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8篇 精編數學教案:二年級上冊最佳實踐

來源:巧巧簡歷站 7.52K

本網站為廣大教師、家長、學生提供了海量豐富的教育資源,其中包含了各級各類優秀教案。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通過這些教案的學習與實踐,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成績。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8篇 精編數學教案:二年級上冊最佳實踐

第1篇

1、藉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這裏會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着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夥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條魚? 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麼特點?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後着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8篇 精編數學教案:二年級上冊最佳實踐 第2張

第2篇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們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們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瞭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們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鋭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鋭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們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們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們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們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們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鋭角、鈍角;使學生們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們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第3篇

師:同學們今天是淘氣的生日,我們一起來為他唱首生日歌慶祝慶祝好嗎?(學生立即興奮起來,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來)淘氣説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在哪個月份出生的?屬於哪個季節?

師:到底你們説對了嗎?請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師: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在哪個季節出生的嗎?在小組裏和你的夥伴説説。

師:看來,有的同學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學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學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呢?(教師表情疑惑)

師:大家的意見不統一,可難壞了老師,要想準確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麼辦呢?(學生各抒已見,想法不一,學生體會到需要統計大家的意見。)板書:生日——統計

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用統計的方法來調查我們每個大組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

師:下面我們就採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調查。你們想怎樣去調查?

生1:可以讓在春季過生日的同學站在一排,在夏季過生日的同學站在另一排……

生2:讓在春季過生日的同學舉手,數一數有多少個?再讓在夏季過生日的同學舉手……

生3:讓每個同學在什麼季節過生日寫在紙上,交給組長進行統計。

生4:讓在春季過生日的伸出一個手指,在夏季過生日的伸出兩個手指,在秋季過生日的'伸出三個手指,在冬季過生日的伸出四個手指。

師:看來同學們的方法還有很多。調查前,請小組成員先商量你們打算如何分工調查?

師: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不重複、不遺漏)強調安靜。

教師重點關注需要幫助的或有不同記錄方法的學生,並進行評比。

師:同學們都調查完了,哪個小組願意派代表,説説你們小組是怎樣調查的?結果怎樣?

師提出要求:其他同學仔細傾聽,聽調查的結果和小組裏的人數是否一樣。

師:其它小組的同學和他們的這一小組調查的結果一樣嗎?

(各小組依次彙報)生彙報的時候,老師將每個大組的春、夏、秋、冬出生的人數統計在大表格中

師:這是剛才大家每個大組調查的結果,老師根據你們的統計繪製出這張班級統計圖。請小朋友們先來數一數在春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夏季、秋季、冬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呢?

師:那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計了多少名同學?再看一看,今天來這裏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説明在統計時有沒有多餘的?有沒有遺漏的?看來,同學們在統計時非常認真。

師:如果××同學也來參加我們的統計活動,同學們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出生?為什麼?

師:這是笑笑給我們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學做的統計表,你們能根據這個表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請你們在小組裏交流,提出最經典的一個問題考考其它小組。

師:在我們二年段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數排行榜第二多,請你們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數可能有幾個?為什麼?

師:今天這一節課,我們要調查我們班哪個季節出生的人最多的問題解決了嗎?是怎麼解決的?

師:對,是大家通過親自調查,得出數據,再整理製成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分析得到解決的,也就是統計出來的。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試中,哪一個分數段的人數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們小組每個同學每個星期的零花錢是多少,也要用到統計。

生3:要知道全校哪個班級的人數最多,也要進行統計。

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能把統計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

第4篇

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並能比較熟練地運用2~6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的除法。

1、出示p43第4題圖(一):你看到什麼?茄子老師要我們怎樣做?學生在書上列式計算。

44第6題仔細看一看,同桌説一説你看到什麼?要求什麼?然後全班交流。

説一説每個算式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第5篇

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記住一5的乘法口訣。

過乘法口訣的學習,訓練學生觀察、比較和歸納的努力

在長條紙上畫5個格,5根小棒,學生每人準備25根小棒。

2、師生對口令。教師説口訣的前半句,學生回答後半句。

今天我們學習5的乘法口決,教師邊説邊在黑板上寫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1、教師出示主題圖並提問。你們看,小麗和她的夥伴有在擺小棒了,他們在拼什麼呢?(引導學生觀察沒擺一個要用5根小棒)

2、指導學生操作,讓我們和他們一起來擺學具好嗎?

1)請大家用小棒擺出一把小傘,你擺一把小傘用了幾根小棒?就是幾個5?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1×5=5 5×1=5)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並做解答。大家看到這,我們用小棒擺出的兩個,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請你來解決好嗎?

4、教學口訣“二五一十”剛才兩個算式都表示有2個5,而他們的結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訣來表示。一起讀口訣。那麼1×5=5 5×1=5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在得出結果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義,併為編制相關的乘法口訣,打下了基礎。

引導學生編口訣。你能根據這個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

4)用相同的'的辦法教學最後兩句口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給如何有效地記住口訣帶來了方便。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5的乘法口訣,你們看5的口訣共有幾句?怎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記住這些口訣呢?你有什麼好辦法?把你的好辦法給你的同桌説一説。

[設計意圖]進一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體驗口訣編制的過程,明確口訣的來源,加深對乘法口訣的理解。

第6篇

小松鼠在松樹林裏採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1. 數松果(出示松鼠數松果圖)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你們能繼續將這個表格填完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説一説。

接下去寫,你們會嗎?請你們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寫,指名板演。

大家所説的這些算式都是根據黑板上這9個算式推算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都含有一個乘數5,為了方便我們應用,我們將這些算式改編成一句句的口訣,我來説一句:一五得五。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訣有關係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你們想聽嗎?

一個小組5個人,兩個小組10個人,三個小組15個人,四個小組20個人……

數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學反思:

第7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9頁的“數學廣角”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後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向學生滲透有關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當然在“擺數”、“握手”等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溝通,也促進知識的互補和互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説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地排列。再如組合題中用錢買物品等,學生基本上都能準確地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學的重點應該偏重於讓學生説一説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並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儘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節,靈活處理教材。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三隻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3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説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蝟、小鴨、小雞)小刺蝟、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蝟沒帶傘,怎麼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蝟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蝟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蝟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隻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後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蝟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於教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活動

師:三隻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着一把鎖(邊説邊在黑板上貼出圖片)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呢,讓我看看紙條上寫着什麼呢?(教師讀紙條上寫的內容: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隻小動物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師:那麼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後,再小組內交流彙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全寫出來,當然重複的數字不用再寫,然後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後小組彙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並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裏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在所有的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麼找到的呢?

師:那麼剛才你們擺兩位數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後,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麼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麼擺的,學生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後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後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後是32。或者是隨便擺一個看一個的。或者是這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第一種方法有序地去擺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

▲讓剛才不是用第一種方法去擺的學生按這種方法再重新擺一擺,感覺一下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説,以“擺”來幫助思,以“説”來表達思,在“擺”中發現問題,在“説”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它們激動地互相握起手來,小刺蝟邊握手邊在想:“我們三個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呢?”(教師邊説邊在小刺蝟的頭上打個問號。)

▲ 學生猜好後,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握手的次數,找出答案。最後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時用了3個數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麼出現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後得出:兩個數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隻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後通過比較,找出區別,在區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四、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説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在我們就帶着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出示實物投影)第101頁第1題,問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搭配衣服”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出示實物投影)一張5元,4張2元的紙幣及3個1元的硬幣,還有一輛標價為8元的跑車。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把書中的“做一做”中的買“5角錢的拼音本”改為買“8元的玩具跑車”,在鞏固簡單組合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估算的練習,提高了這道練習題的層次,訓練學生多元化、多角度綜合地考慮和解決問題。)

第8篇

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是確定的。

2、會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詞彙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在課堂學習中接觸不確定現象,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種全新的認識,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親身感受,獲得直觀的體驗。教學時,應重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有趣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教師應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使學生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自己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

我校是一所全州聞名的學校,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教室裏配備了電腦,為使用多媒體課件提供了條件,非常有利於低年級的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開展豐富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大部分來自於市區,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學中我一直培養學生寫數學日記,學生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瞭解周圍的事物,從數學角度去發現、分析生活。我班學生比較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足球,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有關足球的活動。

師:同學們,我的手裏有一枚硬幣,猜猜這枚硬幣在我的左手還是右手?

師:有的同學認為在左手,有的同學認為在右手,在這種不能肯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怎麼説?

師:硬幣有兩個面,一個是正面,一個是反面,老師這樣一拋(拋硬幣),硬幣落下後,結果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拋硬幣的遊戲,好嗎?

( 評析 剛提出問題沒讓學生進行猜測,就讓學生做試驗驗證,沒有引起學生的心理需要。可讓學生猜測,再驗證。)

(評析這種遊戲簡單、易操作,應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的記錄單,誰願意告訴我硬幣落下後的結果是什麼?

生:硬幣落下後,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師:就像大家説的那樣,硬幣落下時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這就是我們數學中的不確定現象。

(評析此處若能就拋硬幣深入展開,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動太多,沒有層次有些雜亂。)

師:為了表揚大家通過觀察、思考發現了新知識,我們再來玩個遊戲吧?

師:這裏有1個袋子,我在裏面放入3個紅球、3個綠球。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1個球,摸出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小組合作摸球:小組長裝球,記錄員記錄,其餘同學摸球。)

師: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還有什麼顏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師:老師有一種魔法,無論誰從這個袋子裏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麼顏色的,你們相信嗎?

師:誰來摸摸看,注意觀察,看誰最先發現老師的祕密。

師:請這三組的同學分別在袋子裏裝10個球,讓老師不可能摸到紅球;這三組的同學請你們也分別裝10個球,但是要讓老師一摸就摸到紅球;這兩組的同學請你們也裝10個球讓老師有可能摸到紅球。裝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裝好。

( 評析 讓學生在活動中反饋什麼現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於學生加強對確定不確定現象的理解。)

1?活動一:結合生活經驗,分析生活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師:同學們通過拋硬幣、摸球遊戲發現,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發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還有的事是一定會發生的,現在請同學們幫老師判斷一下這幾件事是可能、不可能、還是一定會發生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你能舉出事例嗎?

(課件播放:紅隊和藍隊舉行了一場足球比賽,比賽中,紅隊和藍隊各踢進一個球,比分是1比1,整場比賽馬上就要結束時,紅隊得到一個罰點球的機會,準備射門。射門後比賽就結束。)

生:可能踢進去,也可能踢不進去,我希望他們能踢進去。

師:請同學們課後調查一下,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事情是一定發生的,什麼事情是可能發生的,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把調查的結果記錄在你們的數學日記中。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置身於生活問題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拋硬幣作為幫助人們作出兩難選擇時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運用很廣,因此,從拋硬幣這一生活現象引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和興趣,使學生產生想弄清拋硬幣背後存在的數學事實,從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拋硬幣的探索中。

2?以猜想實踐驗證為活動主線,讓學生從親身實踐中體驗事件的可能性。

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教學中安排了拋硬幣、摸球等遊戲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通過猜想實踐 驗證來獲得結論。活動中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想、實踐、探索、驗證的時間,使學生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過程,獲得直觀的體驗,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遊戲,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次教學時,無論是拋硬幣活動還是摸球活動,我都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實際地拋一拋、摸一摸。我發現這樣一來,結論實際是學生在猜的時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猜,而是讓學生直接實踐,通過實踐得出結論。

在學生裝球教師摸球的這一活動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師僅作為活動的組織者來進行,效果可能會更好。

本案例設計比較精巧。比如讓學生自己裝球,使教師摸到的一定是紅(或有可能是紅)球的活動,使學生在直觀的活動中體驗客觀事件的不確定性。

不足之處是活動較多,沒有明顯的層次。如在拋硬幣時,只是讓學生體驗了可能性,接下來又換了一個活動,讓學生進行摸球遊戲。若是能就拋硬幣深入展開,如提問硬幣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幣一定會落到地面上嗎?,讓學生體驗確定不確定現象,則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遊戲深入展開都可,下面的遊戲就可作為鞏固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