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火大班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8W

制定教案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我們自己的教學質量,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案擔當着很關鍵的功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火大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火大班教案8篇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實物掛鐘一個,自制一座大鐘(分針上有一隻小兔,時針上有一隻小烏龜)。

2、為每個幼兒準備硬紙片做的鐘一個。

3、龜兔賽跑課件,幼兒一日作息圖片5張,小猴、小老鼠、奧特曼、大灰狼等布動物。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鐘

1、提問:它叫什麼?家裏還有哪些鍾(大座鐘,催我們早早起的小鬧鐘,還有人們為了攜帶方便,將鍾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錶)?

2、鐘的作用是什麼?(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大掛鐘

1、請幼兒看看這個鍾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小朋友們還看見過什麼樣的鐘(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請幼兒看看鐘上面有什麼?(有1-12的數字,有二根針)教師講解鐘上的數字“12”總是在上面,“6”總是在下面,並教幼兒認識“時針”和“分針”的名稱。

三、放龜兔賽跑課件給幼兒看,幫助幼兒認識較短的時針和較長的分針,感受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課件的內容是:兔子的腳長,跑得快,烏龜的腳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烏龜在圓形跑道上賽跑,兔子跑了一圈,烏龜才跑一點點遠。

四、教師將時針、分針都撥在“12”上,然後將長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麼變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個數字)教師反覆撥幾次,使幼兒明白長針(分針)每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字,這就是一個小時。

五、教師繼續撥長針。邊撥邊告訴幼兒當短針(時針)正指向某一個數字,長針(分針)正指向12時就表示“×點鐘”。邊撥邊和幼兒一起説:“一點鐘、二點鐘、三點鐘……”直到“十二點”(即兩針再次重合)為止。

六、請幼兒看一日作息圖片,要求全體幼兒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牀,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5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間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放學時不能在路上貪玩。

七、教師再將長、短針都撥到“12”上。請幼兒注意老師撥針,教師邊撥邊説“分針從12開始走起,經過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遠了?)”。這時,時針走在12和1的中間,這就是12點半”告訴幼兒分針走半圈,指在6上面,時針就走半格,就是半點鐘,然後教師依次撥1點半、2點半、3點半。

八、教師再請幼兒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紙鐘面上撥出半點鐘。請小動物檢查是否撥對了(1點半小猴檢查,6點半小老鼠檢查,10點半奧特曼檢查,最後老師説晚上6點了,出示大灰狼,請幼兒將鍾反個面放在桌上,不讓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幾點鐘遊戲,請幼兒撥鍾。

1、講遊戲規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鍾,老師説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鍾就定住,老狼看時間未到就不吃小羊,時間到了6點,就吃小羊。

2、請幼兒將鍾當方向盤,開車出教室玩遊戲。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日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係,學會看日曆。

2、瞭解日曆的功用,能運用日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蒐集各種掛曆、枱曆、日曆、年曆卡等佈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曆卡片、每組一個枱曆。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曆。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麼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瞭解不同的日曆。

請幼兒説説: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曆。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週的叫周曆,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曆,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曆。日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枱曆、年曆卡等,現在又有了電子日曆。

3、出示年曆卡,瞭解年、月、季節的關係。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共有四個季節。

4、學習查看日曆。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曆中找到當月,在月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曆卡,豐富生活經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並做上記錄,説一説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曆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十一國慶節等節日的具體位置,並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後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製作本月的。月曆。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曆》,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曆,我發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説上來。於是我用講一個關於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裏,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3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指導幼兒粗淺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精神和各種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通過指導幼兒初步感知時間這個概念,發展幼兒的“時間感”。建立幼兒的時間觀念,是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為此,我在活動設計中,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數字和故事巧妙結合,使原本抽象、複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於理解,為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留下餘地。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曆。日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三、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曆、枱曆、月曆、日曆。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並提問有幾座房子?大的有幾座?小的有幾座?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明確探索任務。

設疑:為什麼老師把有的房子畫得大,有的畫得小呢?

請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來,分別認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很久以前的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年)?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日)?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座)?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麼(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頂小的月是幾個(1個)?有多少日(28天)?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數數法瞭解)。

5.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曆。瞭解日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枱曆、掛曆、日曆的區別在哪裏,你會用嗎?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曆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曆,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瞭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編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媽媽的名字叫年。她有365個孩子,他們的名字都叫日。一天這位媽媽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 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這12座房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這個年媽媽就讓孩子住在房子裏,為了使房子不擠。年媽媽就在大房子裏住31個孩子,小房子裏住30個孩子,最小的房子裏住28個孩子。

自編謎語:一個小本子,天天掛牆上。一天撕一張,過年就撕完。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進一步學會看日曆,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日曆的樂趣

感知時間的重要性,知道要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20xx年全年日曆一大張作為教具(要求數字儘量寫大)。同時製作並複印供幼兒用的05年全年 日曆表,每人一張。

2.抽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

3.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曆、牆歷、枱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日曆,再一次鞏固對日曆的認識

1.在日曆上找出表示年月日

2.瞭解紅字黑字表示的意思

小結:通過日曆我們可以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二、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曆

給每個幼兒發一張20xx年全年日曆

1.説説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2.在日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並指給同伴看。

3.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説出是幾月幾日, 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報出時間,另一人在日曆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報幾次後二人互換。

三、瞭解日曆中的星期

看日曆找出一週有幾天

在日曆上找出自己哪幾天上幼兒園

四、瞭解日曆中“年”的意義

對未來有初步的預想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

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問到再過10年你們有多大?那時你們想幹什麼 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五、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 你是偉大的旅行家, 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 從過去走到現在, 從昨天走到今天, 從現在走向將來。 時間伯伯, 叔叔阿姨告訴我們, “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們一定愛惜你, 跟隨你的腳步, 做時間的小主人。

六、完成學習包《看日曆找生日》

活動反思

通過觀察日曆,幼兒去尋找自己的生日。在活動中,幼兒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但是,在活動中,發現個別幼兒不能夠準確的找到月份。所以下次活動時候要注意對能力弱的幾個幼兒進行加強指引,並在材料投放上充分考慮幼兒的不同能力,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如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固定月份,讓其找出日期的方式給予一定的支持,使能力弱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滿足感。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認整點;

2.知道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做一個守時的人。

活動準備:

1.大時鐘一面。

2.硬紙片自制鐘面、操作卡、鉛筆每個幼兒一份。

3.分別為六點、八點、十點的鐘面圖各一張及各種鐘錶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由故事引入對時鐘的已有經驗

導入語:孩子們,故事《開鬧鐘店的老人》中的老人一天要做好多事情,誰來説説,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分別是什麼時候做的?

那他怎麼知道是幾點了,該做什麼了?(看鬧鐘)説説你在哪裏見過鬧鐘?你見到的鬧鐘是什麼樣子的?鐘面上有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瞭解鬧鐘的結構

教師出示大時鐘,提問:鐘面上有些什麼?(數字1~12、長針、短針、刻度)數字寶寶是怎樣排隊的?(12最上面,6在最下面,從右邊向左邊依次從小到大按順序排列的1、2、3、~11、12。)

2.認識時針和分針

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比比看,這兩根針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是朝着哪個方向轉動的。(教師撥動時鐘,幼兒觀察並自由回答)

小結:長長的細細的針叫分針,短短的、粗粗的針叫時針。轉動的方向都是從數字1到數字12從小到大的方向轉動,我們叫它順時針方向。

3.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孩子們,時針和分針要比賽跑步了,請小朋友仔細看觀察,他們誰跑得快?(老師將分針和時針均指向12的鐘面進行撥動,讓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上,讓幼兒觀察分針轉一圈時針的變化,説一説時針和分針誰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師:第一次比賽時針輸掉了,它不服氣,還要再比賽一次,看誰跑得快?(教師重複轉動時鐘,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時針從1走到了2,讓幼兒鞏固認識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格的規律)

小結: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格,這段時間就是一個小時。

4.看鐘面圖,比較認識整點

(1)教師一邊複述“一首鬧鈴響起,老人開始打掃樓下櫃子上的灰塵,打開一個個鬧鐘”,一邊出示六點的鐘面圖貼到黑板上,問:現在是幾點?(六點整)

(2)教師一邊複述“一首鬧鈴響起,老人開始為陽台上的太陽花等着他澆水、擦葉子”,一邊出示八點的鐘面圖貼到黑板上,問:現在是幾點?(八點整)

(3)教師一邊複述“一首鬧鈴響起,老人和鄰居一起喝上午茶”,一邊出示十點的鐘面圖貼到黑板上,問:現在是幾點?(十點整)

(4)請孩子們仔細觀察這三隻鐘面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分針都指着12)什麼地方不一樣?(時針指的數字不一樣)

小結:當分針指在12上的時候就是整點鐘,這時候時針指在几上就是幾點整。

5.遊戲活動,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1)搶答。老師撥動時鐘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説出幾點整。

(2)撥一撥。每個幼兒一個自制鐘面,教師報某整點,幼兒撥學具鍾到相應時刻,在操作中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3)畫一畫。每個幼兒一張操作卡,根據故事內容,添畫時針和分針。

老人在餐桌旁準備午餐的畫面。(添畫十二點整)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探究精神。

2、發展幼兒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特徵。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遊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圓圓世界(內有圓圓的會滾動的物體)白紙籃子膠泥表格40份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認識球體》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複習圓的特徵,並請幼兒進入圓圓世界。

(二)展開活動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較所拿物品特徵,逐步歸納,大,考吧。幼,師,網提煉球體特徵,並用記錄的方法展現球體特徵。

3、教師小結球體特徵。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選擇所拿物品。

5、教師指導幼兒再次感知球體特徵,並幫助個別幼兒分析所選物品是否球體。

6、請幼兒想一想,並説出生活中的球體。

活動結束: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圓形娃娃做一份是球體的禮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表格。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通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展了孩子的思維;最後,通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於平等的地位,讓他們儘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儘管我的語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製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範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於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於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後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後,積累的經驗會更加紮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主要特徵。

2.在活動中讓大班幼兒自己説出、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3.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佈置自選商場場景。(如:皮球、乒乓球、蘋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進入自選商場選購商品,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到自選商場去選商品,你們高不高興?在選商品的時候有一個要求,請你們把凡是可以滾動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裏面。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1.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師:現在我來看看,你們選了些什麼商品,這些所有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麼不同呢?小朋友去試一試、滾一滾、想一想。

2.請幼兒在玩中觀察、比較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有什麼不同。

3.請幼兒上前玩一玩、講一講,並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

師:(出示皮球與紙片)請幼兒試着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它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皮球、乒乓球都是球體。

四、鞏固對球體的認識

1.請幼兒在周圍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師:小朋友已經知道了什麼叫球體,現在就請你到邊上去把與球體相似的東西找出來。

2.讓幼兒説出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結束活動

在複習鞏固對球體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做出與球體相似的物品。

師:電話鈴響,老師接(經理需要球體的商品),小朋友願意加工球體的產品嗎?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樣做球體,(教師邊説邊示範)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圓,做好後還可以試着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小朋友會做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到加工廠去做球體的產品吧?

(幼兒出活動室)

認識火大班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特徵。

2、培養觀察能力和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事先認識了圓形、長方形

(材料準備)手錶、1圓硬幣若干、鑰匙圈、皮球、木珠、畫有圓形的紙、電池、小鼓、杯子、藥瓶、胡蘿蔔、圖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球體:

1、出示手錶、1圓硬幣、鑰匙圈,讓幼兒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圓形)

2、轉轉——將1圓硬幣豎起在桌上快速轉動◆思考:這圓圓的硬幣在轉動時象什麼?(象球)

重點:3、摸摸——硬幣: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滾滾——將硬幣扔在桌上,發現它不會滾動將木珠、皮球扔在桌上,發現它會滾動

5、説説——小結,歸納:平平的圓是圓形;立體的圓,會滾動的圓,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的是球體。

6、找找——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形?

7、添添畫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添畫幾筆,看看象什麼?其中幾個圓形變成球體了?

二、認識圓柱體:

1、疊疊——出示1圓硬幣,引導幼兒説出其形狀

將硬幣疊起來,讓幼兒觀察硬幣疊起來後像什麼形狀?(圓柱體)

2、看看——圓柱體是怎麼樣的?讓它躺下,會怎麼樣?(滾動)

u小結:兩端是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是圓柱體。

3、找找——教師出示全部實物,讓幼兒尋找哪些是圓柱體?

重點:討論:藥瓶和胡蘿蔔是圓柱體嗎?(不是,因為它們兩端不一樣大,中間部分不一樣粗。)

4、説説——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體?

5、做做——出示長方形的圖畫紙,引導幼兒思考:能把它變成圓柱體嗎?(討論)

幼兒動手操作:引導幼兒注意將它製成兩頭一樣大小,中間一樣粗的圓柱體(望遠鏡)。

三、結束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