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通用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5W

教案的存在是為了緩解我們線下教學的焦慮,大家在制定教案之前,一定要理清教學順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通用7篇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1

設計説明

圖形的旋轉是在線段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是本節課的難點。據此在教學中特作如下設計:

1.在觀察、發現中初步感受平面圖形的旋轉,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通過大屏幕演示風車旋轉,讓學生髮現旋轉前後三角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圖形旋轉的三要素,為後面的探索和學習提供感性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合理使用學具,發展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是新課標增加的一個核心概念。國小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圖示是他們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式。本設計讓學生畫圖前先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再在方格紙中畫出旋轉後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將小旗、三角形畫在方格紙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有機地融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若干張三角尺長方形紙片三角形小旗

教學過程

⊙聯繫生活,引出圖形的旋轉

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風車嗎?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風車)在風的吹動下,風車轉起來了。(課件演示風車旋轉)

2.提問:你發現了什麼?(風車繞着一箇中心點進行逆時針旋轉,風車在旋轉的過程中,每個三角形也在旋轉)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已知線段旋轉後的線段,那麼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怎麼畫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觀察畫面,探究簡單圖形的旋轉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風車旋轉過程中的同一個三角形,你有什麼發現?

(旋轉後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每條邊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線段的長度沒變,對應角的大小沒變,點o的位置沒變,相對應的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2.提問:根據上面的發現,你知道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可以怎樣畫嗎?

3.學生討論,探究畫法並彙報。

(可以轉化成線段旋轉的方法來畫,先確定旋轉中心和旋轉方向,再找出原圖形的關鍵線段,用線段旋轉的方法畫出關鍵線段旋轉後的對應線段,然後根據線段旋轉後的位置關係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風車旋轉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為後面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準備。

⊙繪製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課件出示教材30頁上面例題)。

(1)先想象小旗旋轉後的位置,再動手畫一畫。

(2)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轉後的位置,再根據旗杆旋轉後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然後連接各點)

預設

方法一用紙剪一面小旗或用學具代替小旗幫助思考,擺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後的小旗,再畫。

方法二先畫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後的旗杆,再畫小旗。

(3)小結畫法。

配合課件演示小旗旋轉的過程並進行講解。

方法:①先找關鍵線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轉90°後的位置。

②再根據線段旋轉後的位置關係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2.教學教材30頁畫三角形旋轉後的圖形。

(1)讀一讀,題目中有什麼要求?你準備怎麼畫?

(2)試一試,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

(3)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整個圖形旋轉後是什麼形狀?

(4)做一做,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總結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獲得對圖形旋轉運動的深刻理解,形成相應的空間觀念,突破教學難點。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2

【案例與反思】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蒐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二、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

(生彙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後利息税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三、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張大爺是一個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來節省下來的1000元錢存入銀行,定期為兩年,由於他行動不便,你能幫助他進行儲蓄嗎?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彙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複製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瞭解學生填寫情況後,最後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繫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師:同學們,為了保證儲蓄的安全,你認為應該用什麼辦法呢?

學生:(經過討論後回答)可以設置密碼。

師:設置什麼樣的密碼比較好呢?

(學生熱烈進行討論)

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紀念意義的日期。

生3:比較容易記的數字。

師:設置密碼時,一般設置比較容易記憶的數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與他有關係的一些數字。

師:請你們給張大媽設置一個密碼。

(4)保管好存摺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後,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摺,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摺。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彙報情況)

生1:10002.43%2=58.6(元)

生2:10002.43%2=58.6(元)

58.620%=11.72(元)

58.6-11.72=46.88(元)

生3:10002.43%2=58.6(元)

58.6(1-20%)=46.88(元)

師生集體討論訂正,教師強調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媽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000+46.88=1046.88(元)

師生總結計算方法。

2、鞏固新知 學生進行練習

五、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教學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了以下幾點教學思想:

一、關注學生髮展,整合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後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

二、聯繫實際應用,重組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都是教師在遵循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確立的,教師只關注教材、大綱和教學參考資料,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背景,學生接受的歸根到底只能算是數學知識。這種數學知識不能服務於學生的生活,更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課充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重組教學內容,將課前調查、課後實踐、怎樣填寫儲蓄憑條、怎樣設置密碼等知識和本節課教學內容利息組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經歷了儲蓄的過程,充分理解了有關利息的知識。並在相關問題的解決中,相應地獲得了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三、培養學生能力,開放教學過程

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蒐集有關相關的信息,這樣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課堂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蒐集到的信息進行彙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信息的交流和處理能力;課後又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

?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於他們的再發展。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3

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百分數和小數、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繫、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互化的簡便方法及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 教學難點:掌握百分數與分數、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1、講授法;2、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課題。

同學們,從前有個美麗的公主,他在城堡外面玩耍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山洞,山洞有一道門,但是必須回答幾道題這個門才可以打開,我們一起來幫這個美麗的公主想想辦法吧。比較2/5、42%、0.45三個數的大小,要想解題呢,我們就必須學習今天的知識。(引入課題)

(二)大膽探索,學習新知。

1、學習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a、準備題。

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0.45 1.2 0.367 3/25 15/8 63/100

通過以上的練習,為學生學習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打下了基礎。

b、學習百分數化成小數,教學例1

(1)出示例1:把46%、128%化成小數。

(2)引導學生思考:要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可以先把百分數改寫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後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數轉化成小數。

46%= 46100=0.46 128%=128100=1.28

(3)請大家觀察一個,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數的這個過程,小數可以怎樣直接化成百分數的?(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4)説明:當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時,原數就縮小100倍,再去掉百分號,又使它擴大100倍。所以原數大小是不變的。

c、學習小數化成百分數。

(1)出示例2:怎樣把0.78、1.32化成百分數?

(2)引導學生思考:要把百分數化成小數,要先把百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後再把這個分數改寫成小數。

(3)啟發學生口述每題的轉化過程,板書;

0.78=78100=78% 1.32=132100=132%

(4)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百分數怎樣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數?(引導學生歸納出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去掉百分號。)

(5)使學生明白:當把百分數的百分號去掉時,原數就擴大了100倍;然後再把它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進一步綜合歸納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三、鞏固練習

1、把下列小數化成百分數。

0.76 0.4 1.32 0.125

2、把下列百分數化成小數。

29% 60% 25% 37.5%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進行百分數和小數互化時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佈置

練習二第1、2、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小數化成百分數: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

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4

?秒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對時分有一定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本課教材從材料選擇到呈現方式,都注意學生生活經驗,力求在實際情境中,知道秒的意義,探索分與秒的進率關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錶,知道了1時=60分,但是對於秒學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學時,讓學生體驗1秒、幾秒,知道1分=60秒

教學重點:

1、感知1分=60秒

2、體驗1秒有多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奧運開幕的場景,配音展示倒計時10——1。

教師提問:誰知道剛才晚會中的倒計時10——1是表示什麼?

師指明確記算很短的時間,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提示課題:秒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學生例舉(配合圖片,劉翔奪冠12秒91,紅綠燈)

(1)回憶我們都知道了鐘面上的哪些知識(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時針走大格,分針走小格,時針長,分針短。)

(2)你們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針走1大格是5秒等)

(3)課件出示鐘面模型驗證

鐘面是如何告訴你時間過去了幾秒?(認識秒針及秒針走1小格是1秒)

演示並講解:秒針走1小格經過的時間是1秒。

演示並提問:“秒什從12走到1走過幾格?表示過了幾秒?”

“秒針從12走到3走,走過幾大格”表示過了幾秒?”

“秒針從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針走一圈,提示學生觀察分針有什麼變化,提問:

“秒針從12出發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針走多少?”

“秒針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師板書:1分=60秒。

2、聽一聽感受1秒鐘的長短。

(1)課件演示秒針走時的“嘀嗒、嘀嗒”聲,學生邊聽邊數: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課件再次演示秒針走時的“嘀嗒、嘀嗒”聲(聲音漸漸減弱到無),學生閉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計,覺得到了老師規定的時間了就睜開眼,對照課件上的鐘,看自己感受得準不準。

3、感受1分鐘的長短。

a、閉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針走一圈軌跡,並配音,聲音漸漸減弱到無)

b、1分鐘讀短文(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c、1分鐘做數學題

d、自由體驗1分鐘做什麼事

4、鐘錶的歷史(介紹“日圭”“刻漏”等古代計時工具)

分析: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你學習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餘數的和有餘數的。

2、通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教學流程

一、口算題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後校對反饋,並且説出口算的算法。

二、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學信息,並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並且説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3=36,並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並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麼,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後,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除數=被除數。(引導學生,教師不説出)

7、快速口算55÷5並且驗算,學生説。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並且説説為什麼能算的這麼快。

三、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接着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淇淋,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淇淋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我的算式再説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四、獨立完成除法的驗算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並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並且説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3、注意格式的問題:“橫式上的餘數有沒有丟”、“橫式上的商會不會寫成被除數”……,找到問題之後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視;

4、完成68÷6的驗算過程,查除法豎式有沒有錯餘數在驗算的時候有沒有加橫式上有沒有寫錯

五、全課總結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説)

2、課堂作業:補充p2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編出6的乘法口訣,理解這些口訣,並能熟練地應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編出6的乘法口訣,理解這些口訣,並能熟練地應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教學設計 :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呈現情境。

談話:今天我們要到兒童樂園裏去玩一玩。

2.提出問題。

(1)木馬轉盤一次可以坐幾個人?

(2)哪6位同學願意在一起騎木馬?讓學生自由結合,組建6人小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幾個6人,共是多少人?

讓2個小組的學生走到教室前面來,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幾個6人,是多少人?

再讓6人到前面來。

那麼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來,設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經歷過程,自主探索

1.自己嘗試。

2.出示表格: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面提出的問題,自己嘗試計算、填表。

3.交流探討。

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班內彙報:各組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結合學生的彙報,組織探討:

(1)表格中填出的數各表示什麼意思?(板書:1個6相加、2個6相加……6個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積是多少?怎樣知道的?讓每個學生都寫出6個乘法算式,寫好後相互檢查。

4.編口訣。

(1)你能編出6的乘法口訣嗎?

説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2)整理口訣。

這些口訣,你們能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寫出來嗎?寫好後小組內相互檢查。

(3)記口訣。

把口訣讀一讀。説説哪幾句容易記住,哪幾句難記?相互介紹自己記口訣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記口訣。

師生對口令記口訣。

5.用口訣。

口算:6×26×56×36×1。

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開碰碰車。

2.練射擊。

3.打電話。

小動物們聽説兒童樂園這麼好玩,於是它們各自打電話約朋友去玩。

你能找出它們和誰在打電話嗎?(友情提示:得數相等,電話接通)

讓小組內6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輪流打電話。

國小數學8加幾教案篇7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科書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3、感目標 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温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承前啟後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説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麼?0℃代表什麼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麼意思?) 引出課題並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引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温嗎?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瞭解了北京的氣温,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温,它與上海氣温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寫出來,並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摺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説説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後指名彙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