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錦集3篇 "科學教學新鋭——實用教案精選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5W

本文收錄了近期各地教育機構推出的實用科學教案,旨在幫助中國小科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方法。教案內容包括生態環境、物理化學、地理知識等多個科學領域,學生能夠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驗,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認知。

實用的科學教案錦集3篇

第1篇

1.識到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認識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模式。

3.論:你怎麼知道謎底是影子的?關於影子你還知道哪些?

評析: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學生從下課到上課有個思維轉換的過程,謎語可使學生迅速集中思維,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中來。同時,這個謎語中還暗含了許多科學知識,如影子是什麼顏色,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影子的產生需要光線等)

討論:你們打算怎樣畫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麼樣的

這麼多的學生一齊來到操場上畫影子,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場面。學生在討論中就已經盼望着畫出自己的影子來看個究竟。影子雖然是極為普通的,但他們就是對這些極為普通的影子沒有太多的關注,更談不上關注自己的影子了。

在獲得這些發現的同時,他們學會了合作,懂得:有時候,一個人是很難完成任務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畫出自己的影子。

2.給學生每人一支粉筆,和學生一起到操場上畫影子。

3.影子的同時把腳印也要畫出來,並且把名字寫在影子裏。

5.學生觀察此時太陽在哪邊,影子和太陽的方向。現場的觀察更具有説服力,也為下面的研討打下基礎。

評析:還有什麼比畫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們呢。畫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讓學生留下影子的痕跡,為再一次觀察影子埋下伏筆,便於比較。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有了感受,經歷了一次趣味性地動手做的活動,有所發現。注意:這是他自己的發現。

此時,學生還沉浸在畫影子的樂趣之中,再讓學生畫其它物體的影子,讓他們找一找,操場上還有哪些物體有影子,把他們的影子畫出來。如有難畫的,只要求畫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緣的一條線也行。

1.找:哪些物體有影子?認識到,並不是有了物體就有影子,在沒有光線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體影子裏的物體就沒有影子。

2.察:這些影子是什麼樣的,和物體本身的形狀有沒有什麼聯繫。

哪個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個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流:你畫的是什麼影子?有哪些發現?哪些比較有意思或是比較特殊?

教師講述示範製作的方法:在卡紙的中間畫一個“”或“”記號,把橡皮泥捏成底盤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紙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教師示範畫影子的方法:按東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儀平放好,準確的方位要用指南針測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記號,同時記下測定影子的時間。

(説明: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詳盡地説明操作的方法,因為這是教會學生科學地學習方法,要求擺放日影儀時,一定要用指南針測準方位,確保科學性)

學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會動。然而僅僅到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接着讓學生猜想影子會怎麼動?朝哪個方向動?為什麼要朝那個方向動?除了方向變化,還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請他們説説為什麼這樣猜測――意在向學生滲透:猜測也應是有根據的。以此培養學生根本已有經驗對未來事物做出較準確預測的能力。

評析:猜測是由問題到實踐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種猜測,對於科學發現,科學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學”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學探究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而去收集事實,分析整理事實,去驗證它,修正它。學生作出猜想後,無需教師佈置任務,相信他們肯定會再次觀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他們會驚奇地發現,站在自己的腳印上,影子和原先畫的不一樣了,特別是那些固定的物體的影子,變化很明顯。

五、觀測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記錄日影儀上的影子。

1.想:到了下午,這些影子又會怎樣呢?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變化的?

(2)觀察記錄一天中整點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採用選參照物觀察畫圖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張大紙上剪上一排排的圓,然後側立在面前看太陽,把太陽所在的圓記錄下來,最後拓印在紙上,就是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圖)

六、分析整理日影儀上的影長記錄以及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觀測記錄

(什麼時候最長?什麼時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麼不一樣?)

(1)選擇學生的記錄圖展示,觀察太陽的運動模式。

(2)討論:太陽在天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方向、高度)

教師提問:你能用實驗模擬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以及影子的變化嗎?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可以用手電模擬太陽,控制太陽的運動,觀察手電下物體的影子)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穫?要求學生回答,老師做適當的點評。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鳳仙花種子以及其它植物種子的外形特徵及內部結構。鼓勵學生對種子的生長變化進行有根據的預測,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觀察“種子生長過程”的觀察活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培養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3、組織、指導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探究活動中,獲得對種子內部結構、播種以及發芽實驗的初步認識。

學生收集各種種子、自帶種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適量的土壤。教師準備:

許多植物的種子落到泥土裏,到了第二年春天醒來: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今天,老師也拿了一粒種子,我把它種進土裏,同學們想一想,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麼?

我們認識植物的一生,最後要用事實、數據來説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親自種植一株植物,堅持觀察、記錄,最後通過分析研究觀察記錄,用事實數據科學、準確地説明這株植物的'一生。同學們有信心嗎?好,我們看看哪些同學堅持的最好,記錄的最完整。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也就可能成為未來的科學家。

看書24頁或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鳳仙花、黃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麥等植物的種子。

4、分組解剖植物的種子,瞭解種子的內部結構。討論和交流種子在結構上的共同點,並説説鳳仙花種子和哪些種子相似。

(教師提供浸泡過的種子並進行指導,學生彙報時可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它的種皮、兩瓣子葉和芽。)

1、討論和交流“如何播種”:播在那裏、怎樣播種、種多深、怎樣澆水等等。

播種地點 播種方法 播種深度 種子方向 澆水方式 ……

4、教師要求:對兩種不同播種方法的種子發芽情況進行課外觀察。(以小組為單位在花盆裏播種,在盆上做上本組的標記,放在學校由各組同學輪流管理。每個學生帶種子回家根據自己情況地栽或盆栽)

實用的科學教案錦集3篇

第2篇

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麼。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

2.將愛迪生髮明電燈的過程與我們吹泡泡的遊戲比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把它記在書後的活動記錄上。

(1)玩一玩從自己家裏帶來的玩具,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4)得出結論。科學就是這樣的。原來科學離我們這麼近。我們也能做科學家。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 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5.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個小科學家提出10個科學的問題,記在書後p74頁的表格裏。提出後最好能夠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 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

第3篇

學會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觀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質;

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交流、樂於發現探索周圍事物奧祕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體會人體感官在認識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觀察水要有順序,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難點:水是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下一課時將作主要研究)

課前準備(每組):礦泉水、牛奶、有色飲料(芬達)、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內裝:沙子、 醋、牛奶、醬油、糖水、酒、礦泉水、食用油);

2、古代的人通過觀察水,發明了“水”字,我們今天也來認真地觀察水,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呢?

[評析:從篆體的水字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課堂中來,學生對於這個字的觀察和猜測也經歷了一個簡單的研究過程。把科學的理念和古代的燦爛文化有機結合,有新意。]

1、每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準備用哪些感覺器官來觀察這杯水呢?

4、這麼多方法,可老師只給你一杯水,誰能安排一個合理的順序?

6、馬上要開始實驗了,組裏可以分工合作,定兩個人記錄。好,開始實驗吧!

[評析:運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是這個學期重點要訓練的內容。讓學生先自由地發表想法,説説準備用什麼感官來觀察一杯水,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觀察是要按一定順序的。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課堂上有所提高和收穫。]

教師:(出示玻璃)這個東西也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

1、那玻璃跟水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我們可以繼續用感覺器官,把玻璃和水進行比較,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發現。

3、各組可以自由選擇做哪一組實驗,要求運用感覺器官進行比較,發現水和這些物體在哪些方面有不同點?其中實驗三不能打開瓶子。如果覺得實驗有困難,可以參考老師的實驗提示卡。各組組長上來領實驗器材、和提示卡;

(1)實驗二請一個小組整個小組彙報。(組內成員互相補充,其他組有什麼新發現也可以補充。)

(3)實驗三,老師請其他組的一位代表採訪做實驗三的同學,看他們是如何不打開瓶子就知道是水的;

6、老師:大家真聰明!很會做實驗,很會研究,真像一個個小科學家呀!

誰來總結一下,到目前為止你認為水是一種什麼東西?

[評析:三個對比實驗的設計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進行自主地選擇,也使學生的研究能夠更加深入,而不是浮於表面的觀察。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得到最大的收穫,所以我讓學生從三個實驗中任選一個實驗。後面的交流使學生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三個實驗,可通過其他組的不同形式的`彙報和相互交流也能從中收益。在一個個對比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水的認識也逐步完善起來,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概念是在實際的實驗中逐步生成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增強了知識的實踐性。另外,由於是第一次接觸對比實驗,提示卡給實驗有困難的同學提供了幫助,真正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

1、今天同學們運用感覺器官研究了水,發現了水的不少祕密。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這些瓶子中間只有一瓶是礦泉水,誰能把它找出來?

4、人體的器官真神奇呀,幫助我們發現了很多奧祕,我們可要愛護自己的身體。

5、水的祕密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繼續研究。可以做實驗(但是要注意安全哦),可以看書查資料,還可以上網。

[評析:最後的遊戲性實驗無疑使學生興趣盎然,不管能否找到那瓶水,學生都經歷了探究的過程,而且對他們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説不定有的孩子課後還會找別的液體繼續探究。老師最後的總結也不是終止這堂課的研究,而是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課雖然結束,新的研究也許又將開始。]

通過前三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能用不同的感覺器官進行觀察,本課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兩種或幾種液體的比較,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事物。三年級的學生以直接興趣為主,他們的觀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吸引,探究的開展隨興所至,探究過程簡單、短暫且不嚴格,這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向更深層次研究,引導他們進行深入觀察,從而發現更多水的祕密。整個課堂教學的設計是開放性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儘量體現《科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1、 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這一基本理念,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三年級科學課上冊教材將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這個單元提出讓學生學會運用感覺器官,在實驗條件下進行觀察,讓學生在探究中培養科學能力和科學素養,並能體驗從中的樂趣。

2、 體現探究活動的整體結構效益。本課試圖通過良好的結構組織起來的科學探究活動發揮結構的整體效益,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本課的探究活動都是以四個觀察活動的形式展開的,前一個活動是尋找基本的性質,形成初步的概念,後三個活動是思維的碰撞,是運用多種感官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進行比較,體現探究活動的層次性和嚴密性。

3、 教學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通過兒童身邊的一些液體進行科學的探究,使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走近課堂,儘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