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進軍》教案4篇 "踏足沙漠:探索自然與人文之美"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份名為《向沙漠進軍》的教學案例,該案例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瞭解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和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推薦給中國小老師或有興趣的讀者學習借鑑。

《向沙漠進軍》教案4篇

第1篇

問:大家已經學過説明文了,要寫好這種文章,首先必須抓住什麼?(説明事物的特點)

所謂特點,往往就是你有人家沒有的。不抓住,或者抓不住特點,就容易把猴子寫成人,把老虎寫成貓的。那麼,誰能説説“石拱橋”有什麼特點?(外型優美、結構堅固、形式多樣等)

師:當然,寫好説明文並不僅僅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還要注意説明的順序。説話、做事都需要講究一定的順序,否則會顯得雜亂無章。説話沒順序就説不清,人家會雲裏霧裏聽不懂你要説什麼;做事沒順序,會大大降低效率。寫文章,尤其寫説明文也一樣。這堂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今天我們也來學習科學家竺可楨的一篇説明文——《向沙漠進軍》。大家迅速找一下,沙漠有什麼特點?

能具體説説危害大在哪兒嗎?或者説,作者是怎樣來説明沙漠的危害大的?

明確:指出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並以地中海沿岸、我國陝西榆林地區荒漠化為例來説明。 (板書:危害大)

師: 沙漠不治理好,甚至對它置之不理,這頭猛獸勢必將給我們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這兩個地方就是明證。大家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地中海的南岸就是一片醒目的黃顏色,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橫亙整個非洲東西兩端的撒哈拉大沙漠。誰能想到,當初最繁華的,號稱西方文明搖籃的這塊土地竟會變成如今這副尊容呢?!而現在,除了陝西,在我國的北部、西北部仍然有大片的荒漠,我們仍然時刻面臨着沙漠的威脅。大家知道,北京城經常鬧風沙暴,這罪魁禍首就是沙漠。

問: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防治沙漠,使它不能在侵佔我們的地盤,不危害我們人類呢?要知道如何制止這頭怪獸為非作歹並制服它,我們首先得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站百勝嘛。大家在找找,哪裏告訴了我們沙漠這頭怪獸的的脾性和它的本來面目,它是怎樣向我們進攻的?(第四節)

2、説脾性(請一生讀之,眾聽並畫出關鍵語句來説明)

師:看來這傢伙是有些伎倆的,它還懂得戰術。無論它兩種方式的哪一種,其危害都不容小視。各有怎樣的危害?(一次大風沙襲擊,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沙丘所到之處,森林全被摧毀,田園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1、我們瞭解了它的脾性和進攻的手段,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去抵禦它的進攻呢?兵家有句格言,叫“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對於沙漠的不同的進攻方式,作者告訴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

明確:抵禦風沙襲擊——培植防護林和草皮; 抵禦沙丘進攻——植樹種草。(板書:抵禦進攻)

明確:前者可以減少風的力量,減少沙粒來源;後者可以固定沙丘,使之不再轉移。

師:作者對這兩種方法提出什麼要求了嗎?(明確:前者要並行排列的許多林帶,距離也有要求;後者要注意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

3、可是,僅僅這樣就夠了嗎?作者怎麼説?——“……還只是採取守勢……要向沙漠進軍,取得徹底勝利……”懂足球的同學一定聽過一句話,叫——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我們只有主動出擊,向沙漠進攻,去徹底地征服沙漠,才能長治久安。

那麼,怎樣向沙漠進軍呢,我們又需要帶上什麼武器呢?

交流問題:下面幾節文字,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説明人類向沙漠進軍,征服沙漠的?概括之。(板書:向沙漠進軍)

明確:所需“武器”——充足的水源;我國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用來征服沙漠;沙漠可以征服;向沙漠進軍的意義;可以利用沙漠地區的風和日照為人類造福。

師:從沙漠的危害到沙漠的進攻方式,作者告訴了我們“為何要向沙漠進軍”;從抵禦沙漠的進攻到主動的向沙漠進攻,作者告訴了我們“如何向沙漠進軍”;最後作者點出征服沙漠的遠大理想會很快實現。(板書:實現理想)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層層遞進,條理清晰,將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清楚而又科學地説明,是我們學習寫作説明文的典範。這種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説明事物或事情的説明順序我們叫它邏輯順序。(板書:邏輯順序)

問:可是作者為何要説“……遠大理想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會更快的成為現實”?它相對於資本主義國家有什麼優勢嗎?

明確:社會主義是全民所有制,他是一種為全民謀利益的社會,它有更大的凝聚力,它有利於最大限度的發揮羣策羣力的作用。不斷提出好的,富有創意的意見和建議,把沙漠的治理在儘可能快的時間裏得到解決。

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辦,這必將是舉世矚目的一屆體育盛會。然而,現在北京城仍然面臨着沙塵暴的威脅,大家能想想什麼辦法嗎,替我們的政府出出注意,好讓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和觀眾來我們首都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花園一般的美麗整潔的城市?可以小組討論,然後拿出你們認為小組最好的建議。果真有好的,我們送去北京奧體委。

危害大——進攻方式——抵禦進攻——向沙漠進軍——實現理想

《向沙漠進軍》教案4篇

第2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竺可楨寫的《向沙漠進軍》,既然作者把征服沙漠看作是一場戰爭,那麼戰場上就不能容許絲毫的馬虎,要對自己和敵方都有準確地瞭解,才能取勝,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體現這一準確性的。

2.瞭解人類征服沙漠的業績,樹立改造大自然的決心。

作者抓住向沙漠進軍這一中心,採用了邏輯順序和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等説明方法,深入淺出的展開説明,並使用恰當的詞語,準確地説明事物,使得讀者對沙漠有更準確地把握。

作者緊緊抓住向沙漠進軍這一中心,從為什麼向沙漠進軍,怎樣向沙漠進軍,向沙漠進軍的前景如何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有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

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看看它們有什麼特點。

(1)但是兩三千年來,這個區域不斷受到風沙的侵佔,有些部分逐漸變成荒漠。

(2)由於長城外的風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襲擊,到解放前,榆林地區關外30公里都變成沙漠了。

侵佔侵入襲擊都是貶義詞,都是沙漠進犯人類所使用的動詞;征服進軍勝利都是人類向沙漠進軍所使用的詞語,這和作者把人類征服沙漠比作一場戰爭相符合,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沙漠進犯人類的動詞有:打死、摧毀、埋葬,人類向沙漠進攻的動詞有:征服、收復、開闢等。

5.把課文第1自然段與下面這段文字比較看看它們的不同點。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人類自從有歷史以來就同沙漠作鬥爭,從流傳下來的傳説和記事看來,人類總是失敗時候多,勝利時候少;偶而獲得幾個據點,不久又前功盡棄了。亞非兩洲沙漠所佔面積龐大,從北非洲、大西洋海岸起一直到中亞,幾乎成一條沙漠帶。此外南北美洲和澳洲都有沙漠。世界六個大沙漠的面積合起來可達地球上全部大陸面積的1/10。以往的歷史上,人類沒有徵服沙漠,若干地區反為沙漠所吞併。

第3篇

1.複習、鞏固有關説明方法的知識,進一步理解説明方法在説明事物過程中的作用。

2.瞭解沙漠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人們征服沙漠採取的措施。樹立向困難作鬥爭的思想。

2.文章第二部分是重點,可以在講課前讓學生列出結構提綱。

3.第一課時,在閲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劃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並落實第二部分的結構提綱。

4.第二課時,複習舉事例、作比較、列數據三種説明方法,學習打比方、作詮釋兩種新的説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限制性詞語對説明事物的準確性和嚴密性。瞭解中心句和支撐

5.在複習或學習説明方法時,教師要着重指導學生自己去分析、揣摩。

人類要生存,要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就必須同各種各樣的困難作鬥爭,包括同自然災害的鬥爭。沙漠蔓延是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因為它無情地吞噬土地,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危害。據統計,全世界有六十三個國家受沙漠之害,總面積已達二千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中國,而且還在以每年五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擴大。長此下去,到本世紀末,全世界將有百分之十四的人生活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三分之二的人將受到沙漠化的威脅。我國也是長期受沙漠化困擾的國家。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要樹立同各種困難作鬥爭的決心。

竺可楨(1890—1974)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地理學家,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他是浙江紹興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華全國科技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在研究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以及變遷方面,在研究物候學和自然科學史方面著有論文多篇,並重視和帶頭參加科學普及工作。著有《竺可楨文集》。

這篇文章是竺可楨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為了我們認識沙漠、改造沙漠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1.課文題目是一個口號式的標題,具有鼓動性和號召力,鮮明地表達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

2.題目不僅揭示了全文的內容,而且成為劃分全文層次依據,同時還提示了文章內容的重點。看到題目,讀者必然提出思考的問題:為什麼要向沙漠進軍?怎樣向沙漠進軍?向沙漠進軍的前景如何?

教師提問:根據解題,文章可以分幾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第3自然段,説明沙漠對人類的嚴重危害,人類必須向沙漠進軍。這一部分用國內外事實,回答了為什麼向沙漠進軍的問題,擺出了向沙漠進軍的根據或理由。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一第12自然段,説明怎樣向沙漠進軍。這一部分不僅説明人類向沙漠進軍的種種辦法,而且分析了採取這些辦法的科學根據,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説明我們征服沙漠的美好前景。這一部分特別強調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會更快成為現實”,語氣堅定。

第一句話最重要,因為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展開説明的。

教師分析:為了説明“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文章列舉了國內國外兩個實例。分析這兩個實例應當注

1.“搖籃”和“荒漠”對比,説明沙漠危害之大。所謂“搖籃”就是發源地,當然是富饒的地區。這樣的地區,竟然“部分”地受到風沙的侵佔,可見沙漠危害之嚴重。

2.時間上的比較。地中海沿岸經“兩三千年”風沙的侵佔,部分地區變成了荒漠,而我國榆林地區,從清朝乾隆年間到解放前,就已經造成“三十公里都變成沙漠了”。這不過兩百年的時間。這説明什麼?前者是風沙自然造成的,後者則是由於“政府根本不關心農業生產事業,生產技術又不高,墾荒伐木”造成的,是人為的原因。人類破壞自然,一定受到自然的懲罰。

前者因為是風沙自然造成的,所以用“侵佔”一詞,含有強行佔據的意味;後者是人為的原因,使風沙有隙可乘,因而用“侵入”一詞。

教師提問: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點,主要內容是怎樣向沙漠進軍。這一部分可以分幾層,每一層的內容應當怎樣概括?

第二層:人類怎樣根本治理沙漠,就是如何利用水來向漠進軍(7-10自然段)。

第三層:巧妙地利用沙漠,使它為人類造福(11—12自然段)。

這一部分每一層在説明人類向沙漠進軍時都抓往了沙漠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治理沙漠。

第一層,沙漠逞強施威的武器是“游擊戰”和“陣地戰”,人類就利用風沙的這個特點,用培植防護林對付“游擊戰”,用植樹種草對付“陣地戰”,説明防禦風沙是在分析風沙進攻的特點基礎上採取的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第二層,在説明“取得徹底勝利,必須有充足的水源”之後,人類分析出沙漠地區含有充足的地下水源這一特點。那麼利用這一特點,人類就可以變防禦為進攻,使沙漠徹底改變面貌。

第三層,在説明人類利用沙漠時,也是科學地分析了沙漠地區“風力很強”日光“特別強烈”,“日照時間又特別長”的特點,然後利用這些特點,使沙漠成為一種資源。這種向沙漠進攻,又比利用水改造沙漠更具主動性,科學性。

以上分析,突出説明,人類征服沙漠必須依靠科學知識和科學分析。“過去人類沒有能征服沙漠”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教師提示:在分析第二部分內容的基礎上,落實這一部分的結構提綱。

這個結構提綱是第二部分內容的條理化,這樣的結構順

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內在條理,也符合人類的認識規律。同時説明,人類認識事物,必須科學地分析事物的特點。

教師提出:文章的第三部分緊扣題目,用富於鼓舞性的語言説明人類征服沙漠的光輝前景。

我們給文章劃分結構,必須依據文章的內容。內容上的聯繫就是結構上的關係。本文就是以為什麼向沙漠進軍,怎樣向沙漠進軍,向沙漠進軍會有什麼前景這三個問題構成了文章的內容,那麼也就成了文章三個部分的結構關係。第二部分在分析沙漠的三個特點的基礎上,以防禦、進攻、利用為內容主線構成了它的結構關係。

上面説的是文章大的結構關係。另外,還要注意小的結構關係,如比較關係、層進關係等。比如,文章第一部分,前面已經分析,第2、3自然段在説明“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時,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印證的,並且用“搖籃”與“荒漠”這種演變上的比較和時間上的比較,用詞上的比較來説明問題,使人們認識上逐步深入。文章第二部分,御、進攻、利用是層進關係,説明人類對沙漠認識上的提高和治理上逐步科學化。

1.文章用哪些説明方法?我們學過哪幾種?從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説明。

2.從文中找出主要的句子,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樣解釋。説明這些句子的。

1.在進一步熟悉內容的基礎上,複習舉事例、列數據、作比較三種説明方法,學習打比方、作詮釋兩種説明方法,掌握這兩種説明方法的作用。

2.瞭解什麼是中心句、支撐句及其相互關係,並懂得它們在説明文中的作用。

3.瞭解限制性詞語加強説明的準確性和嚴密性方面的作用。

前面我們分析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現在我們複習上下。

教師提問:這是一篇闡釋事理的説明文。説明文要用説明方法。這篇文章中運用了哪些我們學過的説明方法?

1.舉事例。文章前兩部分幾乎每一自然段都舉出了實例説明問題。舉實例不但使文章內容非常具體,而且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具有很強的説服力,使讀者印象很深。

2.列數據。比如,文章在説到培植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禦風沙的“游擊戰”時,説“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運用數據可以使説明具有高度準確性和科學性。

3.作比較。文章舉國外事例作説明時,就用“搖籃”對:“荒漠”作比較,對比鮮明,説明沙漠的肆虐程度。

教師提示:文章還用了作詮釋和打比方兩種説明方法。詮釋的意思就是解釋、説明。有的時候,作者提出一個看法,讀者並不明白,這就需要對這種看法作必要的解釋、説明,使讀者清楚這種看法的含義、提出的根據等。打比方就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方式,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或事理具體化、形象化,使讀者易於理解。

1.作詮釋。文章第1自然段提出:“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的看法。讀者對這個看法會感到新鮮、陌生。因此下面兩句便對此作詮釋。“有史以來,人類就同沙漠不斷地鬥爭。”一句,從時間之長説明這個看法的根據。“但是從古代的傳説和史書的記載看來,過去人類沒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區反而為沙漠所併吞。”一句,從鬥爭的結果説明這個看法的根據。

2.打比方。例如:把沙漠比喻成“敵人”,把沙漠的進攻手段比喻成“武器”,把沙漠進攻的方式比喻成“游擊戰”、“陣地戰”等,都是打比方。打比方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用來比喻的事物是人們都熟悉的事物,二是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上面舉的例子就是這樣的。人們把危害人類生存的沙漠比喻成“敵人”,把它危害人類的種種方式用“游擊戰”、“陣地戰” 作比,都反映了人類對沙漠的厭惡和憎恨的感情。由此可見打比方不但可以使事物或事理形象化、具體化,還直接表達了人們對事物的態度和感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文章以詮釋和舉事例為主綜合運用説明方法,是為了全面、深入地闡釋事理,使讀者易於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

教師提問:在第1自然段中哪個句子最重要?其他兩句與這個句子是什麼關係?學生思考、回答:第一句最重要。因為它是這一段的中心,它表達了該段的中心意思。這叫中心句。其他兩句對這句話起支持的作用,表現為對該句句意做出必要的解釋。這樣的句子叫支撐句。運用中心句,使全段的每句話圍繞中心句展開,內容更顯得集中,結構也更嚴密,同時在這兩方面還給讀者以提示。支撐句的運用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中心句,把握全段的內容。

要注意的是,中心句的位置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中或句尾,有時還需要讀者去歸納概括。但有一點,是不是中心句,應看它是不是集中表達了全段的中心意思。

教師提示:説明文是科學地説明事物或事理。要加強文章的科學性,在用詞上就必須十分注意。比如:

1.“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為什麼要加上“之一”?能不能去掉?回答是:不能。因為它反映了一種客觀實際,即人類的自然敵人很多,沙漠只是其中一個。

2.“古代埃及,巴比倫和希臘的文明都是在這裏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為什麼要用“產生和發展”這樣一個動詞性的並列短語?用一個動詞行不行?不行。因為文明的發展有一個過程,這個並列短語正反映了這種過程。沒有“產生”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產生”也沒有多大價值。

文章中用了大量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在加強文章的科學性、準確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1.“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有史以來,人類就同沙漠不斷地鬥爭。”這兩句話加點的詞都是限制性的。“最頑強”不但點明瞭沙漠這個“自然敵人”的性質,而且把沙漠歸入最難於戰勝的“自然敵人”的範圍之內。正因為它“最頑強”,才有下一句的“不斷”,“不斷”也就是同“沙漠”必須作長期鬥爭。

2“沙漠地區地勢平坦,風力很強”。“很”限制説明“強”的程度。有了“很”字,下面才能談到利用的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從文章中再找一些例子進行練習,以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而以詮釋和舉事例為主,並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目的是讓讀者易於把握和理解。不同的説明內容用不同的説明方法,使文章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內容的組織和表述也就更嚴密,更科學。

中心句和支撐句的運用,是為了使內容表達集中而明確,結構條理而清晰。我們抓住了中心句,並分析中心句與支撐句的關係,便可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層次。限制性詞語的運用是為了加強説明的準確性。我們要結合課文加以體會。

1.熟讀課文,深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從文中各找一個例子,説明本文運用了多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根據課堂上的分析、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4篇

(1) 掌握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鞏固有關説明方法的知識。

(2) 學習恰當使用詞語,準確説明事物的有關知識。

教師啟發提問,學生自行分析、討論,表述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老師適當點拔、歸納、小結,師生互動相結合。

分類説明、舉例説明等方法以及恰當的使用詞語準確説明事物。

1. 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自主、合作的討論式教學方法。

2. 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合作學習,在進一步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本文所用的説明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 課堂資源開發利用:通過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深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1. 學生分組交流所收集的材料,並談談感想;(4分鐘)

2. 推選優秀材料在班上交流;教師小結歸納。(3分鐘)

?1〉:這是一篇闡釋事理的説明文。説明文要用説明方法。文章中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從文中找出來,並簡要談談其好處?(設計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説明方法)

3、 教師分別提問差、中、好三類學生;並歸納小結。(5分鐘)

4、 分小組合作找出文中能夠體現語言準確性的句子。(5分鐘)

(四)評價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後後教師評價、鼓勵。

本文的內容比較複雜,作者能把這些複雜的內容説清楚,很大程度上得力於準確運用語言,要讓學生確實掌握這一點,就應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一系列自身勞動中慢慢地領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