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迎春花教案與反思14篇 小班迎春花:教學總結與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5.51K

本文介紹了一份小班迎春花教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並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反思進行了總結。旨在為小班教師們提供可參考的教學經驗和啟示。

小班迎春花教案與反思14篇 小班迎春花:教學總結與思考

第1篇

1、鼓勵寶寶用黏貼的方式,將黃色的迎春花黏貼在樹枝上。

2、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寶寶的合作意識。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這是什麼花?像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個花瓣啊?迎春花開在什麼地方?

方法:取出一片黃色的迎春花,輕輕地蘸上漿糊,在一面上抹上一層,然後貼在枝幹上。再取一片,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黏貼的活動。

注意點:兩個夥伴合着製作一根迎春花枝,大家不要爭搶,互相謙讓。

不要蘸太多的漿糊,以免皺紋紙會損壞。同時,不要把漿糊弄在自己或是夥伴的手上、衣服上、桌子上等,保持衞生清潔。

提醒寶寶蘸漿糊不能太多,輕輕地黏貼,不要弄爛皺紋紙。

原本以為這樣的操作方法很容易掌握,也是比較容易進行練習的,但是在實踐中,發現皺紋紙做成的小花很難黏貼在樹枝上,特別是寶寶對漿糊的多少把握不好,有時太多的將皺紋紙都弄爛了,有時太少,又帖不上去了。寶寶在合作的時候,還會爭執,都想手裏握着那根樹枝,需要老師的及時調解。

小班迎春花教案與反思14篇 小班迎春花:教學總結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3、能隨音樂做蝴蝶飛舞的動作,並能愉快地與同伴交往。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欣賞過活潑歡快的情緒的樂曲;組織郊遊,豐富幼兒對蝴蝶、花卉的感性知識;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飛等基本動作。

2、物質材料準備:樂曲《化蝶》、電腦、錄音機、多媒體課件、梯形皺紋紙若干。

教師:你們去過花園嗎,花園裏有什麼?今天,我們一起去逛花園吧!我們的花園漂亮嗎,看見什麼了?

①請幼兒安靜地聽樂曲,交流:有什麼感覺?聽着音樂想到了什麼?

②再次欣賞,並觀看課件,交流:聽一聽音樂裏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呢?聽着音樂你想做什麼?可隨音樂自由表現。

②看課件欣賞音樂,説一説小蝴蝶是在音樂的什麼時候飛起來,什麼時候停下來,並跟隨課件中的蝴蝶飛飛停停。

①教師哼唱,幼兒跟隨教師一起表現樂句的開始(飛)、結束(蹲)。

②小朋友手上帶上“蝴蝶翅膀”飛舞,結束時停在自己身上或別人身上。

在區角中設置花園場景,提供蝴蝶頭飾、道具等,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去充分理解和表現音樂。

樂曲《化蝶》是中國優秀民樂《梁祝》中千古傳誦的片段,教師節選的主要旋律舒緩、優美,同時電聲音樂又彌補了交響樂、小提琴曲等版本在節奏感上的不足。

課件與音樂完美結合。課件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而課件與音樂完美結合,有利於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記憶。活動中課件的設計、運用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聽第二遍音樂時,採用了整體教授的方法,小蝴蝶從畫面的左下角隨着音樂的節奏飛舞,每一個樂句結束時正好落在花朵上,既體現了樂曲舒緩、優美的風格,又能形象地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樂句的變化,還給孩子一個想像的空間。

傾聽與表現完美結合。教師用“故事導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孩子,讓複雜的旋律簡單化,激發小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在傾聽故事的基礎上,結合課件傾聽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覺、聽覺多種感官的參與,隨後讓幼兒邊欣賞音樂邊學做小蝴蝶,創設了小蝴蝶在花園裏找花朵、和朋友嬉戲等情景,為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搭建了一個表現的平台。同時,教師藉助一些語言、動作的提示,使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在師幼互動中真切地體驗和欣賞樂曲的內涵,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了進一步的昇華。

難點化解的巧妙。每一樂句的起始掌握對小班孩子來説是個難點,教師恰當地運用課件、形象化的語言、動作巧妙地化解了難點,先是在欣賞時用語言提示:“小蝴蝶在音樂的什麼時候飛起來?什麼時候落在花朵上?”緊接着讓幼兒再次欣賞畫面,驗證自己的想法。在表現音樂樂句的過程中,採用了集體、個別等形式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錶現蝴蝶的動作,用紙折的花蝴蝶飛到自己的身上、飛到別人的身上等多種有趣的形式,使幼兒在一次次的遊戲中表現自己對樂句的理解。同時,教師用自己誇張的動作、情緒感染幼兒,從而讓幼兒在玩樂中輕鬆愉快地獲得對音樂的感受。

第3篇

經驗準備:教師或家長事先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來,尋找春天的祕密。

在幼兒園中種植迎春花,供幼兒置身於春天的環境中。

引導語: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花朵是開得大大的還是小小的?花朵是什麼顏色的?

帶領幼兒扮演小蜜蜂,模仿蜜蜂的叫聲和簡單的抖翅動作。

帶領幼兒學會"嗡嗡嗡嗡、嗡嗡嗡---"並參試用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3、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幫助幼兒感受音樂中快樂美好的意境。

第一遍時,教師與幼兒嘗試接唱,注意提示幼兒按節奏進入。

第三遍時。將幼兒分兩組參試練習接唱,一組唱前四小節,一組接唱後四小節。

迎春花,春天來臨的最基本的象徵,在孩子們的眼裏,迎春花又象是春天的使者悄悄地開放,美麗但不嬌豔。《迎春花》這首歌曲篇幅短小,但旋律較多變化,再加上用了2和4的音調使整首歌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有些幼兒唱不準4的音,因此我在“開在大路旁”和“蜜蜂嗡嗡唱”這兩句加大練習的力度,使幼兒較快的學會了唱準這兩句歌詞。另外再將歌曲進行歌表演,使得這首歌曲更富有趣味性和藝術性。

第4篇

這首樂曲節選自中國的經典名曲《梁祝》,樂曲旋律優美抒情,樂句較整齊,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傾聽、賞析、表現。活動中,教師創設花園情境,引導幼兒隨音樂扮演“蝴蝶”和“花”的角色,在“蝴蝶找花”的遊戲中創編出各種蝴蝶飛舞、指花、找花等動作和造型,創造性地表達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1、感受音樂優美抒情的旋律,學習分辨樂句,能隨音樂進行遊戲。

2、根據音樂大膽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以及停留在花上的造型。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1、音樂cd、花園背景圖,蝴蝶活動教具,四朵形狀、顏色不同的花朵教具,花寶寶、蝴蝶頭飾若干。

2、與家長聯繫,説明活動意圖,請家長可以在家與幼兒一同觀看蝴蝶飛舞採花的視頻等。

教師提問: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仔細聽一聽,花兒吸引來了什麼小動物?它們會和小花幹什麼?

二、引導幼兒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特點,表達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提問:樂曲聽起來有什麼感受?是什麼小動物被吸引來了?它們會和小花做些什麼?

小結:這首樂曲聽起來優美抒情,花兒吸引來了許多蝴蝶,它們會和小花一起做遊戲。

教師隨音樂講述遊戲情境,並引導幼兒用動作自由表現:春天來了,花兒伸伸懶腰,綻開了美麗的花瓣!紅花開了,黃花開了,紫花開了,美麗的蝴蝶飛來了,它們一會兒停在紅花上看一看,一會兒飛到黃花上聞一聞,一會兒停在紫花上説句悄悄話、花兒與蝴蝶做起了遊戲。

提問:蝴蝶和小花做了什麼遊戲?蝴蝶是怎麼飛舞的?鼓勵幼兒隨樂曲節奏表現蝴蝶飛舞。

出示背景圖,隨音樂邊演示蝴蝶教具,邊哼唱曲調,並以蝴蝶的話

“真美啊”“真香啊”等語言,提示幼兒關注每一樂句的句尾。

提問:蝴蝶在花上一共停了幾次?它停在花上做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創編蝴蝶停在花朵上的造型。

玩法與規則:教師做蝴蝶姐姐,一部分幼兒扮演小花,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小蝴蝶。小花擺出各種花的造型,隨音樂擺動,蝴蝶姐姐和小蝴蝶隨音樂節奏圍着小花自由飛舞。每個樂句的結尾處,蝴蝶必須找一朵自己喜歡的小花擺出靜止的造型。如:指花、聞花等。

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獨特的造型,引發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需注意引導幼兒正確分辨每一個樂句。遊戲熟練後鼓勵幼兒進行角色互換。

樂曲《化蝶》是中國優秀民樂《梁祝》中千古傳誦的片段,教師節選的主要旋律舒緩、優美,同時電聲音樂又彌補了交響樂、小提琴曲等版本在節奏感上的不足。

課件與音樂完美結合。課件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而課件與音樂完美結合,有利於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記憶。活動中課件的設計、運用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聽第二遍音樂時,採用了整體教授的方法,小蝴蝶從畫面的左下角隨着音樂的節奏飛舞,每一個樂句結束時正好落在花朵上,既體現了樂曲舒緩、優美的風格,又能形象地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樂句的變化,還給孩子一個想像的空間。

傾聽與表現完美結合。教師用“故事導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孩子,讓複雜的旋律簡單化,激發小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在傾聽故事的基礎上,結合課件傾聽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覺、聽覺多種感官的參與,隨後讓幼兒邊欣賞音樂邊學做小蝴蝶,創設了小蝴蝶在花園裏找花朵、和朋友嬉戲等情景,為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搭建了一個表現的平台。同時,教師藉助一些語言、動作的提示,使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在師幼互動中真切地體驗和欣賞樂曲的內涵,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了進一步的昇華。

難點化解的巧妙。每一樂句的起始掌握對小班孩子來説是個難點,教師恰當地運用課件、形象化的語言、動作巧妙地化解了難點,先是在欣賞時用語言提示:“小蝴蝶在音樂的什麼時候飛起來?什麼時候落在花朵上?”緊接着讓幼兒再次欣賞畫面,驗證自己的想法。在表現音樂樂句的過程中,採用了集體、個別等形式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錶現蝴蝶的動作,用紙折的花蝴蝶飛到自己的身上、飛到別人的身上等多種有趣的形式,使幼兒在一次次的遊戲中表現自己對樂句的理解。同時,教師用自己誇張的動作、情緒感染幼兒,從而讓幼兒在玩樂中輕鬆愉快地獲得對音樂的感受。

第5篇

1、通過欣賞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聽懂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2、初步學會用表情(神態)、動作、色塊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小花、小魚等小圖片學具人手一個;木偶小鴨子、小朋友各一;小鴨子頭飾;音樂磁帶、錄音機。

1、小朋友們看,我們郊遊到了這裏,這地方都有些什麼呀?

2、聽,遠處好象傳來了一陣陣的哭聲。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在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欣賞歌曲第一段:"池塘邊,柳樹下,有隻迷路的小花鴨,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媽媽。"

4、師:①誰能幫助小花鴨找到媽媽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展開聯想)

②大家想的辦法真好,讓我們聽聽歌曲的第二段,到底是誰幫助了小花鴨。

5、欣賞歌曲第二段"小朋友,看見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鴨,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

三、完整欣賞歌曲、樂曲各一遍,引導幼兒用表情表現音樂的情緒

1、師邊跟隨錄音機唱邊操作小木偶,完整欣賞歌曲一遍。

①你覺得這首歌有幾段?開始第一段説了什麼事情?後來第二段呢?

②第一段唱小花鴨迷路了,它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們呢?這時臉上的表情又是怎麼樣的?(出示表情臉譜)大家一起學一學傷心、難受的樣子。

③第二段唱小朋友幫助了它,大家心裏怎樣的?高興又會是怎樣的表情?

1、請幼兒幫小花鴨找出"找不到媽媽時"和"小朋友幫它時"的照片,並説出原因。

3、再次分段欣賞,引導幼兒用手中物品的色調錶達情緒。

①師:小花鴨説,其實那天有許多好朋友也為它難受過、高興過呢!它想把它們也分別請到照片上來作個紀念。想想:你手中的好朋友又是什麼時候陪在小花鴨身邊的?那時的音樂是怎麼樣的?

②放歌曲第一段,師:現在會是哪些顏色的好朋友在小花鴨身邊?想想它是生活在哪裏的?請你把它送上來!

③放歌曲第二段,師:現在會是哪些顏色的好朋友在小花鴨身邊?想想它是生活在哪裏的?請你把它送上來!

五、鼓勵幼兒自願地按歌曲的內容扮演角色、表現情緒、創編與內容相關的動作。

六、請表演得最好的一位幼兒戴上頭飾當小花鴨,其餘幼兒當小朋友,分段出場表演。最後老師説:"聽,鴨媽媽好象也找來了,讓我們趕快把小花鴨送出去吧!"幼兒自然離開活動室。

新歌教學一直是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難題,特別對於新中班的幼兒來説,他們受到知識經驗和語言能力的眾多限制,在記憶歌曲結構和歌詞內容上表現出了困難。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具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體驗和記憶,我根據歌詞內容繪製了優美的故事圖片,從講故事開始,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在此基礎上教師清唱歌詞給幼兒聽,然後幼兒再逐句學唱,但在活動中我發現,在採用了故事導入的方法後,幼兒的學唱積極性雖然提高了,學得也比較認真,但真正的學唱部分仍然沒有突破傳統學唱的程序,仍舊是幼兒一遍又一遍反覆的跟唱。根據以上的認識,我結合填充圖片的操作方法,又一次設計了活動,並在同年齡段的其他班實施,當幼兒在對故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我及時告訴幼兒:老師還有一幅畫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所唱的內容逐句填充圖片,因為活動中加入了手的操作活動,再加上每貼一張圖片就預示着一句新歌詞的產生,這樣就徹底消除了無目的反覆練唱和記憶歌詞所帶來的枯燥感,使幼兒邊玩邊唱,輕鬆主動地學會了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興致盎然,令我也感受到一絲成功的喜悦。

通過以上活動,我更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歌唱活動同成人的區別,他們更多的是受到直覺行動思維的影響,鑑此,教師要在活動中儘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操作機會,使幼兒真正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第6篇

1、聽辨樂曲中表現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節,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道具表現音樂故事,體驗合作表演音樂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t:在遙遠的大森林裏發生了一件大事,你們聽聽裏面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出示樂器ppt瞭解名稱,引導幼兒將角色和音色配對。)

(在瞭解故事裏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礎上,和老師一起製作角色道具,如頭飾、面具、指偶等。)

看老師用與幼兒一同製作的道具進行表演,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幼兒分為三四組,每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爺爺、小鳥等),自主挑選角色道具,與同伴一起聽音樂故事參與表演。

達爾克洛茲説:“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幼兒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幼兒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

第7篇

2、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毛毛蟲、小花花形象。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1、活動教具、毛毛蟲指偶、毛毛蟲頭飾、音樂磁帶、錄音機

“花園裏的花兒開的很美,蜜蜂、蝴蝶都來找小花花來做朋友了,看看誰也來找小花花玩了?”

1、教師清唱一遍歌曲,結合圖片,讓幼兒感知歌曲內容。

“毛毛蟲是怎樣找小花花玩的?小花花它開心嗎?仔細聽!”

(1)“毛毛蟲它怎麼來找小花花?”(扭呀扭、教師操作教具)

(2)“毛毛蟲一扭扭到哪裏?”(小花花上、教師操作教具)

(3)“小花花開心嗎?”(開心)“它開心的也扭呀扭,扭呀扭”(教師操作教具)

(4)“小花花一扭扭到哪裏?”(草地上)教師操作教具,“原來小花花是這樣玩的呀!”

“這首歌好聽嗎?它的名字叫毛毛蟲和小花花,我們在來聽一遍”(教師操作教具)。

(1)放音樂做毛毛蟲動作。出示毛毛蟲指偶“毛毛蟲來找它的好朋友了,看看誰扭的最漂亮!”

“毛毛蟲一扭扭到小花花上,小花花也高興的怎麼樣了?”“那我們一起學小花花扭給毛毛蟲看好嗎?”(放音樂操縱教具)

“你們誰知道毛毛蟲身上長着什麼?”(腳)“許多腳如果爬到你身上,你會感到怎麼樣?”(癢)“這朵小花花也癢的倒在地上了真好玩,我們也玩玩好嗎?”

“我們一起到外面找更多的好朋友玩!”幼兒與老師一起出室。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第8篇

1、觀察畫面,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徵,知道迎春花是春天開的花朵。

1、師:(出示圖片)你們認識這種花嗎?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去觀察)

2、教師小結:這種黃黃的,像小喇叭一樣的花叫迎春花,你們看過迎春花嗎?迎春花什麼時候開?

1、教師朗誦兒歌《迎春花》,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兒歌裏都説了些什麼?

2、再次朗誦兒歌供幼兒欣賞,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

1、完整教念兒歌兩遍: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這首好聽的兒歌,老師大聲地讀,小朋友一邊聽一邊小聲地讀。

春天花園裏、田野裏到處都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你們喜歡這些漂亮的花嗎?我們去看這些漂亮的花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春天到了,草兒綠了,花兒開了,幼兒園裏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户外活動時忽然瞥見校園的一角一片金黃,加快腳步過去一看,原來是春天的使者——迎春花開了。

記得在我們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中有《迎春花》這首兒歌,於是乎,我帶幼兒去室外邊散步邊欣賞迎春花,和幼兒一起觀察迎春花的外形特徵。指導幼兒正確説出花的顏色,形狀。通過老師的講述,幼兒對迎春花的來由有了初步的瞭解。帶着這份瞭解,我們走入了課堂。

因為有了很好的鋪墊,本次活動下來,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目標基本達成,通過教學活動,幼兒基本能學説兒歌,理解兒歌內容,知道迎春花是春天開放的花朵。另外,我想小班孩子學習兒歌,圖片是幫助孩子理解兒歌內容的最好方式了,所以我事先就準備了很多跟兒歌內容有關的圖片。為了調動幼兒學習興趣,我還設計了兒歌節奏圖譜,邊説兒歌邊打節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興趣,課堂氣氛較濃,讓幼兒對學習兒歌輕鬆自如。

在教學中,由於班上有幾個幼兒説話吐字不清楚,我還注意到糾正幼兒發音。通過對詩歌迎春花的學習,幼兒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的花,知道花兒好看,給人們帶來美麗,我們不亂摘花。

第9篇

3、通過音樂遊戲與表演加強拍子之間的連貫性及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師:小朋友們好,老師好。(變換不同的形式進行問好,讓幼兒熟悉節奏的形式)

師:小眼睛看老師,仔細看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看看老師變出什麼來了?(骨頭)

師:小狗看見骨頭會怎麼樣呢?(把它吃掉、會叫)那小狗怎樣叫?(汪汪汪)

教師小結:繼續出示卡片,小狗看見骨頭就叫“汪”,兩個骨頭就叫“汪汪”,如果沒有骨頭就不出聲。

2、出示四張骨頭卡片組成一個節拍,進行交換練習節奏(此環節重複進行)

師:小狗玩累了聽到有人在唱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欣賞)唱的好不好聽?(好聽)

師: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樣唱?(引導幼兒學習在結尾處唱汪汪)

師:小朋友唱的真好聽,除了小狗會唱歌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唱歌?(小鴨子、小兔)那我們請他們出來唱唱吧!(出示小貓、小鴨子圖片)

師:小朋友唱了這麼長時間,我們聽音樂跟着音樂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樂帶領幼兒做動作)

師:小朋友表現的真棒,看老師請誰來和小朋友做遊戲!(出示手鈴)

師:每個小朋友兩個小手鈴,拿到的小朋友使勁搖一搖你手裏的小手鈴,看老師的手一收,看誰的小手鈴收的最快沒有聲音。(幼兒玩手鈴)

師:小朋友的小手鈴真聽話,現在把小手鈴放好,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故事裏也有隻小狗,看看這隻小狗在幹什麼,好不好?(好)(教師講故事,帶領幼兒放音樂跟隨音樂玩遊戲)

師:小朋友玩的開不開心(開心)我們下節課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1、教師指導:音樂戲課程之前沒有接觸過,所以在上課之前讓幼兒對打擊樂器有所瞭解,帶領幼兒玩手鈴,以多種形式瞭解打擊樂器。活動過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讓幼兒熟悉歌曲,整節課以幼兒為主,教師引導,讓幼兒多唱、多聽、多玩。在熟悉歌曲後讓幼兒創編歌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及興趣。

2、幼兒反應:以骨頭卡片的形式體現樂句,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個別幼兒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鈴後秩序有些混亂,精力集中到手鈴亂敲亂玩的現象。欣賞《小狗圓舞曲》時隨音樂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隨老師做動作。

3、反思:整節課比較順利,幼兒挺感興趣也很配合,但是時間過長,中間銜接不是很好,最後音樂欣賞可以作為另一節課單獨進行,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這節課重點難點不突出,沒有明確的目標,再加上幼兒對歌曲本身已經熟悉,所以在學唱部分很輕鬆。在玩手鈴的部分有些混亂,需要課後讓幼兒多接觸多練習。

第10篇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2、提問小狗最愛吃什麼?怎樣吃?請幼兒模仿小狗啃骨頭的樣子。

指導語:你還會模仿小狗的哪些動作?請你來做一做。

(1)小節:兩手五指併攏放在頭的兩側當耳朵,同時上下襬弄手指兩次。

(4)小節:兩手握拳放在嘴邊做吃骨頭狀,身體稍向左右轉動。

6、播放音樂,師生頭戴小狗頭飾圍成圓圈進行表演,體驗集體表演的快樂心情。

三、教師評價表揚大膽表演的幼兒,鼓勵膽小的幼兒,教育幼兒關愛小動物。

幼兒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呢?那一定是小動物了。在音樂活動中,要達到好的效果,首先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題材。有適合幼兒使用的教具,場景等,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還要運用誇張、親切的身體語言來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這樣幼兒才會學的輕鬆、有趣。

由於是小班幼兒,在獨立演唱時聲音較小,在控制“汪汪”叫之前停頓時間是該活動的難點,有的幼兒掌握的不是很好,不過在最後的遊戲中幼兒又達到了高潮,幼兒爭先恐後的扮演角色,玩了好多次都不進盡興。

總結這次的音樂教學,我覺得選材方面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對於小狗的形象幼兒都願意去模仿,幼兒的參與性很高,並能大膽表演。在活動的設計上思路比較清晰,過渡自然,教態也能做到大方、親切‘與幼兒簡歷平等、融洽的關係,使幼兒學得輕鬆愉快。不足: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欣賞歌曲時可適當增加次數,幼兒表演的空間較小走動的較少。今後我將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是自己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更遠。

第11篇

隨着幼兒園藝術教學改革的進程,新的歌唱教學的理念已逐步為大家所接受,接踵而來的是幼兒園的歌唱教材也日益短小、幽默,孩子接受一些情節性傳統優秀歌曲的機會很少,而這些老的兒童歌曲,不僅旋律優美,而且歌詞內容豐富,如同講述一個個動聽的故事,深受幼兒的喜愛。

人們常説“老的東西不能丟”,是啊,“老的東西”之所以經久不衰,它往往藴含着許多的價值,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利用。因此我組織幼兒開展了歌唱教學“迷路的小花鴨”,嘗試用製作圖譜的方法引導幼兒創編學習歌詞,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愉快、主動地學習唱歌,並從歌曲中感受到人與動物間的美好情感。

1、引導幼兒理解兩段歌詞及表達的不同情感,在學會唱歌的基礎上學習用輕柔、跳躍的歌聲加以表現。

2、嘗試創編歌詞及製作圖譜,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圖片《迷路的小花鴨》(一)(二),圖譜(一)(二),哭笑臉譜各一個,幼兒人手一份圖譜(小圖片若干)。

(評析:開始部分的練聲,既是為下面的歌唱活動作好準備,同時,也讓幼兒在歌唱喜愛的小動物時自然地表達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鴨在池塘邊的柳樹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媽媽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媽媽。

(評析: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它打破了傳統提問“這是什麼地方?有誰?”等問題帶來的侷限性,它使幼兒能充分表達他們對畫面意思的理解,使圖片變活,也便於幼兒理解教師講述的故事。)

3、教師隨旋律跳一段舞,讓幼兒猜猜老師想要告訴大傢什麼。

幼a:我看到老師做這個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動狀)。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讓幼兒在欣賞舞蹈的同時熟悉旋律,同時也給下面的歌表演一個示範性的啟發。)

(1)出示圖譜,瞭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詞。教師唱,幼兒按序指圖,師:碰到了什麼問題?

(2)指4、5、6三格,師:你聽到老師剛才在這幾個地方唱了什麼?

幼a:這是鴨子的嘴巴,我聽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邊聽老師唱,邊隨幼兒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兒學唱1、2、3句。

(評析:學習製作圖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先採用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圖譜的方法,既讓幼兒保持了濃厚的興趣,又教會了幼兒在貼時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

(1)出示圖片(二),師:小花鴨迷路了,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時誰看見了它?

提示幼兒在小圖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貼進1、2兩格,學唱1、2兩句。

(3)師:小朋友很高興,她是怎麼唱歌的?找找應該貼哪幅圖片?

(4)引導幼兒將小房子貼入最後一格,並檢查是否正確。連唱第二段。

出示哭、笑兩張表情臉譜,請幼兒分別貼到圖譜前,該如何貼?為什麼?

幼:哭的臉貼上面,因為小花鴨找不到媽媽就哭了,笑的臉貼下面,小花鴨回家了很高興。

師小結:第一段講小花鴨迷路了,找不到媽媽,心裏很難過,我們要用輕柔的、傷心難過的聲音來唱,第二段講小朋友把小花鴨送回家,小花鴨心裏很高興,所以我們要用高興的、跳躍的聲音來唱。

(評析:純粹的語言提示也能讓幼兒用不同的感情來唱兩段歌詞,但如此採用貼臉譜的方式,不僅加深了幼兒對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將臉譜貼在段前也能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這符合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

(1)請幼兒邊唱邊想想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現每一句歌詞。

新歌教學一直是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難題,特別對於新中班的幼兒來説,他們受到知識經驗和語言能力的眾多限制,在記憶歌曲結構和歌詞內容上表現出了困難。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具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體驗和記憶,我根據歌詞內容繪製了優美的故事圖片,從講故事開始,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在此基礎上教師清唱歌詞給幼兒聽,然後幼兒再逐句學唱,但在活動中我發現,在採用了故事導入的方法後,幼兒的學唱積極性雖然提高了,學得也比較認真,但真正的學唱部分仍然沒有突破傳統學唱的程序,仍舊是幼兒一遍又一遍反覆的跟唱。根據以上的認識,我結合填充圖片的操作方法,又一次設計了活動,並在同年齡段的其他班實施,當幼兒在對故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我及時告訴幼兒:老師還有一幅畫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所唱的內容逐句填充圖片,因為活動中加入了手的操作活動,再加上每貼一張圖片就預示着一句新歌詞的產生,這樣就徹底消除了無目的反覆練唱和記憶歌詞所帶來的枯燥感,使幼兒邊玩邊唱,輕鬆主動地學會了歌曲,使歌唱活動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興致盎然,令我也感受到一絲成功的喜悦。

通過以上活動,我更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歌唱活動同成人的區別,他們更多的是受到直覺行動思維的影響,鑑此,教師要在活動中儘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操作機會,使幼兒真正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第12篇

經驗準備:教師或家長事先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來,尋找春天的祕密。

在幼兒園中種植迎春花,供幼兒置身於春天的環境中。

引導語: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花朵是開得大大的還是小小的?花朵是什麼顏色的?

帶領幼兒扮演小蜜蜂,模仿蜜蜂的叫聲和簡單的抖翅動作。

帶領幼兒學會"嗡嗡嗡嗡、嗡嗡嗡---"並參試用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3、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幫助幼兒感受音樂中快樂美好的意境。

第一遍時,教師與幼兒嘗試接唱,注意提示幼兒按節奏進入。

第三遍時。將幼兒分兩組參試練習接唱,一組唱前四小節,一組接唱後四小節。

迎春花,春天來臨的最基本的象徵,在孩子們的眼裏,迎春花又象是春天的使者悄悄地開放,美麗但不嬌豔。《迎春花》這首歌曲篇幅短小,但旋律較多變化,再加上用了2和4的音調使整首歌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有些幼兒唱不準4的音,因此我在“開在大路旁”和“蜜蜂嗡嗡唱”這兩句加大練習的力度,使幼兒較快的學會了唱準這兩句歌詞。另外再將歌曲進行歌表演,使得這首歌曲更富有趣味性和藝術性。

第13篇

材料準備:毛絨小哈巴狗一隻;小狗頭飾若干;音樂光碟一張;

活動難點:能夠試着邊唱邊做動作,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1、故事:有一個小男孩,看到大門口有一隻哈巴狗,他長得一雙黑黝黝的眼睛,一對大大的耳朵,他餓得一隻摸自己的肚皮。小男孩一想,小狗肯定想吃肉骨頭了。小男孩跑回家拿了好多的肉骨頭給哈巴狗,哈巴狗吃完後,高興的又向小男孩點頭,又向他搖尾巴,小男孩就和哈巴狗成為了好朋友。

2、教師提問:(1)小男孩在大門口看到了什麼?(幼兒説出“哈巴狗”後,教師出示毛絨哈巴狗))

2、教師邊唱邊做動作給幼兒示範一遍歌曲,然後教師一句一句的教幼兒,教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並要引導幼兒:(1)哈巴狗除了像老師這樣蹲在大門口,還可以怎麼蹲?(2)哈巴狗怎麼吃肉骨頭?(3)哈巴狗吃完骨頭,怎麼向小男孩搖尾巴和點頭的?要讓幼兒有自己獨特的動作,請表演有不同的幼兒上台示範做給大家看。

1、讓幼兒帶上小狗的頭飾,跟着音樂和老師一起試着邊做動作邊唱歌曲數遍

2、請表演好的幼兒站上台表演,台下的小朋友可模仿的做,也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請小朋友們都來當哈巴狗,想吃肉骨頭嗎?到外面找找去

1、小班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想象力,當他們聽到聽到音樂會,就會手舞足蹈。哈巴狗這個小動物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提高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並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點。在授課中,我激發幼兒大膽表演,自由表達、想象和創造。在模仿小哈狗時,幼兒感到了樂趣。

2、在授課中,幼兒有表現出不一樣、突出的模仿動作,沒有注意觀察到。

3、教師應該在教案中設計一個互動的遊戲,讓幼兒能夠更好的感受歌曲特點,在模仿動作更加感到快樂。

第14篇

1、初步學唱歌曲,學習用輕快的歌聲表現蜜蜂可愛的形象。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事先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來,尋找春天的祕密。並使幼兒置身於春天的環境中。

1、連聲訓練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要求幼兒用連貫的聲音演唱。

1、激趣引題:(出示迎春花)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向幼兒簡單介紹迎春花的名稱、顏色、大小及花瓣的形狀。

教師重點指導“開在大路旁”和“蜜蜂嗡嗡唱”這兩句,因為這句歌詞以2和4為主,音較不穩定

讓幼兒為歌曲自由編動作進行歌表演,鼓勵編得較好的幼兒,並將幼兒所編的動作串起來供大家學習

迎春花,春天來臨的最基本的象徵,在孩子們的眼裏,迎春花又象是春天的使者悄悄地開放,美麗但不嬌豔。《迎春花》這首歌曲篇幅短小,但旋律較多變化,再加上用了2和4的音調使整首歌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有些幼兒唱不準4的音,因此我在“開在大路旁”和“蜜蜂嗡嗡唱”這兩句加大練習的力度,使幼兒較快的學會了唱準這兩句歌詞。另外再將歌曲進行歌表演,使得這首歌曲更富有趣味性和藝術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