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貓和兔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7K

要想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我們必須認真制定教案,在制定教案的過程中,老師們一定都得到了磨練,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科學貓和兔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科學貓和兔教案6篇

科學貓和兔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各種顏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學習從上至下地觀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徵,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興趣,感受體驗大自然中的美麗色彩。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認識常見的顏色。

物質準備:選擇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欣賞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導幼兒到草地上,觀察周圍的花和草,感受周圍環境的美,引起幼兒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慾望。

師:這裏可真美啊!你們想在這裏坐一坐、看一看嗎?

二、認識野花和野草。

1、尋找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這裏的草地又幹淨又漂亮,我們去找一找,再輕輕地摘一朵你喜歡的野花。

2、講一講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你喜歡的野花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的觀察。鼓勵個別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再請幼兒與同伴交流。

3、認識野草。

(1)師:那一片綠色的是什麼?小草長在哪裏?

(2)引導幼兒撥開小草,觀察小草,知道草長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長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鬆活動。

幼兒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讓幼兒感知體驗在大自然中的輕鬆和快樂。

四、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認識其他生活中常見的野花和野草。

小百科:野花一般指在路邊,田裏或林間等野生的不知名的花,又喻指男人在外拈花惹草的對象。

科學貓和兔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係。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活動準備:課件、每人一張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麼禮物呢?

2、什麼是捉迷藏?

師:今天艾瑪和小動物一起捉迷藏,你們看看艾瑪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麼玩遊戲的。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瑪可能會躲在什麼地方呢?小鳥找到艾瑪了嗎?

2、小鳥發現了誰?它為什麼一下就發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小結:原來我們發現一個祕密,這些小動物都找了一個顏色跟自己身體很接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了。小動物們也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4、故事中的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當中,艾瑪還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觀看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來了?他們躲的好嗎?

2、小結:原來解放軍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學到的本領,我們回去再發現發現。

四、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隻大象?為什麼喜歡它?它們身上的顏色怎麼樣?

小結:原來這些大象身上的顏色都是相近色。

2、請你們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3、展示幼兒作品。説説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發現?為什麼?

科學貓和兔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氣體也容易溶解於水。

過程與方法: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氣體溶解於水的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溶解實驗中認識到細緻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意識到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瞭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學難點】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裝30毫升水的燒杯2、筷子1、小勺2、食鹽20克、蘇打20克、汽水1、開瓶器1、注射器1。

【教學過程】

1、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學生觀察:打開桌上的紙包,説説知道里面是什麼嗎?

2.教師提問:給20克的食鹽和20克的小蘇打同時放在同樣多的水中做溶解實驗,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誰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

3.引導實驗設計:怎樣進行這個對比實驗比較公平?

4.組織學生實驗: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5.彙報交流:

2、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師出示汽水一瓶,搖一搖請學生觀察液體中出現的氣泡。

2.教師解釋:我們在搖瓶子時從液體裏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知道是些什麼氣體嗎?

3.學生實驗:觀察溶解在汽水裏的二氧化碳

4.介紹操作步驟: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後慢慢地往外拉(往裏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裏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5.提問:怎樣解釋注射器裏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6.整理本節課的認識記錄到科學筆記本上。

拓展:怎樣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科學貓和兔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並能正確表述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積木、香腸、記號筆、蠟燭等數量若干,課件,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麼?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並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願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你是怎麼發現的?

(3)小結。

師小結:哦,你們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插一插、疊一疊、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麼東西粗什麼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2.比較判斷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綠色積木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塊紅色的積木,你認為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綠色的積木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藍色的積木和綠色的積木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為什麼剛才和綠色的積木比,是紅色的積木粗,現在和藍色的積木比,紅色的積木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為什麼?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塊積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為哪塊最粗,哪塊最細呢?

(3)小結。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祕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3.粗細差異排序。

教師出示課件。

(1)引導幼兒認識從細到粗排序標記圖。

師:小朋友們,小眼睛看到這裏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請你想一想它代表什麼意思?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隊。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師:請你們每個人拿四種材料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合作哦。現在請你們輕輕地走到材料邊上去排一排。

個別提問。

師:你能説一説,你是怎麼排的嗎?你先怎麼做?

(3)師幼共同小結從細到粗排隊的方法。

教師邊説邊操作課件。

小結:第一種方法是先找出4個圓柱體當中最細的放在最左邊,然後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邊,再把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按順序排好隊。第二種方法是先找出最細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細的排第二;依次只用這種方法。

4.分組操作活動。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一起來看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組圖中細的物品,並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組圖中最粗和最細的物體,分別在它們下面的圓圈裏塗上紅色和綠色。

材料3:提供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從細到粗排排隊。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讓幼兒搓出三條不同粗細的“麪條”並能從細到粗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請你們搬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你喜歡的材料邊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5.幼兒自由結束活動。

師:比較完粗細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上廁所。小朋友們再見!

科學貓和兔教案篇5

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自制小茶壺

二、活動目標

通過自制小茶壺,發現茶壺的壺嘴高度要比壺身略高一些,但不能過高;通過操作,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和科技小製作的興趣;教師引導幼兒獨立完成製作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透明膠帶、錐子、蚊香、牙籤、剪刀等。

五、活動過程

解決的問題:怎樣做個小茶壺?

幼兒討論:用盒子做茶壺的身體,用吸管做茶壺的壺嘴。

做一做:小茶壺。

戳洞:可提供蚊香、剪刀,引導幼兒用蚊香燙洞,用剪刀調節洞的大小。也可以用牙籤、錐子等工具戳洞;安裝壺嘴(用吸管作壺嘴);用橡皮泥(或透明膠帶)封住洞口。

試一試。

(1)壺嘴口的高度沒有壺身高。

(2)吸管在紙杯的上部,壺嘴口太高。

(3)吸管在紙杯的下部,壺嘴口和紙杯口一樣高。

説一説:我的實驗結果。

(1)還沒裝滿水時水就從壺嘴裏出來了。

(2)水沒有從壺嘴裏流出來,壺嘴口太高了。

(3)倒水時,水正好從壺嘴裏流出來。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小朋友給塑料瓶戳洞時,要注意安全,可以讓孩子用蚊香燙。

2.中班幼兒操作該活動,教師可事先在塑料瓶上戳好洞。

七、拓展思路

科學文藝:茶壺―一音樂律動(大班幼兒)

情節介紹:

幾個小朋友看見一隻大茶壺覺得很好玩,一不小心打爛了。大家一起來做小茶壺,小茶壺做好了,倒上水試一試。呀!糟糕!茶壺漏水了,快來想辦法。經過大夥兒反覆試驗,茶壺終於做得既好看又適用,大家唱着歌為客人倒水喝……

動作説明:

前奏時,六個小朋友手拉手小跑步上場,發現大茶壺,大家驚奇地指一指茶壺。

第一遍音樂,大家圍成圈抱起茶壺,你爭我奪,一個小朋友摔倒在地,茶壺摔爛了。

第二遍音樂,大家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對他搖兩次手,勸他別哭了,指一指小茶壺,拍一拍胸脯。

第三遍音樂,大家站成一排扮作小茶壺,前兩小節左手叉腰兩次,作壺把。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向上翹,身體隨之左右微微搖擺兩次。後兩小節左手叉腰,右手屈伸兩次,擺成小茶壺形狀(壺嘴低一些)。

第四遍音樂,一個小朋友為茶壺加水,前4小節扮作茶壺的小朋友把手中的銀紙屑隨音樂節奏撒出,作壺嘴漏水狀。後4小節大家慌忙調整壺嘴,右手屈伸抬高,身體隨之誇張地搖擺兩次(把壺嘴調得過高)。

第五遍音樂,小茶壺向兩邊傾斜,作倒水狀。前4小節小朋友把銀紙屑從肩膀處摔出兩次,作壺口漏水狀。後5小節大家再次慌忙調整壺嘴,右手屈伸降低些,身體隨之誇張地搖擺兩次(把壺嘴位置調得正好)。

第六遍音樂,前5小節大家邊唱歌互相欣賞自己扮作的小茶壺。後5小節,隨着音樂,向舞台四個方向隨音樂作倒水請喝茶狀下場。

八、背景資料

連通器原理:將兩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管連通,物理學中把這種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靜止在連通器內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直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麪總是相平的,這就是連通器原理。

活動點評

小茶壺方案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利用簡單易得的材料巧妙地設計了小茶壺的活動。從內容的選擇上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操作簡單易行,取材方便,目標確定恰當,活動過程以幼兒探究壺嘴位置為線索,不斷改進茶壺的製作程序,最後完成成品的製作。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主體作用,開發了幼兒的原創力。

在製作的基礎上,教師在拓展方案中引導幼兒用舞蹈語言表現製作小茶壺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形式新穎,是以藝術的形式體現科技產品功能的一種嘗試和創新。

科學貓和兔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嘗試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判斷天氣,知道動物的表現和天氣變化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3.初步瞭解自然界中,動物與天氣的關係。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瞭解人們是如何知道天氣變化的

教師:今天的天氣真好呀,太陽曬得我們暖暖的。

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可以看電視、天廣播,看聽其中的天氣預報)

2.你們知道嗎,有一些小動物呀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們也能為我們預報天氣。

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知道天氣的變化的嗎?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二、展??

1.瞭解下雨前小動物的特殊表現。

播放課件演示

(1)螞蟻搬家

它們是誰?在做什麼呀?為什麼要這樣做?

小螞蟻為什麼要搬家?

(2)蜻蜓為什麼飛的這麼低呢?

什麼時候蜻蜓要低飛呢?

(3)燕子低飛

看!在天空中飛翔的小燕子,飛到什麼地方了?

(4)小魚水上游

小魚爭搶着往上游,都快游出水面了?

(5)烏龜“冒汗”

這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來為我們預報天氣的嗎?

2.觀看課件,幼兒回答討論結果。

小魚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飛要下雨,

蜻蜓低飛要下雨,

烏龜“冒汗”要下雨。

3.小結:

剛才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哪些變化呢?

(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濕、空氣很悶等)

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

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4.聽一聽

(1)剛才我們是通過觀察小動物的變化預知天氣的,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天氣,

他們還能通過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天氣的變化呢?

(2)課件演示:青蛙和知了

青蛙和知了一般在什麼時候叫呀?

(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下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呱呱叫。

三、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平時仔細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動物在天氣變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