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班科學教案範文4篇 大班科學教案範文: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來源:巧巧簡歷站 8.62K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提供一些關於大班科學教案範文的參考資料,幫助老師們更好地設計和實施富有創意的科學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關於大班科學教案範文4篇 大班科學教案範文: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第1篇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1.經驗準備: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會記錄實驗結果。

a.各種實驗材料(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做實驗了,這裏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一看哪些物體會沉下去?,那些物體會浮上來?用符號標記。

3.師:教師巡迴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並對於個別操作較慢的幼兒進行指導和鼓勵。

4.師:並現場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為沉,有的幼兒認為浮)通過實驗驗證,統一認識。

5.師小結:我們通過操作後發現金屬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下沉像(回形針、釘子、硬幣)木質和塑料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塊、雪花片、瓶蓋)。由此可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料有關。

1.師:剛才的結果中我們都看到了,物體在水中的現象都是不一樣的,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請小朋友嘗試操作,如何讓下沉的物體上浮?看看有什麼樣的辦法。(有的是通過藉助外力,還有的是改變自身形狀)一起來探索。

3.師小結:我們發現橡皮泥浮起來了,實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會下沉,但是我們通過改變它的形狀,由原來的下沉變成了現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變液體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它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了。它就會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環節中滲透了有關浮力的知識,引導幼兒對浮力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同時,潛移默化地薰陶幼兒對有關浮力的瞭解。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改變橡皮泥本身的形狀可以讓原本下沉的物體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邊還有什麼物體也可以這樣來操作?大家蒐集一下,然後通過實驗的方法自己來試一試,看一看吧。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5.本節課的不足在於拓展延伸時由於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後還要多探究,並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後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關於大班科學教案範文4篇 大班科學教案範文: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第2張

第2篇

1、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佈置“文具店”並作統計記錄。

3、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並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1、介紹我的文具——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2、佈置文具店——每組佈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3、統計文具——幼兒作文具店統計員,統計並記錄本店的文具數量。

4、遊戲;小小文具店——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並能為後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第3篇

1、導入:比較大汽車與玩具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成玩具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2、説説生活中縮一縮後的物品發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展思維活動。

3、瞭解縮一縮的發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4、玩一玩縮一縮後的發明。激發幼兒發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驗。

5、幼兒嘗試用縮一縮的方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創新發明,激發幼兒創新的興趣與在生活中的創新意識。

1、感知“縮一縮”是發明創新的方法,體驗創造性想象的樂趣。

2、激發和培養幼兒關注生活的意識,瞭解“縮一縮”創新的方法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發明創新。

1、課件;2、小汽車若干輛;3、各種用縮小方法發明的物品(小牀、小房子等)

一、觀察玩具小汽車,比較大、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小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裏有好幾輛汽車,看看這些汽車和我們爸爸媽媽開的汽車一樣嗎?(教師提出:那我們一起開着這些車一起去遊玩吧!幼兒回答不行,教師提出為什麼不行呢?幼兒回答出各種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師:對了,這些汽車是設計師叔叔把爸爸媽媽開的汽車縮小了發明出來的。

二、説説生活中縮一縮後的物品發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展思維活動。

師:把能開的大汽車縮成了能玩的小汽車,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車,太棒了!能縮小不光是汽車,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是在縮小後發明出來的,你能想到有什麼嗎?

三、瞭解縮一縮的發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縮小的方法發明的物品,老師這裏有幾件物品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縮一縮,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

師:請小朋友幫暖瓶來縮一縮會縮小成什麼呢?(請四、五個幼兒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縮小成保温瓶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三、四個幼兒回答,教師在説保温瓶在外出時攜帶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車、電腦、沙發、牀請小朋友幫忙縮小並説出用途。

小結:自行車縮小成兒童自行車小朋友騎更方便;多組沙發縮小成單人沙發後、大牀縮小成摺疊牀佔的地方少;暖瓶縮小成保温瓶後外出攜帶方便;縮一縮是把一件物品壓縮、縮小、摺疊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縮一縮後的發明。激發幼兒發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驗。

師:老師這還有許多縮小後的物品,請你們玩一玩,告訴大家這些物品是有什麼縮小來的?

(2)現在小朋友們來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麼物品呢?他是由什麼物品縮小來的呢?

(3)那這些縮小後的物品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用途呢?

師:縮小後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帶了樂趣。

師:在我們的這間教室的'牆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來縮一縮,你想來試一試嗎?那你想縮小哪一件物品呢?你會把他縮成什麼樣子呢?縮小後會有什麼好處呢?(請五、六個幼兒來説一下。)

師:小朋友的縮小發明很好,那我們的身體能縮一縮嗎?,會縮成什麼樣子呢?(縮腿、縮胳膊)我們縮成現在這個樣子可以幹什麼呢?可以去到什麼樣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師:我們小朋友縮小後到哪裏去了?(桌子底下)我們縮小後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體都能縮一縮,那動物能不能縮呢?有什麼動物能縮呢?(烏龜、刺蝟),烏龜、刺蝟縮一縮有什麼用呢(保護自己)那植物能縮嗎?老師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縮叫含羞草,一碰葉子就會縮起來。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還有什麼能縮一縮吧。

整個活動的環節設計緊扣活動目標,層層遞進,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做鋪墊開展活動,通過啟發感知、遊戲、講述與操作讓幼兒參與整個過程。活動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讓幼兒思考、體驗。瞭解縮一縮是發明創新方法,感知縮一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激發幼兒大膽去創新的願望。活動中動靜結合,注意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發現,讓幼兒思維活躍,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品質。

縮一縮是新的發明創新的方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對生活的觀察活動很重要。需要在課前多做一些觀察活動準備,讓幼兒的生活經驗更豐富些,便於幼兒更好地發散思維,進行創新。在物品縮小講述中多讓幼兒説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要先説出答案,幼兒的創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第4篇

我園大多數孩子都生活在農村,而且有許多孩子的房前、屋後都有一片竹林,孩子們雖然都喜歡在竹林下做遊戲,但是對竹子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感性認識之上,並沒形成系統、全面的認識,而且近期我班有部分幼兒到附近古鎮遊玩的時候,買回了一些用竹子製作的玩具,並且帶到班上來和小朋友一起玩,還相互討論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椅子,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籃子,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筷子等等,興趣非常濃厚。我想,何不讓孩子們在已有的興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瞭解一些竹子的外形特徵、種類及用途,激發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多變的竹子》。

1、認識並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瞭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發展幼兒細緻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學會與同伴分工合作。

3、培養幼兒熱愛鄉土文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認識並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瞭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難點:發展幼兒細緻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分工合作製作出竹製品。

1、活動前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竹子,豐富其關於各種竹製品的有關知識。

2、部分竹製品的成品,如:竹傘、竹笛、竹筒、竹杯、快板、白紙等。

4、各種竹片、竹條、竹圈、竹筒以及線、剪刀、膠棒、透明膠、彩色紙等各種相關操作材料。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你們想去嗎?”?

師:“那就跟我走吧!”教師帶領幼兒走過竹林來到操作現場。“瞧,這裏有這麼多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玩一玩?”

師:“那現在就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選你們需要的材料,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做你們喜歡的玩具吧,每種材料端一筐,你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做。”教師進行巡迴觀察指導。

師:“我看見好多寶貝都做好了,那把你們做好的玩具都拿過來,讓我們大家看看。”幼兒將自己製作的作品拿在手上。

師:“跟你的好朋友説一説你們都做了什麼玩具呢?”幼兒進行相互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簡單介紹。

1、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感知竹子和竹筍的外形特徵。

師:“寶貝們,告訴老師你們手中的玩具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那你們認識竹子嗎?竹子到底在哪兒呢?”幼兒回答,並尋找自己周圍的竹子。

師:“那現在就把你們手中的玩具放在桌子上,和老師一起去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竹子吧,然後把你們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告訴老師。”幼兒自由結伴,對竹子進行自主探索。

師:“把你們看到的,摸到的竹子的樣子告訴我們吧。”幼兒相互交流。

師:“竹子長的什麼樣子呢?” “竹子的身上有什麼呢?” “竹子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叫它什麼呢?” “它長得像什麼樣子呢?”

師:“筍殼就象竹筍的衣服,因為竹筍寶寶很怕冷,所以在外面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慢慢的等竹筍寶寶長大了,它就脱去厚厚的外套長成竹子了。”

師:“其實竹子有很多種類,那你們知道我們身邊的這種竹子叫什麼嗎?” “現在老師來告訴你們,它叫慈竹。那除了慈竹你們還知道哪些竹子呢?把你們知道的竹子告訴身邊的`好夥伴。”教師傾聽後請個別幼兒講述。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漂亮的竹子圖片,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吧。”

四、認識竹子的用途,並出示幼兒平時收集的部分竹製品 。

師:“原來在我們身邊還有這麼多種竹子,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被叫做世界竹子之鄉,還被叫做竹子王國呢!那你們知道竹子在我們生活中都有什麼用處嗎?動動你們的小腦筋,把你想到的竹子的用處身邊的好夥伴聽聽。”教師傾聽後請部分幼兒講述。

師:“寶貝們,你們找一找在你們旁邊還有什麼是用竹子做的。”引導幼兒説出裝材料的簸箕、籃子和用來坐的席子是用竹子做的。

師:“小朋友都告訴了老師竹子有這麼多用處,你們可真棒,老師這還有許多小朋友在洛帶古鎮玩時帶回來的用竹子做的玩具,你們看這是什麼?” 出示部分竹製品的成品。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這是什麼呢?” “那你們知道紙是用什麼做的嗎?” “其實紙也是用竹子加工製作成的。”

師:“剛才你們用竹子製作了這麼多玩具,現在就拿上你們自己製作的玩具和小夥伴一起玩吧!”幼兒愉快地自由結伴玩耍,自然結束活動。

竹子對於孩子們來説一點也不陌生,但是真正瞭解竹子的寶貝不多,因此我根據孩子的興趣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去了解身邊常見的事物。由於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園旁邊的竹林中進行的,很貼近農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興趣非常濃厚,整個活動很輕鬆、愉悦。環節設計也很清晰,重難點明確,整個活動設計是以幼兒為主體,充分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