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7篇 魅力綻放:完美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7.82K

“精品説課稿”是一個專注於提供優質説課資源的網站。我們彙集了各個學科領域的精品説課稿,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論您是一名老師還是一名學生,在這裏您都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教學參考資料。讓我們共同探索教育的邊界,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精品説課稿7篇 魅力綻放:完美説課稿

第1篇

我説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十四課《給予是快樂的》。課文講的是保羅在聖誕節前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道理。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合學生閲讀、複述;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產生的心裏變化交替敍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作為課文的切入點,作為學習全文的經緯。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繫全文、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體會他的心理變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語行為,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

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為經,以問為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首先我們做個遊戲,做“笑”的遊戲。(大笑、微笑、笑眯眯等)與高興相近的詞語有哪些?板書:快樂 你什麼時候會快樂的?可是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課文,作者得出了這樣的感受,板書完整課題:給予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其中“給”讀“ji”。其次讓學生説説對於課題的理解,即“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貢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最後讓學生就課題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誰給予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從好的問題中小結髮現的方法,即針對問題提問時,要抓住關鍵詞“給予”進行思考。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閲讀狀態。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剛才提的哪些問題,讓學生初步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然後根據“保羅想錯了幾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檢查學生讀書情況,並由此引導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此在這一環節,我抓住了“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具體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讀句子,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保羅為什麼想錯了

2.保羅剛開始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錯嗎?從哪些詞句中反映出來的?

學生找句子,出示: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也有他一個這樣的哥哥。

引導學生抓住“當然”一詞體會保羅相信自己的'想法沒有錯。

提問:保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保羅自己就是認為得到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的語氣。

3.儘管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但他的確想錯了,小男孩是怎麼想的呢?

指名讀小男孩的話,根據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説説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讀,你的體會是什麼。緊接着,教師改換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讓學生補充完小男孩的話。(藉助於文本,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最後讓學生説説,從小男孩的話中體會到什麼?並指導讀好這段話。

1.像學習第一次一樣,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保羅第二次錯在哪裏?並相機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話)。讓學生抓住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並指導學生讀出激動、興奮的語氣。

2.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再次發現自己錯了,這時他會想些什麼?

3.教師總結引導過渡:正是由於小男孩的話打動了保羅,所以保羅引讀第十二小節:在這美好的夜晚,車裏的三個人會各自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呢?-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對於指導學生做人有着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此,在文章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題:

保羅的哥哥因為(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 )感到快樂。並延伸到學生實際,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為( )而感到快樂。這一填空題,既總結了全文,使學習課文又迴歸到了整體,並給開始就題目展開的質疑有了一個交待。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閲讀作業:讀讀蔣風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潤翰的《感恩之心》。

精品説課稿7篇 魅力綻放:完美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爺爺和小樹》是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冊第5課,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視覺、孩子的語言,敍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親密和諧的關係。冬天,熱心、慈愛的爺爺為小樹禦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樹為爺爺遮陽。這是一幅多麼美麗、動人,富有人情味的圖畫。人與樹的關係是親密的,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人與自然也應當是和睦相處的,而我們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更應當互幫互助。

3、 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2、 理解重點詞語 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瞭解人和花草樹木的關係。

在各個環節安排上,考慮到國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久不夠的特點,努力做到有收有放,有靜有動。

課件一片綠色的樹木便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小樹們親切的問候,似朋友般面對面的交流,極大的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又要讓學生在起始的閲讀教學中,感受到閲讀課文興趣,因此,本課教學中,力求落實好10個生字以及5個偏旁的教學,同時,把認讀生字放在課文中去理解體會;讓學生在整體的朗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力圖很好地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鞏固生字中,我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理、生理特點,巧妙的利用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用遊戲的方法鞏固、強化字詞,使識字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變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低段教學中必要的'範讀還是能啟到一定作用的。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幫、互學。考慮到孩子上課到一半時坐不住了,所以安排了全體學生起立表演朗讀,讓孩子能得到休息。

4、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來解讀課文,認讀生字,掌握偏旁。

教學設計中,通過讓學生“説、認、讀、找、比”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質疑、討論,來突破“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這兩個閲讀理解的難點。

國小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課富有童趣,從而設計“假如你是小樹,你會説些什麼?”“爺爺和小樹之間會説些什麼?”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給小樹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課結束,以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作為課外的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樹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所以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生字、朗讀課文。我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根據學生掌握生字較慢的實際情況,學生要學的生字也很多,一節課要學會認10個生字和5個偏旁,時間很緊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最後的環節有些緊張,在朗讀指導方面,設計的朗讀形式有的都沒有用,在層次上的提高也不是太明顯。

第3篇

?友誼地久天長》是冀教版國小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唱歌課程,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畢業暢想”,是六年級臨近畢業所學習的最後一個單元,所以把學唱這首歌放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旨在啟發、誘導學生珍愛友誼,不忘母校。

?友誼地久天長》又名《過去的好時光》,這是一首著名的蘇格蘭民歌,是1788年由蘇格蘭詩人彭斯從一個老人那裏記錄下來。歌曲曾作為電影 《魂斷藍橋》的主題歌,歌詞優美,深情,懷念着舊日的友人,回想着與朋友共同走過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互團結友愛,心裏充滿着激情。這首歌是英國最為著名的歌曲之一,常常作為朋友之間離別時的儀式歌曲。歌曲採用了弱起小節的形式,每一小節強拍上的附點節奏為全曲特徵,結構簡潔,素材精煉,特點鮮明。歌曲一共四個樂句,每句弱起,節奏平穩,重複較多,學生容易學唱。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區分樂句,掌握弱起小節的的特點,圓滑線的作用,領會速度、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譜視唱能力,引導學生用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歌唱《友誼地久天長》,表達優美、懷念的感情。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

(3)情感目標:通過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激發學生珍愛友誼的情感。激發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

(4)創新目標:激發學生即興演奏、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學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教師有情感地範唱後,用豐富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

掌握弱起小節知識;準確、有表情地演唱《友誼地久天長》,並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緒,並從中領會到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

(1)多媒體、flash、電子琴;歌頌友誼的格言,詩歌;“友誼萬歲”四個大字的標誌牌;蠟燭、火柴等。

1、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把學生帶到想象中的依依惜別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同學間的真情。

2、在學生會唱之後,引導學生感受蘇格蘭民歌的風格。激發學生即興演奏歌曲、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最後播放《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使學生在體驗情景的活動中再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1、運用綜合教學形式,把音樂與表演、舞蹈相結合,藉助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啟發想象、提問、組織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視唱,學習音樂知識,理解作品,享受音樂的美感。

2、為了培養學生可貴的創造性,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多方面的音樂活動,老師作為引導者,通過對各方面不同的提問去誘導和啟發學生多想、多説、多動、多做、多創等,學生參與的越多,就會越開心,寓教於樂,誘發情感,從而培養了良好的素質。

3、引導學生用聽、説、看、唱、體驗、想象、表演、合作、討論等多種方式學習;聆聽歌曲,感受音樂風格;看意境畫面,體驗蘇格蘭風情;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音樂內涵;通過演奏、伴奏、舞蹈活動,進一步感受詞曲的魅力。

我將過程設計為常規訓練、導課、新授、擴展延伸、總結五個環節。

方法:先找有特長的學生打節奏,然後教師點評;教師再示範,學生模仿。再找學生打節奏。次節奏貫穿歌曲的始終,所以先練習為學習歌曲做好鋪墊。

1、教師就學生即將結束六年的國小學習生活,就要告別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的現實,啟發他們想起一起度過的難忘的日日夜夜,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角落……討論此時此刻學生的心情,並展示自己課前製作的畢業卡片,朗讀他們的畢業留言。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魂斷藍橋》的主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欣賞歌曲和畫面。要求學生:

學生邊聽音樂邊默唱並思考,聽完後回答以上兩個問題。

教師介紹歌曲背景並用多媒體播放蘇格蘭風情的圖片----威士忌酒、男人穿的紅格裙子、風笛、牧羊犬、首府——愛丁堡城等。《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蘇格蘭民歌,詞作者羅伯特彭斯是18 世紀蘇格蘭最偉大的農民詩人。這首歌翻譯過來有幾種名字,如《憶往日》、《過去的好時光》等。這首歌在英國家喻户曉,在我國流傳也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在學唱之前教師請同學們注意:

2)、歌曲開始的這幾個小節叫什麼小節?(注意唱準)

3).歌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與弱起小節有關的。同學們請注意看樂譜(每個樂句都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

教師伴奏、學生演唱歌曲(採用先唱曲譜學生自己添歌詞的形式)教師指出學生在演唱時存在的問題,局部練唱。

教師從歌詞、樂句、氣息、聲音、咬字與吐字等幾個方面,啟發學生演唱歌曲時的情緒。(學生完整演唱全曲,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

2)、教師彈琴,學生在個別處加上一些動作(握手、勾手)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讚美友誼的歌曲?與《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從歌曲演唱形式、速度、風格等方面有什麼區別?(學生討論回答)找1—2首有代表性的歌曲用多媒體播放。例:周華健的《朋友》、《送別》《永遠是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七》等。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有關於友誼的歌曲之後,總結所學歌曲的特點以及歌曲的主題,同時用大屏幕播放flash《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背景音樂,讓所有的學生捧起點燃的蠟燭,高唱歌曲 ,結束此課。

板書是一堂課的總結、概括,所以我儘量做到少而精煉。

特點: 第一小節的拍數 + 最後小節的拍數 = 一個完全小節的拍數

第4篇

師:同一個小數根據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説法即小數的近似數,那我們該如何求小數的近似數呢?

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相似,都可以根據"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以該同學的身高為例進行講解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的方法。

注意: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看第三位是舍還是入。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數,就要看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數。

a、讓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準確長度在0.95與1.04之間。

b、讓學生明確保留整數1,原來準確長度在0.5與1.4之間。

即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數1.0,它是一個近似數,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a、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數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然後按"四捨五入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b、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置裏,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這節課是掌握知識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這裏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裏,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第5篇

?白鷺》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學者郭沫若。課文以詩一般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白鷺的外形美、和諧美、神態美和動感美。揭示了白鷺平凡、樸素而高潔的美感,表達了作者熱愛白鷺,讚美白鷺的思想感情。本課是本年級的第一課,緊扣單元主題:借具體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本課優美的句子和表現手法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3.準確把握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學習課文語言的優美性和作者對白鷺外貌描寫的手法。

4.用心感受生活,善於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審美能力,豐富人生內涵。

3.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加強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能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審美能力,豐富人生內涵。

本課語句優美,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充分感受課文的句子之美,感受課文句子所呈現出的畫面美。主要採用學生跟隨範讀錄音朗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本課的語言比較抽象,情感比較含蓄,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分析重點語句,帶領學生品味課文所呈現出白鷺的外形美,和諧美,神態美和動感美。

清清的水田裏,兩隻水鳥正在垂釣。它們就是——(學生齊讀課題)然後小黑板出示古詩《白鷺》,老師有感情地朗讀:“霜衣雪花青玉嘴,羣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這是大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我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賞讀這篇如詩如畫的美文。

師: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標出本課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

2.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完之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3.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強調書寫規範。讓學生自行臨寫,教師檢查書寫 情況。

1.整體感知。讓學生通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試着給課文劃分層次。

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試着給課文劃分層次。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提示:共分為三個部分。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為第三部分

思考第一自然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提示:總起下文。

1. 學習第2-5自然段的內容。 2-5段描寫是白鷺的外形之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鷺的外形特點。(點明學生回答)

第5段重點描繪了白鷺的外貌特徵。作者從顏色,外形兩個方面對白鷺的進行了描述。注意詞語: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

讓學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試着用這個句式造句。

這一部分講述的是白鷺的外形特點,作者表現出對白鷺美麗外表的高度讚美。

第6自然段描繪的是白鷺在清水田中釣魚的情景-釣魚圖,展現了白鷺優雅,和諧之美,這種美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作者卻敏鋭的發現了;

第7自然段描繪的是清晨白鷺在小樹的絕頂瞭望的情景-瞭望圖,這一段展現的白鷺的神態美;

第8自然段描繪的是黃昏白鷺在天空中低飛的畫面-飛行圖,畫面傳遞出一種動感美。

第9-10自然段表達了出作者對白鷺的讚美。作者認為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白鷺是一種很美麗的動物,然而這種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視,所以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發現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

請同學説一説最後一個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應開頭,點明中心。請大家再次齊讀課文,仔細體會作者所説“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的內涵。引導學生體會這樣結尾的好處。

1.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説一説這些段落好在哪裏。

美的事物還要作者採用高妙的藝術手法加以描繪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麼手法突出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本文也是一篇優美的詠物散文,在狀物抒情方面作者採用的是寫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韻作粗線條的勾勒。

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文章清純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過對形象和色彩的刻畫, 描寫出白鷺獨特的美,同時運用新穎、貼切的比喻,使白鷺的形象鮮明生動,使文章清麗悠遠,富有濃濃的詩情畫意,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1. 白鷺→詩 和諧美 韻在骨子裏的詩(平凡的事物,不一樣的感受)

第6篇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着詩一般的語言;它不是一則童話,卻有着童話般的意境。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行文如流水,語言詩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是值得學生誦讀的好。它素潔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園詩,值得學生背誦積累。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五月槐鄉的景美、花香和童歡。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解決生字詞問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主要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

為了配合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主要設計製作了與課文相配套的,主要以圖片文字和音樂為主要構件。另外,教學前我還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串槐花。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瞭如下教學原則和手段:

鑑於兒童偏於感性認識的特點,我利用槐花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本相通的橋樑。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對話成為可能。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在教學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成在學生讀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表演中走進文本,在表演中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在表演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在教學設計中,我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在反覆的閲讀中,理解、感悟課文的點滴妙處。

(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槐花的美、香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這樣一個質疑的過程無疑在學生心裏形成一個強烈的閲讀期待,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自由讀課文後討論交流:從剛才的閲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此處鼓勵學生能儘量用課文中詞和句來説,將字詞句的學習與瞭解課文內容相結合,並且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學習的方法,從而真正的學會學習。)

1、出示生字後師生共同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2、出示課後詞語:白茫茫 喜盈盈 甜絲絲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噴噴,並請學生照樣子説幾個。

2、理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3、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哪一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

4、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提出來交流。(此處再次設疑,讓學生自問自答檢驗讀書效果。)

通過展示槐花開放時的美景,再加上教師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一定會激發起學生對槐花的熱愛之情,也一定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讓學生仔細讀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體會。

(這裏我設置了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靜下心來,迴歸常態,沉浸其中,再加之動筆畫一畫動口讀一讀,多種感官的參與,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會很好。)

這裏主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三句描寫景美的句子。

(1) 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這一句是整體上對槐鄉美景的描寫,突出了槐花開放時色彩的美。為了讓學生能有所感悟我先讓學生找找表示顏色的詞,然後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這是從遠近兩個角度來具體描寫槐花的樣子。我通過圖片以及實物的展示來讓學生理解“玉雕的圓球”以及“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3)“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

以上的每一句話出示以後,我都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一讀,然後讓學生説説喜歡的原因,接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悟其中的感情,最後再有聲有色地讀一讀。

為了在課堂上逐步落實背誦的任務,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通過出示相關提示語,給學生一個枴杖,分解和減輕學生的背誦壓力。

通過以上三句話的品讀與背誦學生自然就感受到了:景美。

這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抓住兩句描寫槐花飯的句子來閲讀感悟。

1、問:槐花還美在哪?讓學生拿出槐花先聞一聞,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出示:“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

讓學生讀一讀感受一下,然後問:“清香、醇香、濃香”的位置能調換嗎?通過讓學生明白這是按照香味越來越濃的順序排列的,從而領會作者譴詞的準確。接下來再讓學生想一想省略號省略的香味。這樣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可以展示學生的詞語積累。

讓學生通過讀課文來填空。你最想吃哪一種槐花飯?想吃哪一種就讀哪一種?

讓學生自主選擇讀書內容這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是教學民主的'表現。

總之,這部分通過“聞一聞、談一談、讀一讀、想一想、填一填”的教學程序和方法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花香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描寫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兩段話中的兩個關鍵詞“飄”和“大大咧咧”來展開教學。

1. 出示:槐鄉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衣襟上彆着槐花,髮辮上戴着槐花,她們飄到哪裏,哪裏就會有一陣清香。

2.出示:小小子呢,衣褲的口袋裏裝的是槐花,手上拿的還是槐花。他們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裏塞上一把,甜絲絲、香噴噴的,可真有口福呢。

讓學生先小組合作表演,然後再推薦大組交流。這樣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鍛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表演中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體會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3、槐鄉,我們就要跟它再見了,此時,你想説些什麼?

(通過這樣一個口語訓練的點來讓學生訴説對槐鄉以及槐鄉孩子的喜愛之情,藉以深化主題。)

(讓學生積累文中的美段佳句,並能初步運用也是本節課乃至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各位尊敬的評委,下午好!我來自永安中心國小,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槐鄉五月》,這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就來先説説教材。

我簡要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

各位評委,我在設計上這一課時候就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在琅琅書聲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不僅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還能感受再現的情思意境,讓學生在思維與情感的強烈震撼中感受語言的美,體驗生活的美!

第7篇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由於害怕沒敢承認,但內心十分內疚。後來,“我”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寫了一封道歉信。寬容慈愛的老奶奶同樣以回信的方式把錢還給了我,並用“我為你驕傲”讚揚了“我”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讚。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記敍,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沒有豪言壯語,卻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別強。根據新課標要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訂了一下教學目標:

1、會認“封、歉”等9個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12個字。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老奶奶為什麼寫我為你驕傲,。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後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後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鬆”。教語文,也是教做人。教學時應該緊緊地抓住這個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發現,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習老奶奶寬宏博大的胸懷。同時還要以文為載體,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品析、積累、運用詞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師書寫“驕傲”,學生跟着寫。理解“驕傲”的意思,用驕傲説話。教師補齊課題,學生質疑: 我指的是誰?你指的是誰?誰為誰驕傲?為什麼?(“語言訓練是語文教學之本”。驕傲一詞是文後要求書寫的,也是本文的題眼,所以讓學生寫寫,再抓住題眼,理解意思,造句,這既是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又是培養學生抓題眼來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師引導:為什麼老奶奶為小男孩驕傲?你們想知道嗎?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然後,説一説。(從文題中引發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整體讀書,概括要義。)

教師再問:小男孩是怎麼打碎玻璃的,惹禍以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可以邊讀邊畫,把讀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學生自讀課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個整體性的能牽動全篇的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又提出了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帶着問題、方法、要求走進文本。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學功能,避免了學生盲目的自主學習。

學生彙報第1自然段。教師點撥:你們玩遊戲的時候開心嗎?那麼你能開心的讀一讀嗎?(學生讀,評議後再讀)

學生讀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樣逃跑的心情”。教師引導:誰見過兔子逃跑的樣子?(學生模仿)那你們就帶着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吧!(指名讀,讀的不好,激勵學生再讀。一起讀)

教師引問:小男孩惹了禍,會怎麼想呢?學生讀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讓學生聯繫生活體會“不自在”的感受。(學生多元的理解)教師指名學生讀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讀,評議後讀,全班讀。

教師學小男孩的樣子讀這段,然後,讓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麼樣,激勵學生向老師挑戰。學生向學生挑戰。小組向小組挑戰。

教師引導:小男孩後來是怎麼做的?學生讀第4自然段,讀後談自己的理解(幾個學生的看法不同),教師繼續引導:小男孩還完錢後是什麼心情?你是怎麼感受到的?啟發學生多角度的理解。 讓學生説説小男孩是什麼樣的孩子?(學生從多方面來回答的),這時,一學生提出要讀一讀課文,並且要求男女生比賽。老師及時扇情。

引導:老奶奶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呢?(學生讀5、6自然段。並且説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認為老奶奶是什麼樣的人?(學生很活躍,談出各自的看法)

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比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態、心理、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練習説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情感,練習朗讀;等等,都是為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訓練意識,注重基礎性的把握。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老奶奶是寬容的人,小男孩是負責任的人。

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閲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只有放飛學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拿出一封信,説是老奶奶給寄來的(學生問:“是真的嗎?”,老師説是真的。)在學生好奇的狀態下,打開,要學生讀一讀。(勉勵小男孩學習的話)。

語文教學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語文是工具,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語文學科教學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語文的習慣。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過程中,在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積澱文化的過程中,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

教師因勢利導,指導寫字。首先出示生字,讓學生讀一讀,再讓學生觀察生字,讓他們自己提出寫這些字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要求範寫生字,邊寫邊講。學生“描和寫”生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