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8的教案最新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9W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案發揮着十分關鍵的作用,教案在制訂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聯繫實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8的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8的教案最新5篇

認8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9課《掌聲》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會認“麻、症、疾、姿、勢、況、鎮、緒、述”等9個生字。

⑵正確理解“小兒麻痺症、憂鬱、文靜、猶豫”4個詞語。

⑶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⑷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鼓勵的真情,學習關愛別人。回報別人的付出。

2、過程和方法:

⑴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字詞語,學生認讀。

⑵發動學生採用對比讀、分段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領會大意。

⑶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動。

⑷讓生互相交流,體悟文中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關愛,從而理解愛、懂得愛,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勵別人;同時,也要懂得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引導學生對比閲讀課文的一、四兩小節,認識英子掌聲前後所產生的變化。

2、難點:

通過細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設計思路】

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英子在同學們給予她的掌聲前後有很大的變化,便設計通過兩段敍述英子掌聲前和掌聲後的文字的對比閲讀、體會,讓學生自己提出“英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並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解決問題。教師只在旁做簡單的引導。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在教學中因為有涉及到人物的內心心理變化,所以在課前模擬課文的環境,在課堂上創設情景,通過採訪學生,讓學生進入角色去體會,解決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課文段落、生字的課件展示。

2、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生字詞;蒐集一些關愛別人的有關事蹟、資料等或身邊的小事;蒐集小兒麻痺症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師:聽説

班的同學們多才多藝,有小小書法家,有朗誦家,小歌唱家等等。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本領,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呢?勇敢些!

選一名學生表演。

師:讓我們給她點掌聲。

選擇一名鼓掌的學生提問:你的掌聲最響亮了,能不能告訴我,你鼓掌時在想些什麼?

生表演完畢,師帶頭鼓掌。

師採訪:這位同學,你為什麼鼓掌

師對錶演的生説:謝謝你,剛才你表演得很精彩,我能採訪你嗎?當你聽到別人給你的掌聲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想對大家説些什麼?

師詢問其他人:你有沒有聽到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在什麼時候,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點評:課前模擬課文創設情景,為下文解決兩次掌聲的含義打下基礎。

二、上課

1、揭題:

師:掌聲的背後有這麼多故事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9課《掌聲》看看這掌聲的背後又會有怎樣動人的故事?

板書課題:

掌聲

2、初讀課文:

(課件出示英子的兩張照片。)

這是本課的主人公──英子不同時期的兩張照片,第一張展現的是過去的英子。第二張展現的是現在的英子,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讀讀課文,你能聯繫課文説説,過去的英子是怎麼樣的英子?現在的英子是怎麼樣的英子嗎?你從課文的哪一小節知道的?生找到第一、四小節。

點評:通過圖片,讓學生有興趣自己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學生也會根據圖片,自己對比閲讀找出第一、四小節。

3、精讀課文:

⑴對比分析第一、四自然段:

生找到課文的第一和第四小節。

(課件出示第一小節。)

那時的英子是怎麼樣的英子?

你能不能再去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一下那時的英子是怎麼樣的英子。

(生再讀課文。)

點評:學生開始讀文感悟不深,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教師通過話語讓學生知道要再讀課文去體會深層含義。

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⑵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生説到,師板書:

憂鬱

師提問小兒麻痺症是什麼病?生介紹小兒麻痺症,教師課件出示。

點評:指導學生讀課文要輕重緩急,抓住重點詞語,讀出心情、語氣。

(課件出示第四小節的文字。)

師提問:讀讀這一小節,這時的英子又是怎麼樣的英子呢?

師板書:

快樂

生讀,讀出快樂的語氣。

生齊讀第一、四小節,對比讀。

點評:整體對比閲讀,感受英子掌聲前後的不同變化。為提出疑問作鋪墊。

2、分析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看了不同時期英子的照片,感受了英子不同的心情,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生會質疑為什麼憂鬱的英子變得快樂了?

師在黑板上打下問號提醒學生注意讓學生讀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來找找原因。(同學們的兩次掌聲。)

引導學生簡單地複述這個故事。

點評:三年級要求能夠在讀懂的基礎上做簡單的複述。本課以第三人稱寫,文字比較簡單,易懂,容易複述。

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

生劃句子,讀句子:

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分析在第一次同學們給英子熱烈而持久的掌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自由説。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説再讓他們找找課文中的句子來説一説。)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英子很自卑。)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我從這句話中體會。

(英子下不了決定,她在猶豫該不該上去,同時我感受到她的內心很痛苦,很自卑。)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終於這個詞體現了英子經過思想鬥爭戰勝了自己,勇敢地走上了講台。)

……

生讀課文,師生評議。

師:你們讀得真棒,讀出了英子內心的種種顧慮,但是即使這樣,英子最終仍戰勝了自己,你瞧,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難道你不該給這樣的英子熱烈而持久的……(師引生拍手)掌聲嗎?

⑴師引: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英子你為什麼流淚了?

採訪學生。

⑵師引: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開始講述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她的普通話説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師引生拍手)掌聲。

採訪:這位同學,你為什麼給英子熱烈的掌聲?

點評:兩次鼓掌創設情景,採用採訪的方式,讓學生轉變角色,來回答。

師:面對你們的掌聲,英子是怎麼做的?你能找找課文中的詞句來説説嗎?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台。

師:在英子的深深一鞠躬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英子的千萬個感謝都是包含在這一鞠躬中。多麼感人的故事啊,你能不能有感情地讀讀課文的二、三兩節,把這個故事深深地印在你們的腦海中吧。(生讀)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個故事吧!

三、結合實際,談感受

師:憂鬱的英子變快樂了,是同學們的掌聲改變了她,從英子的變化中你想到了什麼?你能聯繫生活實際來説一説嗎?

生自由説……

師引導:如果是你收到了別人的掌聲,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點評:引導學生從幫助和接受幫助兩方面來談感受。

師小結:是啊,生活中應當處處充滿關愛,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請伸出你們的雙手,將你們的愛傳遞給他。

其實,當你身處困境,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鼓勵時,請你心存感激地接受他們的付出和關心,並適時地回報他們。

呼籲:同學們就讓我們用行動表示,從身邊做起吧!

四、認識生字

師:剛才你們課文讀得很動聽,相信這些生字也難不倒你們了,自己試着讀一讀。

課件出示生字詞:

小兒麻痺症、姿勢、殘疾、情況、鎮定、情緒、講述。

生自讀,齊讀。

五、課後作業

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回去之後,請大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一起感受一下這感人的掌聲。

【板書】

29、掌聲

憂鬱

快樂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學會關愛他人。教師先引導學生髮現人物的變化,通過對比讀課文的第一、四兩小節,然後探究原因,從細節上發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變化的原因,具體抓住幾個句子採用角色互換的形式,從而發現正是同學之間的互相鼓勵和互相關愛使英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談談自己的感受,學會關愛他人

認8的教案篇2

活動名稱:

乘地鐵(偏藝術)

目標:

1、嘗試用方形連接的方式畫車廂。

2、感知地鐵的方便與快捷,體驗大家一起乘地鐵的愉快。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經驗準備):

ppt課件、彩色紙(已畫好鐵軌和兩個方向的車頭)幼兒人手一張、黑色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與交流

1、認識地鐵標誌。

導入: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個標誌嗎?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

2、回憶幼兒乘地鐵的經驗。

提問:地鐵是在地鐵站裏開的,那麼它和小汽車、公共汽車有什麼不一樣呢?哪個更快呀?

提問:在隧道里有沒有紅綠燈?會不會堵車呀?

小結:哦,原來地鐵跟我們在馬路上乘的小汽車和公共汽車是不一樣的,地鐵裏沒有紅綠燈。

過渡:你都和誰乘過地鐵?你喜歡和誰一起乘地鐵呀?

二、嘗試在已畫好鐵軌和兩個方向車頭的彩色紙上裝飾地鐵

1、根據ppt課件展示説説地鐵的外觀。

提問:誰來説説地鐵是什麼樣形狀的呀?

小結:原來地鐵是長長的,有一節一節車廂的,而且有兩個車頭,跟馬路上的車不一樣,是開在鐵軌上的。

2、在已畫好車身的彩色紙上畫出車廂。

過渡:小朋友們,我們乘的長長的地鐵上,還有一節一節的車廂,請你們來畫一畫。

小結:車廂要畫的牢牢的哦,每條線都要手拉手,車廂才能牢固哦。

3、延伸:請好朋友一起乘地鐵。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地鐵都畫好了嗎?想不想請你的好朋友一起乘地鐵呀?試試看,把自己和好朋友畫在你的地鐵裏。

小結:小朋友的本領真大,畫了地鐵還邀請了好朋友一起乘地鐵,高興嗎?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認8的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在閲讀中體會祖孫三代之間互敬到互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孫子發現爺爺總是用木頭碗吃飯,便問爸爸:“爸爸,媽媽為什麼給爺爺用木頭碗?”爸爸説:“木頭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聽高興的説:“等我長大了也給你們用木頭碗。”這一家祖孫三代是什麼關係?而《散步》一文中祖孫三代又是什麼關係?閲讀是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這裏運用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確的愛憎感,同時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學會從整體上領悟文章,避免了問題過多,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掃除障礙

1標出自然段

2解決字詞的音形義

訓練方法

1、 輕聲朗讀課文,勾畫出不熟悉的字詞。

2、 投影出生字詞: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箇中等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點,老師矯正錯誤。

三、 閲讀理解

“讀”

1、 跟着錄音讀

2、 自由大聲朗讀

3、 學生動手動腦,抓住自己認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讀、點評、質疑。

4、 信息反饋,矯正錯誤。

①抓住“我”這一點領會語氣、語調(年齡 家中的地位 我的責任心)

②利用語言描寫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傢伙的語言:活潑、可愛

⑵“我”的語言:沉穩、温和

⑶奶奶的語言:和藹、親切

“理解”(提出質疑、各抒己見)

1、本篇文章寫了什麼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麼寫的?

提示: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寫散步環境情趣、表現美滿、化解分歧,體現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寫合理解決分歧,散步愉快進行。

3、 得怎樣?

細節描寫

舉例:

①我説:“走大路”(敬老)

②(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愛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尊老愛幼)

結構特色

提問:

①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麼關係?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對這一家人的責任感和處於中心位置。

②2、3段寫母親年老為下文寫“走大路”埋下伏筆。第4段為下文寫“走小路”埋下伏筆。

四、 擴展聯想

選擇下列的一個題目討論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兩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認8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16個生字,重點理解“抱怨、傾聽、憂慮、自作自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洶、湧、澎、湃”等1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漁夫、轟鳴、抱怨、心驚肉跳、自作自受”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窮”。

教學難點

1、讀寫並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從文中找出表現窮人“窮”的句子,體會桑娜和漁夫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利用課件播放風聲、雷聲、波濤轟鳴聲、嘶啞的鐘聲,學生靜靜地感受。

導語: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對課件創設的情境的種種猜測中。)聽到這些聲音,我們感受到了環境的惡劣,就在這樣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幾個窮人間發生着一個動人的故事。

2、板書課題,學生解題。(窮人就是生活窮苦的人。)

3、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他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窮苦勞動人民。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窮人》是托爾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國作家雨果的敍事詩《窮人》改編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邊讀邊思考:這是一篇短篇小説,小説中必然要有人物,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圍繞這些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

2、教師檢查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

生字過關:讀、寫。

洶湧、澎湃、濺、熄、困、唉、淋、嘿、糟、黴、嘛、喃、皺、勺

詞語過關:讀、記、寫。

漁夫、轟鳴、心驚肉跳、沉思、風暴、抱怨、傾聽

探望、照顧、敲門、陰冷、寧靜、臉蛋、自作自受

清新、濕淋淋、漁網、糟糕、倒黴、憂慮

根據詞意,選詞填空。

(1)形容健康強壯的身體。(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忐忑不安)

(3)形容水勢浩大,不可阻擋,也用來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動。(洶湧澎湃)

(4)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臉色黑中帶黃。(黧黑)

3、指名説一説本文的人物、事件。

幾個窮人:桑娜、五個孩子、漁夫、西蒙、兩個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漁夫。

情節概括:桑娜和漁夫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不顧家庭困難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

4、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①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説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②畫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語段。

③在小組中交流令你感動的語段,並説説自己的感受。

(2)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並適當點撥。

(3)學生交流,教師適當點評。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寫漁夫回來後知道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抱回兩個孩子。

三、再讀課文,學文悟“窮”

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窮人》,可老師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題目之外,文中沒有一個“窮”字,那麼作者是怎樣把“窮人”的“窮”給寫出來的呢?你又是從哪裏感受到他們的“窮”呢?請細讀全文,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句子。

2、教師指名彙報,師生共同歸納(課件出示歸納要點),完成填空練習。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

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3、教師小結。

小結:他們屋內的裝飾,他們的吃穿,他們沒日沒夜地忙碌於生活,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窮人生活的艱難和困苦。這也正是文學巨匠寫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見一個“窮”字,可是“窮”又無處不在。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自學、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詞語,也簡單地梳理了課文的脈絡、劃分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大家對桑娜和漁夫的“窮”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個“窮”主要是物質方面的,但物質上的匱乏絕不能説明一個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貧乏的,大家要記住這一點。

同學們,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貧窮、艱辛啊!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但是他們仍然頑強地生活着。貧窮雖然暫時無法改變,但他們除了窮,卻還有世間最寶貴的品質,那就是善良、勤勞、充滿愛心,擁有了這些,我們還能説他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嗎?下節課,我們就去文中細細體會桑娜和漁夫那“富有”的一面。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瞭解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

2、深刻理解窮人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回顧複習,加深理解。

(1)指名説一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他們每天只能_____填飽肚子,吃的是_____,菜只有_____。即便是這樣的生活,也是漁夫_____身體,冒着_____出海打魚,而桑娜自己也_____地幹活,才能維持的。)

2、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貧窮,而且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為什麼她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走進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勞。

(1)默讀第1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屋內環境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屋外環境的詞句。思考:屋裏屋外分別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彙報交流。

(3)教師出示描寫屋外環境和室內環境的詞語,學生交流感受。

屋外:寒風呼嘯洶湧澎湃又黑又冷波濤轟鳴狂風怒吼

屋內:温暖舒適爐火未熄乾乾淨淨閃閃發亮

預設:生1:我感覺屋外非常可怕,洶湧的海浪彷彿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但桑娜的家裏卻非常温馨,又幹淨又暖和。

生3:桑娜家的地“乾乾淨淨”,食具“閃閃發亮”,可見桑娜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個勤勞的人。

生4:我覺得屋外的環境很惡劣,卻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温馨。就比如我在下雪或颳大風的冬天裏卻覺得家裏特別温暖一樣。

生5:漁夫在這樣惡劣的天氣環境下還出去打魚,可見他們家真的很窮。這裏的環境描寫也突出表現了他們生活的艱辛。

(4)教師小結,加深理解。

小結:漁夫家雖然很窮,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從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幹。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温暖而舒適,這裏運用了環境描寫和對比描寫襯托出了桑娜家的温暖。但是大家還要注意到小説的創作背景,老師還覺得這裏的描寫有象徵意義。在黑暗統治下的窮人們就像這暴風雨中一座破舊的小屋,就像這洶湧浪濤中的一葉小舟,孤苦無依。正因為這樣,桑娜家裏的温暖才顯得那樣的難能可貴。

2、走進桑娜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美好品質。

(1)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的句子。

①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第2自然段)

②“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第3、4自然段,可歸為一處)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牀前。(第9、11自然段,可歸為一處)

預設:引導學生注意文中提示有心理活動的詞,如“沉思”“想”“忐忑不安地想”。

(2)學生分組交流找出的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説説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①從第一處心理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貧窮。但面對貧窮,桑娜是什麼心態?

(面對貧窮,桑娜還在感謝上帝,因為孩子們都健康,所以她很感恩,而非抱怨。可見她是一個樂觀、知足的人。)

②從第二處心理描寫中,我們除了能感受到西蒙一家的貧窮,還能感受到什麼?

(桑娜對鄰居的關懷、同情,正是這份關懷驅使她在深夜去西蒙家看一看。)

③“忐忑不安”是什麼意思?從中可見桑娜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心神不安,可根據字形來理解詞義。忐忑,心上各有一個上下,表示心裏不平靜,七上八下的。可見桑娜此時的心情很複雜。)

(3)通過比照心理描寫的特別之處,聚焦描寫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簡單交流了這幾處心理描寫,大家覺得寫得最與眾不同的是哪一處呢?對,就是第9自然段的心理描寫。這一處心理描寫到底特別在什麼地方呢?為什麼它能夠一下子吸引我們的眼球呢?請大家再把這一處心理描寫讀一讀,再説一説。

預設:學生可能會發現這一處心理描寫的標點符號很特別,有問號、感歎號和許多省略號;學生可能會讀出這段文字中的矛盾、擔心的複雜情感。

思考:①你能讀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試着用表現心情的詞寫寫旁註。

(學生默讀、寫旁註、交流。心情可能是害怕、糾結、擔心、不知所措、矛盾、急切、六神無主……)

②你們是從哪些地方讀出這些心情的呢?請選擇一兩處句子,反覆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捕捉閃光點進行放大,引發思考。)

預設關鍵句1: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師:你重讀了“夠他受的了”,你體會到了桑娜怎樣的心情?

生:我讀出了桑娜的憂慮之情,因為他們家養五個孩子已經很辛苦了,再多養兩個,丈夫和自己的擔子更重了,怎麼可能不擔憂呢?

預設關鍵句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師:大家説説,他把哪一個字讀得特別有力?(揍)你為什麼讀得這麼有力?

生:讀第一個“揍”,我感受到了桑娜害怕的情緒。但第二個“揍”的心情又不一樣了,這時她下定了決心,做好了捱揍的準備,為了救孩子,她寧可被丈夫打。

(師生共同讀這幾句話,注意把桑娜從害怕到做好準備、下定決心捱揍的心情讀出來。)

③再讀這一處心理描寫,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提醒學生注意省略號的作用。

朗讀方法:學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注意省略號的停頓)——學生自由練讀——師生合作讀。

明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麼艱難,丈夫的負擔是那麼沉重,西蒙的兩個孩子又是那麼可憐,當她對丈夫的摯愛和對孤兒的同情這兩種情感不能兼容時,心裏產生了矛盾。

過渡:托爾斯泰不愧是擅長描寫心理活動的大師。寥寥幾筆,加上幾處特別的標點就寫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他想告訴我們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善良、淳樸、富有同情心。)

3、走近桑娜和漁夫,感受他們的心意相通。

(1)指名分角色朗讀第12—27自然段。

(2)找到對話中的幾處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思考: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集體交流。

明確:有兩處沉默。第一處在第20自然段。面對剛從死亡中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他收養孤兒的事,只能不作聲。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懼中,心裏尚存餘悸,看到妻子沉默,所以也一時無語。

第二處在第23自然段。一方面桑娜對於鄰居西蒙慘死,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而感到難過與沉重。另一方面桑娜把事情告訴了漁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

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的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那麼,要體會漁夫的品質,你們認為應該抓住哪個段落來體會呢?

(3)指名發言,出示句子,進行探討。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①議一議: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明確: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可是自己現在的生活已十分艱難,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往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②説一説:漁夫經過一番簡短的考慮後,最後做出了一個什麼決定?(把孩子抱來。)

③感受寫法:這一段文字從哪些方面對漁夫進行了描寫?(神態、語言、動作。)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a、換詞法理解“熬”字。(可換為“挺、度、頂、堅持、克服”。)

b、討論:這裏為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了漁夫的堅強,雖然身處困境,卻相信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

⑤讀一讀:語速由慢到快,語氣由遲疑到堅定,讀出漁夫內心做決定的過程。

(4)品讀結尾,再次體會人物的品質。

①聽了丈夫的話,桑娜為什麼“一動不動”?試着體會她此時的心情。

②再讀文字,看課本插圖,想象當時的畫面,説説漁夫會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反應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桑娜雖然沒有和漁夫商量就把孩子抱回來,但漁夫和她的想法是一樣的,看到熟睡的七個孩子,妻子的善良也讓漁夫開心、感動。

(5)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商量了嗎?(生:沒有商量)但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卻完全一致,這叫什麼?(生:不謀而合)這也説明他們夫妻兩人那顆善良的心是相通的。

4、走近細節,挖掘易被忽略的文本意藴。

(1)容易忽略的時間點。

過渡:《窮人》這篇文章值得我們反覆閲讀,琢磨。每一次閲讀可能都會有些新的發現。我們先來説説大家可能忽略的時間點,請大家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開的時間的語句。

學生尋找:“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覺還早。”

質疑: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為什麼説“睡覺還早”,這時不是已經很晚了嗎?

明確:我們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讀懂窮人的“窮”,但“睡覺還早”四個字更能道出窮人之窮。桑娜之所以覺得“睡覺還早”,是生活所迫。往常這個時候,丈夫肯定還沒有回來,所以睡覺還早;自己也總是一直縫縫補補,所以睡覺還早;等丈夫回來,桑娜還得與丈夫一起清理漁具,所以睡覺還早。而這對貧窮的漁家夫婦就這樣起早貪黑地拼命勞作,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他們的生活很艱辛。這四個字體現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藝。

(2)走近容易忽略的人物形象。

過渡: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誰?對,是桑娜和丈夫。但是他們是文中僅有的“窮人”嗎?不,還有西蒙。西蒙在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慘的命運是那個時代眾多可憐人的縮影,作者寫她僅僅是為了表現她的悲慘嗎?大家再仔細讀一讀第7自然段,你們還感受到了什麼?

思考:①西蒙愛孩子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②文中寫道:“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西蒙臨死的時候,想抓住什麼呢?

明確:西蒙知道自己挨不過這個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可以取暖的舊頭巾、舊衣服蓋在孩子們身上,既寫出她們家觸目驚心的窮,更寫出“窮”背後深沉樸素的母愛。在她臨死前,她既絕望又痛苦,自己死了,兩個孩子怎麼辦?所以她想抓住命運,想讓死神放過自己;她也想抓住一點什麼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活下去。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過渡:同學們,課文中描寫桑娜,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展開的。通過她複雜的心理活動,我們感受到了她從忐忑不安、害怕、自責到堅定的複雜心情,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真實、飽滿,也讓我們的心跟着一上一下。心理描寫是描寫人物時常用到的寫法,我們也要掌握好這一描寫方法。

1、出示“小練筆”,教師點撥寫法,學生練習寫話。(二選一)

小練筆1:“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説,“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人沉默了一陣。

沉默中,桑娜會想些什麼呢?聯繫課文內容,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

小練筆2:西蒙臨死前把自己的舊頭巾、舊衣服蓋在孩子們身上給他們取暖,可見對於死亡,西蒙顯然是有預見的。那麼,在臨死前,她可曾想到把自己兩個可憐的孩子託付給鄰居桑娜?這個善良的母親一定會想到的,但她卻沒有那樣做。她會有怎樣複雜的心情呢?請你想象一下,寫一寫。

2、指名讀話,集體評議。

四、課堂回顧,拓展閲讀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在這節課中,我們走近了桑娜,走近了漁夫,走近了西蒙,也走近了文章中易忽略的細節,感受到了窮人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感受到了文字中藴含的深意。這個故事讀來既讓人難過,又讓人心生温暖。難過的是,在那黑暗的時代裏,窮人那麼努力,卻依然貧困無助;温暖的是,窮人雖窮,卻保持着一顆金子般的善心,這善心,足以抵禦貧窮、黑暗。如果還有後續的故事,我們相信桑娜一家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

這節課上我們感受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也體會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大家的表現都不錯,

2、拓展閲讀。

(1)讀一讀雨果的敍事詩《窮人》,可將其與本課對比,感受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

(2)可讀一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啟蒙課本》《俄羅斯讀物》等。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梳理思路。

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⑴學習第一段。

我先用 導語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温暖而舒適”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置疑問:這裏的“温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⑵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善於想象是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教師為學生營造了想象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潛能的增強。同時,引導學生進入意境,為學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礎,使想象合理化。

認8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節日。

2、初步瞭解一些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初步感受民風民俗和民族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提前瞭解學生對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認知狀況。

(2)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活動等相關資料和情境圖片。

(3)認真閲讀、瞭解有關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愛國精神。

2、學生準備

(1)把自己瞭解到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或特色活動的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一項端午節的特色活動或者品嚐一下粽子。

(3)準備製作工藝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簡單工具。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初步瞭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端午節的故事

1、夏天天氣炎熱,但植物茂盛、瓜果飄香、蛙唱蟬鳴。在這美麗的季節裏,還有一個傳統節日呢。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2、你知道哪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嗎?請你和同學們説一説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講故事。

a出示屈原圖像介紹屈原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戰國時楚國政治家,我國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詩,遺留下來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離騷》、《天問》、《九章》、《九歌》最為著名……

b出示有關屈原故事的連環畫。

c講故事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二、端午節的活動

1你還了解端午節裏的特色活動嗎?趕快介紹給大家吧。

a播放賽龍舟的情景,若有學生了解有關內容可讓學生自己介紹。

西湖的龍舟分為兩種.其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鼓吹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划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為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遊竄躲避.

b掛蒲草和艾葉。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兩者皆可入中藥.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鍼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實,真正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c做香包

d掛彩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説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説,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粽子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簡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棕葉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g寫符唸咒

中國古代將五月視為“惡月”,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七年級晚上插桃樹枝。當時,人們認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邪的作用。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h掛鐘馗像 在陝西南部與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這天,流傳掛鐘馗像的習俗。掛鐘馗像,主要是為了消災避難。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傳着迎鬼船的習俗。因為這一帶水淺,不能進行龍舟賽,故在五月初五這天,用紙紮成旱船,帶着去登高、遊街,謂之“迎鬼船”。

j滾雞蛋 在東北,端午節這天清晨,長者要將熟透了的雞蛋,在小孩肚皮上來回不斷滾動,爾後去殼讓小孩吃下,據説這樣可以免肚子痛。冠軍,雅琪隊和沙岡美林隊分別獲得男女標準龍舟賽冠軍。

2如今社會進步了,我們可以怎樣繼承這些傳統文化呢?

a還向江河裏投食物嗎?為什麼?

b你願意參加龍舟賽嗎?

三、作業回家學包粽子,下節課將自己的作品帶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