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2的教案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K

優秀的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和評估方法,教案可以包括教育技術工具的使用,以增強教學效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2的教案優質8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2的教案優質8篇

認識2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種立體圖形的實物及圖形卡片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問: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再出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辨認,再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説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做一做”l

(1) 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動。

(2) 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

2. 遊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説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 教師説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 數圖形。

五、小結。

六、遊戲

認識2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2頁例3,第63頁例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除法試商的基礎,多位數除多位數的試商中,大量用到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所以本單元知識非常重要。本節課的數學內容是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用豎式進行除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如今的課改相當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新知探索時適當採用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協作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1)能分幾組,有剩餘嗎?(能分3組,剩1根)(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麼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麼,怎麼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裏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後是餘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餘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

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説一説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麼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後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裏沒有餘數,相當於餘數是0,表示沒有餘數。0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餘數,然後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後指名説説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第4課時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63頁例4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會用乘法口訣試商。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經歷試商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2、會運用計算有餘數除法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進一步加深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基本練習(課件出示)

1、擺41根小棒,每7根一堆。填:()根小棒,每()根一堆,分成了()堆,還剩()根。列式:

2、擺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填:()根小棒,平均分成()堆,每堆是()根,還剩()根。列式:

彙報結果,再列豎式,説説每個數的含義。

認識2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徵。(重點)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簡單的分類。(難點)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大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一個、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每人一份、小動物屋3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1、今天,我們去圖形王國裏玩一玩,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我們出發了。

2、提問:王國裏有哪些圖形寶寶啦?(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這是什麼形狀的圖形寶寶?它有長得怎麼樣的呢?

3、圖形寶寶自我介紹(小結):小朋友們好,我是圓形寶寶,我的身體是胖乎乎的一個角都沒有。小朋友們好,我是正方形寶寶,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很高興能和你們做朋友。小朋友們好,我是三角形寶寶,我有三個角三條邊,大家願意和我們做朋友嗎?

二、遊戲“喂餅乾”

1、按形狀給小動物喂餅乾。師:小朋友們,圖形王國裏還有好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看,這是什麼啦?(出示三個形狀小動物的家)教師分別扮演小動物,説喜歡什麼形狀的餅乾。

2、師:小朋友們,現在拿起小椅子下的三種形狀的餅乾,你們手裏有什麼形狀的餅乾啦?小動物餓啦,給他們喂一下吧。

3、小朋友喂餅乾。

三、經驗遷移。

1、師提問:在小朋友的家裏或在幼兒園,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呢?回家之後,我們在去找找其他的物品吧。

活動反思:

活動剛開始,我以帶小朋友去圖形王國參觀的形式,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我直接出示三個圖形寶寶請小朋友説一説長得怎麼樣,用直觀的圖形來進行表示。小朋友自己先説出第一感覺的形象。然後教師在自我總結,以圖形寶寶自己介紹的方式較科學的介紹給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三個形狀的基本特徵。但是之後,教師可以請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等方式來考考小朋友有沒掌握,可以更好地鞏固對圖形基本特徵的瞭解。重點可以更好地突破。

第二環節,教師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小朋友按照形狀能進行簡單的分類,以此加深小朋友對三個形狀的特徵。比如請他們拿起餅乾的時候,先説一説是什麼形狀的餅乾,然後再去喂餅乾。因為“遊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讓他們“玩中學,學中玩”,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最後一個環節經驗遷移,讓小朋友自己説説幼兒園、家裏的物品。哪些是圓的、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將枯燥的圖形與生活相聯繫,較好地融入到生活,作為生活經驗。

認識2的教案篇4

11到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二:

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11至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我上的內容是數11至20各數認識第一課時。上好這節課有三大難點需要突破:

1、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如何關注。現在的孩子其實大都會數、會寫11——20各數,也瞭解這些數有關的知識,我們怎樣在課堂上去關注孩子的現有學習基礎,是教學需要突破的。

2 、“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3、學生數感的培養。

針對以上三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處理教學好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水平,對11-20各數的數數,我沒有花時間教學生,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數物體個數,如數小組的人數、數小棒等等。又如通過看直尺讀數及對數字娃娃排數、讀數、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學的活動,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領悟知識。

第二、“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數感的基礎。圍繞“怎樣擺放讓別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這個問題,學生自主地動手操作擺小棒,彙報交流,呈現出多種擺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無法體會到“10根紮成一捆”的優越性。但“10根紮成一捆”是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支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此時,我巧妙地設計了三幅畫面,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10根10根地擺,三幅畫圖均以出現為2秒鐘的時間,馬上消失的方法,當學生對“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無法説出根數,感到無奈時,而10根紮成一捆的擺法卻給學生帶來驚喜、興奮、成功。通過比較體驗,讓學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把10根紮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並體會到10根紮成一捆這種方法的優越性。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教學設計,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難點,從而理解了數的意義,建立正確的數概念,為培養數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三、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數學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對此我安排了相應的活動,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如通過“考眼力”遊戲,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當然發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感受知識,鞏固數感。對此引入時讓學生數小組的人數,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又如讓學生用11-20的各數來説一句話,學生馬上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學生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們對數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知識與生活問題聯繫起來,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當然培養數感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只能説在這節課設計的各個環節努力地體現這一目標。

認識2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範圍和特定的規則。

2、使幼兒懂得人們必須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

3、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交通標誌。

[活動準備]

1、環境佈置:①小環境佈置一幅“熱鬧的馬路”的主題牆飾。 ②室外創設一條“模擬馬路”。

2、知識準備:①幼兒對馬路上的交通標誌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②幼兒已有一定的安全意識。

3、物質準備:馬路範圖一張,小老鼠開車卡片一張,常見的交通標誌一套,“人、汽車、自行車”等標誌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以故事《鄉下老鼠逛公園》引入話題,教育幼兒認識各種標誌。

2、認識標誌。以幫小老鼠的忙,逐一出示交通標誌,提問:這是什麼標誌?標誌上畫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

3、遊戲:我指你説。老師指出某一交通標誌,讓幼兒説出該標誌所代表的意思。

4、遊戲:過馬路。讓幼兒掛上各種交通標誌,(人、或車)扮演各種交通工具,在模擬的馬路上親身體驗各種交通標誌的作用。

附故事:《鄉下老鼠逛公園》

有一隻鄉下老鼠新買了一輛小轎車,他整天開着它東逛逛、西玩玩。他聽見松鼠們議論城裏的公園可漂亮了:有成排的大樹,五顏六色的鮮花,穿梭的人羣,迷人的音樂會,還有香甜的蛋糕和誘人的飲料……他就想到城裏的公園去看看。於是,鄉下老鼠開着小轎車進城了。

城裏的一切讓鄉下老鼠看得眼花繚亂:馬路上各種車子開得飛快,人們在馬路中間穿來穿去,喇叭不停地響,車子不停地動,城裏的路上還掛着各種各樣不同的標誌。鄉下老鼠想:我到底應該走哪條路才能到公園呢?算了,我就隨便走一條吧!想到這,鄉下老鼠開着車向公園的方向走去了。他剛駛入一條路口,就被一名交警給攔下了,“什麼事?”鄉下老鼠問,“小老鼠,你違反了交通規則,這條路禁止汽車駛入。”“你看。”交警指着告示牌説:“你應該罰款5元。”小老鼠交了錢,又從原路退回,繼續往前開,可一會兒又被交警攔下了 ,“又怎麼了?”小老鼠又吶悶了,“小老鼠,你闖紅燈了,這是提醒你注意信號燈的標誌,你怎麼沒注意看標誌呢?”“罰款5元。”又被罰了5元,小老鼠繼續往前行,他提醒自己,這次我要注意看信號指示了。“咦?這是什麼標誌呢?噢!叫人不要帶小號的,幸虧我沒帶。”小老鼠繼續往前行,前面有人,“嘀……”小老鼠按了下喇叭,又被罰款了,原來剛才那標誌是禁鳴喇叭的。

一路上,小老鼠因為不認識城裏的各種馬路標誌,一直被警察罰款。到了公園門口,小老鼠的錢都被罰光了,沒錢買票,鄉下老鼠抱怨了:“唉!城裏的規定真多,路上到處是標誌,可我又不懂,到處被交警罰款,錢都被罰光了,現在沒錢上公園了。”“噢!是這樣子的呀,城裏人多,車多,有了那些標誌才能使人、車各行其道,走得又快又安全呀。”公園管理員説。“可是我都不認識,怎麼辦呢?”“這樣吧,我們城裏幼兒園的小朋友可厲害了,都認識這些標誌的,讓他們教你吧!”公園管理員帶着小老鼠來到了幼兒園,幼兒園裏的小朋友都認識這些交通標誌的。

認識2的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倍的認識

教學目標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繫。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問題,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義與作用。

3、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建立求倍數的計算思路。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葉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展示多媒體圖片:學校裏兩個隊正在進行拔河比賽,男生隊有3名隊員,女生隊有6名隊員,請孩子們猜一猜是哪個隊將取得勝利,並説出理由。

引導孩子説出:女生會贏,因為6個女生比3個男生多3個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個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數不一樣,這場比賽不公平等説法。

教師:要想知道結果,咱們先把他們的人數用小棒擺一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

教師示範擺,先擺第一行的3根,再擺第二行,擺第二行時要3根3根地擺,一共擺6根小棒,學生再擺。

同桌檢查,你是老師這樣擺的嗎?

教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我們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麼第二排的小棒裏有幾個這樣的3根呢?把你們的小棒移動一下讓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裏有2個3根嗎?請一個孩子上講台移一移。

教師: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們這樣擺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個3根。那麼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裏面有幾個3呢?6裏面有2個3。(板書)。

6裏面有2個3,我們也可以説6是3的2倍(板書)。我們一起來説説這句話。(學生邊説老師邊指黑板)。再請兩個同學起來説一説。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2)教師揭示倍的含義。

指着學生擺的兩行小棒小結:第一行擺了3根小棒為一份,第二行擺了2個3根是2份,我們就説,6裏面有2個3,6是3的2倍。

(3)教師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問:第二行裏有幾個3根?第二行的小棒數是第一行的`幾倍呢?

讓同桌學生兩個互相説一説,然後指名説。再添上3根呢?

(4)擺一擺,説一説。8是4的幾倍?8是2的幾倍?

(5)拍手遊戲

教師:孩子們學得真好,我們還繼續學習,你們有信心嗎?讓我們用掌聲來激勵自己。

先由老師拍,第一次拍兩下,第二次拍4下,問孩子:第二次拍了幾個兩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再由師生對拍,老師拍1下,要求孩子們拍的是老師的4倍,老師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師的5倍。

2、教學例3。

(1)教師擺。

第一行擺:2片楓葉

第二行擺:6片黃葉 問:黃葉的片數是楓葉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孩子挪動第二排的樹葉,2片為一份,可以看出兩排樹葉之間的關係。

擺一擺。有什麼發現?(把6片葉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黃葉的片數是楓葉的3倍。

6÷2=3

(2)教師擺第三排葉子。

問:綠葉的片數是黃葉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挪動第三排的樹葉,6片為1份,擺一擺。有什麼發現?(把12片葉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兩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銀杏葉的片數是黃葉的2倍。

12÷6=2

3、教學例4。

小朋友去參加植樹活動,第一小組的小朋友高興地告訴大家:“我們植了7棵樹。”

第二小組的小朋友説:“哈哈,我們小組植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3倍喲!”

那麼第二小組植了多少棵樹? 7×3=21(棵) 則第二小組植了21棵樹。

4、新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麼?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我們就説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5、比一比,看誰答得好。

看多媒體圖片並填空,同時説出理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爭)

三、鞏固練習

老師的年齡是4的倍數,請孩子們猜一猜老師多少歲了。

四、總結課堂

教師:現在我們再去看看那場拔河比賽,觀看多媒體錄像,女生贏了男生。為什麼呢?

引導孩子們説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2倍。

今天我們認識了“倍”這個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識是和“倍”有關的。

只要你認真觀察,還會發現數學王國的許多樂趣。

今天哪個小組表現的最好?你能找到這裏的倍數關係嗎?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數量之間存在倍數關係呢?

認識2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整百的數的`計算。

學生能根據整百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根據整百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這裏有幾幅圖,想和大家一起看看。

二、新授課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學生看圖,説説你看明白了什麼?(一幅圖一幅圖地看,説説圖中的數字及意義。

2、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3、解決“一共放養了多少尾魚”的問題。

(1)你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列算式300+400=

(2)這個算式怎麼計算呢?(學生小組討論)

(3)説説你們是怎麼計算的?(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兩個數,把兩個數撥在一起。3個百加

4個百是7個百,就是700......)

(4)説説算式的意義。

4、解決“鯉魚比鰱魚少多少尾”的問題。

(1)學生看圖讀題,獨立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説説算式的意義。

5、解決“第一候車廳比第二候車廳多多少人”的問題。

(1)學生讀題列算式。1200-800=

(2)你打算怎麼計算?(學生討論解決,可以藉助計數器。)

(3)説説你們是怎麼算的。

(4)説説算式的意義。

三、練習

150-90=160-80=80+30=70+800

3000+6000=3000+5000=400+6000=20xx+800=

四、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300+400=

1200-800=

作業設計數學同步學習與探究聰明小屋

課後小結:

認識2的教案篇8

教學內容:第5961頁,練習十五第1、6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鐘錶、秒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活動:計時系紅領巾。

問:你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知道的?

通過系紅領巾活動,你對秒有什麼感受?

師:計量比較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較小的時間單位:秒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秒的知識。板書:秒的認識

二、新授

1、你認為哪些鐘錶可以計量秒?(出示帶秒針的鐘表、手錶、電子錶、秒錶)

2、根據問題,分組學習。

1)、秒針走1小格經過了多長時間?秒針走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

2)、秒針從12走到3經過了多長時間?從2走到4呢?

3)、秒針從12開始轉一圈又回到12,經過了多長時間?從3開始轉一圈又回到3呢?

小組彙報。

認真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多少?

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3、體驗活動。

1)、1秒鐘有多長?把小鬧鐘放在耳朵上聽一聽,嘀噠一聲就是1秒。

你有什麼感受?1秒鐘能幹什麼?

説明:1秒鐘確實很短,但有些現代化工具1秒鐘能幹很多事情呢。

課件演示。

看了這些,你們對秒有什麼新的感受?珍惜時間。

2)、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時間,一秒一秒積累起來就能做很多事情。

10秒鐘能數多少個數?數

10秒鐘有多長呢?春節晚會的倒計時,火箭發射倒計時

10秒鐘你能做些什麼呢?

3)、1分等於多少秒?60秒鐘能幹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

分組活動:拍皮球、跳繩、寫字、做口算。

生彙報。

4)、秒在體育比賽中用途非常廣泛,很多體育項目用秒計算。我這裏有幾張奧運會冠軍的圖片,大家一起欣賞一下。課件演示。

三、看書,提問

四、鞏固練習

1、小明每分鐘打字56個,小亮每分鐘打字49個,他們誰打字的速度快?

2、在校運會100米比賽中,王浩用了16秒80,趙亮用了16秒08,李新用了15秒96,田輝用了16秒11,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五、小結

下課鈴響了,請大家迅速將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長時間,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