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和2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8W

教案説白了就是為我們的教學提前做出準備的書面文體,作為教師的你,一定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寫出一份優質的教案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1和2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1和2教案8篇

認識1和2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徵是重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麼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麼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後拉緊繩子,繞着這個固定的點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麼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麼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説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麼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後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説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麼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麼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説説什麼叫半徑?(指名回答)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説説什麼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敍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麼特徵?

2.研究圓的特徵。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麼特徵?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

(學生分小組討論。)

(老師再在幻燈上演示一遍,提問討論結果。)

(板書) 無數條 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徵。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麼圓在什麼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徵?(板書:同一圓裏)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

(3)在同一圓裏,半徑是4釐米,直徑一定是2釐米。 ( )

(4)圓心在圓上。 ( )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倍數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釐米的圓怎麼畫?直徑6釐米的圓怎麼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釐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麼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釐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 位置 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後,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麼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説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後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認識1和2教案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並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遊戲,但對於大家站在什麼位置參與遊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遊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誌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麼圓會有這麼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祕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於三種遊戲方式進行評價,並説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麼?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為什麼有些圓會“咧着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範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徵。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麼發現的?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釐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麼有關係?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遊戲中,小旗標誌在圓的什麼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麼位置?小旗標誌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麼?能解釋為什麼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第一關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昇華圓

(調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後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麼方法嗎?

談收穫。

板書設計:

圓心 o 位置

半徑 r 圓的大小

直徑 d

認識1和2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根據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自學教材等活動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並能用字母表示對應的名稱。

(二)過程與方法

瞭解可以應用不同的工具畫圓,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會用圓規正確地畫圓。運用畫、折、量等多種手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徵和關係。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瞭解,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用圓規正確地畫圓。

教學難點:歸納並理解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圓規、尺子、剪刀、繩、釘子、各種物體表面有圓形的實物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

(1)學生回憶交流: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

(2)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來認識“圓”。(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列舉生活實例。

教師:在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隨處可見。

(1)展示教材圖片:從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類社會,從手工藝品到各種建築……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圓。

(2)教師:你能説説自己所見過的圓嗎?(學生列舉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簡短的“平面圖形有哪些”的談話直接引出課題,簡潔明瞭,同時無形中也鞏固了“圓是平面圖形”這一知識點;學生對圓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主題圖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見過的圓,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瞭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圓的興趣。

(二)利用素材,嘗試畫圓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教師:如果請你在紙上畫出一個圓,你會怎樣畫?

預設:

(1)利用圓形的實物模型的外框畫圓;

(2)用線繞釘子旋轉畫圓;

(3)用三角尺;

(4)用圓規……

2.運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課件出示圓規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圓規。

圓規的組成:一隻“帶有針尖的腳”,一隻“裝有鉛筆的腳”。

(2)用圓規畫圓。

學生自己嘗試畫圓,邊嘗試邊小結方法:定好兩腳間的距離——把帶有針尖的腳固定在一點上——把裝有鉛筆的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一個圓。

教師:説説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麼?

預設:

①固定住針尖;

②兩隻腳之間的距離不隨意改變。

?設計意圖】學習畫圓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自主嘗試的過程,從最初的利用實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畫圓,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運用圓規畫圓,重點説説畫圓時的注意事項,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

認識1和2教案篇4

1.萌發探索幾何形體的興趣。

2.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

3.認識球體、圓柱體的不同特徵。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圓柱體。

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

活動準備:

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活動過程:

?? 導入

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 展??

1.認識球體。

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球體的特徵。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它摸起來怎麼樣?”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麼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繫實際,請幼兒説説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2.認識圓柱體。

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較。

師:“這是什麼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和小朋友説一説!”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

提問: “你有什麼發現?他摸起來怎麼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⑶經驗拓展。

①請幼兒在筐子裏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瞭解這些物體儘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説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3.遊戲活動:“趕小豬”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 結束

1. 教師評價活動。

2. 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説説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認識1和2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秋天,認識瞭解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個收穫、果子成熟的季節。

2、引導幼兒瞭解和認識蘋果、獼猴桃等水果的相關知識。

3、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喜歡科學活動,主動觀察和探索水果的相關知識,並且樂於分享。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兒歌《秋天果子多》

3、蘋果、獼猴桃、梨子、句子等常見水果

4、畫紙和彩筆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課件,進入課件芝麻環節,通過聽兒歌進入今天活動主題。

(1)教師播放兒歌《秋天果子多》,説説兒歌中描述了哪些水果?

(2)教師引導幼兒仿照兒歌中的詞語或句子描述自己知道的水果。

2、教師出示教學課件,進入科學探索環節,引導幼兒瞭解有關蘋果、獼猴桃的科普知識。

(1)請幼兒欣賞圖片中蘋果和獼猴桃的花,瞭解過時的形成過程。

解答部分:水果寶寶們只有先開出花,才能結出味道鮮美的果實。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小蜜蜂授粉。

(2)請幼兒繼續觀看蘋果和獼猴桃的果實圖片,説説自己對這兩種水果的認識。

解答部分:很多水果在沒成熟之前,顏色和我們吃時的顏色也許會不一樣,就像蘋果在沒成熟之前就是青色的,成熟後的蘋果是紅色、深紅,或者帶黃色。獼猴桃沒成熟之前皮是綠褐色,成熟後是帶紅褐色,而且表面還有一層濃密的絨毛,皮軟,剝皮後即可食用。

3、教師出示真實的蘋果和獼猴桃水果,並向幼兒切開展示,引導幼兒從外形特點、果肉顏色、種子顏色等進行觀察和理解。

(1)蘋果外觀圓圓的,紅紅的,表面光滑,聞起來很香。切開蘋果後果肉偏米白色,中間還有蘋果核,蘋果的種子是黑色的。

(2)獼猴桃外形就像是一個橢圓形,摸起來軟軟的,表皮還有一層濃密的絨毛,切開後果肉是綠色的,有黑色和黃色的種子在果肉上,獼猴桃的中心部分呈淡黃色,偏硬,可以食用,食用時除去皮,果肉豐富,味道鮮美。

(3)教師出示梨子、橘子等常見水果,請幼兒自由觀察,並小心切開,看看水果內部。

(4)教師鼓勵幼兒自由組織語言對兩種水果進行總結髮言,教師另補充。

4、教師組織幼兒繼續迴歸課件,進入課件快樂探索環節,請幼兒欣賞水果的圖片。

(1)請看看圖片中的水果,你們都認識嗎?你最喜歡什麼水果?把你喜歡和認識的水果向大家分享一下吧!

(2)教師請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水果畫出來,可以選擇課件中展示的水果,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畫出自己看到的、吃過的水果都可以。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帶領幼兒在美工區展開繪畫,展示並點評。

2、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和爸爸媽媽認識一下身邊的水果寶寶。

五、資料庫

兒歌:葡萄娃娃

葡萄娃娃

葡萄園,撘扶梯,葡萄娃娃真歡喜。

你也爬,我也爬,一級一級爬扶梯。

爬到高處相互瞧,臉兒憋得紅又紫。

認識1和2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以自己為中心,正確判斷左右。

2.訓練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知左右

1.師生互動,引出“左、右”。(小朋友,把我們的雙手伸出來,一起拍一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後拍拍)

二、認識左右

1.看圖片,猜一猜。提問:老師這裏有一張圖片,你們猜猜這是左手還是有右手?請你仔細觀察比較。(把手伸出來擺一擺,比較一下)

引導幼兒觀察照片中手掌、大拇指的位置,分清左手和右手。

提問:我們的右手會做哪些事?(握筆、抓筷子、拍球等)那另外一隻手是……(左手)

小結:原來,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它們相互配合,一定要保護好它們。

你們都能分清左右手吧?來,試試看。(舉右手、舉左手,記住了拿筷子的手是右手)

除了手,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也分左右?

1)耳朵。(請一名幼兒)指一指哪個是右耳?(右手找右耳)對,右手和右耳在同一邊。左耳呢?(和左手在同一邊)

2)腿或腳,大家一起指摸一摸,怎麼找?(左手找左腿、右手找右腿)

小結:是的,我們的身體就分為左右兩部分。

2.遊戲《手指點點》。

鼓勵孩子聽口令,用手找到“左耳、右耳、左腳、右腳”等部位。初步感知“左右”方位和我們身體的關係。

提問:現在,老師考考你們,我説口令,你們找相應的部位,我們先來試試。準備好…(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左腳、鼻子鼻子看右邊,有什麼?看左邊,有什麼?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

教師注意糾錯。(記住右耳在右手邊左耳在左手邊)

小結:遊戲中,小朋友們都能分清“左”和“右”,真棒!是的,剛剛我們藉助我們的身體知道了:左手這邊就是我們的左邊,右手這邊就是我們的右邊。

三、區分左右。

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

1.發現問題

提問:現在我邀請幾個小朋友面朝大家,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找到左右?請幼兒集體評價方向是否正確,從中發現左右會隨着身體方向的變化而變化。(他伸的對嗎,你們把右手伸出來試試)(再請全體幼兒到前面嘗試同方向伸右手)

提問:為什麼老師説的是右邊,而你們指的方向不一樣?

小結:我們的身體方向不一樣,所以我們的右邊也不一樣,因為我們都是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來區分左右。所以你們指的方向都是正確的。

2.換方向體驗

提問: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自己的身體轉一轉,指指哪個是左邊?哪個是右邊?

小結:不管我們的身體方向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都是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來區分左右。左手邊有…右手邊有…,對,我們換一個方向,再來試一試。

聽口令:向右轉、向左轉(右邊有什麼,左邊有什麼?)

小結:你們不光能區分左右,還能聽指令,向左向右轉,非常棒!

師:現在請男生把椅子端到左邊,女生把椅子放到右邊面向老師排成一排。

四、快樂機器人

檢驗幼兒能否以自身為中心快速分清左右

遊戲規則:等會兒我們來扮演機器人。找一個空地站好,音樂響起,所有的機器人可以四處走動,音樂一停,聽指令擺好動作,試一試聽口令:抬手、抬腳。(舉右手、跨右腳、向左看;舉左手跨左腳、舉右手跨右腳;舉右手跨左腳、舉左手跨右腳)

五、活動延伸

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需要區分左右?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上下樓梯時我們要靠右走、交通標誌告訴我們向左轉還是向右轉……)

小結:是的,只有分清了左右,我們的生活才會更有序、更安全。

認識1和2教案篇7

設計背景:

時間對於幼兒來説比較抽象,幼兒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幼兒瞭解、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代表不同的意義",那麼鐘面上的數字就是表示時間早晚的;《指南》中還指出"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那麼時鐘上的分針、時針的運轉規律就具有一定的順序和規律。

活動目標:

1.認識整點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引導幼兒理解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

2.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當整點鐘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3.知道時間與人們生活、學習的關係,懂得愛惜時間。

活動準備:

時鐘若干、課件;兔子、烏龜、花小圖片若干;場景佈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瞭解時鐘的名稱和用途。

1、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時間不忘記(時鐘)。

2、(課件一)師:對,你們真棒,是鍾。看看鐘面上有什麼?(數字)數字是多少到多少?他們是怎樣排列的?(從右向左順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數字幾?最下面的是數字幾?12和6是不是相對應?右面的數字是幾?和3對應的是數字幾?這個短的針叫什麼?(時針)這個長的針叫什麼?(分針)

二、認識整點鐘。(課件二)

1、師:今天小兔和烏龜要來一場賽跑比賽,想看嗎?

師:看,小兔變成分針,烏龜變成時針,它們在終點站好,終點在數字几上?(12)比賽開始:

(課件)小兔從終點12開始,從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烏龜從哪兒跑到哪兒?(從12跑到1上),烏龜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樹的距離)。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烏龜從哪兒跑到哪兒?(從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樹的距離。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烏龜又從哪兒跑到哪兒(從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麼發現嗎?(每次小兔跑一圈,烏龜都跑一格)。對,當小兔跑一圈時,烏龜都跑一格,這就是一小時,也就是分針走一圈,時針才走一格,這就是1小時。

三、學習記錄時間。(課件三)怎樣將小兔和烏龜賽跑的時間進行記錄?我們再來看一遍。(記錄時間)整點鐘是怎樣記錄的?小結:整點鐘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四、玩鍾,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對時鐘的認識。

師:今天小兔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種,我們來和這些鍾做遊戲,好嗎?現在你的鐘是幾點?(11點),好,我想走到12點鐘,怎麼走?將分針從右向左順着走一圈,時針怎麼樣?(時針走到12上了),你有什麼發現?(時針和分針都在12上),對,時針和分針重合了,都在12上,這是幾點?好,再走,我想走到1點鐘,怎麼走?(是不是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走了一小時);好,現在我想走到3點鐘,怎麼走?你發現了什麼?(分針要走兩圈,時針才能走到3上);好,現在請小朋友來説走到幾點?我們大家一起走走看。

五、幼兒遊戲,介紹遊戲玩法,體驗對整點鐘的認識。

師介紹遊戲玩法:剛才是小兔和烏龜玩賽跑遊戲,它們想邀請我們也來玩一玩。看這是為我們準備的鐘面,我們先要將數字擺好,一起説説怎樣擺?簍子裏有兔子和烏龜的圖片,貼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員,由裁判員發出指令(説幾點鐘),兔子和烏龜要一起走。(先請一組小朋友來玩一下)(幼兒遊戲)

六、瞭解時鐘有什麼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整點鐘,知道鐘面上有1到12的數字;有時針、分針;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我們學習和認識了時鐘,那時鐘有什麼用呢?

(課件四:圖)這是明明一日生活圖,看看明明是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的?(幼兒自由表述)你會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呢?

小結:時間很重要,他會提醒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能做到嗎?

活動反思: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認識時鐘。時鐘的認識對於大班幼兒來説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在本節活動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幼兒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分針走幾圈時針就走幾格就是幾小時。同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會時間的記錄方法,幼兒學得很輕鬆,也很感興趣。只是在遊戲環節中為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我嘗試讓幼兒自己擺鐘面上的數字和分針、時針,然後再遊戲,所以遊戲的時間比較長,這有待進一步探討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動的時間?

認識1和2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在授課的過程中,適時的演示課件“角的初步認識”】

1.師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學習過哪些圖形,還可以説説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幾何圖形?

2.等同學做出回答後,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圖形

3.教師質疑: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種圖形與圓有什麼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4.指角.教師出示數學書,請學生指出這本書封面上的角.(學生一般會指四個頂點為角)

5.教師指出:這個同學指出的並不是一個角,究竟哪兒是角呢,該怎樣來指出一個角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師演示指角的全過程:

師一邊指角一邊口述:從數學書封面的一個點出發,從這個點向直直的兩邊摸,這兩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

(2)一邊看電腦演示,一邊隨着電腦的演示在自己的數學書上摸角【演示課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學生到前面來指一指哪兒是角.

(4)全員操作.邊説邊摸,指出一個角.

(5)同桌的同學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個角.

(6)小結摸角後的體會.(我們摸到的點是尖尖的,我們摸到的兩條線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師取一張不規則的紙,經過兩次對摺,折出一個小於180度的角.問:老師折出的這個圖形是角嗎?為什麼?

(2)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形狀不限),也經過兩次對摺(任意的去折),教師從中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角貼在黑板上(儘可能的包含直角、鋭角、鈍角、平角).

(3)問:觀察,黑板上貼出的這些圖形,大家説都叫角,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每個圖形中都有尖的點和直的線)

(4)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演示課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從眾多的角中,任選一個角,把角的兩條邊延長,指名一名學生板書標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5)教師指黑板上任意一個角的部分,要求學生們説出各部分的名稱.

(6)討論.説一説身邊的角.

3.演示活動角.

(1)問:再觀察黑板上貼的這些角,有什麼不同呢?(有大有小)

(2)問:通過觀察,誰能説説,哪個角大些,哪個角小些?再説説你是怎麼比較出來的?

(3)問:角確實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該怎樣比較角的大小呢?

(4)教師讓每個同學拿出自己的學具——活動角,把它張開製成一個角,並邊指邊説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兩條邊.相鄰的同學比一比,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5)師:以自己剛才做的角為標準,再做一個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為標準,做一個比它小的角.

(6)提問:通過你們自己操作活動角,你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係嗎?(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得大小有關)【演示課件“角的大小”】

(7)教學畫角的方法.

①【演示課件“畫角的方法”】全體觀察畫角的過程,然後請同學總結畫角的方法.

②教師再次與學生一起回憶畫角的方法:先畫頂點,從這一個點起,用直尺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這一個點起,向不同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板貼: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③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步驟畫一個角.教師巡視畫角的過程是否正確.

三、歸納提高.

1.問:通過剛才的研究,説一説你有什麼收穫?(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圖形——角;一個角有1個尖尖的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邊;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我們還學會了畫角的方法.)

2.練習.

四.質疑交流.

1.問:除去老師向大家介紹的這些內容,誰來説説,你還知道些什麼老師沒有講到的內容?或者還想知道些什麼內容?(根據學生説和問的情況,酌情補充下面的內容)

(1)角的種類(詳見擴展資料):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優角、周角……

(2)趣味知識:放大鏡能夠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卻不能放大角的度數.(詳見擴展資料“放大鏡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裝修時,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擺出很多美麗多變的圖案,有效的利用角,還可以節約裝修的材料,降低裝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佈置作業(略)

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