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班科學教案集錦5篇 《探索科學樂趣,暢享大班教學》——大班科學教案精選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9W

此次大班科學教案集錦,精選了數十位科學教學專家的經驗,囊括了各個科目的教學內容,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科學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指導,讓大家可以更加系統和全面地掌握科學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於大班科學教案集錦5篇 《探索科學樂趣,暢享大班教學》——大班科學教案精選分享

第1篇

本次活動是為了幫助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都會下落的科學常識,並能進一步瞭解物體下落的特點。

另外我班的微型課題是《在科學小實驗中教師問題的提出》説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注重教師提問的方法,讓幼兒能在問題的引導下更好地動手,動腦的進行實驗活動。激發幼兒對於科學小實驗的活動感興趣。

1、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

教學準備:各種橡皮、報紙、毛線、塑料杯、布、石頭、沙包、積木、羽毛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進行記錄。

1、教師在幼兒桌上任意選一玩具:老師手上拿了什麼?要是我鬆開手,它會怎麼樣?(請幼兒猜想)

2、教師:將手放開:“所有的物體在手裏,放手後都會是落下來嗎?”

評價:這裏我是為了激發幼兒對動手實驗的興趣,為下一個環節做好準備。

3、教師:我們周圍籃子裏有很多東西,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和你想的一不一樣!

4、幼兒自由選擇來進行實驗,並請幼兒交流自己的試驗結果。“誰來説説,你發現的?”

5小結,原來所有的東西拿在手裏鬆手後都會落下來。

引導幼兒交流發現:掌握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同的特點。

“那它們在落下來時你們有什麼發現?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的説一説。”

“哦!他説石頭是直直的下落。你能用動作做一做嗎?”

“我們一起來用動作來做一做石頭落下來的動作吧!”

評價:這個環節是為了幫助幼兒在做動作時能更直觀的瞭解物體下落時的路線特點,為下一個完成記錄表的環節做好鋪墊,讓幼兒能更好的學會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物體下落的路線。

1、請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那其他的東西他們下落時又會是怎樣的呢?周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三種不同的材料,(出示大的記錄表)分別是xx,xx,xx請小朋友們去試一試,把它們落下來的路線畫在相應的表格裏。

提醒幼兒:“試一試時我們何以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讓我們把它們下落的路線看的更清楚。”

評價:這裏是幫助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實驗目的和要求,從而更有目的性的進行實驗。

“你們同意嗎?如果不同意我們就你再來試一試!”(得出結果時,教師記錄到大表格中)

3、簡單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如:沙包,積木,石頭等,有的是曲線的,如:紙片,羽毛,塑料紙等。

四、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不同物體下落時速度的不同。

“物體下落時除了它們下落的路線不同,有直線和曲線,還有什麼不同呢?”

“那就請小朋友選擇不同的材料來比一比。”(教師指導幼兒要在同一高度,同一時間裏進行實驗。)

(1)拍手,“快來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吧!(請個別小組交流)你選了什麼和什麼?發現了什麼?請你上來比一比讓大家一起看看是怎麼做的?” (請幼兒示範)強調:在比較的過程中要幫助幼兒瞭解要將物體放在同一高度上,同一時間裏放手進行對比。

評價:這裏幫助幼兒更直觀的瞭解科學實驗是非常嚴謹的。

“誰還選了不同的材料,你們發現了什麼?”(請幼兒示範)

(2)為什麼石頭,塑料杯落的快,又為什麼報紙、布落的慢?(請幼兒回答

3、小結:哦!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它們下落的路線不一樣,而且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物體越輕,下落的速度越慢。

五、延伸活動:引導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剛在我們都是用不同的材料來比的,它們落下來時的速度不一樣,下落的方式也不一樣。那這兩張是完全一樣的紙,我們能不能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呢?”

評價:幫助幼兒鞏固對物體下落知識的掌握,並豐富科學區遊戲的內容。

關於大班科學教案集錦5篇 《探索科學樂趣,暢享大班教學》——大班科學教案精選分享 第2張

第2篇

2、懂得健康飲食,保護消化器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大圖、各消化器官的卡片每人一份、西紅柿每組一份、小勺每人一個。

大班幼兒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和自我的發展,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和物品,對自己不太喜歡的食物就會排斥。因此,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暴飲暴食、挑食、厭食、狼吞虎嚥、不愛漱口、飯後劇烈運動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麼?”還想知道“怎麼來的?什麼做的?”對自己的身體更是感到非常神祕。尤其是:我的身體裏都有什麼?它們各有什麼作用?食物是如何變成大便的?對於這些問題孩子們會刨根問底,往往家長缺乏耐心,不講究方式方法只是草草地、枯燥的給孩子進行講解,使孩子似懂非懂。大班幼兒的小肌肉運動技能得到發展,雙手更加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了,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夠滿足自己動手慾望的操作性活動。這時,具體形象的動畫展示和動手操作的探索性活動就為5至6歲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海洋的大門。

(評析:利用形象的謎語導入,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大大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師:今天,西紅柿要到奇奇的身體裏進行一場神祕的旅行,你想不想知道它都去了哪呀?讓我們一看吧!

a、西紅柿旅行的第一站到了哪裏?它有什麼變化?它是怎麼變的.?

(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重點説出牙齒嚼碎西紅柿,並請幼兒進行模仿。)

b、西紅柿被牙齒嚼碎後,通過哪個地方滑下來?食道像什麼?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形象記憶幼兒理解食道的樣子和功能。)

c、西紅柿經過食道來到了哪兒呀?它在胃裏發生了什麼變化?怎麼變的?

:胃就像一個大口袋,胃會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裏的食物磨得更細更爛,便於人體消化吸收。

d、被磨成漿的西紅柿接下來來到了哪裏?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在這裏有什麼變化?

:小腸是彎彎曲曲的,就像一個加工廠,把營養和水分全吸收了。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就小腸的樣子和功能和教師形成互動式討論交流,及時讓幼兒做出補充和申辯,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表現,讓幼兒獨立描述問題並接納正確的補充意見。)

評析: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幼兒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欣賞食物通過人體各個消化器官的順序和變化,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加深了幼兒對人體消化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在全體幼兒和教師的討論交流中,本節教學活動的重點(認識人體消化系統)和難點(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迎刃而解。

教師展示人體消化系統的大圖,幫助幼兒鞏固記憶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討論各消化器官所在的位置,並在自己的身體上找一找,教師安靜巡視,進行適時指導。)

教師各消化器官的操作卡片,請幼兒按西紅柿旅行時經過的地方進行排列,教師進行安靜巡視,輕聲交流,適時指導。

(幼兒從小筐裏取出消化器官卡片,按照消化系統的位置,擺放好各個消化器官,鼓勵幼兒對照自己擺好的消化系統圖片,用語言口述西紅柿旅行的全過程。)

評析:將人體消化器官制作成能夠拆分、組合的卡片形式,以此來調動幼兒動手操作的慾望,把幼兒記憶中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更大程度上鞏固了幼兒對消化系統的認識。

評析:以品嚐西紅柿作為本節科學集體教育活動的延伸,調動了幼兒多感官參與的積極性,使幼兒通過欣賞、討論、交流、操作、品嚐等體驗,輕鬆地瞭解到人體消化系統的奧祕,使整節集體教育活動快樂地結束。

第3篇

在玩水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常會發現了很多問題。在一次玩水過程中,一位孩子問道:“老師怎麼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我聯想到死海上物體漂浮的現象,便設計了此次的活動。 孩子們對實驗活動漸漸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過實驗活動能讓孩子們自己發現祕密,感受獲得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主要採用的是實驗的方法。又結合了現代多媒體技術,觀看課件,採用不同的方法讓幼兒感受獲得知識。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大臉盆兩個 糖、鹽、味精若干 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 水 雞蛋一人一個 小臉盆毛巾 課件《淹不死人的死海》 經驗準備:幼兒收集各種物品,並實驗在水中的沉浮

課前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各種物體並分組進行實驗物體的沉與浮,課上由一位幼兒來介紹。

師:“有些東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東西放在水腫是浮起來的”

幼兒將雞蛋防如裝有水的一次性被子裏實驗,發現實驗結果。

實驗後講述“你在水裏加了什麼,你的雞蛋怎麼樣了?”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 換水後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驗後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1、 在活動前,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在水中加如鹽後放入硬幣、鈕釦等,但都未有預期效果,放入蛋實驗的結果最明顯,也便於幼兒實驗後得出結論。

2、 在實驗中提供生蛋熟蛋都可,實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不能使用鹹蛋,因其在淡水中也會漂浮。

3、 在活動第二環節中教師要提供一個籃子,並放入毛巾,以便幼兒放入淡水中的雞蛋拿出放入籃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認為的東西,以免雞蛋滾落地上後發生碎裂等情況。

第4篇

1、嘗試自己製作竹筒飯,瞭解竹筒飯的來歷及製作過程。

一、品嚐會(價值分析:用各種感官感受竹筒飯,瞭解竹筒飯的簡單知識,激發製作竹筒飯的興趣。)

1、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請你聞一聞,猜一猜它是什麼?(竹筒飯)

小結:竹筒飯是雲南地區的'風味小吃。傣族羣眾常用本種的竹竿節間製作“竹筒飯”,故稱為“糯米飯竹”。

二、看一看(價值分析:通過觀看竹筒飯的製作過程,瞭解它的來歷、做法。

3、提問:竹筒飯的做法跟我們平時吃的飯的做法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竹筒飯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塞在竹筒裏,然後放在火上蒸熟的。

三、做一做(價值分析:通過動手製作,體驗製作竹筒飯的樂趣。)

2、幼兒每人一個竹筒,用手或筷子將米粒塞進竹筒裏。

小結:大家成功的做好了竹筒飯,那我們請老師幫我們把竹筒飯放到蒸鍋裏吧。

第5篇

1、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激發幼兒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探索哪些物體更容易使硬幣浮在水面上。

一元硬幣、泡沫盤子、積木、薄紙板、塑料瓶蓋、大樹葉、記號筆(以上物品人手一份);裝有清水的大盆4個,幹抹布8塊;記錄表(與幼兒人數相同)。

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盆裏,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幼兒討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説會浮起來,有的説會沉下去。到底會怎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硬幣一放入水中就怎麼樣了?(沉下去了。)那麼現在請你們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

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幾種材料,讓我們來看看是些什麼?(一一出示材料並讓幼兒瞭解其名稱。)

(2)猜一猜,在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在你覺得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3)動手操作。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來試試吧,看誰能使硬幣浮起來。

提醒幼兒注意幾點要求:a.每組一個大臉盆,玩的時候,不能擠,更不能搶,要互相謙讓,遵守紀律,因為我們馬上要成為國小生了。 b.注意別把水灑到桌上或地上。 c.每一種材料都要試一試,將用過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開擺放,同時看看成功了沒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試過後,在記錄表“結果”一欄後面記錄,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請1—2名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都一致的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表(同時展示記錄表),讓他們説説,是用什麼材料,想了什麼辦法讓硬幣浮在水面上的.?

(1)只使用一種材料(泡沫盤子)。把你們這一組的硬幣一個一個依次疊起來放在盤子中間,看這次硬幣會怎樣?學習記錄:幾枚硬幣放上去會使盤子跟硬幣都沉下去,就在記錄表上泡沫盤子下面的空格里寫上數字幾。大家商量好,誰來操作,誰來記錄。

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藉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就讓它又浮起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藉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如鐵塊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後,船會浮在水面上……)(用繪畫形式表現。)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