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通用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4W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我們對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進行明確和細化,為教學提供清晰的指導和方向,一份完整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通用6篇,感謝您的參閲。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通用6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培養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進一步滲透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的比較。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出新課。

1、複述回顧:

(1)、什麼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 判定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3)、判定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a、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b、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c、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2、引出課題: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些常用的數量關係之間的一些特徵。當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時,底面積和高度又有什麼態度呢?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之前,提出實驗要求。

(1)、記錄杯子裏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補充完整。

(2)、觀察水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播放實驗。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3、觀看實驗記錄單,回答三個問題。

①表格中有哪兩種量?

②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教師據學生彙報説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像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反比例關係。

4、課件展示反比例的意義,請學生回答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有三個條件,1、兩種相關聯的量;2、變化方向相反;3、乘積一定。

3.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反比例關係?

師: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正比例關係誰給我們來舉個例子吧。

(1)學生自由舉例。

(2)師講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關聯,但不成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這兩個量的積是否一定,只有積一定,這兩個量才成反比例

三、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並説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3)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1)、表格中有( )和( )兩種相關聯的量。

(2)、寫出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並比較大小。

(3)、這個積表示( )。

(4)、表中的相關聯的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為什麼?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 ”,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 )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 )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 )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 )

四、積極應用,拓展新知。

出示課件,正、反比例的例題,請學生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表格補充完整。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答案。

五、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比例嗎?並説明理由。

(1)、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 )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 )

(3)、生產電視機的總枱數一定,每天生產的台數和所用的天數。 ( )

(4)、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 )

(5)、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 )

(6)、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 ( )

(7)、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面積與所需塊數。 ( )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想挑戰一下自我嗎?好!請同學們認真完成堂堂清練習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養學生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反比例的意義和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 口答正比例的意義。

2、 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

3、 寫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係,並判斷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

(1) 已知每小時加工零件數和加工時間,求加工零件總數。

(2) 已知每本書的價錢和購買的本數,求應付的錢。

(3) 已知每公畝產量和公畝數,求總產量。

二、引新

在上面的數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總數一定,每小時加工零件和加工時間是什麼關係?如果應付的總錢數一定,每本書的價錢和本數是什麼關係?如果總產量一定,每公畝產量和公畝數是什麼關係?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反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 新授

1、 教學例4。

(1)出示例4。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嗎?為什麼?

B、加工的時間是否隨着每小時加工的個數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

C、表中兩個相的數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D、這個積表示什麼?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式。

學生口答,師板書

小結:

2、教學例5

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有什麼關係?請你先填寫下表。

每本的頁數 15 20 25 30 40 60

裝訂的本數 40

(1) 先填表,然後觀察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

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着每本的頁數變化而變化的?

表中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乘積各是多少?

你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寫出它們的數量關係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每本頁數裝訂的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2) 小結:

從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裝訂的本數是隨着本頁數的變化的。每本的頁數擴大,裝訂的本數反而縮小;每本的頁數縮小,裝訂的本數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的積總是一定的。

(3) 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及關係式。

(1)請你比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

(2)判斷成反比例量的方法: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備的條件:

a兩種相關聯的量。

b一種量變化,另一種也隨着變化。

c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3)例4中,加工的時間隨着每小時加工數量的變化,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加工的時間的積(零件總數)是一定的,我們就説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加工的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麼?(指名幾個學生口述,教師幫助糾正)

(4) 概括關係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R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3.教學例6。

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不是成反比例?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下?

指名口述,師講評。

(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兩6種相關聯的量,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天數=播種的總公頃數,已知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天數的積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

四、小結

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鍵是看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是否一定,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討論:想一想:播種總公頃數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和剩下的公頃數是不是成反比例?為什麼?

五、鞏固練習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練後講評。

六、課內外作業

完成練習三的第4――7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3

(1)兩個質數的和是39,這兩個質數的積是( )。

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質數的意義及數的奇偶性等知識。

兩個數的和是39,説明這兩個數一個數是奇數,一個數是偶數,因為它們都是質數,所以其中的偶數只能是2,則奇數是39-2=37,37×2=74。

解答 74

(2)120的因數有( )個。

分析 求一個較小數的因數的個數一般用列舉法,但求較大數的因數的個數時,一般用分解質因數法,即先把120分解質因數:120=2×2×2×3×5,然後藉助每個因數的個數來計算。因數2的個數是3個,因數3的個數是1個,因數5的個數也是1個,120的因數的個數為(3+1)×(1+1)×(1+1)=16(個)。

解答 16

⊙探究活動

1.課件出示題目

(1)一個長方體木塊,長2.7 m,寬1.8 m,高1.5 m。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體木塊,不許有剩餘,正方體的稜長最大是多少分米?

(2)學校六年級有若干名同學排隊做操,3人一行餘2人,7人一行餘2人,11人一行也餘2人。六年級最少有多少人?

2.明確探究要求。(小組合作、思考、交流)

(1)這兩道題分別考查什麼知識?

(2)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

(3)具體的解答過程是怎樣的?

3.彙報。

(1)先彙報前兩個問題。

預設

生1:第(1)題考查的是應用因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2:第(2)題考查的是應用倍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3:根據題意,正方體的最大稜長應該是長方體長、寬、高的最大公因數,所以先把相關長度轉換單位,用整數表示,然後求長、寬、高的最大公因數。

生4:根據題意,六年級人數比3、7、11的最小公倍數多2,所以先求出3、7、11的最小公倍數,再加2就可以了。

(2)嘗試解答。(關注學生求三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或最小公倍數的情況,發現問題並及時點撥)

(3)彙報解答過程。(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預設

生1:2.7 m=27 dm,1.8 m=18 dm,1.5 m=15 dm。因為27、18、15的最大公因數是3,所以正方體的稜長最大是3 dm。

生2:因為3、7、11的最小公倍數是3×7×11=231,231+2=233(人),所以六年級最少有233人。

4.小結。

解答此類問題,關鍵要弄清考查的是因數的知識還是倍數的知識,同時要會求兩個或三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及最小公倍數。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了因數與倍數的相關知識,我們學會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佈置作業

教材75頁5、9題。

板書設計

因數、倍數、質數、合數

因數和倍數質數——質因數合數——分解質因數1公因數互質數最大公因數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複習利率有關知識:税收的種類,應納税額,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積攢一些零用錢,我們積攢的暫時不用的零用錢,會怎麼處理呢?學生回答,由學生的回答引出“儲蓄”。

3。誰存過錢?怎麼存的?將錢存入銀行有什麼好處呢?討論利息的情況。

4。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相關儲蓄方面的知識,探討利率有關的知識。

二、新課探究

1。自讀教材11頁例4上面的部分內容:

學習要求:理清以下問題

(1)存款有哪幾種方式?

(2)什麼是本金?

(3)什麼是利息?

(4)什麼是利率?

(5)怎樣計算利息?

學生自學教材,學習後彙報。教師結合學生彙報,考查學生對利息的理解,對利息公式的理解。

檢測:

(1)結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説説各種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麼意思?

2。學以致用,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讀題思考:兩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取回哪些錢?包括幾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麼有關係?(引導學生知道是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

(4)歸納整理彙報:實際取回的錢數=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學生計算過程,避免丟落項和計算不準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1)學生讀題,分析題目,比例此題與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計算方法相同嗎?

(2)學生運用公式獨立解答後集體訂正。

2。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9題。

先讓學生觀察存款憑證,從中能獲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時間各是多少?再根據利息的計算方法進行解答。

3。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1)媽媽需要慎重選擇嗎?怎麼辦?

(2)第一種方式的時間,利率是多少?第二種呢?

(3)分別計算後比較並做出決定。學生獨立解答。講一講自己的解題思路。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這樣做出選擇,選擇時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過程不要怕麻煩,按照時間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學生彙報,引導學生懂得儲蓄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在銀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種,如活期、整存爭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們還知道了計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計算時遇到步驟比較的計算時,要一步一步認真計算,有耐心,保證計算結果正確。

板書設計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時間)

例4 5000 ×(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時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讀統計圖、交流信息、討論圖的特徵等認識扇形統計圖的過程。

2.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徵,能解釋扇形統計圖中的數據,能根據統計圖回答有關問題。

3.體會扇形統計圖在描述和交流數據中的作用,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扇形統計圖》,説到統計圖我們還學過哪些統計圖,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學生自由説)那麼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扇形統計圖又有什麼特點呢?和他們有什麼不同呢/ 二、認識扇形圖

1.讓學生看課件中的扇形統計圖。(或課本84頁)

師:,書上有其他學校六⑴班40名同學四個方面調查結果的扇形統計圖。自己讀一讀。自由説一説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交流得到的信息。

3.仔細觀察統計圖,你能用已知的數學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數學問題呢?(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派代表分別展示出小組交流的結果。

小組展示提出的問題,讓對抗組來解答。通過補充質疑同學們基本能把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挖出來。

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基本都是針對每一個統計圖中的問題。

4.同學們真是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那麼同學們再觀察一下這四個統計圖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生1:它們都是一個圓,這個圓表示一個整體,也就是六一班的全體學生

生2:每個圓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扇形,這些扇形表示的是部分。

生3:每個扇形佔整個圓的多少都是用百分比表示出來的。

生4:圓中每個扇形的百分比相加的和都是100%

5.同學們説的真好,把最關鍵的問題都給説出來了。我們説了這麼多那同學們現在知道什麼是扇形統計圖了嗎?

試着總結:(可以小組交流一下再説)用圓來表示一個整體,用扇形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用百分比來表示部分佔整體的多少的統計圖叫做扇形統計圖。(板書)

6.扇形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呢?

生:扇形統計圖可以很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係。師補充:但是呢它也有不足,它不能表示每一部分數量的多少!

7.設情境: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1)想知道奧城國小每個年級的學生人數應該用()統計圖。

(2)想知道奧城國小每個年級的學生人數的增減情況用()統計圖

(3)想知道每個年級的人數佔全校的多少應該用()

總結: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統計圖

二、堂清練習

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層次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彙報,然後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會説出很多不同的問題,在這裏注重學法的指導。

三、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我們可以調查一下我們班60個人的完成作業情況製成統計圖,還可以調查一下我們班的同學在家是否主動做家務製成統計圖等等,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留心生活就能把我們學過的很多數學知識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去,都能成為一個小小的數學家!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教學

1.課件出示路線圖。

2.師:這是老師上下班走的路線,從這幅路線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生1:角。

生2:線。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一下平面圖形中有關線和角的知識。

(一)線的回顧學習。

1.回顧學過的線有哪幾種。

(直線、射線、線段)

2.判斷下面各是什麼線。

(課件出示一組直線、射線和線段)

3.思考並交流:直線、射線、線段有什麼區別?

直線

射線

線段

長度:

無限

無限

有限

端點:

1個

2個

與直線的關係

是直線的一部分

是直線的一部分

4.填一填。

(1)經過兩點可以畫()條直線。

(2)兩條直線相交,有()個交點。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後完成)

5.追問: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係?

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6.指導學生完成教材91頁“鞏固與應用”1題。

7.討論:什麼叫互相垂直?什麼叫互相平行?

(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作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8.想一想,過一點怎樣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