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3W

教師們寫教案是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寫教案,很多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8篇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

2.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像空氣一樣的氣體。

科學探究目標

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水去哪兒了”的探究活動。

科學態度目標

1.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2.形成細緻、客觀地觀察的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水在人們生活中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瞭解水蒸氣的一些特點;2.能設計實驗證明“水到哪裏去了”。

難點:1.區分“水蒸氣”與“白汽”;2.明白水蒸氣還是水。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小組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鮮膜)、一根橡皮筋、一個透明塑料盒。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有關水的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乾淨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問: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一年級我們就觀察過一瓶水,你能説説水有哪些特點?教師用抹布蘸清水板書“水”,為後續的探索階段埋下伏筆。

2.學生交流他們知道的有關水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注意把水和水蒸氣的共同特點有意識地板書在中間一點。)

3.揭題: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問:水到哪裏去了(順勢板書課題)。

二、探索:水到哪裏去了(預設20分鐘)

[材料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鮮膜)、一根橡皮筋、一個透明塑料盒、學生活動手冊]

1.提問:水到哪裏去了?(預設:蒸發了、跑到空氣中去了)

2.追問:你知道什麼是蒸發嗎?

小結:哦,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就叫做蒸發。

3.説一説,我們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類似現象。(學生舉例)

當學生將煮食物(或燒開水)時上方飄着的白汽理解為水蒸氣時,教師出示課件(燒開水的圖片或小視頻),觀察壺嘴與白汽之間的部分,幫助學生理解水與水蒸氣之間的變化。

4.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證明水是蒸發了(跑到空氣中去了)呢?空氣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裏呢?

5.學生分小組討論方法。

6.交流方法。

7.課前的實驗方法參考

實驗要在前幾天完成實驗並記錄。

方法一:準備兩個大小、形狀一致的透明水杯,向兩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並做好起始水位的標記,其中一個杯子用塑料薄膜蓋好並用皮筋紮緊,另一個敞口。兩個杯子同時放置在同一個通風、向陽的位置一段時間(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響實驗效果),觀察並記錄下實驗現象。

方法二:將一隻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時間,觀察現象。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3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圍繞三個問題,學生先進行小組內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體交流,問題逐個解決。

問題一: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麼?

小結:沒有蓋料薄膜的杯子裏的水都“跑”到空氣中了,而蓋了塑料薄膜的杯子裏的水在跑出去的過程中被攔住了。

問題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麼,你認為它們是什麼?

預設: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氣

小結:這確切地來説是水蒸氣凝結形成的小水滴。

問題三:水和水蒸氣有什麼相同和不同?水蒸氣也是水嗎?(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形成韋恩圖,學生補充修改自己的活動手冊。)

四、拓展(預設2分鐘)

思考:水蒸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請你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信息。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2

【學情分析】

通過本單元前面七課的學習,對水的有了進一步的全面的認知,知道水結冰和融化需要什麼條件等。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的變化也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瞭解很多物體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變化,也知道有些物質雖然大小、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原本的物質沒有發生變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形成科學概念。本節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清楚知道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説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但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還是缺乏概念。

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本節課旨在從生活中常見的摺紙等活動出發,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物體是大小、形態變化但本質沒有變化,並利用這些特點去聯繫生活實際。

【科學概念目標】

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説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做出判斷、發展思維。

3、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並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

【科學態度目標】

1、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2、發展願意與他人合作,樂於交流的學習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和空氣,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與難點】

觀察並記錄水的三態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水的三態變化視頻、教學課件

小組準備:橡皮泥、圓頭剪刀、白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聚集:揭示課題(預設7分鐘)

[教師準備:出示課件中水的三態變化的圖片]

冬天河裏的水結冰,天熱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節圖片導入,加入水三態變化相關的圖片。

1、提問:冰融化成水了,發生了什麼變化?冬天河裏的水結冰時,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預設:學生回答水融化時變成冰、變成了液態的水了。結冰時水從液體變成了固體了。)

2、提問:思考:媽媽在晾衣服時,衣服慢慢的曬乾了。衣服上的水變成了什麼?(預設: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見了、衣服上的水變成水蒸氣跑的空氣中)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補充小結:水真的不見了嗎?其實衣服上的水經過太陽的暴曬(加熱)後液體的水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了。

3、提問:水的哪些特點發生了變化?那麼它還是水嗎?

[課件出示學生活動手冊。説明要求: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活動手冊的表格上]

4、課件出示紙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圖片,生活中的變化有很多,比如説紙、橡皮泥的變化,此時呈現紙製品和橡皮泥製品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圖片中的物品發生了哪些變化?(預設:紙的形狀改變、氣球大小改變、木棒顏色改變等)

5、揭示課題:《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探索:紙和橡皮泥發生了什麼變化(預設20分鐘)

[材料準備:各種紙6張、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動手冊等]

活動前課件出示:

活動要求:

①學生能把活動手冊上的表格邊實驗邊記錄下來,

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實驗結論。

活動問題:

問題1:我們做了什麼使紙(橡皮泥)發生了變化?

問題2:請同學們説一説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題3:它們變化後與還是原來的物質嗎?

活動一:

1、教師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摺紙模型,進行簡單的製作。

(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上述問題完成對活動手冊的填寫(對學生手冊填寫預設1:把紙折起來、剪一剪、撕一撕等。預設2:學生根據實驗能描述實驗現象。預設3: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能力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

3、交流展示環節:請學生講解自己完成的活動手冊(預設:學生根據自己的數據分析結論,紙改變了形狀但是都還是原來的紙。)

(展示環節結束後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後續研討。)

活動二:

1、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讓學生用這塊橡皮泥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學生製作時認真思考三個問題並按要求填寫到活動手冊上。

3、完成後安排以小組上台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悦。(預設1:把橡皮泥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等。預設2:顏色改變、形狀改變等。預設3: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橡皮泥形狀預設改變但是還是橡皮泥。)

(展示環節結束後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後續研討。)

教師提問: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還是橡皮泥嗎?紙變化後還是紙嗎?(引出下一環節)

三、研討:(預設5分鐘)

1、提問:這節課我們觀察了很多變化,有沒有相同點?(預設:大小改變、形狀改變等)

教師引導:水結冰後還是誰嗎?(預設:學生:是。)製作泥人後還是橡皮泥?(預設:是)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最相似的相同點請同學們説一説。(預設:它們都還是原來的物質。)

2、在分析小結中得出結論: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説來物質本身的成分卻沒有改變。然後對比橡皮泥、水、紙變化的相同處:發現物質的大小、形狀等特徵的改變不影響物質的本質變化。

四:回顧和拓展(預設8分鐘)

1、生活中的變化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大家還知道你們周圍有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預設:酒精的揮發、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

2、回顧溶解。教師準備溶解小實驗,請學生觀察並結合第4、5兩課的所學説一説相關?的要點(預設: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顆粒小溶解快等)。

3、回顧混合與分離。

提問1:我們要怎樣把沙和食鹽分離?(預設:篩子、溶解和過濾等)

提問2:食鹽和水又是怎樣分離的?(預設:曬太陽、加熱、蒸發等)

4、瞭解熱脹冷縮的現象: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的變化。

【板書設計】

8、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材料看到了什麼現象

紙形狀變化大小變化

橡皮泥形狀變化大小變化顏色變化

水形態變化

相同點:還是原來的物質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學生通過食鹽能溶解於水,又能從水中析出來,明白這個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科學探究目標

學生通過使用過濾裝置來達到分離沙子和鹽水的目標。通過進行蒸發操作來達到分離食鹽和水的目的,最終達到分離食鹽和沙子的目的。

科學態度目標

學生通過觀察溶解前的食鹽和析出後的食鹽的特點來多角度的認識物體,從而形成細緻、客觀地觀察的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學生通過分離食鹽和沙子來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2.對於一些混合的物體,我們可以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離,從而避免丟棄和浪費。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習單。小組準備:1份食鹽、1份清洗乾淨的細沙、1份食鹽與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個酒精燈、一個三腳架、一盒火柴、一個過濾杯、一個燒杯。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任務,揭示課題(預設3-5分鐘)

1.學生觀看視頻,你有辦法幫助叔叔們把食鹽和沙子分離嗎?

2.揭示課題,混合與分離

二、引導探索,科學實驗(預設25-30分鐘)

1.ppt出示圖片,學生自由想象並回答。

生:把他們按顏色一粒一粒分。

學生上台分離並讓大家一起判斷可行性。

生:把他們按顆粒大小分,篩網篩一下

學生上台分離並讓大家一起判斷可行性。

生:把他們放在水中。

學生上台把食鹽和沙子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使他們溶解在水中

師:那怎樣把沙子從鹽水中取出來呢?

展示過濾裝置

師:那怎樣把食鹽水中的水除去呢?

展示蒸發裝置

2、任務一:分離鹽水和沙子

a.展示過濾裝置

b.ppt出示溶解、過濾流程

c.學生領取材料做溶解和過濾實驗。

d.交流彙報。

師:在這個過程中,水起到了什麼作用?

生:溶解。(板書:溶解、貼畫)

師:紗布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生:把沙子從食鹽水中分離出來

師:那就是過濾(板書:過濾、貼)

3、任務二:分離食鹽和水

a.認識蒸發裝置。

b.學生微視頻學習蒸發操作。

c.ppt展示流程圖。

d.教師提醒注意事項:

①戴上護目鏡可以防止在蒸發過程中食鹽水飛濺入眼睛

②千萬不要用手去碰蒸發皿,整理過程中手拿三腳架,防止燙傷

e.學生,實驗,交流彙報

師:水到哪裏去了

生:蒸發了(板書:蒸發、貼)

三、積極思考,研討發現(預設5分鐘)

師:我們是怎樣幫助叔叔們將沙子和食鹽分離的?(ppt)

生:先用水把食鹽溶解,再用過濾把鹽水和沙子分開,再進行蒸發將鹽和水分開。

四、課後拓展,知識延伸

師:木屑、鐵屑、和食鹽混合了可以怎麼分離?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2、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3、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2、情感、態度、價值觀:

3、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

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裏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麼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麼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佈。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台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徵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啟發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律等方面比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態,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徵,説説你對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交流彙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彙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業

1.比較彙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

五、板書

大樹小草區別

常見的植物根莖葉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5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準備: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裝在玻璃瓶裏的螞蟻,白紙、放大鏡、小盆子、小瓶蓋或小木塊,搭"橋"用的小紙條,記錄用的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過螞蟻嗎?螞蟻是怎樣的?能畫一隻大螞蟻嗎?讓我們仔細觀察觀察螞蟻吧!

二、觀察哪一隻螞蟻。

1.選擇觀察瓶裏的螞蟻,還是放在白紙上的螞蟻?

2.選擇瓶裏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選擇白紙上爬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

三、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好一些?

1.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觀察,既能看清楚,又不會到處亂爬?

2.用什麼辦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麼辦法可以使螞蟻不亂爬?

3.在盆子裏倒一點水,水中央放一個小瓶蓋或小木塊,讓一隻螞蟻爬到瓶蓋上。螞蟻只能停留在瓶蓋上,不能到處亂爬了。不過,用什麼辦法讓螞蟻爬到瓶蓋上去呢?

四、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1.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觀察螞蟻的身體。

2.分發放大鏡觀察螞蟻。注意控制觀察時的呼吸,別吹走了螞蟻。

五、討論螞蟻身體的特點。

1.螞蟻的身體是怎樣的?

2.和蝸牛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3.和蝗蟲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六、試一試。

1.看看瓶蓋上的螞蟻的行動,試着解釋螞蟻怎麼不到處亂爬了。

2.如果再放一個瓶蓋,在兩個瓶蓋上搭一座"橋",猜猜螞蟻會怎樣?

3.試一試。

4.怎麼解釋螞蟻的反應呢?螞蟻想家了吧?如果把螞蟻放在教室地面上,螞蟻能找回自己的家嗎?

七、送螞蟻回家。

這些螞蟻原來住在什麼地方,我們就把它們送回什麼地方吧。在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中,請別忘了送小動物們回家,讓它們回到各自的生活環境中去。在送小動物回家的過程中,我們還可能會有新的觀察發現呢!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難點: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小組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四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錶1只、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

1.出示食鹽和水。

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預設:食鹽會溶解在水裏。)

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預設:5分鐘、6分鐘、10分鐘)

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的溶解?(預設: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

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

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

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

2.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保持其它條件不變。

活動二:探究温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秒錶、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温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4.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5.介紹實驗要求以及學生活動手冊的填寫方法。

(1.小組合作;2.分步進行;3.及時記錄。)

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並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活動三:探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玻璃棒1根、秒錶、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又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水、玻璃棒、秒錶)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結合上一個實驗,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4.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並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6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反饋交流。

小結:通過提高水的温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問: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裏,還可以怎樣做?

四、拓展:請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預設2分鐘)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兩個,你們還想做實驗研究其它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嗎?

【板書設計】

6.加快溶解

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熱水

攪拌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識到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驗用的大試管、植物油、紗布、水果刀、小燒杯、記錄紙。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蔬菜、水果、雞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筆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朗讀小詩:“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

2.學生猜這首詩是讚美誰的?為什麼呢?

3.揭示單元主題:“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學習:

1.生命離不開水。

(1)師生討論:水有些什麼用途?

(2)引導學生認識動物、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師生討論:哪些地方有水?

(2)認識植物體內有水。

(3)學生想辦法把帶來的植物體內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們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好。比如手擠、刀拍、搗碎、壓汁機等等。

(4)讓學生感受植物體內有水。

(5)讓學生比較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多?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少?

(6)我們在吃食物時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還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等等營養。

(7)注意事項: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傷着手、損壞桌子等。

3.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課後作業:

課後觀察比較哪些動植物體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讓家長幫忙)

一年級上冊科學貓和兔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徵。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後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發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説説你是怎麼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裏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麼,才説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麼,才説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徵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麼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徵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的不同表現在哪裏?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板書:

蒐集樹葉生命特徵

作業:

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