,記住歌詞。(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獨唱等)

四、表演歌曲

1、師示範表演

2、自編動作表演,師適當指導、建議

3、小組分角色表演

4、自願上台展示,戴頭飾表演,教師多激勵評價

五、打擊樂伴奏

1、跟老師學習拍擊節奏

2、輔導學生分三組用不同的節拍形式為歌曲作簡單的伴奏,教師可指揮提示學生完成。

六、結課

同學們真聰明,配合得非常好,和同學合作你快樂嗎?那麼,請全體起立,用歌聲和表演盡情表達你的快樂吧!

教師總結: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的敍事性民歌,歌詞以敍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着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這首歌曲孩子們不僅故事情節比較熟悉,而且旋律、歌詞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我注重了歌曲的細節教學如:節奏難點、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鼓勵學生大膽創編歌詞,音樂劇等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演唱與表演,重視學生的個性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通過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藝術及地理、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結合,讓學生全面瞭解的多元文化,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歌曲的主要構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後,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所以説,音樂教學藝術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因為有了其他學科,其他形式的參與,音樂教學才能更加豐富,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果説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篇5

活動背景:

本活動依據省編《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中的小班主題活動《秋葉飄》為活動背景。秋天來了,小班開展了秋葉飄的主題活動,孩子蜜察秋天的變化,帶孩子去樹林拾落葉……孩子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發現了泥土中的小蝸牛,我們班圍繞蝸牛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成活動,我們閲讀了繪本《變色蝸牛》,孩子們對繪本中那隻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的蝸牛充滿了好奇,孩子們都叫那隻會變色的蝸牛是隻神奇的蝸牛,結合我園的省級課題幼兒園全語言教育,我在班設計了本次以遊戲為主導形式的語言活動〈蝸牛變變變〉。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卡片上的物品,膽想象,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習用完整的短句説話蝸牛吃了什麼顏色的東西變成了什麼色的蝸牛。

3.願意參與交流,體驗語言遊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綠紫四色蝸牛各一隻、各種蔬菜、水果卡片,一個口袋。

活動過程:

一、奇妙的口袋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裏面有很多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讓我先來摸一摸(師摸出一樣物品)這是什麼?

引導幼兒説出這是什麼顏色什麼東西。例這是的蘋果。

2、你想摸嗎?請1個幼兒來摸,師提示用這是什麼顏色什麼東西來説出物品。

你們還想摸嗎?請2個幼兒你們來告訴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你説對了,這個禮物就是你的了。)

3、小朋友都想摸的,那我們一起來摸一個,你摸的時候快一點,不然它就不出來了,你摸出來的時候告訴旁邊的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教師很快拿口袋從幼兒身邊走一圈,讓每個幼兒摸一個在手上。)

4、每個小朋友都摸到了,請你告訴家你摸到的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請幼兒開火車説一遍。)

二、蝸牛變變變

1、你們都拿到了好吃的蔬菜、水果還有糖葫蘆,這些好吃的東西是要餵給一個小動物吃的,這個小動物是誰呢?它是昨天王老師講的故事裏的一個小動物,請你來猜一猜,是誰呢?(神奇、變色的蝸牛)對這隻蝸牛很神奇,它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就會變成了什麼色的蝸牛,看我來試試,師拿一物品喂一蝸牛師示範説例句蝸牛吃了的蘋果變成了的蝸牛。(師邊説邊做動作説完把蝸牛翻過來。)

2、蝸牛真神奇,吃了紅蘋果,真的變成了的蝸牛。誰來喂喂蝸牛,它還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一個幼兒)蝸牛還會怎能樣變?請幼兒依次喂完三種蝸牛後貼在黑板上。

3、師帶幼兒集體説:蝸牛真神奇,吃了的蘋果,變成了的蝸牛。

4、你們都想喂蝸牛吃嗎?那你自己先説一説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什麼?(請一些幼兒在位置上説。)

三、拓展詞語練習

1、小朋友你們都想把自己的東西餵給蝸牛吃,可是蝸牛肚子太小了,一次吃不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誰會用好聽的話來説説你的東西,讓蝸牛聽了很想吃的東西。

請幾個幼兒來説一説。

2、你們都想讓蝸牛吃你的東西的,那你拿着東西去跟蝸牛説一説吧。

活動反思:

幼兒是以遊戲為生命的,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語言活動中,我設計了三個遊戲來串連起整個活動,通過〈奇妙的口袋〉讓幼兒來摸,摸出來説,這一環節幼兒興趣很高,都積極參與進來,通過第二個環節讓幼兒來喂蝸牛吃東西,學説短句,這部分在遊戲的環節中進行,幼兒也完成的很好,在最後的環節中讓幼兒能拓展詞語,這對剛入學二個多月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這隻能作為活動後的提高來完成。

幼兒大班小蝸牛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喜愛小動物是幼兒們的天性。設計的此節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的講述故事。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有重點的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3、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活動準備】

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謎語:頭上兩對小觸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閒閒從不急。

(通過謎語導入,激發幼兒猜想的慾望,為下面的講述活動做鋪墊。)

2、請幼兒學一學小蝸牛爬行的樣子。(小蝸牛爬行最大的特點是慢吞吞、懶洋洋的樣子)

(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通過引導幼兒模仿蝸牛的樣子,讓幼兒直觀地理解“慢吞吞、懶洋洋”等疊詞。)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觀察,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故事

圖片上有什麼小動物?(烏龜和蝸牛)它們要去幹什麼呢?(旅遊)這隻蝸牛在旅遊時是怎麼偷懶的呢?結果怎麼樣了?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教師利用“提問觀察法”引導幼兒一步步觀察圖片,使幼兒在講述時會更細緻。觀察能力是發展幼兒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幼兒創造力的始發因素。通過教師的提問觀察幼兒的講述才會更有條理性和層次性)

三、教師運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發散幼兒思維,使其有重點的講述

1、小蝸牛為什麼睡了?(累了,不舒服……)蝸牛是怎麼想的?會怎麼做?(爬到小烏龜背上多省勁呀,看風景,很舒服……)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麼?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

4、通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麼?

(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充分發散幼兒思維,本環節中教師注重開放性的提問,有效地開拓了幼兒的思維並發展了其講述能力,給幼兒營造了想説、樂説、願説的寬鬆的心理環境。)

四、幼兒自由排列圖片,引導幼兒講清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的事情

教師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並進行講述,教師進行指導,分三個步驟進行:

1、幼兒觀察圖片説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最後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併為故事取名字,提醒幼兒講述時要講清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的事情。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為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採用“以強帶弱”的分組技巧,小組式的分組講述,為幼兒提供了相互學習、相互模仿的對象。幼兒之間的差異性恰恰成為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幼兒在相互討論、交流中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分組講述從時間上避免了隱形浪費,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圍繞同一主題進行講述,在有效的。時間內給予幼兒更多的交流與表現的機會。)

五、生活拓展,引導幼兒做事要勤勞不偷懶

1、提問:你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事有沒有偷懶呢?做過哪些偷懶的事情。

2、引導幼兒説出自己今後正確的做法。

【活動延伸】

1、把圖片投放在區角中,請幼兒根據圖片進行不同的排列順序,並大膽合理的講述故事。

2、蒐集有關蝸牛的資料,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探索蝸牛的生活習性,並把想法畫下來。

幼兒看圖講述內容:

一天,蝸牛和烏龜一起去給螞蟻過生日,走着走着烏龜累了,心想:"我先歇會,等會走也來的及呀!不一會兒,小烏龜睡着了,小蝸牛悄悄地爬到了小烏龜的背上,可小烏龜全然不知。烏龜醒了,繼續往前走,以為小蝸牛已經走遠了,它就加快步伐迅速的爬着,爬得滿頭大汗,蝸牛看來沾沾自喜,趴在烏龜背上睡着了。走着走着,烏龜看見一條小河,毫不猶豫的跳進了河裏,蝸牛也被帶進了河裏,它拼命的大叫:“救命呀,救命呀!烏龜連忙把小蝸牛救上了岸。”蝸牛紅着臉説:“以後我再也不偷懶了。”

小烏龜想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風景,小蝸牛聽後説:“我也要跟着你。它們倆走着走着,小蝸牛累了。小蝸牛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悄悄的爬到了烏龜背上。心想:“這真是個好辦法,一邊洋洋得意,一邊恥笑烏龜真傻沒有發現自己。”烏龜走到河邊想:“我先洗個澡,讓自己變得更乾淨‘更漂亮些吧!”烏龜就跳了進去,發現自己背上一個勁的冒泡。想:“這是怎麼回事呀?”回頭一看小蝸牛掉到水裏了。小烏龜覺得很奇怪,於是小烏龜就把小蝸牛馱上了岸。小烏龜問小蝸牛:“這是怎麼回事兒?”小蝸牛我事情得經過一五一十得告訴了烏龜。小烏龜説:“以後不要這樣了,太危險啦!”

小蝸牛説:“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

活動反思:

活動環節設計合理,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圍繞目標展開。從活動的整個流程看,教師始終是在引導的位置上。從幼兒角度來説,幼兒們的發言積極,思維活躍,多數幼兒都能大膽表達積極的見解。在讓幼兒自由看圖講述時,教師活動前要求明確,能夠突出重點。教師提問時,給了幼兒一定的時間,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

活動過程中,教師也注重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自信心的培養。當膽小、內向的幼兒不敢發言時,教師能夠給予鼓勵和肯定,並有效迴應幼兒的想法,促使幼兒的講述更加豐富、完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