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案7篇 "照亮未來的月光:一份啟蒙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月光啟蒙教案”是一套針對幼兒園的教學教案,旨在通過生動的故事、多彩的遊戲等方式,幫助孩子們認識月亮,瞭解月相變化,增強觀察能力和審美素養。該教案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深受教師和家長的好評。

月光啟蒙教案7篇

第1篇

1、十幾年前,有這樣一首歌打動了我的心,這就是《母親我為你驕傲》。請同學們聽,並看屏幕上的歌詞。(學生聽歌並看歌詞)

2、十幾年後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樣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這就是“煤礦詩人”孫友田寫的《往事如歌——月光母親》。我們曾經學過孫友田的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3、詩人孫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親老了、病了。嚴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認得眼前的兒子了。這使作者傷感起來,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啟迪,寫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親》這篇文章。

4、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月光啟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啟蒙》改編的。

1、啟蒙:啟,開導;蒙,矇昧無知。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1、讀正確生字詞:提醒大家“時辰”和“籬笆”兩個詞的第二個字讀輕聲。

2、學生分節讀課文,提兩個要求:在課文中讀準字音;想想,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為作者啟蒙的?

4、學生和老師簡評分節朗讀的情況。回答問題:母親是這樣為作者啟蒙的,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説謎語。(教師隨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説謎語)

5、根據這四個內容分段:唱歌謠(1——5)講故事、唱童謠(6——9)説謎語(11——13)(14)總結全文,點明母親就是我的啟蒙老師。

1、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師板書“美妙”)教師提問:為什麼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鄉小院的景色優美,你看: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柔和的月光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

(2)母親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勞的母親那樣樸素清爽。

(3)母親唱的歌謠美“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這首歌謠在讚美勤勞的勞動人民。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古語説:“鳳凰非梧而不棲”,而今還有“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之説,意思是家中有好運,有好兆頭。而瓦屋和樓是雲南的典型建築。短短一首歌謠就表達了人民嚮往幸福的思想,介紹了雲南的建築風俗。

(4)母親唱歌謠的聲音美,你聽,歌謠是動聽的,她的.聲音甜甜的,是那樣深情,顯然這歌謠也表現了她的美好心聲。她的聲音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潺潺悦耳。那聲音簡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歌謠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家鄉的歌謠是多少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智慧結晶。母親用歌謠將家鄉的文化傳給了幼小的作者。這些歌謠使作者的心靈明朗起來。母親這種傳承家鄉文化的思想和舉動使孩子收益頗多。母親這樣的做法難道不美嗎?

(在上這段時,要注意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還要將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中演繹出來。)

2、請大家讀讀第二段“母親為我講故事、唱童謠”,讀讀想想:為什麼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1)母親在月光中的樣子十分聖潔:“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3、讀第三段“母親説謎語”,讀讀想想,為什麼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母親給我的猜的謎語也像童謠一樣美。,開啟了我的智慧。

4、讀讀最後一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母親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讀完課文,你知道作者想通過此文抒發什麼樣的情感嗎?(讚美母親,感謝母親)

月光啟蒙教案7篇

第2篇

一個詩人的成長,背後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孫友田説,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這話的意思是……(理解“啟蒙”:學生説母親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師追:那“啟蒙”是不是就是“第一位”的意思?討論小結詞意:打開心門。)

二、進行讀書指導,學生自讀進入文本。

1、板書自讀要求:這樣的要求應當成為我們一生的讀書習慣。

有所思:讀中品味:“亮眼”的詞句處“駐足賞觀”:意思?妙處?(讓學生理解)掩卷而思:文章寫了什麼,我能體會作者的內心嗎?

會質疑:問便是吹起了思考的衝鋒號。(讓學生理解)

(比如,從題目開始我們便可以問了:月光怎麼啟蒙?題目到底是什麼意思?打下一個問號,當課文讀完,思考理解了這個問題,問號擦去?當然你也擦去了矇蔽,擦亮了心靈。)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質疑及解疑情況。(“黃河故道”、“蓮花落”估計學生不理解,行間指點)

三、檢查讀書,總體把握課文內容情感。

1、開火車讀。相機正音,指導讀順語句。(本文沒有長句子,估計不會存在閲讀障礙,只是“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一句集中了三個生字,可能讀時會打結,訓練讀順)

2、討論:讀完課文,你心中有着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像……(像春風漾過,月光照耀,)再請你用一個味覺的詞兒來概括。(甜)

3、再讀一讀課文,體會文字間流淌着的甜甜的情意。

(如果學生感覺困難,可作啟發:課文讀完,你的眼前一定縈迴着一幅畫面。注意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學生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體會,可能學生會從某一點上説,或者説不透徹,課堂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迴應並引導學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課文。)

這是一個温馨的畫面:月色下,作者依偎在母親懷裏聽着動聽的歌謠。那是甜蜜的時刻。無論是母親還是孩子。

a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也洗去一天勞累,換了一件白布褂子,也換上一天的好心情,終於可以陪一陪我親愛的兒子了。

b孩子:一天在太陽下曬,在泥地裏滾,這時候靜下心來,享受月光,享受月光下母親深情的吟唱

生讀2、3小節,教師接讀第4小節。理解此處“亮眼”的'詞句:1、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輕柔,像小溪的流水輕盈。2、芳香的音韻:母親嗓音甜潤、深情,彷彿芳香四溢。讓作者的內心也充滿了芳香。這裏“芳香”意思是:對世界對人生懷有一種美好的情感。不是嗎?不然哪有這樣的詩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課文第5小節有一句話就説了這一個意思。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回讀前面的兩首歌謠,從歌謠裏你能體會什麼呢?——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勞動便是生活的幸福!這是故鄉流傳下來的歌謠,這是故鄉給予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恩賜,在這個美好的月夜,通過母親的口又傳給了我。

師接應:我似乎看見當母親講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時,作者投向月亮那好奇的目光;我似乎聽到當母親唱起“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時,作者的開心的笑;難怪文章開頭便説: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四、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篇文章。題目叫《月光媽媽》,是這篇文章的原文。讀完後我還想聽聽大家的感覺。

交流感受:對母親的感恩深情。味是苦的:一個愛自己,給自己曾經多少童年歡樂的母親就這樣老去了。我多想抹平你額上皺紋,我多想喚醒你的記憶,答應一聲兒子聲聲叫喚。

交流對題目“月光媽媽”的感悟: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a、和月光溶為一體的玉石雕像。b、在月光下給了我多少愛,如月光般柔情的母親。

第3篇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9課——《月光啟蒙》當你們輕輕地合上課本的時候,在你們的腦海裏會浮現出怎樣的一副畫面呢?

師:是這樣的一副畫面嗎?(是)在這寧靜、温馨、月光如水的夏夜裏,母親摟(師點擊)着我,給我——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説謎語。(師板書)

(導入)師:當老師寫完最後一個字時,不由得深深地感到在母親的陪伴下,童年的孫友田是多麼幸福啊,你們説是嗎?不知道大家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長大後的孫友田從事的是什麼樣的職業?

師:你為什麼讀這句話呢?你們覺得他説的有道理嗎?(你讀書真會思考)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這些簡單的民歌民謠,怎麼就能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最終成為一名詩人呢?現在就請打開課本,帶着這個問題,自由地讀一讀文中的歌謠、童謠。

(二)指導學習歌謠部分。(找讀法→學吟唱→明道理)

師:到底該怎麼讀呢?書上已經告訴我們了。(看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師:對呀,你説得很有道理。你能輕輕的把這三個字讀一遍嗎?(點擊)(再輕一點)

師:讀得真好,讀這段話,除了輕輕地,我們還要注意什麼呢?

師:是什麼讓母親這樣動情呢?(生:愛對民間文學的愛,對故鄉的愛)

師:説的真好!誰能像母親那樣再深情地讀讀這句話呢?

師:指名1,2(評價:你的嗓音真甜;聽你讀歌謠真是一種享受)

師:大家讀得是很好。可書上説,這兩首歌謠是母親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的,你們想唱一唱嗎?別忙着答應我,先跟着優美的旋律哼一哼,怎麼樣?

師:好聽嗎?誰能勇敢地站起來領大家唱。(如果有困難,老師可以做你的搭檔,咱倆一起來試試)

過渡:同學們,這優美的歌謠不僅給作者帶來了聽覺的享受,還撥動了他的心絃,讓他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些道理,你們也聽出來了嗎?

(機動環節):師:看來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師:(啟發):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誰打開樓門洗衣裳?白天勞動,晚上還洗衣裳,你覺得母親怎麼樣?她唱歌謠給我聽,是希望——

(啟發:這首歌謠的內容比較深奧,講的是什麼內容呢?是我和母親現在的生活嗎?他們渴望過這樣的生活嗎?)

師:是的。他們非常向往這樣的美好生活。母親吟唱的這些淳樸的歌謠,如月光一般無聲地灑在我的心裏,像春雨點點滋潤着我幼小的心田,讓一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當時我們的精神生活是何等豐富,可是我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呢?

師:書上是怎麼説的?那你不覺得奇怪嗎?母親這麼勤勞,為什麼生活還這麼清苦?

師:這句話中出現了兩個相同的字,第一個“長”,作什麼講呢?第二個“長”也作生長講嗎?那是什麼意思呢?

師:是的,千古黃河,悽悽古道,這片貧瘠土地上勤勞的人們,總是充滿希望地播種,於是生生不息的歌謠便從那片黃土地中孕育而出,像靜靜流淌的月光,像滔滔不息的黃河水一樣,滋養了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孫孫。剛才我們一起吟唱了兩首含蓄抒情的`歌謠,讓我們再來自由地讀讀文中的三首幽默風趣的童謠吧!

生1:有趣。(師:能把你覺得最有趣的那首讀給大家聽聽嗎?)

師:是的,我們學得詩歌也有這樣的特點。你能不能選一首讀讀,讓我們感受這種清新,明快的節奏。

師:還有誰能通過自己有創意的朗讀,把童謠的幽默風趣的特點表現出來!(評價:你的朗讀妙趣橫生。你這麼一讀,嘿,節奏還真的出來了!)

師:剛才你在讀書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一位同學用手輕輕地打着節拍,我們不妨也來試試,有這個興趣嗎?

師:同學們,當你們在投入地讀這幾首童謠的時候,聰明的小腦袋裏想到些什麼呢?説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師:你們想得真妙!母親在月光下吟唱的這些民歌民謠,讓我們聯想翩翩,也讓童年的孫有田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一齊讀。

師:多少年過去了,每當作者想起了故鄉,就會想到這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讀着這些民歌民謠,他就彷彿飛到了灑滿月色的小院,飛到了月色裏玉石雕像般的母親的身旁。(1)大家想想看,母親雖然不識字,在年幼的孫有田的眼裏是怎樣的?(2)在他的心目中,母親永遠都是 (師作舉手狀)

師:有着這樣一位母親,該是多麼快樂呀。然而,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他在寫這篇文章是,母親已經不再談自己的往事,也不記得他是誰,只是對着他笑,笑,笑得孩兒淚流滿面

師:讀了這段話,你想説些什麼嗎?(啟發:心情怎樣?為什麼會這樣?)

(師評價:你想到母親為我唱歌謠的內容,你聯想到年輕聰慧的母親,你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回家給媽媽倒杯水,捶捶背,好不好?你是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是呀,同學們,你們的母親雖然不一定會唱動聽的歌謠,會講神祕莫測的夜空裏的神話,但是她們正在默默地用自己所能給予的方式深深地愛着你們。母親才是你們人生的第一位真正的啟蒙老師,母親是可敬的,母愛更是無私的。(師板書:愛)老師不禁又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衷心地希望你們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一舉一動都能讓你們的母親收穫慰藉。

第4篇

師:再看看課題——《月光啟蒙》,你覺得這個題目起得怎樣?

師:的確,題目就像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總能吸引讀者再三品味。

師:《月光啟蒙》這篇文章挺長,生字特別多,有信心讀好嗎?(生)請大家自由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當然,也可以悄悄地請教我!讀完的同學舉手示意我。

師:這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五個生字詞,能讀好好嗎?

多媒體出示: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指名讀“”籬笆“時辰”兩個輕聲詞和三個生字,正音,然後齊讀)

(副板:蓮花落 混沌,提醒“落”“混”讀音,齊讀詞語)

多媒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在《盤古開天地》一課中,“混沌”是什麼意思?

師:是的。知道了“混沌”的意思,那你推想一下,“豁然開朗”是什麼意

師: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用一個詞來説(指板書),就是——啟蒙;母親把這份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説成一個四字詞語就是——月光啟蒙。

師: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問是學習的開始。課上到這兒,你能根據課

文提出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麼?(生舉手)不急,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有新發現了舉手示意我。

生: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這句子中為什麼説長歌謠?

生:“音韻”怎麼會是“芳香”的?課文為什麼用“芳香”來形容“音韻”?

師:是啊,不識字的母親,怎麼會是“我”的啟蒙老師呢?(副板:老師?)

師:從題目着眼提問,不錯。誰還能針對文章題目提出質疑?

生:為什麼月光可以啟蒙我呢?文章既然是寫母親對我的啟蒙,為什麼又叫“月光啟蒙”?(教師在課題旁打“?”)

師:善於提問,對語文學習來説至關重要。就本課而言,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不僅要用心讀書,還要學會用心思考,這樣,再難的問題也會變得輕而易舉。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副板: )畫出文中能體現“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語句,用三角號(副板:△ △)標出重點詞句好好體會,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寫下你的感受。開始吧!

生:母親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一句話,母親用唱歌謠啟蒙我。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

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師:多麼美妙的歌謠啊!想聽聽母親是怎麼吟唱這歌謠的嗎?

第5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月光啟蒙》,齊讀課題,再輕柔些,展現月夜的美好,寧靜。

1、玉石雕像般的母親為什麼是我的啟蒙老師?在美妙的月夜裏,母親到底為我做了哪些事?(板書:唱民謠民謠、講神話故事、猜謎語)

2、上節課作者告訴我們:母親能唱故鄉所有的歌謠,母親也為我吟唱過無數的歌謠,四十年後有這麼兩首歌謠總是縈繞在我耳旁,不曾忘懷,誰來讀一讀歌謠;(課件出示:歌謠)

3、你讀得很美,那母親吟唱的美嗎?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一生讀,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4、你認為美在哪?(點擊:甜甜的,輕輕的,深情)

5、想聽嗎?聽——(慢),籬笆小院裏傳來了母親的歌謠!(播放民謠音畫)

(出示段落)是啊!母親就是這樣甜甜、輕輕地為我吟唱,你能通過朗讀讀出這種感覺嗎?(提示:甜甜、深情、輕輕)(你再讀,誰再來讀一讀)

7、啊,母親用輕輕的、甜甜的嗓音為我吟唱,如此深情,以致讓我產生了幻覺,覺得這聲音就像——生接讀:三月的和風,像——生接讀: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生接讀: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1)讀着這段話,你們有什麼疑問嗎?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小院裏明明飄滿的是母親的聲音,為什麼作者説成是“芳香的音韻”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句子,作者説,母親的聲音像——

(點擊:三月的和風)三月的和風就是春風,同學們,你們想想啊,當三月的和風吹過,大地會迎來怎樣美麗的景色啊?(引導生想象:花、草、鳥??三月春風會吹紅桃花,吹黃迎春花,吹綠了草兒,大地到處花紅柳綠,芳香四溢)

你們想象得真美!母親的吟唱就像這三月的和風,吹開了花紅柳綠,到處是春意盎然,讓我們聞到了濃郁的——(點擊)芳香

誰能讀出這兩個詞的味道?太香了,讓我們將這濃郁的芳香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吧!

(2)啊,芳香的氣息真讓人陶醉!那母親的吟唱又像小溪的流水(點擊),小溪的流水聲是怎樣的?(叮叮咚咚??)母親的歌謠就像這小溪的流水,充滿了清脆,婉轉,動聽的

7、同學們,母親吟唱歌謠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其實,母親吟唱歌謠還有含義呢,現在誰能模仿母親的聲音甜甜地來誦讀這兩首歌謠?(再次出示歌謠)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母親通過歌謠想告訴我什麼呢?(要勤勞的母親,做個熱愛生活的人。)

(指着板書)1、啊!這就是母親的歌謠給我的啟蒙,啟迪着我要勤勞,只有勤勞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那她唱的那些幽默風趣的童謠,又將為我帶來什麼呢?

出示:童謠“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師範讀,拍着手邊讀)

呵呵,童謠除了可以像老師一樣拍手打節奏外,還可以找個好朋友玩對拍,跟同桌一起來試試吧,來讀第二首,齊:“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我們還可以一邊表演一邊讀喲,一起來吧:“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着花舌頭。”

2、我看得出來你們很喜歡這些童謠,對吧?能告訴我為什麼喜歡呢?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王國。

1、天資聰穎的母親給予我的不只是民歌民謠,(指名讀)誰來讀

出示: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出示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母親給我講故事的月夜,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

師:你們注意到圖中母親和我的表情了嗎?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2、師:你聽到母親在講什麼故事?(再次出示句子)僅僅是這兩個故事嗎?你怎麼知道?(生:文中有省略號,説明不只這兩個故事)

4、聽着聽着,此時你仰望星空,在這高深莫測的夜空中看到什麼?(生盡情説)

5、夜空變得如此的熱鬧,你驚喜嗎?(出示話)這段話中哪個字看出了作者與和你一樣的驚喜?

(點擊:竟)竟是什麼意思?居然,竟然,沒想到。,

6、我沒有想到什麼?多麼令人驚喜呀,你來讀讀這句話!

(我聽出了你的驚喜。誰能讀得更驚喜些嗎?誰還願意讀?)

7、師:是什麼讓高深莫測的夜空變成了神話的世界?

8、師:(指板書)太了不起了,母親!您講的故事不僅給我帶來驚喜,還啟迪我的想象,讓我浮想聯翩。來!讓我們一起來讀出這種驚喜吧!出示句子

1、在這如水的月光下,我們還聽到了這對母子的一段有趣的猜謎對話呢!

(師生互動,分角色朗讀“猜謎語“)我來當母親,誰來當孩子?其他同學來讀一下旁白。

2、猜謎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慈愛,智慧,富有才華)

3、(指板書)其實母親讓我猜謎語也是要啟迪我的想象和智慧啊!

4、啊!如水的月光下,童年的我,有了這樣一位擁有智慧與才華的母親相伴,怎能不充滿着無盡的幻想和快樂呢?所以儘管母親不識字,我依然深情讚頌到:生讀——

(課件出示)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1、這就是我的母親,這就是勤勞、智慧的母親,在我還是混沌無知時,是她用民歌民謠,神話故事、謎語,為我打開文學之門,讓我愛上了文學,成為一代詩人,否則現在我也只能是一名平凡的人了。所以想起這些,作者飽含深情説到——

(出示:文章最後一段,一生讀,讓我們記住母親的恩情吧!來,拿起書本,我們再來深請讀讀(第1句、1、2組讀,第2句第3組讀,以下類推)

2、四十年後,當我寫下這篇文章想親手送給這位天資聰穎的母親時——,

(出示課件)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3、現在你們能理解作者為什麼將母親給予他的啟蒙叫做《月光啟蒙》嗎?

是啊,在作者心裏,皎潔的月光就像那慈祥的母親,高貴的母親就像那純潔的`月光,童年的一幕幕美好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裏,定格在那個美妙的月光中,因此這份啟蒙被稱為——(生齊讀課題)“月光啟蒙”

4、月光啟蒙,我將終生難忘,感恩母親!感恩永遠!孩子們,就讓我們深情地向母親表達我們永遠的謝意吧!

6、播放:《天之大》孩子們,有首歌就唱出了這月光之下的母愛,老師很想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這就是《天之大》

師:媽媽,月光之下,靜靜地我想你啦,媽媽,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

孩子們,其實我們的母親與作者的母親是一樣的,她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的孩子,她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心,自己全部的愛給了孩子這一生最初的,最寶貴的啟蒙!讓我們代表作者大聲地對母親説一聲——感謝您,母親!

課即將結束,但愛與感恩將延綿不斷!回去後,請認真讀一讀冰心奶奶的文章:《往事》、《紅蓮》;寫一篇關於母愛的讀後感。(老師相信你們會有深刻的感想)

第6篇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民歌民謠。老師想先讓你們自學(出示歌謠)並提學要求(出示)在自學過程中,你可以自己動筆寫寫,畫畫。(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師:兩首歌謠應該怎麼讀呢?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回答的非常好,(出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讀?

師:想不想聽聽母親是如何為我吟唱的(放錄音)你覺得母親吟唱的好嗎?我們一起想象自己也在媽媽的懷抱裏聽媽媽唱着歌謠。(生想象)

師:剛才我們聽了媽媽唱的歌謠,你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麼?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中的一重要的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的母親及為好的童年生活。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用民間文學給我啟蒙,引領“我”走進了詩歌的王國。

在教學這一片段時,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表現令我驚訝,他們對民歌民謠根本就不感興趣,在自瀆時,發現有些同學在暗自發笑,我想,這也許是因為這些歌謠、民謠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緣故,早就落伍啦!現在的學生更喜歡的是卡通人物吧。

在聽母親吟唱的錄音,同時要求想象自己同樣也在媽媽的懷抱裏時,有些學生顯得有些不耐煩,更加不會感興趣,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進而一想,恍然大悟:現在的學生鍾情於電腦和電視,家中也沒有露天的陽台,父母也沒有心思給孩子講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謠,難怪毫無興趣。更何況,現在的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知識瞭解不少,對於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經沒有了聯想和憧憬……

在這些歌謠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自發的`進行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之間進行了討論,自己進行探究,一部分本來沒有學習自主性的同學在另一部分同學的帶領下體現出了自己學習的個性,他們也能積極思考,體會到了母親的勤勞,辛苦,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些都是同學自學體感受的,體現出來的。

在學習到最後時,我適合進行拓展,通過課外資料及學生的資料來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感悟更深了,我又及時拓展母親年老後的形象“母親老了,甚至失去了記憶,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通過拓展母親老年的形象,又適時回到課文,把作者記憶中的母親與年老後看到的母親進行強烈的對比。使學生更能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更能體會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人間處處有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閲讀是感悟、積累是過程、探索是發現,教會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看、多聽、多想,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取學習語文的信息。

第7篇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

1、同學們,上一課大家和老師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進了作者童年時的籬笆小院(出示課文插圖),看着這温馨的畫面,你會想些什麼?或是想説點什麼?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着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藴含着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

2、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個籬笆小院,與這對母子倆,一同分享他們的快樂!

1、師:作者成年以後,回憶起自己童年的夏夜,總是充滿深情地説:“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讀)是什麼讓作者對童年的夏夜總是念念不忘,覺得那樣的夜晚永遠是“美妙”的呢?

a: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景色美)

b: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那芳香的音韻。

4)讀完後你覺得哪個詞顯得很特別,特別的亮眼?(芳香)

5)為什麼呢?。引出並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聞,而這兒指的是什麼?

6)是阿這是聽了歌謠時讓作者的內心充滿了芳香。這裏“芳香”意思是:對世界對人生懷有一種美好的情感。不是嗎?不然哪有這樣的詩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7)同學們,你們見過芳香的歌謠嗎?那麼芳香指的什麼/讀出來。

8)讀歌謠。自由讀,指名讀。(讀出柔和,輕輕的,甜甜的音)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裏的孩子,聽着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麼?

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比較:自由讀看兩句有什麼區別?從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麼?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在這柔和的月色裏,母親為他唱歌謠,童謠,講神話猜謎語,作者聽着母親甜甜的的聲音,覺得童年的夏夜永遠是分外的美妙,不由發自內心地説……

②問:母親不識字,她怎能成為作者小時侯的啟蒙老師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親美好的聲音中,作者不知不覺懂得了要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對生活要充滿想象,從而使作者逐漸走上文學道路,做正直、有為的人。)

我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她永遠不再明白兒子的內心是多麼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答應一聲兒子的呼喚啊……

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1、師過渡:作者對他的母親充滿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詞唱得好: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時時給我們啟迪,給我們鼓勵……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 )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 )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2、文中有一處“……”你知道省略了什麼嗎?請寫一寫

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從這句中的一個“竟”字你能體會到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