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7W

熱門的教案不僅在寫的時候要注意邏輯思維,寫作之後更要反覆琢磨內容,為了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一定要認真對待寫教案這件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閲。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7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

講的是革命戰爭年代延安國小的學生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堅持學習的事。

課文記敍了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犧牲的經過,説明教科書的珍貴及當時學習環境的艱苦,體現了革命先輩對後代的殷切期望。

全文以教科書為線索,以“珍貴”為核心,展開故事情節。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使學生了解戰爭環境中堅持學習的艱難,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

學會本課14個生字,會用“堅持”“必須”造句。

教學重、難點

瞭解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犧牲的經過,懂得教科書為什麼珍貴。

教學構想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課文內容,但對於課文的敍述順序還不是很瞭解。

教學中要以“教科書”為線索,按照盼書——取書——護書——激勵前進這個思路,結合有關詞句理解為什麼説教科書是珍貴的。

教學準備

讓學生蒐集革命戰爭年代學習艱苦的故事。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瞭解時代背景,檢查預習課文情況,通過範讀、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介紹時代背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向解放區發動進攻,解放戰爭從此開始。

戰爭給解放區孩子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們今天學習的《珍貴的教科書》這個動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為什麼説教科書是珍貴的呢?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個別字給予正音、分析字形。

3、結合實際和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

三、範讀課文,瞭解大意。

1、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討論。

(主要講了延安國小的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犧牲的事。)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默讀,提出要求: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讀後交流,並引導學生概括為小標題:盼書、取書、護書、激勵我前進。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2

?馬》

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對馬的情感。

2. 體會對比手法的作用。

3. 品味文章中精彩句段,積累優美的詞句。

基礎知識

1.默讀課文,查工具書,讀準下列字音並能正確書寫:剽悍 窺伺 羈絆瘡痍 闊綽 項鬣 觀瞻 妒忌 庇廕 獷野 眷戀 相覷 畸形 妍麗 顎 鞍轡 相得益彰

理解探究

3、本文寫了人工馴養和天然野生的馬,這兩種生存狀態中的馬各有什麼特性,你更欣賞哪一種?為什麼?

4、本文在傳神描摹馬的形象中藴含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找出文中飽含作者情感傾向的語句。

5、這篇課文對馬的描寫細緻逼真,使人為之傾心、讚歎。那麼,你認為本文的描寫筆觸有什麼特別之處?試結合具體語句説明。

合作釋疑

6、我們常説:“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從課文第1、2語段內容看,馬和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7、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8、第2段中,“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鐵蹄還有過之無不及”中“這一切”指什麼?為什麼説它對於馬的侮辱,要超過蹄鐵?

9、課文第5段描繪野馬的外形時,還寫到了其他一些動物,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10、作者認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那麼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粧現象?

課內精讀

①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對這種動物的奴役或馴養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於我們看到它們時,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中。它們在勞動中經常是披着鞍轡的;人家從來不接觸它們的羈絆,自然是在休息的時候;如果人家偶爾讓它們在牧場上自由地行走,它們也總是帶着奴役的標誌,並且還時常帶着勞動與痛苦所給予的殘酷痕跡……就是那些奴役狀況最和婉的馬,那些只為着擺闊綽、壯觀瞻而餵養着、供奉着的馬,那些不是為着裝飾它們本身,卻是為着滿足主人的虛榮而戴上黃金鍊條的馬,它們額上覆着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着絲綢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②……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地生活着的馬匹吧:它們行走着,它們奔馳着,它們騰躍着,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於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遊蕩、蹦跳,採食着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它們既無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別無任何庇廕,因此它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壓縮它們應占的空間而禁閉它們的那些圓頂宮殿裏的空氣,要純潔得多,所以那些野馬比大多數家馬來得強壯、輕捷和道勁。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妍媚而已。

11、比較上面兩個文段,寫了幾種狀態下的馬?它們各有什麼特性?

12、第②段中,哪些語句體現了野馬的美質?用波浪線標出來。

13、如何理解“它的教育已喪失自由而開始,已接受束縛而告終”?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4、若果你想成為馬,你願意成為那一種?為什麼?

拓展延伸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吧:它們行走着,它們奔馳着,它們騰躍着,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於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遊蕩、蹦跳,採食着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它們既無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又別無任何庇廕,因此它們呼吸着清新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壓縮它們應占的空間而禁閉它們的那些圓頂宮殿裏的空氣,要純潔得多,所以那些野馬遠比大多數家馬來得強壯、輕捷和遒勁。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15.這一段話熱情讚美了自然狀態下的馬的________,而這種優點來自於________。

(在段中選擇詞語填空)

16.選段開頭一句話暗示了這段話採用了________的寫法,以________的馬同________的馬相比較。

17.這段話用排比的句式描寫了自然狀態下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請概括敍述一下這時候馬的生活情況。(40字以內)

18.從選段最後一句話的用語可看出,在讚美自然狀態下的馬的同時,作者也對人工飼養的馬錶達了一種複雜的感情。試説説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29課參考答案

2、法國 博物學家 作家 《自然史》

3、人工馴養的馬的主要特徵是:勇毅,與主人共生死、共榮辱;馴良,服以主人的操縱,滿足主人的願望,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馬的主要特徵是: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天性決不兇猛,只是豪邁而獷野,熱愛和平;它們羣居行動,團結和睦;它們相互之間沒有妒忌,從不為一己之私爭鬥。它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的傑作。

4、布封在對馬的描摹中傾注了深厚的感情:對 “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飽含作者情感傾向的語句,如:

①“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②“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③“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妍媚而已。”

5、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本文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僕,像豪邁而獷野的遊俠,又像典型高貴的紳士。

文章一開始寫道:“它和人分擔着疆場的勞苦,同享着戰鬥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就流露寫作意圖是要把馬當作人的同類來寫。馬在戰場上本是被迫衝騰躥躍的,但作者卻説它是“喜愛”並“追求”兵器的撞擊聲;馬是受人擺佈約束的,但作者卻指出它“知道剋制”自己;馬被馴服,卻被説成是一種“教育”。馴馬在作者筆下變成了具有文明意識的生物。同樣,作者在説野馬能夠因為不受羈絆而“感覺自豪”,它們“不屑於”受人照顧,不願意“作戰”,過着“和平生活”。總之,凡能夠用寫人的語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動物學的語言;即便是本來並無“意識”的本能動作,作者都寫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覺行為。

6、馬在被人類長期馴養役使過程中確實贏得了人類“朋友”的稱號,但這一切是以束縛馬的自由,壓抑馬的天性為代價換來的,如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給馬“戴上黃金鍊條”,把馬的“項鬣編成了細辮”,“渾身蓋着絲綢和錦氈”作為玩物。這時的馬實際是外在一種十分悲慘的生存狀態之下,這種情形下,只能説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

7、“教育”一詞是擬人化用法,指的是人類對馬的馴養。“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餵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

①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②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文章用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刻同情,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政治理想。

8、“這一切”是指馬額上覆蓋妍麗的毛、編成細辮的項鬣、蓋滿身體的絲綢和錦氈等一切視馬為玩物、無視馬的天性的裝飾物品。因為蹄鐵只能有限地束縛馬的身體,而“這一切”,卻使馬失去人的夥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之為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鐵等身體上的束縛更為嚴重的。

9、這樣寫是為了把馬的“勻稱”“優美”的外形同其他形體有缺陷的動物作比較,突出馬的高貴姿態。

10、結合現實生活,言之成理,談出審美見解即可。

11、文段寫了人工馴養的和天然野生的兩種馬。人工馴養的馬的主要特徵:帶着受奴役的標誌,過着屈辱的生活。天然野生的馬的主要特徵: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充滿自由精神。

12、“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既不受拘束,有沒有節制”“不屑於受人照顧”“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氣”“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強壯、輕捷、和勁道”“有充沛的體力和高貴的精神”

13、包括兩層含義:

(1)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2)馬從思想上接受觀念,服從成了馬的天性。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14、如果喜歡野馬,因為他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和高貴的精神:熱愛和平自由,團結和睦。

15.美質 美麗的天然

16.對比 人工馴養 天然野生

17.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節制,不受羈勒,不屑於受人照顧,強壯、輕捷和遒勁,具有充沛精力和高貴精神。

18.既對馬為人類作出的貢獻犧牲感到敬佩感激,又對人工飼養的馬的悲慘狀況感到同情惋惜。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3

?雖有嘉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禮記》、《學記》相關知識,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熟讀並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對照註釋翻譯課文;瞭解類比説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能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2、瞭解類比説理的方法,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引入。

1、“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是哪幾部典籍?

2、導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瞭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迴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於鑽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苟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

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知作品。

1、生彙報蒐集到的有關《禮記》的資料。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它與《周禮》、《禮儀》合稱“三禮”。

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把孔子的弟子對“經”的解説稱為“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

?禮記》的內容分為兩大類:一是關於禮樂的一般理論文章,二是關於禮樂制度的文章。

2、瞭解《學記》。

?雖有嘉餚》節選自《學記》。《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統性的教育學論文。據郭沫若考證,《學記》作者為孟子的弟子樂正克。《學記》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係、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而精闢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

3、知道題目《雖有嘉餚》的由來。

三、齊誦讀

1、生讀課文,給難字注音,劃分朗讀節奏。

2、出示課件,認讀,把握節奏。

(1)、讀準字音

嘉餚( ) 弗食 ( )

自強( ) 教學相長( )

兑命( ) 學學半 ( )( )

(2)、把握節奏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兑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3、師範讀、領讀。

4、齊讀。

四、釋文意。

1、生對照註釋試譯文章。

2、出示重點字詞,理解。

3、指名試譯,點撥。

4、同桌互譯,參看譯文。

參考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兑命》説:“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5、關注特殊詞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後知困

(4)教學相長也

詞類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詞多義:學 其

五、析文章。

1、鼓勵學生質疑。

2、闡釋重點問題。

預設:

(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餚“有何作用?

從“佳餚”寫起,是為了用“佳餚”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

這種説理的方法叫做“類比説理”。

(2)、有人説由“説”過渡到“教”不自然,邏輯不嚴密,你是怎樣認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脈。

先是以類比強調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與“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六、明主旨。

1、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章,你會選哪個詞?它是何意?

2、讀完文章,你有何體會?

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教學相長”還意味着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採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3、明確主旨。

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4、背誦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語交際。

某班成立了幫扶小組,老師安排曉雨指導若冰的語文學習,可曉雨説這樣影響自己的學習,不同意。假如你是曉雨的同學,你準備怎樣勸説她?(請用上《雖有嘉餚》中出現的成語或句子)

2、積累《學記》中的名句。

(1)學習過程五步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4

?登上地球之巔》

知識目標:

1. 豐富有關珠穆郎瑪峯的有關知識

2. 瞭解人類征服珠峯的探險知識

能力目標:

1、速讀課文,複述故事,提高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特點進行生動的景物描寫。

德育目標:學習探險隊員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獻精神,激勵學生探索自然奧妙的壯志豪情,培養敢於探險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 快速閲讀並簡潔概括課文內容

2. 體會文章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預習;疏通文意,並查字典,掌握生字詞的音、義,並蒐集有關珠峯的知識

教師:1,投影儀、錄音機、歌曲《珠穆郎瑪》、自制投影的資料

2.有關雪域高原特別是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峯的圖片。

和中國登山隊登上珠峯的圖片。

教學思路:先從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理清思路,後讓學生合作探究,感受寫景的妙處。然後延伸拓展,以認識和理解為主旨,對學生進行感情的薰陶。

教學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1、誦讀法

2、討論與點撥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呈現有關雪域高原特別是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峯的圖片和

中國登山隊登上珠峯的圖片,並播放歌曲《珠穆朗瑪》。

欣賞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對這座山峯所瞭解的情況以及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2、激趣引讀:

教師: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穆朗瑪峯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的新紀錄。

郭超人,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奔赴西藏,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從事新聞工作。當時,他作為隨登山隊採訪的一名記者,直接或間接瞭解到這次登山活動過程中的許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後,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寫成長篇通訊報道《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峯》並發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剎那的喜悦與幸福吧。

二、快速閲讀,整體感知

1、 學生快速閲讀課文,圈點勾畫,積累字詞並初步感知課文。

2、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投影;1注音

峯巔 砭骨 崔巍 滯留 窒息 匍匐

2釋義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精蓄鋭;養,休養。蓄,積蓄。養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3、整體感知:學生快速閲讀可課文,準確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請幾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峯的經過。

指名學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勵其餘學生補充,教師明確。

經過充分的準備,5月24日上午9時,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貢布向珠峯最後380米高度衝擊。他們艱難地向前行進着。兩個多小時後,的“第二台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他們沿着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着嚴寒,花了五個多小時,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階”。這時,隊員們又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對手黑夜的挑戰。他們藉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進。由於前面用時過多,他們背上的氧氣已經所剩不多了,他們現在又受到缺氧的嚴重威脅。反應烈的是劉連滿,他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了。為了爭取時間,大家決定劉連滿留下,其餘三人以最快速度突擊登頂。嚴重缺氧的劉連滿躺在一塊避風的大石塊旁邊休息,開始進入一種半昏迷狀態。這時,他冒着生命危險,毅然決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氣留給登山的同志,並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與此同時,三位登山隊員正搏鬥在前進的道路上。他們匍匐在地上,藉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認路途,艱難前進。到8830米時,三人的氧氣已經全部用完,他們果斷地拋掉背上的空氧氣筒,開始了人類歷從未有過的艱難而危險的無氧攀登。這樣的攀登,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他們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動更加遲緩了,有時攀過一米高的巖石,也要用半個多小時。但必勝的信念在支持着他們。凌晨,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完成了人類歷從北坡攀上世界峯的創舉。

②讓學生思考並回答聽了這個故事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旨在讓學生感受登山隊員的英雄氣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運用

1、 圍繞以下問題,請學生精讀課文。

投影出示下列問題;

2文中劉連滿的形象最為感人、難忘。在登山活動中他的哪些行動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從中表現了他的什麼精神?

3、 中12段引用揚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峯探險記》中的那句話的作用是什麼?是否有些離題?

4、 文中的優美的寫景句無疑是文筆的精華,請找出這些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迴點撥,點名小組代表闡發討論意見,並歸納,明確。

2、請學生調動生活體驗,充分發揮想象,仿照文中寫景的語句,試着寫幾個表現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複述,理解人物

①學生選擇角色,從不同方面有詳有略地複述故事內容,表現人物性格。

②從中國年輕的登山隊員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動的優秀品質呢?

五、聯想體驗,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當時遇到了象劉連滿的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辦呢?

②課文中感人的情節很多,請找一找並結合你的實際,談談你的體會。

2、 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激發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內容。

2.默讀課文,説説受傷的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鍥而不捨精神的讚美。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理解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這是什麼?

2.説到蜜蜂,你想到了什麼?

3.説實話,其實我不太喜歡蜜蜂,因為我小時候曾經被它蜇過一回,但是後來聽老人説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就原諒它了。可是從此看到它,總覺得心裏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板題)才知道自己對它瞭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讀完課文後,必定會對它有新的認識。

二、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

1.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我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2.學習2-5自然段

(1)你是從哪看出作者的厭煩?

重點:理解詞語鍥而不捨

指導讀出我的不耐煩、厭惡之情

你看到一個怎樣的作者,一隻怎樣的蜜蜂?

(2)小結:為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我先是趕它,然後拍它,接着踏它,最後還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於死地。可這隻蜜蜂卻沒有絲毫的膽怯和退縮,它兩次從土裏鑽出來。

3.學習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傷害它,我心中充滿疑問,我開始靜靜地觀察它,我看到了什麼?蜜蜂做了什麼令我感動?

默讀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補充板書。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樣修補自己的翅膀的?

劃記修補過程中的動詞,完成填一填。

(3)被修補的翅膀傷得怎樣?從哪看出很嚴重?

(4)儘管傷得這麼嚴重,但它仍然(引讀填一填)

(5)師引讀9-11自然段。

(6)讀完了蜜蜂振翅起飛的經過,你想對蜜蜂説什麼?

(7)這可愛的小生靈折服了我們,同時也折服了作者,從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入原名《翅與禱》

四、總結

學完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兩次鑽出來

不怕困難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補翅??

堅持不懈

三次試飛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以動物為專題,編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學作品和“語文園地”。既有同一作家寫不同動物,又有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全組共編排了《白鵝》《貓》兩篇精讀課文,《白公鵝》《母雞》兩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體會每一種動物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比較文章表達上的不同特點,初步體會幾位作家語言的不同風格。配合本組專題語文園地也相應作了安排——“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抓住特點説,寫自己喜愛的動物,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的發現“引導學深發現作家的語言特點,體會作家表達喜愛之情的特別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這一特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二、教學目標

1、學認生字35個,學寫35個;在閲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45個;學習摘錄筆記,結合單元主題理解和積累詞語、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在閲讀中進行感悟,提高閲讀的能力;通過讀書感受到動物的可愛、可敬;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寫動物,觀察角度不同,心理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就不同,語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進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特點的。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五、教學建議

?貓》貓是常見的家養小動物,絕大多數學生見過貓,不少學生還養過貓,因此在教學本文時,要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學本文時,要注意圍繞“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主線,引導學生讀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味詞句,將讀、説、悟、寫融為一體,將學生的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松鼠》學習第一部分,啟發學生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你從哪幾方面體會到松鼠的美麗、討人喜歡?然後,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朗讀課文,感受松鼠的美麗,同時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白鵝》教學時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讀的主旋律是鵝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厭,而是引人發笑、饒有風趣,因此,朗讀的情感基調是趣味性,要讀的妙趣橫生才好。

?白公鵝》要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特點,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着讀《白公鵝》和《白鵝》這兩篇課文中內容相似的部分,讓學生領略同一個意思用不同方式表達的奇妙。

語文園地中的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按排。將“我的發現”——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穿插在課文的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尋找規律。“日積月累”中的內容重在誦讀,不必過於在理解上下工夫。

六、課時安排

?白鵝》2課時《白公鵝》1課時《貓》1課時《母雞》1課時《語文園地》3課時

四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模板篇7

教學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記敍了“我”精心馴養失去母親的`小獅子愛爾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達了“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體現了“我”對愛爾莎的真心愛護。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

能正確讀寫“撫摸、教訓、選擇、實驗、資源”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瞭解“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係。

理清課文的記敍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瞭解“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係,瞭解課文的記敍順序。

教學構想

課前,佈置學生了解獅子的習性、分佈等知識。

教學時,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談感受,初步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然後啟發學生通過討論小獅子生長過程,瞭解它的生活習性,重點了解“我”怎樣關愛小獅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學準備

讓學生課前蒐集、瞭解有關獅子的習性、外形、產地等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瞭解課文記敍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養過小動物嗎?誰能給大家講講自己餵養小動物的趣事。(學生自由回答,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親密的關係。)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餵養一隻小獅子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激發興趣,引導質疑。

大家聽了老師的介紹,看了課文的題目,心裏會想些什麼問題?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體瞭解記敍順序。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發現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檢查生字的讀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