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4篇 "探索長方體與正方體:幾何世界的奇妙對稱"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5W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之一。長方體擁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矩形,而正方體則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其六個面都是正方形。通過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可以更加理解它們在建築、幾何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兩種特殊的幾何形狀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4篇

第1篇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太倉市教師培訓與教育研究中心 楊惠娟[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1頁的例1、例2,以及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5題。[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一次飛躍。學生在低年級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本節課就是要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為繼續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奠定基礎。[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特徵。[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直觀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關係。[教學準備]每生帶一個長方體實物;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請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的物體(課件呈現),提問: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2.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説明:通過觀察激活學生已有的關於長方體的直觀經驗,通過交流不斷積累長方體表象。]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觀察物體,理解直觀圖。(1)師激疑: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生試着從不同角度觀察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實物。彙報交流,達成共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最多隻能同時看到3個面。相機呈現長方體直觀圖(動畫演示:先畫出能夠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2)認識面、稜、頂點。觀察直觀圖,説説從一個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結合長方體直觀圖,師向學生介紹: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課件同時在圖中作出標註)結合直觀圖中稜和頂點,説説它們分別是由哪些面(或稜)在此相交得到的?在小組裏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長方體物體的面、稜和頂點。[説明: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演示,理解長方體的直觀圖,認識它的面、稜和頂點,這樣既遵循了他們的認識規律,又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2.探究長方體特徵。(1)分小組研究長方體特徵,填寫“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面 稜 頂點 研究小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並在小組裏交流。(課件出示研究提綱)①長方體每個面都是什麼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②長方體有幾條稜?哪些稜的長度相等?③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師提問:①面怎樣數不重複不遺漏?你們是如何發現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②稜怎樣數不重複不遺漏?你們又是如何發現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的?③頂點怎樣數不重複不遺漏?學生交流方法,同時配課件演示。引導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相對的稜長度相等。(3)認識長、寬、高 師: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稜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稜叫做高。(課件演示)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並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於哪個頂點的三條稜,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題。[説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麼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操作,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交流反饋時老師又一次提醒學生“是怎樣數的”、“如何發現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機會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3.探究正方體特徵。課件演示長方體漸漸變成正方體,認真觀察,發現了什麼?(師述: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由於長、寬、高都相等所以稱稜長)根據剛才研究的方法,請你們小組討論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徵,填寫“正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展示成果,交流方法。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相等。[説明:讓學生把學習長方體的特徵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徵上來,使他們又對又快地達到學習目標。]4.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徵,説説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老師引導學生按照面、稜、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整理成表格。形體相同點不同點面稜頂點面的形狀面積稜長長方體6個12條8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正方體6個12條8個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12條稜的長度都相等練習三第3題。獨立完成每小題,再交流反饋。[説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徵,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面、稜、頂點的順序,通過討論交流,來總結和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後整理成表格,使學生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滲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設計把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圖文表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給人銘刻記憶,融會貫通。]三、鞏固運用 拓展創新1.練習三第2題。藉助直觀圖,根據圖中標註的數據先同桌有條理地指一指、説一説每個面的長和寬,説説相關面之間的關係再獨立把有關面的形狀和長、寬有條理地寫下來。2.練習三第4題。(1)先判斷課本中擺出的幾個圖形中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個圖形中長、寬、高(或稜長)的位置,説説它們分別是多少釐米。(2)每個學生用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在小組內互相説説擺出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稜長)。3.練習三第5題。[説明:練習內容豐富,多樣,既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四、梳理知識 反思總結你認為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總説明]1.現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所以在本節課中,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師只是起着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學數學知識(特徵及其相互關係)、數學方法(觀察、數、發現的方法)、數學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數學知識,又學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此文發表在國小數學備課手冊五年級下冊)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4篇

第2篇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等;投影片;動畫.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徵”】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明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説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1)長方體的長是( )釐米,寬( )釐米,高( )釐米, 12條稜長的和是( )釐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稜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3釐米和2.5釐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釐米,寬( )釐米,左邊的面長( )釐米,寬( )釐米,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和是( )釐米.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4)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誰來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1、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後説一説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準備橡皮泥八小團,細棒十二根(分成三組,每組四根長短相同)

第3篇

武進區前黃中心國小課題研究課教案課題名稱《基於校園網絡環境 培養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策略研究》所屬級別常州市級執教王國東學科數學班級六2時間2005.11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時1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係。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3.滲透子集思想,並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教學重點、難點長方體的特徵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係。教具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複習引入:1.讓學生説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平面圖形。2.出示長方體教具,討論長方體和長方形的區別,揭示長方體是立體圖形。二、揭示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三、講授新課:(一)長方體的特徵1.出示思考題(1)長方體有幾個面?它們各是什麼形狀?相對的兩個面有什麼特點?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數一數長方體有多少條稜。相對的稜長短怎樣?3條陵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2.學生利用各自準備的長方體物體,通過看、摸、數,回答思考題的問題,討論長方體的特徵。(1)①: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②:這些面各是什麼形狀?③:相對的兩個面有什麼特點?(2)老師通過對相對兩個面和相交兩個面的比較,指出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3)老師通過對相對的稜和相交的稜的比較,指出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二)畫長方體立體圖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教具,知道不管在哪一個位置上觀察長方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從而揭示長方體的畫法。(三)長方體的長、寬、高讓學生觀察知道相交於一個頂點一定有3條稜。(四)正方體的認識和正方體的特徵總結正方體的特徵。學生歸納特徵後,老師小結並板書其特徵。從複習平面圖形導入立體圖形,開門見山的導入課題。 學生帶着思考題去實踐操作,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便於操作。 教者表揚了按順序又對又快地數出長方體有6個面的同學,很快地原來漏數或重複的同學,也能正確地數出面的個數。可見,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學生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獲得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點;並且師生共同小結了長方體的特徵及其學習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創造情景恰到好處地演示了實體和框架長方體模型,指導學生有的放矢的使用長方體學具。 學生把學習長方體的特點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點上來,他們手拿正方體學具,邊看邊摸邊數邊講,又對又快地達到學習目標。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五)長方體、正方體的關係通過小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使學生知道,正方體具有長方體所有的特徵,而正方體具有的特徵並不是每個長方體都具有。如果把長方體看成一個整體,那麼正方體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四、鞏固練習1.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2.判斷。(1)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的物體不是長方體就是正方體。(2)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3)正方體稜長總和是60釐米,它的每條稜長是5釐米。3.説出下面各圖形的長、寬、高(課本練一練第4題)4.下面是一個由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搭成的長方體的部分圖,説出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並試説哪個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五、小結及佈置作業老師通過補充板書:學生通過小結本節課學習內容及結合板書,説出本節課的“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標在了這個長方體哪個位置。從而加深對本節課主要內容的認識。 練習內容豐富,多樣,既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的板書設計新穎,把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圖文表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在眼前,給人銘刻記憶,久久難忘。評議結果1.注重把三位一體有機結合進行教學,即教學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數學知識,又學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2.恰到好處的演示實體,在屏幕上映出動態的長方體圖形變為正方體圖形;畫出形象直觀的圖文表結合的圖形,以及指導學生使用學具,學生主動積極地通過具體的實踐,體驗、監控、調節自己的策略,從不規則地看、摸、數,到按照順序地看、摸、數,最後全班同學都能正確地邊看邊摸邊數説出正方體的特徵。使學生能主動地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全過程,其主觀能動性得到發展。3.學生手腦並用,左、右腦協調配合,使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和諧發展,促進了大腦功能的開發。此外,教學目標具體明確,易操作;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教學方法靈活,不拘一格。

第4篇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等;投影片;動畫.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徵”】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明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説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1)長方體的長是( )釐米,寬( )釐米,高( )釐米, 12條稜長的和是( )釐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稜長的和是( )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3釐米和2.5釐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釐米,寬( )釐米,左邊的面長( )釐米,寬( )釐米,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和是( )釐米.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4)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誰來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1、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後説一説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準備橡皮泥八小團,細棒十二根(分成三組,每組四根長短相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