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7篇 草原課教學設計:生命之源的探究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本文以《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主題,針對國中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體現了情感教育與思維培養相結合的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閲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課文內容。

《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7篇 草原課教學設計:生命之源的探究

第1篇

?淺談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藉助媒體,拓展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新課程理念認為,每堂課的學習終點,應當同時又是新認知活動的起點。為此我十分注意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但因課外閲讀畢竟在課外,無論是閲讀材料尋找,還是閲讀活動的組織,具體運作來起困難重重,學生往往很難及時找相關的課外讀物。有了計算機媒體輔助,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計算機憑藉其可以儲存大容量大的優勢,為語文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我們可以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尋求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縮短大社會和小課堂的距離,縮短社會現實與學生思想交際的距離,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悟性、靈性和創造性。如我在教完了《草原》一課後,我佈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讓學生寫一份有關草原的導遊詞。學生通過主動上網收集相關資料,整合有關素材,再配上優美的ppt、有聲有色、內容豐富。再加上與之相符的導遊詞,可以説是錦上添花。這項綜合作業,其實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一種培養,對學生拓展學習的一種有效鍛鍊。

光愛用還不行,還得靈活運用,有機整合。我們認為,遠教資源應該是一個素材庫,而不應是一個成品庫。因為做好的課件太僵化,限定了教學思路,讓教師受制於它,讓課堂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缺少了奔湧的活力。我們最歡迎的是緊密結合教材,有助於突破教材重點難點的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素材,我們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運用這些資源。我們一般不使用遠教資源中制好的課件,而是巧借遠教提供的素材進行二次開發利用,或用其激qing導入,或在學生“憤”、“悱”的時候用其“啟”、“發”,或在學生激qing乍起的時候用其推波助瀾,將學生思想感情引向昇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遠教資源還處於剛剛開發的階段,難免會有一些東西不盡如人意。舉一個例子,國小語文五年級教材中有一篇課文《草原》,在老舍先生筆下,草原“翠色慾流”,蒙古人民騎在馬上,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裝,“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朝我們飛過來”。而在遠教給我們提供的視頻中,草原上只長着稀稀落落的草,露出底下的黃土,馬跑過,揚起陣陣塵土;蒙古人呢,戴着灰色的鴨舌帽,穿着藍色的中山裝,顏色非常單調。這不但沒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極大的破壞了老舍先生用優美的語言在學生心中營造出的草原的美。像這樣的資源,我們在備課時就應當堅決捨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個性化閲讀,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自讀自悟,讓課堂“美”不勝收〗

美是語文課的靈魂,這是由語文學科的特性所決定的。國小語文課文中藴含無窮無盡的“美”:瑰麗多姿的語言、獨具匠心的佈局、栩栩如生的形象、妙趣橫生的細節、動人心魄的情景……這種種“美”是靈動的,帶有非理性模糊性特點,帶有欣賞者自身的人格印痕,它拒絕死板機械、拒絕唯一的標準答案,那些重理性説教、重繁瑣分析的課堂,是難以把學生帶入美的殿堂的。只有精心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自讀自悟,課堂才能異彩紛呈,洋溢着美的氣息。

例如教學《草原》第一自然段時,教師沒有去分析草原的幾個特點,而是引導學生從讀入手,找出自己喜歡的優美的句子,有滋有味地去品讀,邊讀邊想:草原美在哪兒?你的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由於沒有過多的束縛,孩子們很輕鬆,也很投入,他們以其自身的知識、經驗、感悟,對文本作出了富有個性的詮釋,讀出了新意,讀出了創意,讀出了文章的未盡之意,傾吐出了富有色彩的個性化語言:“葱綠的平地、碧綠的小丘,各種各樣的綠簡直把我浸染了,彷彿空氣都變成了綠色的。”“放眼望去,綠浪翻滾,側耳傾聽,沙沙作響,那是翠綠的浪花在舞蹈、歡笑。”……接着,教師為孩子們播放一段草原風光的錄像,並配上《草原牧歌》那悠揚的笛聲,讓他們親身感受草原神奇的魅力,使之賞心、悦目、悦耳。最後,教師再次激發:“如果你置於這美妙的境界中,你想做些什麼?”孩子們的每根神經都被激活了:想跳舞唱歌,想攝影作畫,更多的孩子是“詩心蕩漾”,想同老舍先生一樣,低吟一首小詩:“草原青青河水清,羊兒肥壯馬兒歡……”

美的文本與美的資源和諧交融,孩子們感悟是美的、詩意的,課堂也是美的。這美久久地在他們心中激盪,而不至於分析來分析去,結果學生只記住了“草原又大又美”這個抽象空洞的概念。

以“情趣”激勵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情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立體性”的調節作用:情趣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內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有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在教學《草原》一課時,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草原的描寫創作一幅圖畫。學生邊讀課文邊蘸綠色顏料作畫,課堂氣氛活躍。他們通過顏色的“塗抹”,體會到小丘線條的“柔美”;通過色彩的濃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慾流”。在此基礎上,我又以生動的教學語言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的美景。這時,老師提出:你能根據圖畫,想象出羊羣在草原的美嗎?用比喻句來描述。這時學生已有了創作的慾望,思維活躍,有的同學説: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就像天空中飄浮的朵朵白雲。有的同學説:羊兒在悠閒散步,像在大海中揚起了點點白帆……

【湖南省懷化市麻陽縣苗族自治縣民族國小 龔文山】

國小語文大多文質兼美。有的課文文筆清晰;有的課文情深意長,富有感染力;有的課文富有幻想。在語文課堂中,可以通過朗讀、錄音、掛圖來創設特定的情境,以感染學生。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繪了一幅色彩斑瀾的草原景色,這是作者對草原無比熱愛的感情的體現。上課時,教師可以先朗讀示範,讓學生受到感染,然後讓學生小聲讀──放聲讀──欣賞讀,這樣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草原的美。

?讓自主學習成為課改樂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圍繞學習目標自主探究,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

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如果在教學中自主地選擇和確定學習的方向和目標,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發現和選擇學習材料,並親身體驗到學習的結果,這將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學習方法──讓學生自選: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同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儘可能多的知識。

例如教學《草原》第一段,引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法來理解草原遼闊美麗的特點。學生們興趣盎然,有的採用“電腦繪畫法”,描繪出一幅奇麗的草原風光圖;有的採用“感情朗讀”,讀出草原一望無際的遼闊美,草原詩情畫意的風光美;有的採用“做導遊”的方式,利用電腦展示自己蒐集的草原風光畫片,繪聲繪色地向“遊客”介紹草原的特點,“遊客”可以嚮導遊隨時發問;在欣賞草原奇麗的美景時,有的輕輕吟誦起《敕勒歌》的詩句來抒發內心的感受;有的還為草原風光寫一句廣告語。在理解課文“蒙漢情深”的中心時,學生們在選擇學習方法時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個性特點。有的採用“表演式”,當小演員,表演熱情好客的牧民怎樣熱情招待漢族客人的,展示草原牧民熱情好客的人情美;有的採用“歌唱”的方式,以一首《讚歌》讚頌蒙漢人民情深意長的團結美;有的採用“舞蹈”的方式,伴着《草原牧歌》的旋律,自由跳舞,讚美勤勞的草原人民;有的還採用“想象法”,伴着《敖包相會》的音樂,想象蒙漢人民難捨難分的情景,並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出來。讓學生選擇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不限制思維範圍,不規定思維路徑,鼓勵獨出心裁和標新立異。

?讓自主學習成為課改樂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圍繞學習目標自主探究,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作業內容·讓學生設計〗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我讓學生自己做主,自由安排作業內容,自我設計作業形式,使作業成為點綴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道絢麗的風景,展示“紅杏出牆”的個性。

例如教學《草原》一課,學生在課前和課後分別設計了極富創造性的作業形式:

⑴ 積累類。摘抄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⑵ 繪畫類。用七彩的畫筆描繪草原如詩如畫的風光。⑶ 小報類。通過查閲、蒐集資料,以小報的形式介紹蒙古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7篇 草原課教學設計:生命之源的探究 第2張

第2篇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感受草原的美麗。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説説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初見草原——路上——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提示的句子填詞語:這是( )的草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並有感情的朗讀。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説説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②想象草原上羊羣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為什麼要驚歎,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着寫一首小詩。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提示的句子填詞語:這是( )的草原人。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並有感情的朗讀。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説説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3)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4)這時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 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

②連起來説説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裏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説什麼?試着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説的話。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文章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着草原來展開的。)

第3篇

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薰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並且能背下來。

1.激情導入。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想)請讓我帶大家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讓學生欣賞。

2.板書課題。欣賞完了,草原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景色美麗,草原遼闊)作家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內蒙古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帶着疑問,這節,我們一起來學習12.《草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草原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初略地讀了課文,我可以向大家提個問題嗎?(可以)課題是草原,課文寫了草原什麼呢?板:景色美麗 熱情好客。

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喜歡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右手,喜歡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左手。(看來呀,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現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內容呢?(景色美麗)為什麼呢?我尊重大家的意願,帶大家去感受這部分內容。

1.自讀自找(不理解詞、句、其它問題) 合作、探究(不懂的問題) 相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

①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彙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未能解決或解決不理想時,教師啟發、解疑,學生對翠色慾流、勾勒、渲染等詞理解不深刻,教學中採用實物感悟法(翠色慾流),操作演示法(勾勒、瀉染)加深對詞意思理解。

學生提不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a.一些難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麼特點?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c.…… ,剛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決了很多問題,面對景色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果不進行細細品讀一番,去受到美的薰陶,實在遺憾!

①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a.自己練讀。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③出示認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讀感受部分: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教師引讀)。

⑤同學們閉上眼睛,聽着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貼出景色美麗這部分的思路,在音樂的渲染下,美美地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部分內容,再次感受草原美麗的風光。

1.展示蒐集到有關草原的圖片、詩歌、歌曲……小組中交流、欣賞。

2.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遊,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可借鑑課文中好詞、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語言來介紹,看哪組同學最有創意,小組合作解決,選代表發言、評論。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回過頭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讚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學生邊聽邊欣賞。( 執教:周善慶 指導:鄒武林)

第4篇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的熱愛西部之情和珍愛蒙漢的民族感情。

1、課前要求同學們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關情況。

2、有關美麗的草原的風光片和能抒發美麗遼闊草原歌曲。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於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

(學生盡情説一説,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説一説這裏牛羊成羣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運用情景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使他們對草原有個初步的認識,知道草原是遼闊美麗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這種初步的認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學產生對草原的嚮往,也有利於進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麼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 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麼?

1 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很多,現在就讓我們帶着對草原的好奇,一起來到草原。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草原的什麼?

蒙的讀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 ”,“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讀作“s씓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慾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脱: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害。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1 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 板書:風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後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結構和線索,使同學們初步感知文章的寫作脈絡,以便於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物可尋,有章可遵。]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並理解以下語句:

a能不能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b“茫茫”是什麼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麼有的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a翠色“欲”流,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b“翠”是什麼顏色?那為什麼不説綠色要説“翠色”呢?區別在哪裏?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g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麼使人驚歎?是什麼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麼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麼呢?

(4)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麼真實的草原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3 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藉助感性的畫面內容 直觀場境 把學生帶入情景之中 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1同學們都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老師也看出,你們對草原充滿無比熱愛之情,那麼這篇課文,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筆觸表達情感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找一些描寫草原美景的文章,課後和同學們讀一讀。

1、複習有關詞語:教師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3、初入草原,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風景之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來寫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過回顧,重温遼闊草原美麗風景,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裏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裏的另一番景象 。

自學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後的感受。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很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 抓住這句話感受草原的寬廣和草原行車的灑脱。)

2 像一陣風吹來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

( 身着盛裝是蒙古人民的一種熱情的待客方式,他們策馬疾馳而來,充分看出他們的熱情。)

3 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聲音的嘈雜,草原的熱鬧,手與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

?合作交流,給予學生學習空間,培養自學交流能力】

4 同學們 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 你體會到了嗎?那麼你能夠帶着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1、 多麼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説什麼,做什麼?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客人會怎樣感謝?

(3)幹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説説你的祝酒辭。

(4)鄂温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夥子表演賽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讚美他們。

(5)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麼?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麼,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後認真完成。

第5篇

2、讀懂課文,在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

1、課前播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問:你聽出了這是一首關於什麼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草原有關的課文,齊讀課題。

2、草原景色美,美在什麼地方?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敍述的?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作上記號。

⑴ 天:“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⑶ “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⑷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學生分別找出並讀出,抓住重點詞理解,結合課件,圖文並茂;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語言文字所描述的畫面;感情朗讀。)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為什麼驚歎?為什麼久立四望?為什麼又想低吟小詩?)

7、草原上的景美,人更美,草原上的蒙古同胞多麼熱情好客呀!

⑴ 以四人小組學習讀讀寫蒙古同胞熱情好客的段落。説説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蒙古同胞的熱情好客?

⑶ 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正如《愛我中華》這首歌唱的那樣: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第6篇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學習重點: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的熱愛西部之情和珍愛蒙的民族感情。

4、理清課文脈絡,課文都寫了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語句。( )

2、想象感受: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看見這樣的情景總想高歌一曲,同學們要是見到這種美景會不會有類似的感受呢?

3、感情朗讀第一段。加上自己的感受,讀得輕鬆愉快!

3、你們看到這樣的草原,這樣的草原人,想做點什麼?

1、愉快的相見,盛情的款待,盡情的聯歡,讓主客忘記了時間。太陽已經偏西了,他們誰也不肯走,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4、同學們想想,假如我們和老舍爺爺一起又來到西藏,受到藏族同胞的熱情接待,我們會和老舍爺爺一樣發出什麼樣的感歎?

5、再讀詩句,並朗讀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第7篇

師:昨天同學們給我介紹了南寧的美景,讓我感到真是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今天我也很想把大家沒見過的北國美景介紹給大家,到北國內蒙自治區的一片淨土去看看。那裏——,不好意思我也沒去過,咱們還是隨着語言大師老舍一起去那裏感受一番吧!

2 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的什麼?生自由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找到這個句子,誰能解釋一下,遠遠望見一條帶子,彎彎曲曲就是——

師:就是想怎麼開就怎麼開。這裏寫了草原的什麼,誰來看看你的看法?

生:介紹了風景怡人的風情,還有熱情待客的草原人。

師:老師補充一下還有蒙古人。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景色怡人,非常的美,還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的人。

師:那麼草原的景美在哪?我們騎上奔馳的竣馬,快快去尋找美麗的景色吧!快點,你認為哪裏景色最美?

師:讀完了嗎?注意一個句子要讀到最後。都覺得這個句子很漂亮的舉一下手。

師:咬定青山不放鬆。還有嗎?來,咱們比一比誰讀得好,讀得比唱得好。咱們看一下閲讀提示。

1 你欣賞的句子描寫了草原的什麼美?它讓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 這些句子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達出來。

師:課文説,我們説是不是好句子一讀就知道,下面我們就按課文的描寫順序讀一下。誰來讀一讀草原上的天。

生:讀得非常好,讓我感受到天空的感受,空氣的新鮮,不過我也想讀一讀。

生:我覺得剛剛那位同學讀得太好了。我也讓全班同學這樣讀一讀,如果不同很可惜。

生:他讀得不夠好,有位同學讀得更好,希望他讀一下。

生:我已經看到了那種美妙的景色,我才能讀出這麼美的感覺。

師:我們來看,天底下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何等壯美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師:草原上真是綠草千里,那草原上的羊羣誰能把他讀出來?

生:我好像看到了羊羣,飛來飛去,就像一朵大花一樣。

師:無邊的綠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讀一讀,想象一下草原的美。讀一讀,想象一下。

師:這是老師畫的兩幅畫,獻醜了。大家比較一下兩幅畫。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因為第一幅畫羊羣感覺像小河一樣。

生:我覺得第二幅比第一幅畫,小丘畫得很矮,顯出小丘的線條很柔美。

生:第一幅美,第二幅顯不出有羊有牛,就像一羣羣駿馬在草原上奔跑。

師:看來我畫得非常不成功。讓同學們看到了駿馬小河。大家看看第一幅圖。這裏用什麼顏色?第二幅我用了渲染的手法,綠色顯得畫面新鮮柔美。看來第二幅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的。我來讀給大家聽。

生:我覺得老師沒有把小丘柔美的線條讀出來。我來給你示範讀一下。

師:你也可以當個小老師了。你是怎樣把柔美讀出來的呢?

生:柔美就像波浪一樣,有波浪起伏的感覺。我是這樣讀的。剛才最後一句沒太讀好。

生:我覺得他讀得太快了,而且他沒讀出波浪。我覺得應該全班示範一下。

師:大家比老師讀得好。面對這樣的景象,大家有怎樣的感受呢?來,誰來讀一讀。

師:陶醉在這(板書陶醉)草原上無邊的美景中。我們再讀一遍,看陶醉了沒有。

師:無邊的美景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聯想到大牛和駿馬在回味草原的樂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駿馬回味什麼樂趣?

師:讓我們拿起書美美的讀一遍,盡情地遊覽草原那美麗無邊的景色吧!

師:讀得真好,讀要比唱得好。我想通過讀,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差不多背下來了吧,我們來試試好嗎?

出示: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羊羣,那些小丘

師:我看美麗的草原都給大家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生:我想變成一隻小鳥,那樣我會飛到蒙古大草原去。

師:希望大家能繼續領略草原的美景。這節課就上到這

師:(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這幅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什麼地方才有這樣的景色?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十二課《草原》(板書課題)

師:在學習課文以前,請聽蒙古族歌手給我們帶來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請大家結合圖畫欣賞。

師:聽着這優美的歌聲,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羣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如此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部分作了詳細描繪?

師:請聽第一部分的課文錄音,在聽的時候,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勾勒畫面,聽完後,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麼?(播放錄音)

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麼明朗,又是那麼可愛。(板書:天空、明朗、可愛)

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板書:地、一碧千里)

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羣、大牛和駿馬。(板書:馬、牛、羊)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聽的時候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翻開書,認真讀這一部分,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生2:“勾勒”就是用線勾邊,“渲染”就是用顏色直接塗抹。

生2:到黑板上用粉筆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

師: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發現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並通過查找工具書相互作了解答,掃清了閲讀中的“攔路虎”,這種學習方法很好。

現在同學們比賽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情感。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看來,每位同學都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現在,再默讀一下課文,想一想,草原上的什麼最使你留戀?

師:同學們都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景象告訴別人,現在老師給每個同學提供一次機會,自由結合,相互討論,把你們喜歡的部分設計成一種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彙報方式。

1組:遊覽後,我們覺得草原景色太美了,天空那麼明朗,空氣那麼清新,讓人心情舒暢,我們小組想給大家高歌一曲《藍藍的天空》(接着)唱起了歌曲。

2組:我們知道了作者把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羣比作大花,把小丘比作中國畫。

3組:我們知道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找出了與“碧”有關的詞語: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綠毯,綠色渲染,翠色慾流。

4組:我們知道了那只有草原才具有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綠,我們就畫了一幅“只有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看,那都是綠的,這些深淺起伏的就是柔美的小丘,潔白的羊羣不正像無邊綠毯上的白色大花嗎?(展示圖畫)

5組:草原的景色讓我們看也看不夠,我們像作者那樣既驚歎,又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6組:如果要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我們覺得《敕勒歌》最恰當了。

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好一幅美妙的草原風景圖。看來,同學們都陶醉於這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了,這完全得益於作者優美的語言和傳神的描繪。(看板書,連線),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先寫了草原的天:天空明朗、可愛、空氣清鮮,使人心情舒暢;然後寫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慾滴,小丘柔美,羊羣似花,這樣的迷人境界(板書:景色迷人)讓人留戀,令人陶醉。

師:讓我們把這優美的語言,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遠留在記憶中吧!(大聲背誦這一段,看誰背得快。)

師:同學們背得非常好,我們欣賞了草原上如此美好的風光,你們能不能仿照這種寫法,向內蒙古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呢?

師:現在進行課堂交流,有勇氣的同學請到講台上來讀。

生1:我的家鄉在山東菏澤,這裏是“牡丹之鄉”,也是“武術之鄉”。每年春天,牡丹花開五顏六色,美麗極了。牡丹是花中之王,有人説,牡丹象徵着富貴,所以,我們這裏每年都要舉行牡丹花會,象徵着菏澤逐步走向富裕。每年都有五洲四海的朋友來看牡丹,觀看花會上的表演。我們曹州武術學校的節目還上了中央電視台呢,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們家鄉做客。

生2:大家肯定對大蒜有所瞭解。你知道“大蒜之鄉”在哪兒嗎?大家肯定有過耳聞──山東金鄉。進入金鄉境內,一塊“中華蒜都”的牌子便映入眼簾。等大蒜豐收時,一輛輛農用三輪車忙了起來,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大蒜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食物,它的好處説也説不盡。“大蒜之鄉”金鄉隨時歡迎你們來參觀。

生3:我的家鄉在哈爾濱,那裏的景色可美了。春天,柳樹剛發芽,為春天添了一份新綠;夏天,小草長得很茂盛,為夏天添加了濃濃的綠;秋天,樹木的葉子大都黃了,松柏還穿着綠衣裳;冬天大雪紛飛,樹枝變成了銀條,天地之間形成了一個粉粧玉砌的世界。請到我們家鄉冰城來,我們熱烈地歡迎您!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不但領略了優美的內蒙古風光,而且能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色告訴內蒙古的小朋友。當你們走進蒙古包的時候,你們會覺得,內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靈更美,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老舍(1899年~1966年),現代著名小説家、戲劇家。原名舒慶予,字舍予,滿族人。老舍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當過中國小教員。“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講學,並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問世。1946年赴美國講學並進行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小説《四世同堂》問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國,先後寫了《龍鬚溝》、《西望長安》、《茶館》、京劇《十五貫》等23個劇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草原》這篇課文摘自老舍寫的訪問記《內蒙風光》。

鄂温克 鄂温克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兩萬多人口,牧區用蒙文,農區用漢文。

蒙古族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三百多萬人口,分佈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寧夏、新疆、甘肅、青海、河北、河南等地。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多從事農牧業

1.第一題,是熟悉課文內容的練習,同時包含口頭表達能力。運用所學詞語練習。

2.第二題,是比喻句的練習,要弄清楚“本體”、“喻體”,但不能出現術語。

(1)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

(2)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二、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來,説説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三、把“一碧千里”一類的詞語找出來,摘抄積累;再把課外讀到的寫下來。

1.組織指導自我評價:積累的詞語有多少,為什麼能有這麼多。

2.進行小組互評,重點是:①比一比誰積累的詞語多;②背誦的情況。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閲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閲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繫,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裏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説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着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説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説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裏用比喻的,把羊羣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羣在草原上的情景。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説一説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我重點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敍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薰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反覆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藉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後,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師生一起解決了為數不少的生字,讀熟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是着力表現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彙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説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嚮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鬆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並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上課伊始,我以充滿激qing的開場白帶領學生回顧本學期所學課文帶給我們的快樂,“登上長城、走進北國、瀏覽桂林灕江、飛到鳥的天堂……”薄薄的語文書,使我們大家人在課堂,心在飛翔……這一行行動人的文字使學生對即將要

學的課文充滿了期待,為心的繼續飛翔鼓足了勁、加足了油。學生在第一課時理清文章線索和快速瀏覽課文的基礎上,很快牽出文章表現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這條明線,並迅速開始了認識草原景色的學習。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qing的誦,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難點理解“蒙漢情深”的關鍵。因此,接下來的課文教學,我採取的“讀佔鰲頭”的學習方法。

首先是精讀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線”,品味“動情”。

啟發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審美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發達的想象、聯想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形象,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寫羊羣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羣的靜態和動態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

巧設活動,增強美的趣味。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課堂教學轉變成具有美學趣味的活動。《草原》中在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時有這樣一句話:“……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讓兩名學生用美術描繪的方法分別為同學們解釋這兩個詞語,學生寥寥幾筆,大家便輕鬆理解了“翠色慾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多媒體展現草原風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再現草原美景,牽起了作者初步動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詩這條暗線,並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會低吟一首怎樣的小詩?課內外結合在“敕勒歌”、“賦得古原草送別”深情吟頌中結束了此段的教學。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段融合“賽馬、迎賓、熱情會面、盛情款待”內容的音樂,組織學生在音樂聲中放飛自己的想象,模仿主客雙方的動作,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萌發出學習草原人情美的濃厚興趣,再因勢利導,組織學生細讀品味作者又動情到更動情的感情變化。具體作法是:

默讀二到五自然段,找出能體現“蒙漢情深”的句子,同桌交流體會。這一設計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着力於語言文字訓練。抓關鍵詞“襟飄帶舞”,比較“飛”與前文中“走”的異同,在作者感悟“又動情”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充滿激qing的煽情讀。反覆吟頌結尾詩句,體會作者愈加強烈的感情,用飽含深情的頌讀,體現學生對“蒙漢情深”的深刻理解。

在夕陽的餘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課件展示中,在悲涼、滄桑的音樂聲中,在學生深情的吟頌中,我本想結束課程的學習,但王主任的話給了我啟示:為何不把平時鼓勵孩子大膽質疑的作法大膽展示一下呢?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反覆考慮後,我接受了王主任的建議,大膽放手讓學生質疑,並很快理清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蒙漢為何情深?僅僅是蒙漢才情深嗎?”並順勢引導學生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在“56個兄弟姐妹一家”的動人旋律下,課件展示“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動人畫面,繼而鼓勵學生心兒繼續飛翔;“提供旅遊網址、推薦老舍名著”,在學生專注的沙沙記錄聲中,我似乎看到一扇扇知識之門在他們面前打開,孩子們從這扇門出發,帶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來的人生。

?草原》這節課孩子們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精美的課件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因為我的設計不周,學生對草原景色的認識還有些浮於表面,對人物情感的理解談的還不夠深刻。但是,我堅信,在有色國小的這方沃土上,下次,我一定能夠更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