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集合4篇 國小數學教案大全:打造寓教於樂的授課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9.49K

本網站彙集了優質、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涵蓋國小各年級各種數學知識點,同時也包含了許多實用的教學方法和工具,幫助教師更好地備課和教學。如果您正在為國小數學教學而苦惱,不妨來這裏尋找靈感和支持。

國小數學教案集合4篇 國小數學教案大全:打造寓教於樂的授課體驗

第1篇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鑑於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遊戲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儘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後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後轉,向後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裏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嗎?

2.聯繫生活,引導學生説一説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生彙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錶指針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遊戲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説説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着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彙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杆打開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後,橫杆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杆的打開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並想象橫杆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杆在旋轉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後,什麼沒變?什麼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説説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杆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着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杆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徵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後藉助三角尺畫圖。

國小數學教案集合4篇 國小數學教案大全:打造寓教於樂的授課體驗 第2張

第2篇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商中間與末尾的不同意義。

3、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讓學生理解0作為被除數時的意義及除數為0時的意思。從“以學生為主體”這個觀點出發,讓學生討論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不斷溝通乘除之間的關係。

將書中四幅圖逐一顯示,並配上解説,在故事中嵌入數學問題:

3、這時豬八戒説我來分,卻偷偷的把西瓜全吃光了,

4、沙僧急了,忙問:我們3人怎麼分呀?每人能吃到幾個西瓜?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7、討論:0÷0=由於這個內容不是國小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1)出示例6,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電數,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得:309÷3=

(3)嘗試用豎式計算,結果是多少?你是怎麼得到的?

(4)反饋,比較得出簡便寫法,指板演題,問為什麼十位上要寫0?

(5)獨立解決“萬青平均每月用電數”,及時糾正。

第3篇

1.在觀察、操作、分析、討論等活動中,瞭解三角形的各組成局部,感受並發現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2.在探索活動中提高觀察能力、推理能力,並發展空間觀念。

(1)回憶: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關於三角形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3.揭題:三角形還有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3)小結:相鄰兩根小棒的頭和頭相連了,就説是圍成了三角形。

(4)質疑: 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夠圍成三角形呢?

(6)交流:有時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時不能圍成三角形。

(1)質疑:為什麼有時能夠圍成三角形,有時卻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2)討論:紅、黃兩邊的長度要符合怎樣的條件,才幹和藍邊圍成三角形?

(2)小結:要圍成一個三角形,紅邊和黃邊的長度和就必需要大於藍邊。

(2)質疑:藍邊10釐米,紅邊3釐米、黃邊15釐米能圍成三角形嗎?

(3)操作並得第2個條件:要圍成三角形,紅和黃的長度和要比黃邊長。

(1)設疑:會不會有了這兩個條件還不夠?還要滿足其他的條件?

(3)小結:還要符合第3個條件,黃邊和藍邊的和要大於紅邊。

(1)問題:要圍成一個三角形,三條邊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

(2)小結:三角形中任意兩條邊的長度和都大於了第三邊。

(1)固化結論:要圍成三角形3邊要符合什麼條件?(2題)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斷。只要短邊之和大於長邊這個條件符合了,就能圍成三角形。

固定邊7釐米、3釐米,配一條活動邊。活動邊可以是幾釐米?

第4篇

先讓學生找15的因數和倍數,交流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15最大的因數是幾,15最小的倍數是幾。

可以讓學生先列出9的倍數(54以內):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數:1,2,3,6,9,18,27,54。然後,再回答問題。答案:這個數有四種可能:9、18、27、54,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學生把四種全部找出來。

主要要引導學生交流一下判斷的方法。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分層次進行,可以先填奇數和偶數,再填質數和合數。

本題是對本單元所學概念的理解鞏固與綜合運用。第1題結論是5,第2題結論是13和2,第3題的結論是36或92。在完成本題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知識自己編一些這樣的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先讓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並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從每盒瓶數是不是90的因數考慮,也可以用除法來解決,6、5、3都是90的因數,能正好裝完,8不是90的因數,不能正好裝完。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90還有哪些因數,同時還要注意聯繫生活實際,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本題為思考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研究“三個連續自然數組成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的規律。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3的倍數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結果,最後得出結論。

教師可以結合史料詳細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理解“猜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