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5篇 國小數學教案精選,助力教學實踐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本文提供了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覆蓋了數學中的加減乘除、分數、小數、圖形等知識點,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析,為廣大國小教師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5篇 國小數學教案精選,助力教學實踐

第1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7~18頁例1~2,練習四第1題。

1.經歷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

2.理解並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出示例1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

教師:如果用a、b表示兩個數,這個規律可怎樣表示呢?(a×b=b×a)

學生對這兩種算法進行觀察、比較,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觀察算式,有同樣的特點嗎?每排的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嗎?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書:16×5×2=16×(5×2) 35×25×4=35×(25×4)43×125×8=43×(125×8)誰能説出這幾組算式的規律?

學生3:三個數相乘,先算前兩個數的積或者先算後兩個數的積,值不變。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怎樣表示這個規律?

小結:同學們,我們一起總結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下面看同學們會不會用。

1?練習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説出依據。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5篇 國小數學教案精選,助力教學實踐 第2張

第2篇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於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藉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係。本課的難點在於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係。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温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複印存摺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温數據。

它們是以(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還是相反}

哈爾濱( —9°~~~—19° )表示—----今天氣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氣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温暖 ,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 0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帶有“+”的數有------------- 叫正數 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 叫負數 注:不可省略“—”號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小組彙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後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第3篇

“圓柱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拓展。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圓柱的高與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之間的關係。能力目標是通過操作,看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

本單元是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形體,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從直觀人手,幫助學生形成表象。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指導學生看書、觀察圓柱實物圖,採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討論,探索圓柱的特徵,並利用課件的演示,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1.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思路為:

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中,我們創設了3個學習情境,即創設實踐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探究情境。力爭達到感知圓柱特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效果。

新課後,我們設計了針對性和發展性的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基礎。

布魯納曾經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創設學習情境,在遊戲中自然引出課題。

讓學生學會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有效思考,通過學生的操作、觀察以及分析、比較,能夠概括出圓柱的特徵。

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圓柱側面展開圖的不同情況及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隨機演示學生得出的結論,可能有的學生會剪出不規則的圖形,我們也做了相應準備。

在整個教學中,以師生共同探討“圓柱”的特徵為主線,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合作意識,力爭促進學生的相互認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團結協作,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真正實踐新課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學不同的數學”的理念。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那我們就做一個摸一摸的遊戲好嗎?瞧,老師手裏有一個魔袋,裏面裝了幾種物體,其中有我們學過的,也有我們沒學過的,看看準能把我們沒學過的物體摸出來?

師:(一個學生摸出幾個圓柱體。)你能説一説為什麼沒摸出其他的物體嗎?

生:因為那些物體的面都是平平的,這幾個圓柱有一個曲面,能夠滾動。 師:你可真聰明。像這樣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能夠滾動的物體,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圓柱。

[反思:採用遊戲導入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摸一摸的遊戲中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徵。然後通過對比、辨析強化對圓柱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師:從大家的問題當中,老師看出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孩子。我聽説咱們班級的同學都很聰明,自學能力也很強,所以老師想讓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己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你們能行嗎?

師: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現在就請同學們發揮聰明才智,獨立閲讀數學書74頁和75頁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結合你手中的圓柱體,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來感知圓柱的.這些特徵。

[反思:概念教學要求嚴密性和準確性,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邊看書邊觀察實物,使知識得到整合。]

師:看完書的同學請把你瞭解到的知識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嗎?(小組交流彙報讀書體會。)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呢?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介紹你們所瞭解的圓柱呢?

生:我知道了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能準確地概括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來。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你是怎樣理解完全相同呢?

師:那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這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反思: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髮現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於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他們利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採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師: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啊!現在通過課件演示,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發現好嗎?(課件演示:圓柱體上下底面重合圖。)

師:(出示課件。)老師在圓柱的上下底面之間畫了4條線段,這4條線段是否都是圓柱的高呢?如果不是能説出你

第4篇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使學生歷經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的各種算理。

(出示世園會吉祥物)小朋友們好!我是20xx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吉祥物長安花,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你們要是想去世園會看漂亮的花朵呢,只需要闖過兩關就可以啦!你們有信心嗎 ?

口算時強調計數單位如2+4,表示2個一加4個一得6個一,所以3+4=7

40裏面有()個十。 7個十是()。 6個十是() 10個十是()。

看!來了這麼多遊客,還有小朋友呢。請孩子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了哪幾種顏色的花;觀察這一塊,你發現了哪些和花有關的數學信息?(有20盆紅花,10盆黃花,紫花30盆)根據紅花20盆,黃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請四人為小組相互説説。

學情預設: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紅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紅花多多少朵?…(根據學生板書: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還有多少?)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老師為你們高興。

2、 仔細觀察這六題,你發現了什麼?(揭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師:剛才很多孩子還沒有學就已經算出了10+20=30,很棒!那你們是怎麼算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b.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d.用十作單位:10裏面有1個10,20裏面有2個10,加起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課件演示)

師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有數數的,有計算的,有用數的組成,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不管你喜歡哪種方法,結果都是一樣的,老師也喜歡這種算的方法,就是把10、20看作1個十、2個十,就把10+20變成了1個十加2個十,合起來是3個十。20+30怎麼算?50+40呢?40+60呢?

生1: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三捆減去一捆就剩下兩捆,兩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減想加的辦法算出來的,因為10+20=30,所以30-10=20

師結合圖演示,從3個十里去掉1個十還剩2個十,所以30-10=20.這樣想的孩子請舉手。補充70-20呢?100-40呢?

師:接下來讓咱們先活動活動小手“擺一擺、算一算,看看誰的小手最靈巧”。30+40 70-30

(先拿3捆是30,又拿4捆也是40,合在一起是7捆,就是70根)

(先拿7捆是70,又拿走3捆也是30,就剩4捆,就是40根)

(課件出示)工作人員見我們小朋友這麼聰明、可愛給大家送來了礦泉水快來看呀!

師:一盒有多少瓶?(10瓶)一盒就是幾個幾?(一個十)左邊有幾盒?那右邊呢?現在請孩子們根據圖馬上完成算式式。(展示訂正)問:40+20指圖説你是怎麼算的?60-20呢?(重在説算法,結合圖)

師:咦,到底該走哪條路呢?別急!有明明支招呢!咱們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學生算完後)哪位同學願意説一説?

通過這3組題,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上下兩題的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3、 你們這麼棒讓老師很驕傲,我請你們吃水果算對水果上題才能得到吆!説説你是怎麼想的?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4、該回家了開火車,第一個同學當火車頭先編一個題,第二個同學用前一個同學的得數在編一個題,加減法不限,如生1 説20加40等於60,生2 説60減50等於10……

這節課-我們有什麼收穫?(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保護環境、……)只要愛觀察,愛動腦,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有數學,你每天都能學得開 心,玩得快樂!

第5篇

1、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力求體現出新的課程理念,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學習這些內容,整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加強直觀教學,在生活中學習新知、感悟計量單位,讓孩子在生活中觸摸數學。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孩子主動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對這些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進行梳理、歸類,加深認識已經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認識這些計量單位間的聯繫和區別。

3、通過設計各個層次的練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1、使學生加深認識已經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認識長度、面積和體積及其計量單位的聯繫和區別。

2、進一步體會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加深理解各種量相鄰計量單位之間進率的大小。

3、能正確地進行名數之間的改寫,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同學們,五一長假,六(1)班有個同學寫了這樣一篇日記,一起來欣賞一下(請一生朗讀日記),聽了這篇日記,你覺得文中出現較多的是什麼?

對,裏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長度、面積、時間等等,其實,我們在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都要接觸各種量,進行各種量的計量,每種量都有它的計量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複習量的計量。(板書:量的計量單位)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觸各種計量單位,新課的出示顯得非常自然]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單位呢?

容積與體積有什麼區別?容積單位有哪些,它與體積單位有什麼聯繫?(學生回答後板書)

教師出示一根線段、1個1立方厘米、一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一個磁盤等實物,讓學生觀察思考:哪些是指長度,哪些是指面積?

a、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它的稜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b、用稜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稜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少長?

提問:你能發現長度、面積和體積相鄰計量間的進率有什麼特點嗎?

師問:如果你是小老師,你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呢?(強調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等單位間的進率)

練習口答:(投影出示)考考你:在( )裏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的名稱:

六(1)班教室的面積約是48 ( ),一種保温瓶的容量是2( )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稱哪些物體重量一般要用克?請你觀察:老師手裏的一袋食用鹽大約重多少?一袋味精呢?

(象我們學校工地上的1袋水泥是50千克,那麼20袋就是1噸)

時間過得真快,上課至現在已經有十多分鐘了,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交流彙報第119頁上的內容。

師:看了這張表格,你還有什麼問題要考考大家?(學生問:1個世紀有多少天?老師鼓勵他們課後去計算一下)

腦筋急轉彎:小明今年五年級啦,今年的2月份剛過了第3個生日,你知道他是幾月幾日出生的嗎?他今年幾歲呢?

你知道今年是閏年嗎?為什麼?如何判斷平年還是閏年呢?

(3) 關於時間問題,老師也想考考你:完成練習二十五的第6題,反饋校正。

[這些計量單位的複習,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自學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計量單位,估算多少計量單位,在重點、難點處精心設計練習,同桌學習、小組探究,自學提問,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計量單位。]

估算一下:教室黑板的長是多少(4米),寬呢?(1.20米)

象1.20米,就叫做名數,名數有單名數與複名數之分,請你分別寫一個,同桌交流一下。

在實際計算中,我們要進行名數的改寫,名數之間的改寫要注意些什麼?看書,在書上找到相關的句子。

完成書上的例題1。邀請同學上台進行講解(強調解題的'過程)

教師小結:這裏的每組題有什麼聯繫與區別?要注意些什麼?

[名數的改寫是一個難點,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當小老師,上台講解。旨在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教師再強調注意點,改變了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

1、在老師的材料袋裏摸一張紙條,然後考考你的同學:

2、投影出示:把左右兩邊相等的連一連: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玩,請你拿出自己帶的實物,觀察一下,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獲得的信息。好嗎 ?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到處有數學知識,較好地掌握了計量單位。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

這是一節複習課,教學時我把目標定位於讓學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進行學習,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記計量單位及進率,這與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應該讓學生親歷,讓他們經歷深層思維的形成過程是相吻合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生教材:教學時,教師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實物,讓學生對抽象的計量單位有一定的理解,同時,讓學生自帶實物進行學習,學生在平時吃的暑片、可樂等實物上見到了克、千克(g、kg)、升、毫升等計量單位,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真正觸摸了數學,拓展了課堂知識。

2、激活學生:課堂上,這些計量單位的複習是在學生自學反饋的基礎上完成的,老師只是幫助梳理了一下,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學得非常輕鬆。教師是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

3、評價激勵: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評價、小組評價、同桌評價等等,讓學生經歷了對生活經驗的感悟過程和對數學知識的思考過程,在學生親身感受的過程中,較好地實現了本課的情感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