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8篇 璀璨教學藝術:卓越説課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1W

本文主題為“精品説課稿”。作為優質公文網站的編輯,我們決定分享一系列精心準備的説課稿,幫助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這些説課稿將涵蓋不同學科、年級和教學內容,以及詳細的教學設計和策略,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寶貴的教學參考和工具。

精品説課稿8篇 璀璨教學藝術:卓越説課指南

第1篇

?雨説》選自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在七年級上、下冊新詩教學的基礎上,相對集中學習新詩,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和鑑賞能力。

?雨説》是詩人鄭愁予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在詩人筆下,“雨”被賦予了生命的靈性,成為了一位温柔、親切的愛的使者。這首詩清新明麗、節奏歡快。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詩詞教學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對於這樣一首優美的詩歌,組織教學時,我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擺在首位,作為本課教學重點。我希望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挖掘出詩歌中各種美的因素,體會詩歌魅力。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品味詩歌意境美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美文需要美讀,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學中我將“讀”貫徹到課堂始終,要求學生以切合的語氣和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在誦讀中感悟體味詩歌之美。我希望通過“練讀”、“悟讀”、“品讀”三個環節,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閲讀和審美能力。“練讀”即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對朗讀進行有效練習,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感受詩歌語言美;“悟讀”即邊讀邊領悟,體會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感情,體悟詩歌情感美;“品讀”即品味和鑑賞詩歌意境美。

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互相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

此外,我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要求學生熟讀詩歌並蒐集描繪春雨的古詩佳句。

整體思路:情境導入,創設審美情境品讀詩歌,強化審美體驗拓展延伸,提高審美情趣

(多媒體出示一幅優美的春雨圖,學生欣賞並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某一景物,想象雨姑娘在對你説些什麼?)在現代詩人鄭愁予的筆下,雨更獲得了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幻化成了温柔親切的愛的使者。淅淅瀝瀝、綿綿密密的雨點是她探訪大地的殷勤的腳步。今天,就讓我們和着喜悦、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説”,感受詩人的清美詩風。

設計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説:“它起着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着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我設計的導入環節,希望通過相關圖片,創設特定審美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進入到一種積極的審美狀態中來。由學生説引出鄭愁予筆下温柔而富有靈性的春雨。導入時,教師使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將學生帶入詩一般的情境。

(2)推選優勝者在全班交流、朗讀比拼(可自選配樂),師生共同點評

設計思想:這裏留足時間讓學生朗讀,朗讀採用多種形式。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喜悦輕鬆的節奏和韻律,感知清新、明朗、歡快的詩歌語言,把握讀本詩的語氣和語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也採用多種方式,師評、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完成這個環節,學生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也初步感受了詩歌優美的語言。

(2)通過反覆朗讀,你認為詩歌的語言美嗎?美在哪裏?

設計思想:這兩個問題只要求學生談自己在朗讀後形成的初步印象。如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可能感受到語言美在活潑歡快、親切感人、充滿情趣等方面,談得不全面的可在後面環節的學習中補充。

1、詩歌題為《雨説》,雨到底説了哪些話?找出其中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詩句,反覆吟詠,仔細體悟其中藴含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情感?

設計思想:這個環節主要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體悟詩歌的情感美。要求學生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仔細體會,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第一個環節學生已感受了“雨”温柔、親切的愛的形象,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出詩歌中體現詩人情感的句子。讓學生反覆吟詠這些詩句,領悟詩歌所藴含的美好情感:對中國兒童的真誠祝福,對中國未來的美好祝願。第二個問題的探討讓學生掌握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更好地認識詩歌的語言美。若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未能很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則可運用資料助讀法,在此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

1、學生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與同學一起交流為什麼喜歡它?

2、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配樂齊聲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設計思想:品味詩歌意境有一定難度,因此我設計一個學生容易把握的問題引導學生品味。學生在談喜歡的原因時可能會談到詩節所表達的情感很美好、描繪的畫面很優美、詩節中某個句子用得很好,甚至某個詞語用得很貼切等等,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順勢引導:同學們剛剛從詩歌描繪的畫面、表達的情感和作者的譴詞造句等方面來談,其實詩人正是用典雅的詞語、活潑的口語、優美的畫面來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營造詩歌優美的意境。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過程中已經很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與詩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與詩歌意境相切合的具體可感的雨中圖景,讓學生如臨其境。

1、多媒體展示幾幅意境優美的畫面,學生欣賞,挖掘畫面中美的因素,任選一幅用優美的語言把畫面中的美表現出來。(課內完成)

設計思想:對於課文的鑑賞,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但教材只是個範例,我們必須從中走出來,設計拓展延伸環節,旨在推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積累審美經驗。完成這個環節時,教師可給予提示,在每個人心裏對美都有不同的看法,讓學生拋開所提供的畫面,放開視野,談自己心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2、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賞析。(課外完成)

設計思想:葉老説:“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練讀、悟讀、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了這首詩歌的音美、情美、意美,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重要方法,課後佈置學生賞析詩歌,讓學生能在學有所得後將所學知識遷移與深化。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幾首自己認為很美的詩歌。

本節課我對評價的出發點有兩個:激勵的角度、發展的角度。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否與同學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詩歌的興趣和鑑賞詩歌的情趣。在整節課中,對學生每個活動,都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老師善於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評相結合,使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

總之,整節課以審美教育為中心線索,以“讀”貫穿全局,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學能成為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第一步!

精品説課稿8篇 璀璨教學藝術:卓越説課指南 第2張

第2篇

江蘇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8—90頁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認識整萬數的基礎上,教學由若干個萬和若干個一組成的數。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這些大數目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組成及讀寫方法,並更好地感受這些數的價值。教材用計數器分別呈現了萬級和個級都不含0的、萬級和個級末尾都含0的、萬級和個級中間含0的三個數,教學對由若干個萬和若干個一組成的數的認識和讀寫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1、讓學生在認識整萬數的基礎上,認識含有個級和萬級的數,掌握它們的組成及讀、寫法

2、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大數目在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更好地感受這些數的數值,增強應用意識。

3、進一步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多媒體課件,自制的數字卡片,一張數位順序表,小信封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遊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整萬數,今天我們來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板書課題: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

出示數位順序表,貼在黑板上,問:這是一張什麼表?(數位順序表)

哪些同學能閉着眼睛把我們學過的數位有順序地説出來呢?(學生背)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是如何分級的?(四位一級,分為個級和萬級。)

第1個數(34000000):指名學生起來讀,並提問:你讀得又對又快,你讀數時有什麼好方法嗎?(引導學生説出:可以用虛線分級;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加個“萬”字;末尾的零不讀出來。)

談話:接下來,老師想和大家來做一個遊戲,好嗎?我這裏有一個盒子,裏面藏着一些數字卡片。現在,老師把這個數個級上的“0”拿走,請一位同學上來抽四個數字,與前面萬級上的四個數字組成一個新的'數考考大家,誰願意?(盒子裏不出現“0”。)

操作:指名1位學生上來抽出4張數字卡片,放在數位表上(個級上),從個位放起。

教師板書這個數,問:這個數的萬級上是多少?個級上是多少?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2)你能讀出這個數嗎?指名讀,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讀的?

(先分級,然後按數位順序一級一級讀,萬級後加讀“萬”。)

(3)全班一起讀一遍,然後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這個數。

(4)還想再來抽一次嗎?拿出口袋裏的8個數字,指名進行第二次的抽數字卡片遊戲。

(5)指名讀,並説説這個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師:剛才大家抽卡片的積極性這麼高,看得老師的心也癢癢的。這次願意把機會給老師嗎?

教師悄悄地把多個“0”放進盒子,抽取數字卡片。(各級末尾有零的數,如:9308000)

(1)板書這個數,提問:這個數可以分為幾級?每級上的數各是多少?

提問:老師抽了這麼多的零,你們怎麼一個都沒有讀出來啊?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並在這個數下板書: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學生把這個數寫下來。

板書這個數,指名讀並説説讀的方法,強調中間有零要讀出來。(板書:要讀)

(4)再次交換數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0080)

把這個數寫下來,和同桌讀一讀。指名讀並説説讀的方法,強調中間連續有兩個零隻要讀一個零。(板書:只讀一個零)

(1)請你仔細觀察這個數,想一想這個數有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請你自己輕輕的讀一讀,並寫一寫。

(2)交流:指名讀,説説你是怎樣讀的?這裏的零又該怎樣讀呢?

4、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幾個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在讀時要注意什麼呢?請你和你的同桌相互説説。

讀數時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剛剛我們學會了讀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方法,那你們會寫數嗎?

課件出示相關商品圖片及價錢,學生獨立填寫在書上,四名學生各寫一個數在小卡片上,寫完後集體校對。

2、師:老師還了解到了20xx年江蘇省在校人數的信息,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多媒體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20xx年在校的大學生有八十五萬九千七百人,中學生有四百九十五萬三千六百人,國小生有五百七十九萬三千九百人。

問:這裏的三個數都比較大,你能正確地寫出來嗎?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3、師:老師還收集到我們身邊的一些信息,我們也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張家港的圖片及相關信息,學生自由輕聲讀,再指名讀一讀紅色的數。

(1)張家港市的總面積是999平方公里,人口共計950900人。我市目前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已達到173146户。

(2)萬紅國小佔地總面積為18668平方米,綠化面積為7378平方米。最近,學校投資191772元,為全體教師和班級更換了新電腦。

拿出小信封中的數字卡片:4個“8”和4個“0”,聽老師的要求,擺一擺數字卡片,再讀一讀:

每個題目先讓學生獨立擺,再指名上黑板擺一擺,讀一讀,只要求學生能擺出其中的兩種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搖獎嗎?(課件出示一個不斷滾動的計數器)在每個信封的背後有一個數,這個數就是你的搖獎號碼。這裏的號碼在不斷滾動,你們説停,老師就讓它停,如果誰的號碼與電腦上的數一樣,説明你中獎了。只要你能正確地讀出這個數,就會得到老師的獎品。

第3篇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課時,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在教材中不可忽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預備單元已學過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現在進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這個句型介紹出本課中的大量詞彙。通過詞彙進而學習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複習並運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指示代詞this, that及這一句型為第三單元及以後學習一般疑問句打下基礎。並且這一課時的教材在原來的基礎上使學生更明白英語的學習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進行,聽、説、讀、寫、用就是學習的過程。為學生學習以後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心理、方法和知識的基礎。

通過演示及情景教學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學生掌握重點詞彙: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並且學會對物品的所屬進行提問、回答,在問答中會熟練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即:is this/that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a: 通過情景對話、遊戲及題目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根據場景就學習用品詢問物主,並正確運用對應的英語表達方式。

b: 通過聽力及上下文來培養學生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聽音辨詞的基本功。

a: 教學的過程是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參與、表演、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b: 結合物體學習單詞和句型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視覺美感。

c: 通過詢問、辨認物主,倡導學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

a: 重點詞彙: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難點:進一步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明確this/that 這兩個指示代詞的用法。

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開口、大膽表演,培養學生獲得新知識及口語、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採用情景演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合作、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鍛鍊口語、聽力,又提倡合作與交流來共同運用新知識進行語言表達,即自主探究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與聽、説、讀、寫、用能力的培養。

課前準備:這節課為了方便、實用起見,課前準備好26個字母的卡片及鋼筆、鉛筆、鉛筆盒、卷筆刀、書、橡皮擦、尺子、詞典、揹包(掛在牆上)等物體,使學生覺得自然有趣。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複習分作兩項:

a: 姓名每個人都很熟悉,每個同學又都會説,所以首先通過問答姓名,讓學生在複習中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首先對個別同學進行提問: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接着把這些問答進行於教師與小組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教師與全體同學之間,這樣每個同學都敢於開口,都有機會開口,而且能自然地運用my, your, his, her等詞了。

b: 通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26個字母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複習的第二項就是運用字母卡為新內容作準備,具體是:

舉起一個字母卡放在胸前,問某同學:what’s this in english?

接着用這個動作再問幾個字母,然後手遠遠地舉起一個字母卡,問:

然後用舉在胸前和舉在遠處這兩個動作繼續向個別、小組或全體同學問:“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學生們初步理解了“this”與“that”的區別了。問完之後,順勢向同學們提議為老師唱“abc song”,這樣不單複習了舊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設計意圖:基於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創造條件讓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用英語進行表達,使他們有學好英語的信心。

注意用“this”時,把物體舉在胸前,用“that”時,物體舉在遠處或放在遠處,揹包體積大,乾脆掛在牆上,那麼用手指着揹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時,學生們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用這樣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點詞彙,並注意和不定冠詞連用,邊教邊讀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後把這些單詞投影出來,重點教讀、練習。

設計意圖:把詞彙融於句型進行情景教學,意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樂於探究其含義並嘗試模仿的能力。

再要求學生兩人合作或者小組與小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進行問答,練習過後進行表演。兩人合作到教室前面進行表演,小組與小組合作只需兩組的同學分別站起來,通過這些練習表演,學生們對新詞彙、新句型不只是瞭解,而且會説,會運用了。並且使他們深深體會到:我也能使用英語進行表演交流了。那麼一種喜悦與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對“我能學好英語”也充滿了堅定的信心。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的愉快。

經過詞彙和句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的重點、難點知識。現在通過課本p7,p8的筆試、聽力訓練,對新知識進行運用、鞏固,並跟着磁帶反覆讀,培養語感。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進一步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遊戲能促使學生根據場景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並能增加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具體方法:

叫幾個同學起來,其餘的人把眼睛閉上,這幾個同學把自己的幾個物品放進一個盒子裏,然後宣佈:睜開眼睛,這個盒子裏有這幾個同學的東西,當你從中拿出一個時,就要通過問他們問題尋找物體的主人。

每個人最多隻能問三個問題,問得好,尋找到了主人要給予獎勵。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設置儘量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使用英語,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練習是緊扣本課的內容進行選擇或判斷,培養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見投影),並且以兩組競賽的方式進行,促使他們有競爭意識,積極動腦、主動參與、敢於表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讓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聲歡送老師,結束本課。

第4篇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六課歌曲《捉迷藏》。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三個大的方面進行展開。

首先第一是説教材,在説教材方面我又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四個方面來進行講解。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活潑而又輕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宮調式,為四個樂句構成的二段體結構。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節變化比擬成四個頑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遊戲。形象生動,充滿童趣,也表現兒童熱愛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們非常喜歡,但是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點八分音符頻繁出現,演唱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但是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常識。 例如:他們已經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積極健康、優美動聽的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一定的編創能力。他們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在別人的評價中獲得自信。

根據新課程標準,基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流暢地唱好歌曲,體會學習音樂的樂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模唱、示範、比較等方法使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

3.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3/4拍的強弱規律及附點音符演唱方式。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熟悉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及律動感。

以上是我説教材的部分,接下來是我第二部分的説課,説教法學法。

為了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瞭解和學習歌曲,幫助學生收穫更好的學習效果,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會使用創設情境法,啟發誘導法,小組合作法以及教唱法來進行我的教學,儘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始終貫穿教師作為引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一個原則來進行教學。

以上是我説教法學法的內容,接下來是我第三個部分的説課,説教學流程。

説教學流程方面,我將從導入,新歌教學,拓展以及欣賞部分來進行我的教學。

首先,我會讓學生聽着《捉迷藏》的伴奏音樂進入教室。讓學生提前感知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接着,因為附點是本首歌的難點,所以師生問好的環節,我用了歌曲中包含三拍子附點節奏的旋律進行了簡單的改編。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附點節奏的感知。

導入部分我會直接開門見山地説,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四個好朋友,他們分別是春夏秋冬娃娃,但是現在它們跟老師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老師找不到他們了,你們來幫老師找找,他們躲到哪去了。此時課件上出現四季娃娃躲藏在不同地方的界面。我會用改編的歌詞來提問,什麼藏在草叢中?什麼躲到大樹下?以此類推,讓學生把各個娃娃找出來。每找一個娃娃,我都會唱一遍。讓學生既在遊戲中,又把後半部分歌曲旋律熟悉了一遍。最後,四個娃娃找到以後,從屏幕中跳出來給我們打招呼,用的是附點節奏改編的歌詞:同學們呀,你們好呀!接下來我會用雙響筒敲奏來回應:春夏秋冬,你們好呀!並讓學生學一學這句來回應四個娃娃的打招呼。在學習中,同時注意附點和重拍的表現。

第一個環節,我會把歌譜貼在大屏幕上,播放《捉迷藏》的歌曲伴奏,用“lu”來哼唱旋律,一邊哼唱一邊畫三角打拍子。告訴學生,這是四個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時候喜歡哼的一段旋律。讓學生都來學一學。目的在於完整地熟悉一遍旋律。在這學的過程中,注重畫三拍子以及重點落在重拍部分。這一遍模唱旋律結束以後,我會讓孩子們找一找大屏幕上的歌譜第一二樂句這兩句相似樂句的差別,我唱前半部分相同的,讓同學們接後半部分不同的樂句。以此來了解整首歌曲前半部分的結構以及熟悉旋律。

第二個環節,聽旋律找卡片。我會拿出一堆打亂的歌譜卡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這些小卡片啊,也跟老師玩起了捉迷藏,誰能幫我把他們找出來呢?接下來,我唱一句歌譜旋律,讓學生上來找一句。每找到一句,都讓學生唱一遍,驗證對錯,如果唱錯了,老師再範唱一句。所有找到的卡片都按順序貼在黑板上,正好形成一個歌譜。而學生也在遊戲中再次熟悉了整首歌曲的旋律。

第三個環節,按節奏讀歌詞。在找完旋律卡片以後,我會讓孩子們完整地聆聽一遍歌曲,每一個樂句完了以後,就把歌詞的卡片也貼上去黑板,整首歌曲完了以後,正好黑板上就是一篇完整的帶歌詞的歌譜。我會讓學生像剛剛跟四個娃娃打招呼的節奏方式一樣,跟着老師用雙響筒,把這首歌的歌詞按節奏讀一遍。

第四個環節,帶着問題完整聆聽歌曲。同學們讀完了歌詞以後,我會讓學生完整地,認真地聆聽歌曲,聽完以後告訴老師,歌曲的情緒速度怎麼樣,歌曲描述了什麼,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畫面?

第五個環節,完整教唱。在教唱過程中,首先採用師一句生一句的方式來學唱,接着利用黑板上歌詞卡片的兩種顏色,來進行師生接龍唱,例如第一遍,我唱藍色的樂句,學生唱綠色的樂句,第二遍,則反過來。接龍唱以後則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一遍。最後,我會讓他們帶着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這一部分我主要讓孩子們分組對歌曲的後半部分進行歌詞創編。例如,春天除了藏在花叢中,還可以藏在哪裏?而四個小組剛好是春夏秋冬組,每個組探討出一個詞來進行創編。最後將新歌詞改進去課件中,讓孩子們自己來演唱自己創編的新歌曲。

音樂中描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歌曲有很多,在音樂欣賞的部分,我會讓孩子們通過點擊課件中的四季娃娃,欣賞其代表的不同的四季音樂,最後進行簡單的小結。

至此,是我説課的所有內容,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將虛心聽取意見,再接再厲!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第5篇

?海燕》安排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這一單元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在多情的作家筆下,尋常植物,風雨雷電,浪花海燕……這些壯闊而美麗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滿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動我們的心。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①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及課文背景,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如象徵、對比和烘托等

②過程與方法:抒情誦讀。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在反覆誦讀中才能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閲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歷史背景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重點為:由於全詩感情濃烈,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閲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學習品味積累文章用詞及一些典型的寫作手法,如上面所説的象徵、對比和烘托等。

難點為: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的基礎上,拉近文章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文章中能“讀出自我”——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1.加強朗讀。通過朗讀這首散文詩,對“海燕”的形象有一定的把握。

2.進行反覆的比較賞析。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縱向、橫向的比較,幫助學生深入地把握海燕形象。

3.淡化象徵手法的學習。通過象徵手法突出海燕的藝術形象,淡化文章的政治色彩,拉近與學生距離。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本文文字淺顯,他們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大部分的理解。但由於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現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於利用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激發活躍的思維,調動表現慾望。適時的引導,是學生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完善自己的情商一次絕好機會。

1、多媒體展示一組狂風暴雨的大海的圖片,引發學生思考:看到這樣的場景,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2、多媒體繼續展示,海上飛來一隻海燕,引發學生思考:海燕是一隻怎樣的鳥?它為什麼要在如此惡劣的天氣裏出來活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海燕有一個基本的輪廊的認識,為課上分析其形象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注意停頓、重音、語速,把握感情。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音樂旋律智能,在音樂的伴隨中感受情境,想象情景,整體把握文本的內容,整體感知文本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讚揚而激烈,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

2.個人表情誦讀。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藉助符號和文字,標註全文朗讀要領提示,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設計意圖:在聽讀視頻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讚揚而激烈,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海燕形象的理解。

3、自讀揣摩,圈點批註。文章--------中我讀到了海燕的-------(品質)”的句式,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設計意圖:促使學生的注意力由朗讀逐漸轉移到對文本的理解上,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併為完成新的學習任務作也準備。

1、思考:文章是怎樣來表現這隻海燕的?圈讀三幅圖中描寫風雲雷電的詞句,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抓住描寫海燕的關鍵語句,圈點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理解其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2、小組合作交流:如果將這三個樂章用樂器表演出來,會選擇什麼樂器?節奏特點是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三個樂章緊迫急促的節奏,進一步感受海燕的形象;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思考並交流:課文既是寫海燕,為什麼還要寫海鷗等水鳥呢?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設計意圖: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挖掘海燕形象設置的典型意義,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

4、多媒體展示本文的背景資料,討論明確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的象徵意義。

設計意圖:體會本文象徵手法的內涵,突破教學重點。

仿寫: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説:“(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於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天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實際,運用發散思維,是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地人生態度,完成教學難點。

閲讀鄭振鐸《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

送學生一句話:霧氣瀰漫的清晨,並不意味着是一個陰霾的白天。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因為在每個創傷上在都標示着前進的一步。 ——羅曼羅蘭

第6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教師應高度重視本節課的教學,精心設計,為學生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校基礎信息教育設施比較完善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教室,保障了信息技術教學。我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接觸過電腦,並用多媒體上過課,所以接受起新知識來比較容易掌握。我曾經學過powerpoint,並用它做的本節課課件,所以我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輔助教學。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數學思考: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情感與態度: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發現和欣賞數學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

引入新課時,我以學生舉行聯歡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出示聯歡圖,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你發現了什麼?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説出這些圖形不是亂擺亂放的,是有順序的,從而發現規律。

[設計意圖:這裏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如果只口頭敍述,學生會感覺很平淡,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更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情景觀察,讓學生觀察課本88面的`情景圖。説説小朋友們的教室裏漂亮嗎?都有些什麼漂亮的裝飾?你覺得哪裏裝飾的最漂亮?説説都是怎麼擺的呢?這樣擺漂亮嗎?為什麼呢?在學生觀察和説的同時,出示小旗,讓學生猜猜,最後面的應該是什麼顏色的旗幟。同樣的方法出示小花和燈籠。

再看看小朋友們在玩什麼?他們圍在一起真快樂,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圓圈是怎麼圍成的嗎?同時出示小朋友的排列,讓學生説説最後的一個同學是女生還是男生?從而發現規律。

圍成一圈時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生動、聲像同步的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突破難點。並運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

引導學生説出規律,再動手擺一擺。同時發現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擺一擺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受,為下一步創造規律做更的鋪墊。]

[設計意圖:孩子都喜歡幫助別人,我在這裏運用多媒體設計了幫一幫的活動,給學生加深印象,引起他們的興趣,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學生動手塗色,學生的思維更好的發散,創設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意識,體現新課程“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學生通過“比一比”這一環節,對規律有了進一步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請你試着説一説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規律?(學生回答)

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體)抽出一兩幅圖請學生説一説有什麼規律。

學生通過欣賞規律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處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

[設計意圖:找生活中的規律這一開放式的設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生活中的景色事物演示出來,使學生加深了自己對規律這種概念的感受,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規律,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另外,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規律的表現美、創造美。 ]

通過“小小設計師”這一環節,把知識延伸,體現數學的多樣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的學好數學。

本節課分為三個層次:發現事物的規律——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在開課的時候,我直接運用了主題圖來揭示課題,讓學生們知道有一定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由此開展新課。

層次一:例題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規律,然後分別找出規律,在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能説出規律。

層次二:例二第二題是平面圖形的規律,這一題不僅顏色變化形狀變化,還有一點也應該注意的就是位置,不能把三角形倒過來放。學生通過例二的擺一擺能探索規律,並能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層次三:例三就是屬於實際運用,學生能根據在例二中探索的找規律的方法解決問題,找出規律。

給學生足夠的素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造規律,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因為這樣,可以讓學困生能鞏固和掌握髮現規律的方法並能運用。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規律。

第7篇

?驚弓之鳥》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6冊第30課。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考慮,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

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羸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着講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內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兩個局部。也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三段來理解。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難點,採用分兩局部的方式比較合適。

第一局部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來的四個自然段較為具體地講到了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如文中所述,更羸見“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身的耳朵,認為是自身聽錯了,但隨之而來的情形便足以印證了令魏王難以置信的話。“更羸並不取箭,”這句話原本毋需用一個“並”字也能講通,但通過一個“並”字,卻很好地強調了“不取箭”的事實。但聞“嘣”的一聲弦響,只見“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讀文至此,我們定會拍案叫絕。

第二局部是文章的後四個自然段。這局部內容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着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領?”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身耳朵的問句到“啊!”“真有這樣的本領!”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身的眼睛的驚歎句便很有力的説明了這一點。課文並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歎之餘,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領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這裏,我們應該注意更羸話前的提示詞語“笑笑”兩字可不簡單,因為這笑中包括着更羸對眼前事實的最清晰的認識。然而這其中的`玄機卻是我們和魏王所不知道的。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象的只彎弓取鳥局面的魏王來説,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麼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裏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説是作者有意安頓的精妙之筆。

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説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悽慘”。第二句説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悽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協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係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悽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贏由所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所得出的結論。

倒裝因果關係的句段組合是這篇課文在寫作上突出的一個特點,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佈置,不只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考慮的特點,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本篇文章位於本冊教材的第八組,在訓練重點上由逐步“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的訓練進而訓練同學“把一段話寫清楚”。教學時,應抓住課文的重點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礎上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同學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使同學瞭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並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幹把事情做成做好。培養能力方面:通過理解更羸説的一段話,進行讀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並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基礎知識訓練方面: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能手”、“本領”、“大吃一驚”、“孤單失羣”等詞語的意思,井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練習複述課文;培養非智力因素方面:養成認真讀文、勤觀察、善考慮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通過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於觀察、善於考慮,而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的話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擬定為教學重點,而對於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和準確的判斷是同學不易理解的,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置。

?國小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閲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閲讀。發展性閲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同學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閲讀的“雙向”過程是佈置閲讀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

結合《驚弓之鳥》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國小語文教學法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佈置的:

在第一課時中,首先揭示課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初步感知這個成語故事的大致內容,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並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敍的內容,按老師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將課文分成兩個局部。

第二課時首先在第一課時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佈置了揭示分析課題導入新課的環節。由故事演繹而來的“驚弓之鳥”是一個成語,課文對更羸善射的技藝集中體現在對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準確分析和推理上,以上這些不宜過早出現,因此適當地變換形式,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於同學漸入佳境。我是這樣做的:在進一步揭示課題時,同學明確故事裏的這隻鳥是隻怎樣的鳥?以此喚起同學對大雁這種候鳥的生活習性的再認識,為下文講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鋪墊。故事裏講到了哪些人?主要講誰?這一問題旨在讓同學在下面的學習中立足於瞭解文章的中心人物更羸的特點。在本節課新授伊始,提出這兩個問題,即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同學在明確問題答案的基礎上自然地將更羸與這隻與眾不同的大雁聯繫在一起,為下文的學習設置一個寓有形於無意的思維環境。

第8篇

(1)教具準備:花手絹的實物、花手絹的範作,錄音機、磁帶、剪刀、紙等。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知識面、形象思維能力與接受能力的特點,教學時我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原則,培養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本課主要“採用激情導入”、“探究法”、“觀察法”與“自由討論”等教學方法。採用“探究法”、 “觀察法”、“討論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教師出示的範作進行探究、討論、相互啟發以獲取製作方法。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客觀、更全面的進行自我評價,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悦,學習的快樂,我採用了“參觀法”和“評價介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看看”、“想想”、“做一做”“評一評”等方法完成本課。

(1)、放錄音《丟手絹》的歌曲,瞭解手絹的作用。

(2)、展示各種形狀花色的手絹,並啟發學生想一想如何製作款式多樣的漂亮手絹。

(3)、發放範本讓學生自主探究其製作方法,組員相互討論。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六個環節:歌曲導入——欣賞討論——做一做——自主設計圖案——作品展示——小結延伸。具體如下:

(2) 、師: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這首歌的名字叫什麼?

師:既然大家都知道這首歌中的手絹可以做遊戲,那麼手絹還有其他用處嗎?誰能説説?(讓學生討論回答手絹的'作用)

(3)、師:手絹既然有這麼多用處,看來我們的生活用品中是少不了它的。那我們今天就來動手做一做你喜歡的手絹,好不好?(師板書課題:《漂亮的手絹》)

師:出示手絹實物、樣品。問:這些手絹是什麼形狀?你能説説它們的不同之處嗎?(生討論、彙報,師進行總結)

(1)、師: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拿起剪刀和紙,學習剪折手絹。

折法:長方形的紙折一個角與相應邊對齊重疊,變成三角形,再用剪刀剪去剩下沒有重疊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打開重合的三角形,就成正方形手絹了。(教師演示做法,學生跟做)

如果有同學不喜歡正方形的手絹,自己也可以做其它形狀的手絹。如: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都可以。

(1) 放輕音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兒童自由設計作畫

(1)、請兒童説説自己設計手絹的樣子和圖案意思,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介紹自己設計手絹的意圖,提高審美能力。

(2)師評。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有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學生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

(1)、鼓勵兒童把自己的設計表達清楚,對圖案美觀、整潔的兒童發放設計之星。

(2)、鼓勵兒童帶上自己親手製作的漂亮手絹去做遊戲。

(3)、把自己製作的手絹送給你最好的同學或父母、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