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9加幾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3W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要提前制定好一份教案,不管我們寫的是什麼樣的教案,都要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蘇教版9加幾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蘇教版9加幾教案8篇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收集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結論、把實驗結論和同學們共享的科學探究過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3、能和小組同學一起,堅持實驗觀察,並做好記載。

4、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5、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6、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一人準備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組準備:探究記錄本;標籤紙4張;紙盒四隻;水壺一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植物角的植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

教學説明: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於植物角植物變化而產生的問題的記憶,提出研究問題。

學生可能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裏肥料分佈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有的則是無依據的。如果出現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問: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説明:學生可能會根據以往科學探究的經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本環節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驗證意識。

二、設計實驗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小組的猜想是什麼?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説明:小組內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建議小組內相對集中地研究一個問題。

2、小組討論:各小組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麼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量是什麼?怎樣控制變量?請各小組討論後製定實驗方案。

教學説明:實驗方案的制定,應該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探究經歷,能較好地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你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哪個小組給大家彙報一下?

教學説明:一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會發現一些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有指向地指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的合理嗎?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教學説明: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鋭的眼光,及時發現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5、完善實驗方案:請各小組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

教學説明:學生在分析樣本後,會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後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三、組裝實驗材料

1、準備實驗材料: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教學説明:在準備實驗材料之前,學生要根據實驗方案,準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2、分組組裝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組裝實驗材料。

教學説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可能有一些實驗材料沒有寫進實驗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餘了,有可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再次修改。

3、小組分工:怎樣操作?怎樣觀察和記錄?

教學説明:組裝好了,小組同學應該有一個分工:有記錄員,有操作員,有觀察員……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對實驗的有序進行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4、反思與評價:在組裝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你認為本組同學表現如何?

教學説明:在實驗裝置完成後,有必要對組裝實驗的過程進行反思。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經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對小組同學、班級同學積極性的評價,對本組同學經驗的反思,都會是一種深刻的探究體驗。

第二課時

一、彙報交流

提問: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各小組都有哪些發現?

教學説明: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這些觀察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他小組實驗的成果,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教師應引導向光性小組和向水性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彙報交流。

二、歸納分析

1、討論:各小組實驗的情況有相同的地方嗎?

教學説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分組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現,控制的變量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係。

2、思考:這些實驗結果説明了什麼問題?

教學説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和變量之間的關係,得出實驗結論。陽光控制組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生長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實;而水份控制組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生長方向和澆水的方向無關,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偽。

3、提問:在實驗中,我們還發現了什麼問題?

教學説明:在實驗中不斷髮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歷,這也應該成為國小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4、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了這個祕密,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

三、延伸拓展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方向有關嗎?怎樣知道?

教學説明: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着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為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明確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2、通過認真看圖,掌握學習語文的途徑,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使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學重點:

1、通過看圖,掌握學習語文的途徑。

2、學會修改作文。

教學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掛圖。

3、學生日記。

教學時間:

擬訂教時:兩課時

教學要點:自主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質疑,明確修改的重要性。

1、(板書:文章不厭百回改)提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曾説過,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説明了什麼道理呢?

二、指導如何修改作文。

1、過渡:我們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2、討論:一篇文章寫好後,要修改些什麼呢?

3、對,找出這些毛病後我們要運用規範的修改符號,來修改符號,來修改也就是我們平時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號,只不過那是句子,現在將句子組合成文章。

4、回憶複習所學修改符號。

5、自學書上例文《小花貓》

6、彙報: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兒?

7、練習:

⑴實物投影顯示兩篇學生日記,邊講評邊運用修改符號修改。

⑵同桌互相批改一篇習作並交流。

⑶實物投影顯示修改後習作,集體評議。

8、討論總結:如何修改作文?

三、總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要想寫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寫作中文章不厭百回改,期待着你們寫出一篇篇優秀的文章。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3

課時目標:

1、認識部分生字,會寫“公”字。認識筆畫撇折和偏旁“八、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知道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部分生字,會寫“公”字。認識筆畫撇折和偏旁“八、鳥”。

2、知道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具準備:六種動物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孩子們,今天我要給大家上一節課,你們認識我媽?那見沒見過我?那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姓鄭,你們可以喊我鄭老師。能告訴我你們是哪個班的嗎?我聽説...班的小朋友很有禮貌,上課回答問題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鄭老師想問大家,可以站起來回答問題,然後“我、我來回答”嗎?不可以,因為這樣沒禮貌。我還聽説...班的紀律最好了,上課時身子做得直直的,小手在桌子上放的平平的。你們真棒。鄭老師很喜歡你們,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願意嗎?願意就伸出你的小手,咱們大手小手握一握,馬上就是好朋友。

2、我們已經是好朋友了,我們一起做個小遊戲。我説哪裏你們就摸哪裏。摸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尾巴....你們有尾巴嗎?可是小動物有,他們正在進行比尾巴大賽呢,看他們牌子都掛出來了。

二、學習新課。

1、認讀“比、尾、巴”三個生字。強調輕聲詞“尾巴”。

2、整體感知課文,都有那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

哪些小動物參加了這次比賽?請大家輕輕地捧起語文書,聽老師讀一讀這個小故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貼小動物的圖片,並學習生字“猴、鬆、鼠、公(教師指導書寫公,並學習新偏旁八字頭和新筆畫撇折)、鴨”。】

3、帶着問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小動物們的尾巴都不一樣,他們該怎麼比?比什麼?請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就請拼音寶寶幫幫忙。(指名回答)

4、學習小節。

本次比賽內容就在第一和第三小節,大家一起讀一讀(如果學生不會讀,就老師教讀)

5、學習問號。

你們注意到了嗎,每句話的後面都有一個像小耳朵的符號,這是——問號。問問題的時候就要用問號,你們問過問題嗎?誰會問問題?比如:問字不知道怎麼寫,你會怎麼問老師,怎麼問同學?(指導讀問句,末尾的語調都比較高,語氣上揚。)用問的語氣讀這六句話。

6、比賽結果出來了,請男生讀讀第二小節,女生讀第四小節。(結合圖片學習第二、四小節)

三、小結。

動物的尾巴真漂亮,其實每個動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呢,想知道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去森林裏找他們玩,直接問一問他們:“你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啊?”好嗎?下課。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4

《蝸牛的獎盃》課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蝸牛可不像現在這個樣子。它長着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

在一次飛行比賽區中,蝸牛遙遙領先,甩下了所有的對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軍獎盃。

從此,蝸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盃裏,生怕被別人偷了去。可是,這獎盃很大很重,蝸牛背上它,再也飛不動了。

天長日久,蝸牛和獎盃粘在了一起,一對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獎盃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隻能勉強地從硬殼裏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蝸牛的獎盃》語文教案

一、【教材解讀】

寓言故事《蝸牛的獎盃》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的能力。課文可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寫從前的蝸牛飛行本領高超,獲得了冠軍獎盃。第三自然段寫蝸牛獲得冠軍獎盃後自滿自足守着獎盃,不思進取。

第四自然段寫蝸牛因不再聯繫飛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飛上天了。兩幅插圖中蝸牛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蝸牛的樣子和神情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引發學生對寓意的感悟。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本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演——説的語文實踐中,實現心靈與文本的碰撞,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喜歡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2、抓住“自由、遙遙、得意洋洋、成天、勉強”等詞語,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容。

3、藉助看圖、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與文本、教師、學生進行對話,在充分的體驗中懂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

多讀書,讀好書,讀中悟。

五、【教具準備】

幻燈片製作、蝸牛頭飾、獎盃實物。

六、【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一)複習生字,導入新課

1、這堂課,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繼續學習有意義的寓言故事——《蝸牛的獎盃》,齊讀課題。

2、複習生字: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現在它們都排着隊站在這裏了,你還認識它嗎?我們來讀讀字音,組組詞語,開開火車。(課件出示課文田字格里的生字)

3、其實,這組生字很有意思,它們中有好幾個手拉手就可以做起朋友來,它們是——蜻蜓、蜜蜂、堅硬、翅膀。

4、誰還記得,課文中説什麼時候、誰、有一對怎樣的翅膀?(很久以前,蝸牛有一對有力的翅膀。)

(意圖: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由複習生字開始引入新課,順理成章。)

(二)情境體驗,品味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蝸牛飛行圖)我們一起來看,這就是蝸牛很久以前的樣子,那時,它長着一對有力的翅膀,飛起來可帶勁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這樣寫的,引讀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自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小朋友,你什麼時候感覺到非常自由呢?(……)

以前的蝸牛憑着一對有力的翅膀,可以想飛到哪裏就飛到哪裏,它真是自由自在,開心極了!再讀第一自然段,讀出這種感覺來。

(意圖: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建構語言,然後再與課文語言產生共鳴,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語言理解的生動性和深刻性,也有利於學生內化和積累語言。)

有一次,動物王國舉行了一次飛行比賽,很多小動物都參加了,小蝸牛也去了,它們比賽的結果怎樣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己大聲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會有什麼發現?你是從哪讀出來的?(遙遙、甩下、所有)

(2)板貼會意,理解“遙遙”:小朋友,假如這裏就是當時飛行比賽的現場,蜜蜂、蜻蜓、蝴蝶分別飛在這裏(板貼),小蝸牛該飛在哪呢?誰來給小蝸牛擺擺位置。

小蝸牛比別人得多,沒有人能趕上它,就叫“遙遙”,指導讀詞。

(3)讀好詞語,再讀句子,就會更精彩。指名讀,男生齊讀。

( 4 )蝸牛憑着出色的飛行本領獲得了冠軍,還得到了讓人羨慕不已的獎盃呢!冠軍獎盃是什麼樣的?你想親眼看一看嗎?(出示獎盃實物)這就是冠軍的獎盃,你覺得這隻獎盃怎樣?(漂亮、金光閃閃、好看)

( 5 )入境體驗: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獲勝的小蝸牛,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領獎台上,手捧着金光閃閃的獎盃,你最想説什麼?

(意圖:陶老説過: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我想説:給孩子一個想象的餘地,讓他快樂放飛,怎麼想就怎麼説。想象中,培養了思維能力,加深了理解感悟。)

對於獎盃,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蝸牛又有怎樣的表現呢?和同桌一塊兒讀第三自然段,用一個詞來説説小蝸牛的表現。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桌讀第三自然段,找詞語。

(2)出示“得意洋洋”,指導朗讀。

(3)學習表現蝸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引讀第一、二、三句話。

(4)説話練習:老師納悶了,這蝸牛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幹嗎呢?(想讓別人都知道)那它一定會揹着獎盃到處炫耀吧!它會怎麼跟別人説呢?(……)

(5)指導朗讀第一、二句話。

評價:小朋友説得真好,彷彿就是一隻只得意的蝸牛了!如果你能把這兩句話也讀得得意洋洋,那你一定能當讀書大王了!我們來比賽吧,誰讀得好,老師就要把這個可愛的蝸牛頭飾獎給他,自己先好好練練吧。

(6)自己練讀。

(7)比賽讀。

(8)老師認為,我能比你讀得更好,聽!(師讀,讀漏“成天”一詞)少一個詞有什麼事?(成天是指天天、每時每刻,少了它就不夠得意)。

評價:説得有道理,讀得也比我棒,我甘拜下風,向你學習,跟你握手,把頭飾獎給你。

(意圖:讀好並理解好課文,是演好“劇本”的基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為學生熟悉主人公的對話,體會其動作、心理、表情,領悟課文內藴奠定了基礎。)

4、表演體驗:

(1)請一位學生扮演小蝸牛,戴上頭飾,背上獎盃,全班小朋友都是動物王國的成員,快去跟它們炫耀炫耀吧!

(表揚:看,小蝸牛更得意了,炫耀得更帶勁了!)

(2)天色漸漸晚了,小蝸牛,快放下獎盃到軟軟的草地上睡覺吧!(不,我睡獎盃)

(3)蝸牛説它今天就睡獎盃裏了,你想想,睡在獎盃裏舒服嗎?(冷冰冰、硬邦邦)

(4)大家都説不好,小蝸牛,你就別睡獎盃了吧!(不,生怕別人偷)

(5)蝸牛就是這樣,白天揹着獎盃四處炫耀,晚上就睡在獎盃裏,日子過去了一天又一天,咱們都是它的好夥伴,看着它揹着那又大又重的獎盃,誰來勸勸它吧!

5、看來,這隻蝸牛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績看得太重要了!現在我們再完整地讀一至三句,體會小蝸牛驕傲自滿的心情。

(意圖:讓課堂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讀是演的前提,演是讀的昇華。教學重點在活潑生動的氣氛中得到落實,學生的生命活力在表演中得到煥發,個性得到張揚。)

6、引讀第四句話。

讀到這裏,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蝸牛想飛卻不能飛了。)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動畫朗讀演示這一段內容,小朋友一邊看一邊想想蝸牛現在的心情。指名説。

(2)指導朗讀,讀出這樣的心情來。點評,理解“勉強”,再讀。

(三)拓展延伸,對比震撼

1、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蝸牛老了,有一天,它帶着小蝸牛在草叢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頭,發現空中飛來了一羣活潑的蜜蜂、美麗的蝴蝶、可愛的蜻蜓,它們正在空中你追我趕、翩翩起舞呢!(出示蝸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飛行圖)老蝸牛看在眼裏,悔在心頭啊,它對小蝸牛歎了口氣,説:“哎!……”它接着會説什麼呢?指名答。

2、揭示道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

(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使學生由“畫外人”變為“畫中人”。讓學生想象説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思維,同時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更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寓意的獨特的體驗。)

(四)抓住重點詞句,朗讀感悟。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各不相同,對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教師不應以個人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文貴自得”。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有力”、“自由”、“遙遙”、“得意洋洋”等詞語,重點朗讀感悟,並時常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誘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所感悟,在不斷的讀書積累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悟性。

(五)努力創設情境,讀演結合。

情境的創設意在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與心理狀態,旨在讓他們的積極情感貫穿課堂始終,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説説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六)積極拓展讀説,深化體驗。

“閲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篇課文,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如蝸牛得獎之後、其他動物看到蝸牛成天揹着獎盃、老蝸牛和小蝸牛的插圖……都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因此,在學生接觸感悟了本文鮮活的語言後,我設計了相關的説話練習。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拓展讀説的訓練中真正學會表達,同時加深學生對寓意的獨特的體驗。

蝸牛的獎盃教學反思

承擔《蝸牛的獎盃》三上,並且在全校展示,我表示亞歷山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上週五劉萍萍老師二上結束,而我的公開課安排在本週一上午第二節,我利用週末在家積極準備。

一、課前準備工作

1、認真看計楊老師上課時我的聽課記錄,並且認真思考一上研討時大家的精彩建議。

2、認真看劉萍萍老師上課時我的聽課記錄,並認真思考二上研討時大家的好建議。

3、認認真真地反覆看我們的教參和備課手冊。我個人覺得教參很有參考價值,是我們教師用書的權威版本。教參會告訴我們本節課的重點及詳細的指導。在平時的備課中,教參是我必看的書籍。

4、在網上尋找了很多資源,看了很多教學實錄,更看了很多教學反思,使我受益匪淺。

5、週一下午第一節,在二(6)班磨課。

週一到校看到我的公開課調整到週二上午第一節,得知此消息,我第一時間跟二(6)班的李方潔老師商量,打算在她們班級磨課。李老師爽快地答應了,還利用上午的語文課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非常感謝李老師及二(6)班的孩子們。

6、試上之後,晚上回家又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

7、最後確定教學設計及ppt課件,一遍遍播放ppt,熟悉流程。

二、主要構思

1、通過抓主要關鍵詞,讓學生理解從前的蝸牛飛行本領高超,及獲得獎盃後的驕傲自大、忘乎所以。例如“有力”“自由”“遙遙領先”“甩下”“所有”“冠軍獎盃”“成天”“唯恐”“生怕”“又大又重”“天長日久”“退化”“勉強”“慢慢地爬行”。

2、通過入情入境地表演,讓學生理解蝸牛得獎後得意洋洋,不思進取,最終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同時使學生明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教學中共安排兩次表演,第一次是獲獎後的蝸牛成天揹着獎盃到處炫耀、顯擺,它會對大家説些什麼呢?設計本環節是讓學生進入蝸牛的角色,親身體會蝸牛獲得獎盃後的驕傲。第二次表演是結合課文插圖,以不能飛行的老蝸牛看到曾經的對手蜻蜓、蜜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有所思、感慨頗多,它會對自己的孩子説些什麼呢?以此讓學生明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3、指導朗讀。首先讀關鍵詞,然後再讀關鍵詞所在的句子,然後讀這一段話。層層指導,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給學生自由練習朗讀的時間,然後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機會。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曾經的蝸牛是昆蟲類的飛行冠軍,讀後蝸牛獲獎後的驕傲,讀出蝸牛隻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時的無奈。通過讀課文來理解課文,然後通過讀反饋學生理解文本的情況,最後達到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的教學目標。

4、着眼整體,樹立整體概念。

由整體到局部在迴歸整體,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上課前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遍,通讀課文;之後是分段講解,最後再讓學生齊讀課文,樹立整體概念,着眼大局。

三、不足之處

1、在引導學生説説蝸牛的比賽對手還有誰的時候,學生回答的範圍超出了昆蟲類,回答了鳥類,我的引導不夠好,我也很困惑,這裏究竟該如何引導,既能讓學生明白蝸牛隻是跟同等水平的昆蟲比賽,又不用花太長的時間,畢竟這裏不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在讓學生扮演獲得獎盃的蝸牛,説説此時是什麼心情,接下來該怎麼辦時,學生的回答不夠好,例如“我很得意”“保存起來當做紀念品”,此處我的點評或者説引導不夠好。

3、在貼圖“遙遙領先”時,胡倩穎回答“蝸牛和其他動物的距離應該遠一點”,但講台上的張靖輝同學理解貌似不夠透徹,他擺的圖不夠“遙遙領先”,此時如果讓其他同學上講台修改貼圖會更好。事實上也證明了這一點,課後我讓學生修改,更能凸顯“遙遙領先”的比賽場景。

四、我的遺憾

原本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課文上完以後,當堂把獎盃送給坐姿標兵、認真傾聽的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表演冠軍等,然後追問得到獎盃的學生此刻什麼心情,接下來會怎麼做,這樣更能教育學生“驕傲使人落後”。當時因為時間原因,我刪掉了此環節,課後我彌補了這個環節,事實證明孩子們真的知道取得成績時不能驕傲,應該繼續努力。我強調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當我們獲得獎品、獎狀、獎盃的時候,千萬不能驕傲,應該繼續努力,爭取更上一層樓。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5

1、在體驗自己換牙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據的整理,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並從中知道簡單的統計結果。

2、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統計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初步的統計的意識。

3、能夠與同伴合作進行簡單的統計,發展初步的動手能力,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難點:

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看照片上的女孩笑的多開心,你能猜猜他有幾歲呀?(6歲)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根據什麼猜的。

(因為他的牙齒掉了,所以和你差不多大。)

會觀察會思考的孩子,老師把大拇指送給你。

2、介紹乳牙、恆牙的有關知識。

同學們,你知道嗎?每個人一生中能長出兩副牙齒,從你一出生,就長出的牙齒,叫乳牙,大約2歲半就長齊了。可是這副牙伴隨咱們的時間可很短,從6歲開始,乳牙就一個個脱落,大約12歲左右,乳牙會全部掉光,長出一種新的牙齒,誰知道這種牙叫什麼?對,叫恆牙。所以剛才同學説根據牙齒猜他的年齡是6歲是很有道理的!告訴你們,這個女孩今年啊,還真是6歲。

來,露出你最燦爛的笑容,讓我看看你的小牙齒,同桌之間互相看看換牙了沒有?找找哪是乳牙?哪是恆牙?有誰換牙了大聲告訴老師——我換牙了!(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學習。

(1)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老師聽出來了:換牙了,讓你感覺很自豪,很高興!是啊,換牙也是一種成長的標誌!

師:那你現在換了多少顆呢?

哦,你換了1顆牙,你換了兩顆,你換了三顆,還有換了四顆,五顆牙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顆、2顆、3顆、4顆、5顆……)

可是呢,老師又特別想知道換2顆牙的有幾人,還想知道換3顆牙的有幾人。你還想知道什麼?

這麼多問題可把老師難住了。

……

你們快幫老師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2)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小組交流。

不少同學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們看這樣行不行:一會兒,你把你想到的調查方法先説給你小組裏的同學聽,比一比誰講得最明白;誰聽的最認真。

(3)集體交流。

師:剛才只有幾個人有辦法,現在這麼多了!哪個小組先來説説

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

a、你覺得可以讓你們組的小朋友換1顆牙的坐在一起,換2顆牙的坐在一起……

師:就是按照種類分一分是嗎?(教師板書:分一分)

b、可以問小朋友誰沒換牙,舉手數一數,再問誰換了1顆牙再舉手數一數,就這樣一直問下去。(問一問,數一數)

c、黑板上不是寫的“0顆”、“1顆”、“2顆”……的嗎?可以在上面做記號,換了幾顆牙就在“幾顆”的上面做個記號。

師:這個方法真不錯,能把換牙的情況清楚明白地在黑板上表示出來。

師小結:剛才只有幾個人有辦法,小組一交流,就有這麼多同學想到了辦法;你説,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法好不好?

師:就是啊,人多力量大嘛!在以後的學習中,咱們碰到什麼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用小組討論的方法。

3、選擇合理的方法,統計全班同學的換牙情況。

師:瞧,同學們想到了這麼多的方法!都可以調查出換牙的情況。那麼到底用那一種方法能又快、又準、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種情況的人數呢?(記一記,記下來。)

都喜歡這種方法?

2、小組交流。

那好,老師也準備了幾種辦法,把他們繪製成表格發到了各個小組長那兒,請同學們,一組一起想辦法整理一下。

師巡視指導學生真確填寫、塗畫表格。(表格為課本所提供的三種表格)

3、課堂討論。

下面請小組彙報一下。(預設小組可能出現的答案)

一組:我們用的是這個表格,從左向右畫笑臉。每一個笑臉就代表一個人。畫三個笑臉就代表有3個人。

二組:我們從上向下塗表格。每一個格代表一個人。每行中途了三個格就代表環2顆牙的人就有3個人。

四組:我們在3顆牙後寫4就代表有4人換了3顆牙。

師:師:剛才小朋友們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有了這麼多的發現,像這樣整理的辦法就叫做統計生:統計。教師板書課題:統計

師:看了小朋友們整理的結果,你知道了什麼?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a、我知道我們組有幾人換了2顆牙,有幾人換了3顆牙,有幾人換了4顆牙。

b、換2顆牙的比換3顆牙的同學多幾人?

c、換4顆牙的比換3顆牙的同學少幾人?

d、一共幾人換過牙?

師:通過統計小朋友解決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

小朋友,你知道嗎?在換牙期間,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潔,要經常刷牙。不要用舌頭舔剛剛長出來的新牙,更不要咬鉛筆頭,咬嘴脣,啃指甲,不要偏食,這樣才能使你的牙齒更整潔、更漂亮!

(引導學生了解換牙期間的衞生常識)

4、教師小結。

師:看,本來咱班的換牙情況讓我們覺得很亂、很糊塗,後來大家這麼一統計,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説,統計的作用大不大?

師:以後,咱們想要了解個什麼情況,就可以用咱們這節課學到的統計方法。比如:咱們可以統計一下8歲小朋友的換牙情況,還可以統計一下小朋友喜歡看什麼動畫片,你還想到哪些情況也可以用到統計?

(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還可以統計小朋友喜歡吃什麼水果。

生:還可以統計小朋友喜歡上什麼課。

三、應用總結

1、鞏固練習:做課本練習第一題。

生活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統計。我們學校的大同學在海邊撿到一些貝殼,打算用來做手工,瞧!他們也統計了一下自己撿到的貝殼,並把它們排起了隊。看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什麼?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説説。

能把你知道的填到旁邊的統計表裏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答案。

2、拓展延伸。

同學們能根據統計圖、統計表能解決這麼多的問題,真了不起!看到你們學得這麼棒,老師想請你們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棒老師解決一個問題,你們願意嗎?

看,課間休息時間到了。瞧!操場上多熱鬧啊!雖然熱鬧,可是看起來有點亂是嗎?如果咱們能統計一下各小組的人數,劃分一下場地,那多好啊!同學們,你們能根據圖上畫的,統計一下參加各種活動的人數嗎?

學生填完後集體訂正。

根據大家統計的情況,我們學校就可以合理地安排活動場地了!小朋友,謝謝你們了!

3、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咱們學到了什麼數學知識啊?統計。

四、課堂檢測

下面同學們試着來完成119頁的第8題,比一比看一看誰做的對。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並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上的整時。

三、教學難點:

認識鐘面上的大約幾時。

四、教學準備:

鐘面教學具。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

2、揭示課題:小朋友猜對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鐘面是什麼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鐘錶”。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認識鐘面

説明:我們經常看鐘面瞭解時間,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把你知道的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小組裏跟同學説一説。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指名説説關與鐘面上的知識。

有12個數,讓學生從1順次讀到12。

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指出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讓學生把分針和時針指給同桌看。

2、初步認識整時

(1)出示7時的鐘面,讓學生猜猜是幾時?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指着什麼數?再出示5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時針和分針分別指着什麼數?引導觀察鐘面上的分針有什麼共同點?時針呢?

(2)總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三隻整時的鐘面圖,提問這三隻表上又是幾時?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在鐘面上撥一個時間讓同桌説説是幾時。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分別在小組裏説一説早上幾時起牀,晚上幾時睡覺,再指名説。

3、初步認識大約幾時

(1)繼續撥時間,讓學生説是幾時。

先撥7時,再撥7時不到一點,最後撥7時過一點。

(2)7時不到一點

提問:這時是幾時呢?小組商量,學生彙報。

(3)7時剛過一點

提問:這又是幾時呢?

(4)小結:像這樣接近7時的情況,都可以説成“大約7時”。

(5)鞏固:分別出示4時不到一點和平8時剛過一點的鐘面,提問:你能説一説,這兩個鐘面上大約是幾時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再進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裏互相説一説,再指名口答,並適當追問是怎樣想的。

(三)檢測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説説鐘面上各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每天的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

(2)指出:小朋友要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好習慣。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3時,要求學生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再分別撥出9時、12時,同桌互相檢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什麼針,還缺少什麼針,再根據鐘面下標出的時刻在鐘面上補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應該比分針短些,畫分針應該比時針長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問:第一幅圖鐘面上是幾時?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第二幅圖呢?

追問:怎麼都是10時?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説一説。

總結:一天裏有兩個10時,一個在上午,是上午10時;一個在晚上,是晚上10時。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出示不同時刻的畫面,提問:你知道上面各是幾時嗎?你還在哪裏見過這樣的表示方法?

(四)全課總結

1、你在小小的鐘面上學到了哪些知識?

1.使學生經歷聯繫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填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3.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學會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4.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產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的加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圓片5個。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複習舊知

遊戲:我們先來做一個填數搶答遊戲,看誰做得又對又快。(5的分與合)?

師:你們對分與合的知識掌握得真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分與合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二、創設情境、教學新知

1.教學例題圖。

(1)觀察圖意。

師:學校歡慶十一國慶節,校園裏一羣小朋友也為此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咱們去瞧瞧他們在幹什麼呢?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校園裏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

師:你描述得很準確。誰願意再來説一説?

生:我看見校園裏有3個小朋友在花園裏澆花。

師:你説得很完整。

咱們接着看(出示圖:又來了2個小朋友),現在呢?

生:又來了2個小朋友。

師:誰還會説?

生:又來了2個小朋友。

師:誰能把這2句話連起來説一説?説得既清楚又簡潔。

生:校園裏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小朋友。

師:他説的對嗎?再請一個小朋友説一説。

你會説嗎?同桌互相説一説。

(2)認識加法

師:校園裏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呢?

生:一共有5個小朋友。

師:你能把剛才大家説的連起來説一説嗎?

生:校園裏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一共有5個。

請同桌互相説一説。

師:誰能大聲響亮地説清楚?

生:校園裏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一共有5個。

師:你怎麼知道一共有5個小朋友?

生:3+2=5。(你都已經知道用算式來表示,真不錯。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麼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

師:你知道這是一道什麼算式嗎?(加法算式,出示課題)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加號,橫平豎直)(請小朋友先説一説)老師做一個動作,全班猜猜看,是什麼意思?(表示合起來)

教師板書(3+2=5加號)

這個算式你會讀嗎?(學生讀、齊讀)

(3)理解算法

提問:這裏的3表示什麼?(表示原來有3個小朋友。)

2表示什麼?(又來了2個小朋友)

5表示?(一共有5個小朋友)

那誰來説説3+2=5表示什麼意思?就表示把3和2合起來是5,誰來説一説?反覆請學生説,同桌説3+2=5表示的含義。

師:你怎麼知道得數是5?

生:3和2合成5。

講述:3+2=5表示把3和2合起來,一共是5。

2.教學試一試。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你們非常熟悉的兒童樂園。出示情境圖

你能看懂圖的意思嗎?兒童樂園裏有?又來了?會説嗎?自己小聲説一説。

師:誰來把這幅圖的意思説給大家聽?

生:兒童樂園裏有1個女孩在玩盪鞦韆,又來了2個男孩。

師:你能提一個問題嗎?

生:現在有幾個人?

師:要求現在一共有幾個人?你想用什麼方法計算?(加法)你會算嗎?

指名説,教師板書。翻開課本第40頁,找到這幅圖,自己在課本上填上得數。填完的小朋友輕聲地將算式讀一讀。

師:得數是3,你是怎樣想的?(因為1和2合成3,所以1+2=3。)

提問:那1+2=3這個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和2合起來是3。)

3.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知道把2個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三、練習鞏固、拓展思維

1.擺一擺,説一説。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擺圓片遊戲吧!(動手操作)拿出5個圓片。

請學生上台來擺。我來説,你來擺,邊擺邊説。

(1)左邊擺2個,右邊擺3個。一共有幾個呢?誰來報算式?

(2)左邊擺4個,右邊擺1個。一共有幾個呢?算式是?

老師這還有2道算式,你能照樣子邊擺邊説嗎?左邊有?右邊有?一共有?

(學生口報,教師板書)

2.説一説,填一填。

師:瞧!可愛的小兔子正在採蘑菇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幅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誰來説圖意?你會列式嗎?(把得數填在書上)

我這還有2幅圖畫,你能看懂圖意嗎?和你的同桌説一説。指名説。

你會列算式嗎?在書上完成算式。

(請學生説圖意、報算式)

追問:4+1=5表示什麼?(4和1合起來是5)

(2)我們再來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發現了什麼?(老師讀算式)(有什麼相同的?不同的呢?)

生1:每次多加一個,又多一個。

生2:加號後面的數都是1。

生3:加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大,得數越來越大。

小結:一個數加1後,得數比原來這個數多1。

講述:剛才我們看圖寫算式,現在沒圖,你會算嗎?

3.算一算,寫一寫。

直接報得數。

2+1=3和1+2=3觀察這2道算式中的數。哪裏是一樣的?有沒有不一樣呢?

生1:我想到3的分與合,1和2,2和1合成3。

生2:加號前後交換了位置,得數不變。(加交換的手勢)

師:通過幾個小朋友的觀察,我們知道了加號前後交換了位置,得數不變。(他們的位置不一樣,交換了,得數呢?都是3。)

師:看到4+1=5你能想到什麼?

4.連一連。

講述:瞧!一個綠色的身影正在忙碌着,他是誰呢?(出示一張郵遞員投信的照片)原來是郵遞員叔叔,他在為四面八方的人們送信呢,我們去幫幫他,好嗎?

師:怎樣把信準確送進郵箱?誰知道?你能用這樣的方法把剩下的信都送到郵箱裏嗎?自己連一連。

(發信封,請手上有信的郵遞員,把信準確地送到上面的郵箱裏)自覺排隊。

聽同學報算式,檢查自己的連線對不對。學生彙報,開火車。

師:瞧!這些郵遞員的信送的對嗎?(這些都是合格的郵遞員,不簡單,他們能把信準確地送進郵箱。)

講述:只是看起來有點亂,請小朋友們動動腦。把他們有序地重新排一排嗎?(學生排)

師:他的速度很快,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的,是什麼順序?

生:加號前面的數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按數的大小)。

(這個小朋友真能幹,他這種排法就能一個不漏地把得數是2、3、4、5的算式記清楚,思維真靈活)

四、拓展延伸

1.這個算式中括號裏填什麼數,會嗎?你能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都報出來嗎?同桌互相説一説。()+()=5

講述:他是按照從小到大的有序地報一報,我們還可以從大到小地排。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還記得我們學習分與合的時候?(看到4+1=5就能想到?)

講述:像這樣根據數的分與合一組一組地報,也能找到得數是5的算式。

2.()+()

同桌互相説一説。(學生報一道,教師翻一道。)

師:這些算式得數小於5,也就是我們剛剛找到的得數是2、3、4的算式。瞧!我們現在又可以把得數在5以內的算式分成兩類。一類是得數小於5的算式,另一類得數是5的算式。

五、全課總結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鑽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並能用簡單的器材作簡單的模擬實驗;能利用書刊及其他信息源獲得相關信息。

2.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願意合作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鑽木取火的道理,瞭解人類用火的歷史。

教學準備:

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代人用火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並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另外,還應讓學生課前注意觀察生活中摩擦生熱現象,如玩滑梯、電鋸、流星、飛機起飛、疾馳汽車的輪胎、火車道、劃火柴等,並做好記錄,為課堂上的交流作好鋪墊。在實驗材料的準備上,要體現開放性的特點,如可以準備教科書提示的實驗用的主體材料——手鑽、木板、砂紙、鋼條等,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法準備實驗材料。只要學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師課前也應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觀看事先準備的音像資料。

2、展示一些古代人鑽木取火的圖片或講述相關的故事。引出關於鑽木取火的話題,導入新課。

3、提出問題:“你知道鑽木取火是怎麼回事嗎?你能用能量轉化的觀點解釋其中的道理嗎?”

二、猜想假設

猜想一下里面的原理

三、制定方案

制定探究方案,設計實驗驗證

四、實施探究

按照方案小組進行探究

五、展示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在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後,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和展示。引導學生利用獲取的資料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用能量轉化的觀點嘗試解釋“鑽木取火”的道理。

六、拓展創新

摩擦生熱現象有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怎麼辦呢?

説一説,機械能還能轉化成什麼能?

蒐集古人取火的資料進行交流和彙總。

七、教學反思:

學習了本課後,學生知道了鑽木取火的道理,瞭解了人類用火的歷史;初步認識到機械能可以轉化為熱能。

?怎樣放得更大》這節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

首先進行玩中學,在課剛開始時我讓學生拿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在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用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我就放大這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暫停觀察進入了新課。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後產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彙報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於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又很麻煩。

然後製作的簡單顯微鏡,這一環節我完全放開,讓學生做,最後彙總方法。

最後告訴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並閲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

生態平衡一課是科學第12冊中的一節課,處於全冊第四單元的第四課,也是本單元的重點,本科以前三科為基礎,引入生態平衡的概念,通過引領學生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提案失衡的危害性,帶領學生學習環境科學的初級知識,倡導保護環境,共同維護生態平衡。

深入研究了本科的教學目標,我進行了本科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兩個環節設計特別合理,有效的使學生理解了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並能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造能力。

環節一,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張食物網,讓學生結合前三課所學知識:尋找生物的家園、有趣的食物鏈、有利於生存的本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與生態有關的有價值的科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問,起初對於學生來説是個難點,提問並不難,難的是這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他們提問,教會他們提問,現在的課堂中,學生提出的問題總能緊扣中心,揭示中心。使學生不但能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同時能用科學的思維想問題。

環節二,自主設計白尾鹿救助方案

這一環節讓學生更進一步的清楚和明白了人類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才是一個現代人的標誌,破壞生態平衡的事情我們不起做,維持生態平衡的事情,我們也不盲目去做,才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現代人。活動中,教師把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由學生自主討論,自主探究,最終自主獲得解決方法。

在課堂中,學生不僅學到的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夠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這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嘗試並更多的運用於實踐。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7

?松鼠和松果》課件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敍述了兩隻具有環保意識的小公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這個故事我們,人類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二、學習目標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後”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植樹造林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11個生字,會字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難點:書寫“以、更”。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松鼠嗎?你們知道松鼠是什麼樣的?誰願意説一説?[板書:松鼠]你們對松鼠有些什麼瞭解?[板書:松果]

齊讀課題。

小松鼠和松果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今天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在讀書過程中,有什麼困難?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小組交流生字詞的情況,通讀課文。

4、説説課文講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麼事?結果怎樣?

學習生字詞

1、出示以下生字詞(帶拼音):(指名讀)

[聰明活潑、忽然、眨眼睛、如果、總有、以後、主意]

2、學生認讀去掉拼音後的詞語。(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

3、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掛圖)説説小松鼠在森林裏幹什麼?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這麼美麗的森林裏,看着綠油油的松樹,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説些什麼?(指導讀句子:每個松果都那麼香,那麼可口)

指導寫字“以”、“後”、“更”

1、注意觀察“以”:哪些筆畫落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是一點。

2、注意觀察“後”的兩個撇:“平撇”和“豎撇”(平撇要寫平,豎撇要先豎後撇)

3、注意觀察“更”的.“豎撇”,要先“豎”後“撇”。

4、學生描紅,教師範寫“以、更”。

5、寫字練習,展示作品,評議。

第二課時

複習引入

1、開火車讀本課生字。

2、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邊玩一邊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來了,(出示投影)引讀: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學習自由讀句子)

討論:讀了這句話,大家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指導朗讀這句話,注意讀出擔心、驚訝的語氣。

大家想一想,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到處是(讀詞)光禿禿的,小松鼠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

3、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指導朗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們看小松鼠在幹什麼?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還會怎麼做?

2、齊讀第四自然段。

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種下的松果怎樣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嗎?我們用欣喜的語氣來讀第五自然段!(師範讀,生自由讀。)將來這裏會怎樣?(齊讀最後一句)

2、討論:小松鼠在這松樹林裏生活得怎樣?

寫字指導“主”、“意”、“總”。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筆畫的位置。

2、區別“意”與“總”心字底的不同。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4、寫字展示,評議。

擴展活動: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動物們在松樹林裏生活得怎麼樣?動手畫一畫未來的森林。

蘇教版9加幾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論、則”二字,會書寫“論”字。

3、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每天在一起學習生活已經近兩年時間了,一定了解咱們班同學的不少優點,你能説説誰有什麼優點嗎?看到同學的優點,打算怎樣做?(生説)

二、揭示課文內容

1、同學們的這些優點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剛才同學們説的這句話的意思有一位古人用一句話就説出來了。

(板書: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生讀)

2、介紹孔子

師:這句話是一位叫孔子的人説的。(示孔子圖像)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一位特別特別有學問的人,他在説了很多的話都特別有意義,因此,他的學生就把他的一些話放在一起寫了一本書叫《論語》。(板書:《論語》)學習:“論”,“論”這個字讀二聲。(生讀)

?論語》中的內容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這裏面的很多內容我們現在可能還讀不懂,因為那是古文,古人説話和我們不一樣,古文中經常出現:“之、乎、者、也、焉、其、曰”(出示)等這類字,有的有具體的意義比如:曰就是“説”的意思。(板書:説)

古人寫文章是不用標點符號的,所以有的只是表示語氣和停頓,沒有任何意義。

3、指導朗讀

古人在讀的時候也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怎樣讀呢?師範讀,學生讀。

4、瞭解句意

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説説看?(生自由發言)

師:這裏的三人,可不只是三個人,古人用“三人”代表很多人,就像“九曲黃河萬里沙”中的“九”一樣。

剛才同學們説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所以你周圍的人都可以説成是自己的老師,孔子就用這句話講出了這樣深刻的道理,你快來讀讀吧!(齊讀)

5、師:請你再看這一句:(出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快看看這裏有古文經常出現的字,你快來讀讀吧!

請你看書中的圖片,這兩個同學分別是怎樣學習的?

看了這兩個同學上課時的表現,你有什麼想説的?

(擇:選擇;善:就是對的、好的方面;從:學習、跟隨)

説説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6、師:我們剛才説的這句話是在《論語》中的一則。(板書:一則)

“一則”就是其中的一條

(示:全文,背誦)

7、學習生字“論、則”

師:課題中有兩個生字,讀一讀,快速記住這兩個字。(指名説記字方法)

你記字記得這麼好,看誰能把字寫得更漂亮。請你觀察田格中“論”字左右怎樣?(左窄右寬)哪一筆在田格中的橫豎中線上?(生觀察)

師板書:論

(生自己試着在田字格中寫一寫,注意筆順和筆畫位置。)

實物投影展示班中學生書寫作品。

三、向課外延伸,擴展閲讀

剛才我們一起學習的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類似這樣的話在《論語》這本書中還有很多,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自己試着讀一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很多同學都很喜歡讀,課下我們可以再找一找,讀一讀,不懂的可以問問老師和家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