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11篇 《探索古生物世界——化石吟教學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化石吟教案”是一份非常優秀的教學案例, 主要圍繞化石的形成、種類和重要性展開教學活動。通過該教案,學生能夠深入瞭解化石學知識,並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化石吟教案11篇 《探索古生物世界——化石吟教學案》

第1篇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 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2、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3、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1)理解、積累“奇幻、葱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情感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祕密。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②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為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③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説、去讀,不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麪前,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化石吟教案11篇 《探索古生物世界——化石吟教學案》 第2張

第2篇

1、剪輯《侏羅紀公園》中關於從琥珀中提取恐龍血液的部分。

1、播放《侏羅紀公園》中關於從琥珀中提取恐龍血液的片斷。

2、老師解釋: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此片斷就是科學家通過提取保存在琥珀中的恐龍血液,進而培養恐龍胚胎以還原侏羅紀時代的科幻影片。雖然這是科幻片,但至少也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要想了解億萬年前奇幻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就得藉助化石。化石,倒底給我們傳遞着怎樣的生物世界呢?今天,讓我們一道走進化石的世界。(展現課題《化石吟》)

1、展示“三葉蟲”、“始祖鳥”、“猛獁”等化石圖片並配以文字説明。

?化石吟》既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更是一首科學詩,請同學們思考交流以下問題:(屏幕顯示問題)

1、詩文題中“吟”含有什麼意味?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明確:《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吟”本是古曲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本詩通過對化石的讚美來讚美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明確: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最後一節迴應1、2節結構相近,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3、説説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説,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好在使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

1、化石簡而言之就是生物記載地層書頁的文字。作者為什麼用提問的方式開頭?

明確:通過疑問,給人以想象,引出化石,它是“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這句話裏的“剛甦醒”怎樣理解?

明確:過去人們由於對大自然的認識還不夠,加上科學不發達,因而無法去認識和發現它;如今這兩個條件都具備,因而去挖掘和研究它,以發現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3、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明確:平凡的真理是指人由猿進化而來的,勞動創造人的道理。化石就是對造物主的堅決否定。

明確:生命的進化一直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那麼生命的檔案就作了記載,生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化。因此生命的檔案就是生命的進化過程。

明確:出現了五次“你”,這裏代指“化石”。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給人以親切感。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了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的世界。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吧!

第3篇

?化石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一單元的選文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閲讀這篇文章的方法與過程,應對後幾篇文章的學習起到很好的示範與引領作用。《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讓讀者感到化石功不可沒、科學很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又不能講解過多,否則很容易上成生物課。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在反覆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概括課文內容要點,賞析其構思之妙,品味其語言表達之美。

學生好奇心極強,在書籍中、電視上對化石也會有一些瞭解,本詩歌讀來親切、上口,一定會很感興趣的。對文中的語言文字運用之妙,可能品得不會太深入,浮在表面上,難言其妙。此點有待教師用心設計閲讀活動過程,激發學生的語感,品出其中的美妙來。

反覆誦讀課文,感受詩的節奏與韻律的美,體悟詩歌巧妙的構思、品味優美的語言,發揮聯想與想象欣賞綺麗的意境。引發誦讀科學詩及對科學的興趣。

反覆誦讀,體會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的特點。

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聯想、想象並用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描繪出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

1.學生觀看一幅化石圖片,發揮聯想、想象,説一説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2.在學生表達後,引出《化石吟》的學習。感知作者“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品悟作者的表達之妙。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分別在句末用“k”“x”“g”標記出作者表達“看到的”、“想到的”、“感到的”的詩句。並準備合作交流。

2.輕聲朗讀詩歌,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詩中用“/”標出詩句內部的停頓,用“·”標出詩句中的重讀的詞語,用“ ”標出詩節中的韻腳,用“ ”或“ ”標出語調的變化。

3.快速默讀詩歌,思考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詩節的主要內容。同時思考節與節之間的關係。

4.分層朗讀。讀好節與節之間、層與層之間的停頓,同時發揮聯想與想象,有情境感畫面感。

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什麼話?(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要求:運用聯想、想象並用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描繪出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

默讀課文,批註自己感覺詩中寫得好的地方。準備交流,讀出其中的“好”,説出其中的“好”。

(可以從詞語錘鍊、修辭運用、感情表達、巧妙構思等方面進行賞析)

學生總結本詩的特點:科學美+文學美=科學詩。科學+抒情=科學抒情詩。一讀多得,值得多讀。

(1)看書中的化石圖片進行聯想想象,用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寫一段話或幾句詩。

根據自己的條件,課外請教老師、專家,或觀看專題片、查找資料,擴大學生的課外閲讀面,並將有關知識寫下來,鍛鍊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寫一篇介紹恐龍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第4篇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通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有感情地頌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 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設想: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的效果上先睹為快,充分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積累優美的詞句。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圖片(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説,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提問:這些生物在現代的生活中還見得到嗎?明確:見不到了。

提問:那這些精美的生物的圖片從何而來?明確:是科學家通過對古生物的化石進行復原而來的。

明確: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或生活痕跡(如腳印、爬跡等),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類似石頭的東西。

對於這些遺留千古的化石,你們有沒有興趣一睹為快呢?

今天有一個人對這些化石也充滿着好奇心,下面就讓我們與他一起去領略這些化石的風采出示課題

預習文章的過程中,留意你不會寫的字詞,把你認為難認,難解,難辨的生字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 )後讓學生齊讀課文。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化石的珍惜,熱愛和研究;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明確: 用連續不斷的問句開頭,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

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

作者一起去想象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

2.説説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4.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一句?

明確: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 畫”是寫人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明確: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是比喻,説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檔案.

1.自由討論:結合所學知識,説説想象中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的進化提供了依據,也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進化的規律.作為今天的我們,能否大膽地放飛想象,想象生物進化之前的模樣。

課外尋找資料,介紹一種恐龍或某種古生物。體例可寫成:種屬、外形(附案)習性説明、滅亡原因.

第5篇

知識與能力:識記本課生字詞語;學會抓住課文關鍵性語句,理清文章思路;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感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賞析詩歌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於未知世界無限豐富的科學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抓關鍵性語句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句,體會、理解課文所藴涵的科學精神。

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強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美,倡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加深理解,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果有條件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説,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如果不用多媒體,可出示恐龍的圖片,然後設疑:“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恐龍”

“我們在國小自然中學過恐龍在7000千萬已經滅絕,那我們今天又怎麼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龍,而恐龍確實是長得這樣呢?”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化石’。

“那麼什麼是化石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那化石有什麼用呢?”學生紛紛討論。總結: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着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從範讀中汲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

在朗讀中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讀的出色的一定要多加表揚,給予掌聲。

(4)讓2―4名學生説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在反覆朗讀基礎上,讓學生找出理解課文思路的關鍵性語句,體會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1、詩的第一節連用了四個反問句,有什麼作用?(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

可以讓學生想像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2、理解甦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巖石中被人類發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②那麼它奇幻的表現是什麼?你們想知道嗎?石頭到底説了些什麼話?下一節課我們將把謎底揭曉

閲讀3―7節,通過豐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話”變成自己的文字。寫寫甦醒的石頭到底説了什麼話。

學生齊讀課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後照應和總分總的結構以及對化石的讚美之情

上節課作業在於訓練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學生到講台上朗讀自己的作品。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和肯定。

對不懂的問題全班討論,引導學生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對於問題的答案理解就行,不去細究/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平凡的真理:人是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c.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説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可見,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為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綜合3至6節的內容可知,化石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知逝去的世界,其實,化石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待着我們去發掘,化石已經甦醒,化石也剛剛甦醒,這個甦醒與第2節的“甦醒”前後照應,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價值。正如第7小節所總結的:它還有很多令人神往、驚訝的故事等着我們去領略。

詩歌是要表達感情的,詩歌當中哪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呢?

?化石吟》讓我們認識到化石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是一部極妙的教科書,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進化史和地球變遷史。

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造的人文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

學生四人小組,蒐集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根據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2、 課內閲讀注意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第6篇

4.增強同學們的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作者注:以上目標與其它地方有部分相同,但並非抄襲,同一作品的教學目標一定有相同的地方)

1.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2.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説善良……講述美好……”

提問: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着善良和美好呢?

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1.《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

2.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

3.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2.好詩閲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3.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説了話”能説些什麼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相關:話説魚類進化——[老弟] 鳥類的祖先之謎——[佚名] 猛獁象的故事——[佚名]

第7篇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奧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3.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把握內容,體會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奧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閲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圖片。

1.激趣:利用電教媒體放映多種恐龍的圖片,並配以恐龍的模擬聲音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質疑:距今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前的恐龍早已滅絕,我們看到的恐龍模樣是怎樣再現出來的?

3.討論:鼓勵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猜測,保留同學們的奇思妙想。

4.閲讀:網上搜索猛獁冰封3萬年遺體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組圖)。

5.小結:正是這些沉睡億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套珍貴的密碼,人類才得以把思緒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2)化石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圖片就知道了。

③定義化石:動物或植物死亡後的殘體經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有機體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積巖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時留下的痕跡,漫長時間後成為地殼的一部分,這就是化石。

學生分小組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有節奏地朗讀詩歌,並能有選擇地背誦。

①最早的魚兒、最早的鳥兒、最早登陸的魚兒、最早的樹,依次指的是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獁象:也稱毛象,古代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象,身上長滿棕色長毛,上門齒向上彎曲。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更新世(延續時間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區。中國東北、內蒙古和寧夏等地曾有這類動物的化石發現。

③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還部分保存着生命有機物的殘餘,並未真的完全石化。

3.開火車分小節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對於會認字和會寫字是否讀準,節奏是否掌握恰當。

1.讀後評價,同學們在評價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詩歌的理解感悟。

思緒xù不朽xiǔ軀qū殼裹guǒ藏檔dàng案葱蘢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①針對剛才同學們讀的.情況大家互相評價,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

第1、2節是第一層,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通過連續不斷的問句,以疑問略帶遐想的語氣引發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和思考。

第3、4、5、6節是第二層也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讚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讚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歎服。

第7節是第三層,用陳述的語氣為第2節做了肯定的回答,進一步讚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整首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應通過反覆誦讀、評價討論來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進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1)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3)詩歌分為三層:第一層為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第二層為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第三層為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1.學法指導:我們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後,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閲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地、反覆地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①師引入:哎呀,讀了第一節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魚兒沒下巴,最早的鳥兒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竟然沒有腿,最早的樹又不開花,這些最早的動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徵人類是怎樣知道的?(是化石告訴我們的)

②小結:對,是沉睡億年的石頭告訴我們的,是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告訴我們的。

③對照了解前後呼應。(幻燈片演示詩歌第二節、第七節)

a演示第二節,師指讀問:請問同學們,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演示第七節,師:第七節做了回答,齊讀。

b(學習方法同前)演示第二節,師指讀問: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演示第七節,師:第七節又做了回答,齊讀。

c對比着讀後,你們發現了什麼?(第一層問、第三層答)

d小結:第一層問第三層答,第三層就是對第一層的呼應,進一步讚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學的偉大。這就是寫作手法中的前後呼應。我們在今後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這種方法,使文章結構更完整、緊湊。

e再讀一遍。(一、二組讀第二節,三、四組讀第七節)

①這兩節中的逝去萬載、沉睡億年、長眠地下這些詞語説明什麼?(説明化石所講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遙遠的。)

a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指誰?怎樣理解這句話(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樣子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b海枯石爛,斗轉星移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説明什麼(説明不管時間過多久,成千上萬年以後,生命仍然在不斷地延續、發展)

⑤過渡:多麼遙遠的故事啊,可正因為遙遠,它所講述的神話才會怎麼樣?(奇幻、令人神往、驚訝)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奇幻的神話。

②這一節説明了什麼?找出本節中的關鍵詞。(生物進化)

③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説明瞭什麼?冰冷的骸骨指的是什麼?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麼?

④小結:説明生物是不斷地進化來的,不是造物主造出來的,在沉睡億年的化石身上找到了這個真理。

(2)過渡:為什麼説化石能證明生物進化這個平凡的真理?哪一節給了我們答案?

③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④閲讀資料,進一步瞭解化石的特點之二:生命的信息。

美國古生物助理教授瑪麗施魏策爾宣稱,已經成功從距今7000萬年前的霸王龍腿骨化石中分離出軟組織。被分離出的軟組織不僅幾乎是完好無損的:仍舊透明和具有柔韌性,而且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血管和細胞的內部結構仍舊存在。科學家宣稱,恐龍化石分離出活性組織,有望復活恐龍。

②組圖欣賞:(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有條件的學校網上搜索)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2.對詩歌的學習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什麼話逝去萬載的世界重現的是怎樣一番景象結合自己的感想寫一篇想象作文,題目自擬。

第8篇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文學的思想感情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反覆誦讀,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更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討論點撥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照應的結構美。

同學們,大家好?相信大家都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國慶節,你們都到哪裏去玩呢?哪位同學願意來説説,讓其它的同學感受下你的快樂呢?(讓三位同學來説)看來,這幾天大家確實過得很開心,老師此刻也被你們的快樂所感染。有沒有同學去深圳呢?據老師所知,國慶期間,一批國家級恐龍化石首次走出博物館,在深圳的華髮北、華僑城銅鑼灣廣場亮相,重現“侏羅紀公園”裏的場景,市民可以免費觀看。有沒有同學去看呢?(有的話,就讓學生説一説)雖然許多同學錯過了這次展覽,但也用不着惋惜,因為老師今天將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新的課文《化石吟》。老師相信,同學們通過認真學好這篇文章,可以瞭解到更多關於化石和生物進化的知識。本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作者是張鋒。

1、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屍體、甲殼)、遺物(如唾液、糞便)或遺蹟(活動留下的痕跡)埋藏在地下變成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瞭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我們確定地層的年代。

2、吟:“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我們在國小的時候曾經學過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讓學生背誦)還有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學生背誦)誰能説説這兩首詩主要抒發了什麼感情啊?(提問學生)

教師歸納:《暮江吟》主要是讚頌了夕陽西下傍晚時分江面的美景,《遊子吟》則抒發了對無私母愛的讚美。所以“吟”是吟詠的意思,以“吟”為體式的詩歌一般是含有讚頌、讚美的感情。我們通過對題目的解析可以瞭解到《化石吟》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同學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要注意把作者飽含讚美的感情讀出來,下面就讓我們伴隨着錄音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詩的美。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注意在聽的過程中認真體會這首詩歌的感情色彩,並同時思考一下這首詩到底介紹了哪些知識?

_____________的密碼 _____________的魔法師 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

剛才,我們通過做這兩個練習把這篇詩歌的重點難點字詞進行梳理歸納整理,希望同學們課後能夠自己再好好鞏固一下。接下來,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朗讀下這首詩歌,注意把作者飽含讚美的感情讀出來。同時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明確:第一部分:(1~2節)通過提出問句,引發我們的想象

第三部分:(7節)迴應第一部分,表達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大致梳理了一下這首詩的主要內容、重難點字詞以及結構,同時我們也學習到了“吟”這種詩歌體式主要是抒發作者的讚美之情。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回去請同學們好好複習今天學過的內容,同時思考課後練習的一二題。

2、通過反覆朗讀,掌握排比句的特點,瞭解詩歌所反映的科學知識。教學過程: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化石吟》這篇文章,大家一起回憶一下,誰能夠告訴老師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提問學生)沒錯,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化石吟》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課文,再次感受作者對自然的讚歎之情。

二、通過反覆朗讀,掌握排比句式的特點,瞭解詩歌所反映的科學知識。

通過這幾次的朗讀,同學們基本上能夠把握住詩歌的充滿讚美的感情基調。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們説到《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也就是以詩歌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在此之前,老師已經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了《化石吟》的詩歌特點,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科學知識貫穿於這首詩歌中以及怎樣在其中流露出自己的讚美之情。

1、 請一二組的同學朗讀一下第一部分,其它同學思考這一部分的詩歌有什麼顯著的特點,等下我們請同學們來談談。

問:這一部分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大家有沒有發現?(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這兩小節標點符號的特點)

明確: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小節是以四個問句開頭的,這有什麼好處呢?讀起來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對化石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很急切的想知道這一切的答案。連續使用四個問句,又是一種怎樣的修辭手法呢?對,沒錯,是排比。用排比句有利於增強語言的表達氣勢,使好奇的語氣更強烈。老師舉一個例子,同學們仔細聽好,比較一下哪個句子的語氣更強烈一點。“媽媽,快來啊!”“媽媽、媽媽、媽媽,快來啊!”很顯然是第二個句子的語氣更強烈,它連續使用了三個“媽媽”。所以第一小節也是這樣連續使用了四個問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們。同學們以後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學習一下這種寫法,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好的,全班同學來朗讀一下這一小節,注意讀出好奇的語氣。

2、大家讀得非常的好,能夠把這種好奇的語氣讀出來,好的,我們緊接下來看看這一部分的第二小節。(教師讀第二小節)我們可以看到第二小節繼承上面第一小節繼續發問,引發聯想,接連用了兩個問句。那麼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個問句跟第一節的四個問句在內容上有何不同?

明確:第一小節四個問句寫的是個別事物,具體寫了四種古生物,依次是無頜魚類(頜:構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被子植物。而第二部分的兩個問句主要寫的是一般的事物,即以上生物的化石。(個別——一般)“沉睡萬年的石頭能否説話?”化石能否説話呢?我們的詩人緊接着對此作出了怎樣的回答呢?全班同學讀一下下面的兩句詩。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句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是對前面句子的巧妙回答,“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這不是説“化石”能説話嗎?因為它能“説話”,所以才有對那億萬年前世界的情形的描述,因此,這個句子在結構上具有什麼作用啊?(學生回答)沒錯,承上啟下的作用。

3、我們接下來繼續學習詩歌的第二部分,請三、四、五組的同學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邊思考看看沉睡萬年的石頭究竟向我們説了什麼?(提示:各小節主要的內容)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eg:通過對化石裏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當年古生物的情況,將其外形復原。

eg: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可見,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為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四、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下這一部分,同時找出你最喜歡的詩句。

比喻:“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碼”形象生動)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把化石比作人臉的皺紋)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實狀態,又能表現真理的冷靜。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寫出了生命的“不息地”進發的特點。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剛才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能夠從多個角度來品析詩歌,這種學習方法很好,如果大家在平時的閲讀過程中能夠堅持多運用,老師相信大家的語文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好的,現在請第六七組的同學讀一下最後一節,同時思考這一小節和第一部分構成了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最後一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

六、瞭解有關恐龍、猛獁的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約20分鐘)

關於《化石吟》這首詩我們就分析到這裏,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這一句詩句引發你作何感想,現在我們請各小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就你們組蒐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記住哦,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

恐龍是指古代爬行動物中的兩大類,一類叫蜥龍類,另一類叫鳥龍類。“恐龍”一詞的原來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為初期發現和記述的這些爬行動物個體都比較巨大,看上去有點“恐怖”。其實,現在知道,恐龍有大有小,大的體長數十米,小的體長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陸地上或沼澤附近。

兩億多年前,恐龍——這一奇特的生命曾經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們生存了上億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稱霸一時,足跡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間全部消亡,只留下無數令人傷感的化石和供人們猜測探索的謎團。這段歷史時期出現的許多有特色的事情,人們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尋、去思索,其中如最為兇猛的巨龍,身形秀麗、行動敏捷的食肉恐龍美頜龍,脖子最長的馬門溪龍,是現今大象體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龍震龍,奔跑速度較快的似雞龍,聰明的傷齒龍,以及愚笨的劍龍和食量最大的腕龍等。

猛獁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活在距今久遠的冰河時代。猛獁(又被稱為古象)作為大象的祖先,它們的體形比象要大,嘴裏伸出的獠牙比當代的象牙要長得多。因而,從外形上看,猛獁給人一種青面獠牙的兇猛感覺,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温馴謙和。

猛獁的屍骨殘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猛獁的身世來歷在當時就眾説紛紜。但依考古發現可以推斷的是當時西伯利亞的猛獁數量十分可觀。

同學們,這三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化石吟》,瞭解到“吟”這種詩歌體式主要是抒發讚美、讚歎之情,學會了從詩歌的節奏、韻律來把握詩歌的音樂美,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化石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是一部極妙的教科書,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進化史和地球變遷史。所以,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造的人文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好的,這節課就上到這裏,感謝大家!

第9篇

1、積累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體會詩歌的音樂美。要聯繫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要注意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導入:同學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化石瞭解多少?(學生回答)看來大家對化石有一定的瞭解,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等。面對化石我們會產生許多遐思,今天讓我們走進張鋒的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看看作者面對化石抒發了什麼感情?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幽雅)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悄然)

⑤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海枯石爛)

2、、聽配樂範讀,要求: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理解題目的含義: “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內容多有悲愁慨歎之意,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示例:本詩共七節,可分三層來理解:1、2節是第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3、4、5、6節是第二層,為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具體內容。最後一節為第三層,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

學生自己根據對課文的整體掌握提出問題,教師加強引導。

1、你覺得第一、二節作者採用問句的形式有什麼作用?

提示:詩歌1、2節,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排比),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引出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你”指代甦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示例:“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為我們打開了探索生命科學的大門。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什麼話?(發揮想象説一下)

生命的起源。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那時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溢。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後來,地球的温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又隨着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生命由於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進化成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植物,另一部分進化成為沒有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這些藻類植物和原始單細胞動物就分別成為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

人類的出現。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裏過着樹上生活。後來,地球上一些地區,氣候變得乾燥了,森林減少了。在這些地區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來尋找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它們就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的人類。仍然生活在森林裏的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有的滅絕了,有的就逐漸進化成現代的類人猿。

6、齊讀課文,思考: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示例:開篇採用問句的形式,引發遐想;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等。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於記憶等優點。作為説明文的一種表述形式的科學詩是藉助詩歌向人們傳播知識和信息,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又煥發了藝術性。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啟迪,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歎、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閲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第10篇

1.理解、積累“奇幻、葱蘢、歎服、海枯石爛”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生物進化探究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揣摩品味語句,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探究,調動想像力,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導語)同學們,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他們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當我們面對這些化石,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它們似乎在向我們敍説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板題,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歎之意,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①稱讚而且佩服。( ) ②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③(草木)青翠茂盛。( )④奇異而虛幻。( )

(3)回憶課文,在下列橫線上填上恰當的修飾詞語。

2.聽朗讀錄音,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1)小組合作完成:詩中的哪幾節是詩人對化石的吟詠?分別吟詠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説了哪些話)?

(2)詩的第2節與結尾有什麼關係?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口答)

(3)化石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展開想象具體描述。

四、品味、積累(任選一句説明喜歡的理由並做好積累)

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讀詩文,你還有哪些喜歡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提出來,共同分享。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歎、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七、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或卡片辦一期手抄報。

發問、引發聯想----抒寫遐想、吟詠化石---強調深化、迴應發問

第11篇

1、理解、積累“奇幻、葱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美、韻律美。

3、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內容,瞭解化石所展現的億萬年前神奇的生物世界。

4、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2、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張鋒,國家級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學博士。

原載雜誌《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後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

guǒ( 裹 )藏 cōng lóng(葱蘢 ) 骸( hái )骨 長吼( hǒu ) 萬載( zǎi ) 奇幻(huàn) 潛(qián)行 猛(měng)獁(mǎ) 卓(zhuó)越 軀殼(qiào)

悄然: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骸骨:屍骨 造物主:萬物的創造者

日轉星移:形容發生極大的變化。 化為烏有:虛幻,不存在,一切都消失了。

問題一: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問題二、詩歌一開始就連續用了六個問號,請問這樣設計在文中起何作用?

明確:通過連續不斷地問句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

問題三、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明確: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緊承上文的問句並引出下文對遠古世界的想象和描寫。

問題四、能否找出詩歌第4、5、6節中的比喻句一兩例,並説説你的理解。

示例:①“(化石)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作者把化石承載的信息比作“珍貴的密碼”,生動地體現了化石在揭示生物進化歷程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②“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作者把化石上的痕跡比作人的“皺紋”,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化石所歷經年代的久遠和歷程的豐富。

③“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作者把大自然比作“魔法師”、“雕刻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作用。

問題五、有兩節詩歌之間的關係很特別,你能找出來並説説它們有什麼關係嗎?

明確:第二節和第七節。兩者形成前後照應關係,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

問題六、結合整首詩歌內容,加上你的聯想和想象,説説最後一節中,“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曾經是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話”説的最主要的事情(觀點)是什麼?

②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説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問題七、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問題八、從修辭、詞語、感情等方面入手品析詩歌(讓學生舉手發言,自由暢談,教師從中引導,同時提醒其他學生在課本做標註)

比喻:“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碼”形象生動)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把化石比作人臉的皺紋)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實狀態,又能表現真理的冷靜。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寫出了生命的“不息地”進發的特點。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①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

②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