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66K

教案通常包括詳細的課程計劃,以指導教師如何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教案來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6篇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對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藉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能通過查閲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3、樂於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藉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準備:

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於植物的書籍,準備好資料本。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麼時候,窗台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裏向着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於這些現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麼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後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

三、分析與總結

師:這麼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於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説説理由。

請同學説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颳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户晚上還關着,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後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麼辦呢?我們常常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後,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計劃與組織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麼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整和肯定,材料的準備。

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課後準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植物的生活環境包括什麼因素?

生物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拿小麥來説,它的生長髮育不僅受到陽光、温度、水、肥料、空氣等生物因素的影響,還受到蚜蟲、蝗蟲、鼠、鳥類等生物因素的影響。

二、為什麼植物也會動?

高等植物不能象動物一樣自由移動整體的位置,但植物體的器官(根、莖、葉、花)在空間可以產生移動,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這就是植物的運動。高等植物的運動主要有兩種類型: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

1、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有關。凡運動方向朝向刺激一方的為正向性,背向刺激一方的為負向性。多發生在根和莖部。向性運動的種類與刺激的種類有關。光、重力、水分和化學物質均可引起向性運動,分別稱作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受到刺激的一側與另一側的生長速度不同而發生彎曲,所以向性運動只發生在正在生長的區域。切去生長區域或停止生長的部位都不會有向性運動。

2、為什麼含羞草受到刺激會後葉子會合上?

感性運動的定義:植物體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性運動。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後葉片閉合,許多花朵和複葉都有晝夜週期性開閉的現象等。含羞草普遍生長在經常有暴雨的熱帶,每當大雨來臨時,最初落到植株上的幾滴雨點,就能夠使小葉合攏、葉柄下垂,這樣,當雨水猛烈下降時,可以使整個植株免遭傷害;

3、為什麼向日葵的花會隨太陽的移動而移動?

植物隨光的方向而彎曲的`能力稱為向光性,向光性使植物的莖、葉處於最適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於接受充足的陽光而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莖尖、根尖、胚芽鞘尖端、葉片或生長中的莖。有的器官向着光的方向生長;有的器官背向光的方向生長;有的器官與射來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長。由於植物的莖有向光性的特點,所以葉子能儘量處於最適宜利用光的位置。某些植物的生長旺盛的葉子對陽光方向改變的反應很快,它們竟能隨着太陽的運動而轉動,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

4、棉花、向日葵和花生等植物頂端(最上面的新長出來的部位,不僅僅是花)在一日中隨陽光而轉動,即所謂的太陽追蹤,葉片與光垂直。向日葵的向陽運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葵花白天隨太陽由東而西轉動,正午時分朝南而轉向西方,到夜間八點半鐘左右由西而東轉,至於夜葵花已朝向東方而並非在第2天太陽初升時才從西而轉向東方的。葵花的運動機制尚無深入的研究。

5、植物的根為什麼都向下生長?

地球上的植物在重力影響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長的特性這就是向重力性。如莖向上生長,和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負向重力性的表現;根向下生長,和重力方向相同,是正向重力性。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處生長,這樣,既有利於植株的固定,又有利於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在無重力作用的外層空間,將植物由直立改為水平放置,則植物繼續徑直生長,不會出現彎曲現象。

當這些植物的莖橫放或植株倒伏時,開始呈負向重力性反應,下側積累較多的生長素、赤黴素和乙烯,生長快,節間向上彎曲生長。仔細觀察,會發現:買來的小葱,平放在家裏。過兩天,葱的新葉向上翹起的現象,這就是負向重力性。還有傾倒了的植物,莖葉會向上生長。

6、為什麼牽牛花的莖會繞着樹枝轉?

達爾文在觀察西番蓮卷鬚向支柱快速彎曲運動時發現,卷鬚的末梢接觸到支柱後,在20~30秒內就能激發出明顯的彎曲來。他認為這樣快速的運動不是向光性生長的機理所能解釋的,並大膽提出:卷鬚的向觸性運動是靠電波傳遞和原生質收縮來實現的。牽牛花的莖也是這樣,黃瓜、絲瓜的須能自己纏繞着竹竿也是這個原因。

7、為什麼養花要施肥?

肥料是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適合的肥料能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促進植物的生長。肥料中的化學物質在植物周圍分佈不均勻而引起的生長變化稱為植物的向化性,如作物根部朝向肥料較多的土壤生長。

8、為什麼養花要澆水?

水分不只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須的(1﹪)。植物中的養分的傳輸也需要水分,就像人體的血液。同時植物體內的水分還有調節體温的作用,在盛夏的季節,植物的葉子大量的蒸發水分,就降低了自身的温度。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土壤中水分分佈不均勻時,植物根趨向較濕地方生長的特性稱植物的向水性。由於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減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動速度很慢,所以根從土壤中獲得水分主要是通過根系不斷生長。根的向水性有利於根系不斷佔據土壤中較濕的區域。土壤中水分過多,以致土壤通風不良時,常常看到根向相反的方向生長。這是因為高等植物的根對氧具有顯著的正向性。所以,澆水要適量。

三、光合作用與哪些條件有關?

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微量元素在綠葉裏通過陽光照射,產生動物需要的氧氣和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這些養分就長成了新的葉子、花朵、種子、長粗長高了莖和根。光合作用為植物的生長製造了必須的養分。

1、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所以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

根據對光照強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為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兩類。陽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長或生長良好,如馬尾松和白樺。陰生植物是適宜於生長在廕庇環境中,例如胡椒和酢漿草,它們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長不良或不能生長。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所以適應不同的光照,是與它們的生理特性和形態特徵的不同有關。

2、農作物雖然沒有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之分,但不同作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氧化碳,陸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通過葉片氣孔進入葉子。浸沒在水中的綠色植物,其光合作用的碳源是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鹽和重碳酸鹽。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區分聲音的大小與高低。

2、能找到改變樂器發聲的響度與音高的方法。

3、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教學難點:

能找到改變樂器發聲的響度與音高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適合製作樂器的材料。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學生説一説自己準備製作什麼樂器,激發學生製作的慾望和興趣。

二、動手製作。

1、選擇材料。

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製作材料。

教師巡視指導。

2、動手實驗。

學生小組實驗各種不同材料發聲的大小、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代表彙報交流,師生評議。

3、製作樂器。

小組合作製作樂器。(教師強調在使用小刀、剪子時要注意安全)

4、改進樂器。

學生小組演奏樂器,發現不足,合作研究加以改進。

三、總結。

各組派代表彙報自己的製作成果。

第二課時

一、檢查同學們的準備情況

◆模擬課堂

師:同學們的工具和材料都帶來了嗎?

(如果有沒帶齊的情況,則在批評之後,安排他們:

1.向其他小組借同類材料;

2.教師幫助他們在實驗室裏尋找替代材料;

3.臨時更換可製作的樂器。)

二、提出製作要求

◆模擬課堂

師:製作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團結合作,井然有序;

2.專心致志,不要大聲吵鬧;

3.講究衞生,不亂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緊急情況馬上彙報。

5.節約時間。

三、同學們分組製作樂器

◆模擬課堂

教師巡迴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和技術上的幫助。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一些數據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避免他們走太多的彎路。如:

四、調試樂器

◆模擬課堂

師: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嘗試演奏並調試自制的樂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簡單的樂曲。

如果一節課還沒有做完,下課後或放學後,接着把它完成。

下節課我們將舉辦自制樂器演奏會,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大自然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徵和基本需求。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有關觀察、調查的結果。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果。

3、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選擇一個觀察地點,供學生觀察。(校園內)。2、觀察記錄紙。3、調查用的一些工具(繩子、尺、放大鏡等)。4、課前準備好有關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是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部分的開篇之作。本課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討論有生命物體的特徵等活動,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學生對有生命的物體有着天生的興趣,對小動物的關注和對植物的觀察從他們幼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此“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這種親身體驗會增加更多的感性認識。在活動中邊找邊記,能鍛鍊學生的記錄能力,利於在收集證據過程中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後面的研討提供大量的“食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你喜歡什麼植物?你對樹進行研究過嗎?從書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有沒有到一棵大樹前觀察過?想去觀察嗎?

一、小組討論心目中有關樹的信息,並記錄在紙上。

(1)學生討論(四人一組)自己心目中的樹。

(2)把討論的信息寫於紙上。

二、怎樣觀察一棵大樹。

(1)如果你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麼?學生討論。

(2)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學生討論。老師講述觀察要有序、有計劃,並把觀察得來的信息記錄在紙上,以供以後研究用。

三、帶動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

(1)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

(2)學生根據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要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寫在記錄紙上。

四、讓學生通過討論後,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

(1)學生回教室,彙報交流。

(2)對照兩張記錄紙,討論以前看到的內容和現在觀察到內容有什麼不同?

(3)為什麼我再去看會知道的更多?

(4)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着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五、後續研究。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容,進行觀察。

第二課時

導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到校園中觀察了生物,同學們主要對大樹進行了觀察,大樹的樹幹上、樹枝上、樹葉上、樹根下,各個地方都有生物,我們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你能不能告訴我,你觀察到的那棵樹是怎麼樣的?

一、用簡便的方法描述樹的形狀、粗細和高矮。

用動作比劃你看到的樹冠的形狀。

用手比劃你的大樹的樹幹有多粗。

用比較的方法告訴別人,你的大樹有多高。

二、觀察、描述樹的其他方法

畫一畫,你所觀察到的樹的葉子,大樹。

展示一下你撿來的樹的果實。

你看到的樹皮是怎樣的呢?你用什麼辦法把樹皮給同學展示一下。

教師教學生拓印樹皮的方法,學生到校園內拓樹皮。

小結:用畫畫,拓印做記錄,蒐集實物標本等方法,都是我們觀察,描述大樹時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對記錄、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對大樹進行描述或記錄,那你是否能根據別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樹?

出示一份觀察記錄,讓學生猜猜是校園裏的哪一棵樹。教師將落葉、樹皮拓片分發給學生每人1份,讓學生到校園去尋找大樹。

四、作業:

寫一份樹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時

導課: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觀察大樹和討論,大家對於大樹這種植物已經瞭解得較為透徹了。下面請大家説一説你在校園內的觀察中,還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學生彙報

説一説你的記錄紙上的內容,是如何獲得的?

你還在哪些地方發現了什麼生物?

在操場上發現了青蛙、蜻蜓、卷葉蟲、蝴蝶、螞蚱等小動物。

還在操場上發現了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沒有把它畫下來呢?

二、討論

我們觀察到了這麼多的動物和植物,大家為什麼認為它們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稱 發現地點

青蛙、螞蚱 校園圍牆邊

…… ……

它們能長大。

它們的生長都離不開水。

它們都需要養料。

它們都對刺激有反應。

……

生物體有生命特徵和生命需求兩類,引導學生分別説出它們。記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內容勾出來。

三、小知識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類。所有的生物都表現出生命的特徵:生物體都有生長現象。生物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通過吸取營養物質,個體會由小變大,顯示生物體的生長特徵。

生物體都能生殖和發育,都有應激性,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都有新陳代謝的作用等,這些特徵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

四、它們是有生命的物體嗎?

説一説,書上的幾幅圖的幾種東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沒有?

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蔬菜;

山澗中的流水;

機器人;

天上的白雲、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鮮花。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蒐集數據並進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容的過程和結果。

3、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

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蒐集數據並進行整理分析。

教學難點:

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容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實驗記錄表、手錶、跳繩、神經系統課件、血液循環系統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什麼是健康,那怎樣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讓我們一起《登上健康快車》。

二、探究活動。

1、計劃於組織。

(1)學生完成“脈搏頻率與各種運動的關係”實驗,並填寫好實驗記錄表。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情緒與脈搏快慢的關係實驗設計”研究方案。

(3)學生自讀“小資料”,瞭解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教師加以講解引導。

2、事實與證據。

(1)學生蒐集證據,對“情緒與脈搏快慢的關係”的實驗加以研究。

(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對研究情況進行交流。

(3)學生自讀“資料卡”,瞭解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及作用。

三、總結。

第二課時

一、計劃與組織階段。

教材在此環節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捍衞‘人體司令部’研究小組”、“探究‘心理奧祕’研究小組”、“‘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四個小組的研究情況。着重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的樣張,特別注重數據的積累。教學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研究內容,即使同樣在“心”小組的研究,學生研究內容也可能不盡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臟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既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頭進行,以便蒐集證據時相互補充完善。同樣,“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的研究也會因學生興趣的不同而出現具體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二、事實與證據階段。

教材在此環節重點介紹“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的樣張,側重學生蒐集到的各種數據,並採用統計表、折線圖、資料圖卡等多種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和表達。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本小組內容的探究中也會發現其他小組研究的內容,因而教材也設計了小組之間相互補充數據、相互合作解疑的內容,旨在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研究方式、方法尋找證據,並及時交流方案。

【教學後記】

事實與證據的探究階段,不拘於時間和場所的限制,教師可採取課上與課下,分散追蹤與適時集中短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提醒學生及時修改方案,注重對數據資料的分析與整理,找到相應的表達形式,以便進行全班範圍的交流與彙報。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增強對植物和動物特徵進行探索的興趣,獲得對有生命的物體多樣性的認識。

2、經歷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動態觀察過程。

教學重、難點

經歷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動態觀察過程。

教學準備

貓、鴿、龜、青蛙、魚、蜻蜓等動物的圖片。學生準備各小組的觀察記錄。

教、學法觀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1、引入

(1)回顧已往觀察過的動物。

(2)請學生説説平時見過的動物。

2、分小組對`選定的一種動物進行班級交流,適時展示收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1)它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各個部分是什麼樣的?

(2)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3)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這種動物的食物是什麼?從哪裏獲得食物?怎樣吃事物?它也排泄廢物嗎?

國小科學光和影教案篇6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瞭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説一説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鈎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隊成員彙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

(掛在輪上的鈎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遊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台來進行遊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遊戲瞭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

2、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鈎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鈎碼,使輪上的鈎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在小隊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交流討論數據表,説説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説一説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説説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