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課教案模板2篇 打造完美數學課: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5W

本文提供國小一年級數學課的教案模板,旨在幫助國小數學教師高效備課和提高教學質量。模板包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步驟等內容,幫助教師系統地規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國小一年級數學課教案模板2篇 打造完美數學課: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第1篇

通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總結出關於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於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x2、25x4、15x2、15x3、15x4、15x6、14x5、12x5、16x5、125x8、125x4、17x3、45x2、24x5

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現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瞭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並説出計算方法。由於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x4 28x6()x6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對於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如:《千克、克、噸》通過實物讓學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噸有多重,經過觀察---掂---估後,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課外可佈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後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現並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並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後,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國小一年級數學課教案模板2篇 打造完美數學課: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第2張

第2篇

一般説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勛(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穀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説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對象和本身明確的職責

宋以後,京師所設國小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於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後,對於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説文解字》中有

第1頁/共5頁 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説法。慢慢“老師”之説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複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一)教學目標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教材説明教材説明1.這部分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給初入學的學生展現校園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並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名國小生了,國小生要遵守紀律按時到校,要尊敬老師、愛護同學,還要好好學習、熱愛科學,鍛鍊身體。另一方面圖中的人和物的數量都用到10以內各數,使學生通過數這些數,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並體會到數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數是人類的好朋友。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2.教科書第2~3頁是??

第2頁/共5頁 幅“美麗的校園”圖。這是一個富裕的鄉,校園內有飄揚的國旗、高大的教學樓,還有和藹的老師、活潑的學生,還有小小氣象站等;校園外有高聳的大樓、飛翔的鴿子,路邊有葱鬱的樹木,美麗的農舍等。圖中每種數量的事物不止一種(如數量是1的,有一面國旗、一位教師,還有一座教學樓等),為的是給數數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資源,通過讓學生數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各種人和物的具體數量見下表。數量教科書第4~5頁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從“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每個集合圈的旁邊都標上了相應的數,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使教師瞭解一下學生認數、讀數的情況,這裏還不是正式教學生認和讀這些數。3.本單元只是讓教師初步瞭解一下學生數數、讀數的情況,還不是正式教學,所以沒有安排專門的習題。教學建議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進國小,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插圖時,往往只對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如教學”數一數”時,教師出示插圖後,不要急於給出數數任務,分散他們觀察的興趣,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互相説説都看到了什麼。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後,教師再讓學生帶着任務去觀察、數一數各種東西的數量。2.應充分利用教材

第3頁/共5頁 的資源。教師提供的“美麗的校園”圖,每種數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種,教材只抽取了一種作為每種數量的代表。數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充分地觀察,充分地數。3.應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觀察、數數的活動,都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數,再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4.應全面瞭解學生數數的能力。不僅要了解學生是否會口頭數數,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否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要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發言,以便做到全面的瞭解。發現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給以幫助,但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在以後教學中,還可以繼續給以幫助。5.應注意結合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單元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師可以適時地加以滲透。如當學生觀察到圖中有一個小小氣象站時,教師可以及時引導:我們應該像這些小朋友一樣熱愛科學。(三)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2.開始教師可以用幾分的時間,仿照書前“編者的話”,選擇學生能夠聽懂的事例,言簡意明地講一講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數學的用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3.利用“美麗的校園”數數,提供以下幾點意見供參考。(l)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第2~3頁的插圖。也可將插圖製成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師,再逐一出示一組一組的人和物。通過看圖,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教師可這樣表述:這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國小,今

第4頁/共5頁 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裏都有一些什麼呢?(2)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再指名説一説圖中都有什麼。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逐一數出數量是1~10的人和數。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數,先數數目比較小的(如國旗、單扛、石凳等),再數數目比較大的(如垃圾筒、樓房、花等)。學生每數完一類物體,教師可以仿照教科書第3~4頁,將這類物體加上集合圈,並寫出相應的數。同一數量的物體可以集中排列。如,學生説“1面國旗、1位老師”,教師可用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1面國旗、l位老師的圖,並告訴學生,1面國旗、1位老師,都可以用數字“l”表示,周時在圖的左面出示“1”。10個數都出示後,讓學生讀一讀,瞭解有多少學生認識這十個數。為了儘可能多地瞭解一些學生,還可以一個人接一個人地説讀。如果讀錯了,可讓學生數一數相應的集合圈裏的物體。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跳着讀這10個數。4.數過主題圖中的人或物後,還可以數學生身邊的一些實物(如教室的門窗、鉛筆盒裏的鉛筆、一行課桌等)。引導學生數實物時,可以有意識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麼?(1面國旗)左面有什麼?(4扇窗户)等。逐步使學生分清方位,這對於以後教學中佈置學生看書、做作業,都有好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