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五的教案優質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W

教案是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事先完成的文字載體,教案在準備的時候,教師肯定要考慮與時俱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五的教案優質5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五的教案優質5篇

認識五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與操作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行關係。

2、引導幼兒認識半點並掌握它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3、在活動中啟發幼兒形成遵守時間與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森林體檢》;時鐘三步卡;時鐘一塊;可活動鐘面一隻。

學具準備:

時鐘三步卡;可活動鐘面一隻。互動教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複習整點時間。

教師抽取1點—12點的鐘表卡片,請幼兒準確説出時間。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森林體檢》,講故事並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今天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做什麼呢?”

“小動物們分別被安排在幾點鐘體檢呢?”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鐘錶卡片認識半點。

(1)教師出示時鐘,引導幼兒複習分針和時針。

(2)教師分別出示1點半—12點半的鐘表卡片,引導幼兒按順序認讀。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鐘錶卡片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鐘三步卡。(見圖)第二步第三步

3、教師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觀察時間為12點的鐘表)

(1)教師撥動指針,引導幼兒觀察變化。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

“請小朋友把分針撥半圈,看一看時針有什麼變化?

(2)教師小結: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後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4、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數字時間。

5、教師引導幼兒説一説,自己在每個半點分別都做什麼。

三、操作活動:

第一組: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鐘三步卡。

第二組:教師説時間,引導幼兒在鐘錶擺出來。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1)教師在角區中投放鐘錶玩具,請幼兒認識整點、半點、也可以引導幼兒自己撥動錶盤認識時間。

(2)園內完成《操作冊》第23、24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引導幼兒看鐘表認時間,並讓幼兒説一説在每個半點分別做了什麼事情。

(2)家庭完成《親子冊》第23、24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認為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通過遊戲複習整點引出對半點的認識,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半點,鞏固對半點的認識。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自主探索、提供可操作的時鐘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最後環節播放幼兒平時在幼兒園的照片與時間結合,加深了對時間的認識,這樣孩子的興趣就更濃厚了。

認識五的教案篇2

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準備:

1、教具學具方面:蛋寶寶數字1-7、大寫數字一-七,星期、日卡片,多媒體星期圓盤一份,星期娃娃每人一份;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曆、枱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進行。(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故事裏講到誰?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星期圓盤遊戲:找鄰居(老師操作,然後可請個別幼兒回答操作結果)

規則: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7——8次。

(4)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啊?(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星期六是最後一天,過完星期六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又開始)

3、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日至星期六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説:七個娃娃在一起,相親相愛不分離,快快樂樂做遊戲。唸完兒歌當老師報到星期二時,那麼星期二的鄰居就站立高舉小手,其餘幼兒蹲下,遊戲繼續進行。

認識五的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本節課強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幼兒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幼兒進行學習,並採用各種有趣的小遊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遊戲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認識左右》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幼兒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學習以自我為中心分清左右。

2、通過活動,增強幼兒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3、幼兒願意積極地參加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動難點:初步學習以自我為中心分清左右

活動準備

記錄表、貼圖;《幸福拍手歌》音樂,《左手右手》音樂,魔術盒;情景創設。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帶領幼兒進入活動情景。

1、教師放音樂,幼兒進入活動室,並向在座教師問好。

2、教師語言導入為元旦節作準備,進行表演活動。

二、魔術表演

1、教師表演魔術。

2、引導幼兒説出手,知道每個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禮物

1、説一説,左手能幹什麼?右手能幹什麼?強化幼兒對左手(右手)的認識。

2、幼兒舉手發言,教師記錄在記錄表上。

3、教師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幼兒,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將禮物貼在相應的手上。

四、兒歌表演

1、教師示範兒歌表演。

2、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兒歌表演。

3、幼兒説出自己左邊(右邊)的小朋友的名字,瞭解以自我為中心的左(右)邊。

五、歌舞表演

師幼一起伴隨音樂表演。

六、結束活動

幼兒同時用右手和教師做再見的動作。

教學反思

一、聯繫實際,着手教學

本節課是這一主題活動的難點,對中班的小朋友來説左右並不容易掌握。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從學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課題,並在此基礎上着手左手與右手的教學,循序漸進地增加教學難度,更易於學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緊緊圍繞着學生身體的左手、右手進行教學,既聯繫實際,操作性又強,能使學生自然地、興致盎然地置身於新課的學習當中,有利於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和鞏固對《左右》的認識。

二、遊戲為主,強化主題

根據中班小朋友年齡小,集中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注意範圍有限的特點,在教學時我創設了一系列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氣氛,讓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手、動口又動腦,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理念。

三、關於鏡面示範的思考

在這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是鏡面示範的示範方法,我覺得這樣可以直觀地讓孩子在腦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但這樣做,並不利於幼兒在以後進行左右空間方位的轉換學習,比如:面對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體轉動時方位的變化等等。

認識五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説一説家鄉過年的各種習俗活動,感受過年的歡快氣氛。

2、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過年做的事情。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過年做的事情。

活動難點:

説一説家鄉過年的各種習俗活動,感受過年的歡快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回憶過年時的經驗,引起幼兒講述的興趣。

2、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年嗎?為什麼?(引導幼兒大膽的説出自己在過年的時候,做過的趣事)

二、教師請幼兒講述自己過年做些什麼事情。

1、教師:小朋友們在過年時,你們會做些什麼事情?

2、教師:過年的時候時,你們的爸爸媽媽都會做些什麼?

3、教師總結:在過年的時候,你們的爸爸媽媽會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會買很多吃的、穿的、用的東西,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三、通過兒歌熟悉過年的各種習俗。

1、教師朗誦兒歌,讓幼兒從兒歌中瞭解一些年俗的活動。

2、教師:有一首兒歌説的就是過年要做的事情,兒歌的名字就叫“過年嘍”,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過年會做哪些事吧!

3、教師提問:

①教師:這首兒歌名字叫什麼?

②教師:兒歌中説了,過年會做哪些事情呢?

四、拓展講述內容,請幼兒説説,你過年的時候還想做些什麼事情?為什麼?

五、發給小朋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翻開“過年嘍”,進行自主閲讀,朗誦兒歌。

認識五的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唸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量出到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從新賈橋沿方塔街走到華聯,再到娛樂中心,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説一説。

米分米釐米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説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釐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評: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裏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麼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商業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裏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萬豐商廈一一丹鳳銀樓一一方塔商場—一新華書店一一華聯一一商業大樓一一十字路口——娛樂中心

小結:1千米=1000米

[評: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於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麼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評: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常熟到蘇州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誌

3.限速標誌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着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評: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誌、速度表、限速標誌,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瞭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麼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錶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麼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説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釐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週年閲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閲區時每步都走75______(釐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閲兵式上的官兵為什麼走得這麼整齊嗎?在閲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評:再現慶祝建國五十週年閲兵場面,進行新知識綜合訓練,以景激情自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遊,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到遊玩的最後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遊玩的景點要儘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評:創設設計秋遊最佳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新意識。]

[總評:"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教材內容單一、簡要,增加了教學難度。徐老師課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聯繫鄉土實際,教"書"育人。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關係融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