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集錦5篇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激發學生科學探究興趣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5W

本文集合優秀的科學活動教案,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份便捷的參考。這些教案內容豐富、生動有趣,覆蓋了多個學科領域,旨在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希望通過這些教案的分享,給教師們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想法,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科學活動教案集錦5篇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激發學生科學探究興趣

第1篇

1.孩子們,剛剛我們去逛了逛幼兒園的菜園地,你們發現裏面都種了些什麼呀?(西紅柿、土豆、葱等)

我們要把長好的絲瓜秧苗種到菜園地裏,種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秧苗的根。

1.師幼共同整理種植園地。讓幼兒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淺知識,認識一些農具,提高幼兒種植興趣。

教師示範:用小鏟子挖一個深一點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內,注意根部儘量保持垂直,然後用泥土蓋上根部,澆上水。

重點指導幼兒挖坑、澆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師完成。教師提醒幼兒澆適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幹,泥也不粘手指為好。

幼兒合作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

1.絲瓜種好了,我們應該怎麼愛護它們呢?教師告訴幼兒絲瓜會爬藤,組織幼兒觀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讓幼兒經常澆水、觀察,若發現異常情況,商量解決方法或告訴老師。

2.設計一個觀察記錄表,指導幼兒用圖畫表示絲瓜的生長過程。(長出幾瓣葉子——開花——結果等)

五、可根據實際情況種植黃瓜、苦瓜、葫蘆等其他瓜。

科學活動教案集錦5篇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激發學生科學探究興趣 第2張

第2篇

1、幼兒初步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2、幼兒觀察茶葉泡水後有何變化,瞭解渴茶的'好處。

3、你眼中的茶葉長什麼樣子?請你畫一畫,看看誰畫的最像。(幼兒作畫,並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葉,幼兒觀察比較各種茶葉的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

關於茶葉的由來,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請幼兒回家後讓爸爸、媽媽幫助查找資料,下次活動時請小朋友們互相講講關於茶葉的故事。

第3篇

我班的自然角里飼養着幾條泥鰍,前段時間.孩子們在給泥鰍換水時不小心把泥鰍掉在了地上.幾個孩子們手忙腳亂地抓了起來,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們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我知道孩子們對泥鰍不容易抓的現象產生了興趣,於是,自然生成了――《泥鰍》這一科學活動。

1.感知並瞭解泥鰍的主要特徵。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激發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泥鰍是什麼樣的。有沒有特別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為便於幼兒觀察,事先在幾個大臉盆中放若干泥鰍和水)

師:是的。因為它也是魚家族中的一員啊。你們有沒有發現泥鰍有趣的事情呢?

師:除了幫它很快逃脱,黏液還會有什麼好處呢,你們猜一猜?(幼兒可能回答不上來),好吧,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看了就知道了。

師:剛才我們説的,錄像中都説到了。現在你們知道了吧,泥鰍的黏液還有什麼作用呀?

師:剛才小朋友説泥鰍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現在你們去試一試,是不是真的很難捉。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隻手沒捉到,後來用兩隻手才捉到的。

師:哦,有了黏液,泥鰍真不容易捉啊。剛才我還看見幾個小朋友用老師給你們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鰍呢,這個辦法也挺好。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試捉泥鰍。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樣都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麼有趣的事。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於泥鰍主要特徵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泥鰍的外形特徵,瞭解外形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密切關係。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着泥鰍長得什麼樣?它有什麼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於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觀察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相關知識,而教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在幼兒描述自己的發現時,我們針對黏液這一難點展開分析、設疑,讓幼兒自己發現、猜想,而後在操作實踐和觀看錄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們對活生生的泥鰍不易抓是抱有濃厚探究興趣的,我始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在活動中以抓為主線,在抓的過程中發現泥鰍因為黏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脱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材料的出現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象,只有試捕捉泥鰍的過程,提供適時的幫助,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探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

第4篇

1、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瞭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係。

幼兒感受過風,並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係的圖片。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户外去尋找風娃娃,並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裏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説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麼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麼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麼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啟發幼兒説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為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為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讓幼兒觀察圖片,説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第5篇

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規定孩子們在早上8:30之前準時到幼兒園,但是有部分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來得很晚,甚至9:00上課了才能來到,並且有些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做完,再加上大班幼兒馬上就要進入國小,該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我的一天,本次活動通過幼兒的親自觀察、操作、探索讓幼兒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

1、“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2、鬧鐘、自制掛鐘各一個。3、幼兒自制的時鐘人手一個。

請幼兒轉動時鐘後面的轉盤,探索長針和短針運動的規律。小結: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3、(出示自制的掛鐘)其實這兩個一長一短的針有兩個好聽的名字,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

4、教師邊念繞口令邊撥鍾。如:長針短針握握手,12點鐘;長針握“12”,短針握“1”,1點了。

5、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與教師相同的鐘點,並讀出時間。

通過幼兒的親自觀察、探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初步發現長針、短針運動的規律。

你們一天能做那麼多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叫丁丁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一天都會做什麼事情(出示圖片)。

丁丁想請小朋友按時間順序將圖片排好隊,老師這裏呢有八個時鐘,請你先來認識一下。(在時鐘下面請註明幾點鐘,如8:00)

3、丁丁一天的時間是這樣安排,那麼你們呢?你們是幾點起牀,幾點吃飯的呢?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張表格,請你們填上幾點鐘。

4、請個別幼兒邊講邊撥出自己所填的時間。通過案例示範,讓他們知道什麼時間段應該幹什麼,更好的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三、遊戲:“小鬧鐘”。

1、聽一遍音樂,教師敲串鈴數下,幼兒撥出鐘點。如:串鈴4下,幼兒撥到4點鐘。通過幼兒,鞏固幼兒所學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