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班音樂教案範文2篇 中班音樂教案:趣味探究與實踐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1W

本文為您提供中班音樂教案範文,內容涵蓋音樂活動、歌曲演唱、舞蹈動作等多個方面,旨在幫助中班幼兒開闊音樂視野,增強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以及提高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自信心,適用於中班各階段的音樂教學。

有關中班音樂教案範文2篇 中班音樂教案:趣味探究與實踐

第1篇

夏天就要到了,討厭的蚊子又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雖然我們都不喜歡蚊子,但蚊子飛舞時發出的忽響忽輕的聲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聲音“唱歌”,而我們有時拍打蚊子所發出的聲音又類似於某種節奏,這些讓我們聯想到了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元素,如長音與重音,音樂活動“打蚊子”由此產生。

在中班上學期,我們已經開展了多次音樂作品的欣賞活動,幼兒已經能夠感知音樂中出現的有規則的重音,但是他們對音樂中無規則的長音與重音還是很陌生,本次活動着重於長音與重音的聽辨,以及對幼兒有意傾聽以及記憶音樂能力的挑戰。

1、感知音樂中的長音與重音,並能在聽辨中手眼協調地遊戲。

自制“捕蚊拍”、蚊子圖譜若干;音樂《七式音階》、童謠《小蚊子》的dvd:鈴鼓、打棒、小鼓、串鈴等樂器。

一、利用不同方式感受蚊子“唱歌”的特徵

師:森林裏要舉行一場很大的音樂會,為了防止壞傢伙搗亂,青蛙兄弟擔當起衞士的責任。就在大家都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時,突然飛來了一羣搗蛋的傢伙,你們看它們是誰?它們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教師出示圖譜(高低不同的曲線,見下圖),讓幼兒直觀感受音的高低與連貫的特徵。

2、幼兒模仿蚊子“唱歌”,根據圖譜發出“嗡”的聲音,曲線的高處聲音響,曲線的低處聲音輕。

3、選擇恰當的樂器(串鈴、鈴鼓、雪鈴等),用樂器發出聲響,模仿蚊子“唱歌”,重複表現高處聲音響、低處聲音輕。

4、播放童謠《小蚊子》,感受童謠的語言節奏,並配合肢體動作表現蚊子飛舞時的樣子,在童謠結尾處加上一句“啪!蚊子死光光啦”,讓幼兒用拍蚊子的動作強化對重音的感受。

1、播放音樂《七式進階》,再次感受音樂中的長音(蚊子飛)和重音(拍蚊子),並用各種肢體動作(拍手、跺腳等)表現打蚊子的動作。

幼兒人手一份圖譜,上面畫有和音樂中重音出現次數相等數量的蚊子,當幼兒聽到音樂中的一個重音時,就畫去一個蚊子,依此類推。

幼兒扮演“蚊子”,教師持“捕蚊拍”扮演“打蚊人”,在《七式進階》的音樂中,當幼兒聽到長音後做“蚊子飛”的動作,聽到重音時,教師做“拍蚊子”的動作,“蚊子”要盡力逃開。

幼兒分組遊戲,一組幼兒持鈴鼓搖出“蚊子飛”的聲音,一組幼兒扮演“蚊子”,還有一組幼兒扮演“打蚊人”,在音樂中進行遊戲。

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幼兒在“打蚊子”的遊戲中,不僅強化了對於長音與重音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幼兒體會到了音樂活動本身帶來的快樂。在設計和組織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多感官參與、多通道感受似乎已成為幼兒學習音樂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但是多種教學手段之間應該相互關聯且層層遞進,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加自然流暢。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讓幼兒感受和表現長音與重音,如活動之初我先利用圖譜中有規律的曲線來表現蚊子“唱歌”時高低不同的聲音,給幼兒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其次,我提供了多種樂器,讓幼兒直接用樂器表現聲音的輕響,打開了聽覺通道;最後,在童謠聲中用肢體動作表現蚊子飛舞,用動作幫助幼兒強化對於重音的感受。此外,我還通過多種遊戲樣式的設計,如幼兒個別遊戲、師幼共同遊戲、小組遊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完成了較為複雜的音樂學習。

音樂活動中的規則似乎一直是個具有爭議的話題,我們曾經將幼兒是否遵守規則視為評課的標準之一,但有的教師又感到太多的規則會限制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於是規則漸漸地“讓位”於幼兒的自由。缺少規則的音樂活動的確能夠讓幼兒更自由自在地表現,但音樂技能的缺失卻成為必然的結果。由此我認為,在音樂活動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這是保障音樂活動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我們給予幼兒自由的表現空間,但規則卻是貫穿於整個音樂活動的。

在本次活動中,也有一些有待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一,當幼兒不能準確表現重音時,教師該怎麼做?在本次活動中,我們要求幼兒用各種方式表示聽到的重音,但幼兒的實際表現總是慢半拍,我們認為如果過於強調錶現結果,可能會削弱幼兒學習的熱情,所以當幼兒不能準確表現重音時,我並未加以干預,這使幼兒在音樂表現上顯得過於隨意。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教師並不一定要刻意迴避,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如果及時將這一問題呈現出來,讓幼兒自己通過討論加以解決,反而有利於強化幼兒的有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兒初次學習新的內容時,可以進行合作嗎?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機會,因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常常會設計滿足交往需要的合作遊戲環節。在本次活動中,當幼兒之間開始合作玩遊戲“打蚊子”時,之前的有序狀態完全被打亂,“蚊子”在教室裏亂飛,“打蚊人”奮力追打着,音樂反而被他們遠遠拋在腦後。中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較弱,特別是當他們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合作對他們來説可能不太適宜。針之間建立一一對應關係,學會辨識體重秤指針(順時針方向)越向前表示體重越重的常識。此舉既讓幼兒熟悉了故事內容,又為最後大象產生的疑問奠定了“合理”的基礎。

再如,嘗試讓幼兒人人蔘與稱重活動。在體驗稱重前要求幼兒看清楚此時體重秤指針的位置;站上體重秤觀察指針的變化;走下體重秤時再一次觀察指針的位置。<來、源星星教、案網>如此啟發幼兒關注稱重時體重秤指針變化的全過程,目的在於讓幼兒建立離開體重秤後,體重秤指針歸“0”的經驗。這是繪本中省略的畫面,也是幼兒經歷中缺乏的經驗,更是解決大象疑問的關鍵問題。

最後,組織幼兒展開交流和討論。針對幼兒獲得的新的認知體驗,啟發幼兒用清晰的語言來回答大象的疑問,變常態的教師小結為幼兒的自主小結。

此外,課件製作也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的作用。

我們力圖尊重原作的繪畫風格,整個課件採用了原作的黑白單色,這樣有利於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體重秤上,特別是用動畫的方法來表現每個動物稱重時體重秤指針的變化及位置,引發幼兒關注。在幼兒解釋大象的疑問時,仍舊採用動畫的方法來表現體重秤指針前進和倒退的動態變化過程,強化幼兒在觀察、思考以及自身體驗後找尋問題的正確答案。

調整教學方案後,再次開展教學活動時,有80%以上的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稱體重的經驗來理解體重秤指針轉動與體重的關係,都願意幫助故事中的大象來解決疑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執教教師,自身的整合意識和把控教學節奏的能力,尤其是教師對幼兒提要求時所運用的語言是否清晰和富有條理,對完成教學目標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關中班音樂教案範文2篇 中班音樂教案:趣味探究與實踐 第2張

第2篇

1、學習跳火車舞,根據音樂的想象內容做招手、叉腰、上舉的動作。

2、觀察畫面,感受人物的不同舞蹈動作,嘗試看圖學習舞蹈。

3、在舞蹈的過程中,注意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相互碰撞。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你們聽一聽是什麼聲音?你們坐過火車嗎?坐火車先要幹什麼?(買車票)

1、現在我們先聽一首歌曲吧!歌曲的名字叫《開火車》,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2、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曲裏唱了什麼?現在請小朋友在聽一遍。

教師:小火車司機在開火車的時候心情怎麼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呢?

1、教師:你們會開火車嗎?你是怎樣開火車的?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教師:我們試着聽音樂開火車,注意車輪要一下一下地轉。

教師:剛才,你們每個入都是小火車頭,現在我們要變成一列小火車,怎麼辦?

教師:我們現在變成一列長長的火車,一邊開火車一邊唱歌。

在家裏,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開火車",讓幼兒嘗試做火車頭,帶領家長一起遊戲。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