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案5篇 "啟迪智慧,感悟天地——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8.03K

本文將介紹人教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案。五年級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階段,人教版教材在培養學生語文閲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對文化傳承的理解方面有着獨特的教學設計。通過本教案,教師能夠系統地引導學生進行閲讀、寫作、聽説等語言能力的訓練,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案5篇

第1篇

1.從父母對孩子各種不同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從父母對孩子各種不同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巴迪寫了一首詩,母親讚美詩“精彩極了”而父親卻説“糟糕透了”,面對父母不同的評價,我們的小巴迪由開始的高興到了後來的傷心,那到底,小巴迪是怎麼樣面對這兩種評價的呢?帶着這個問題,同學們默讀課文的最後三段。

1.從課文中我們瞭解到,我們的小巴迪最終還是承認了自己當時的那首詩的確相當的糟糕,從這個“承認”你讀出了什麼?

(已經認識到了父親的評價是對的,再加上有母親的一如既往鼓勵,所以“我”還一直在寫並把自己新的文章給父親看。)

(還是帶着批評,卻沒有全盤否定,在批評中帶着鼓勵)。從哪可以看出來(但還不是毫無希望)這在無形中給了作者勇氣。讓他有再寫下去的動力。

3.最終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後他體會到了什麼?帶着這個問題請同學們默讀第16、17自然段。

(1)長大後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這個時候他體會到當初是多麼的幸運!同學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疑問?為什麼他會覺得當初是多麼的幸運?他幸運的是什麼?幸運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有母親那作為創作靈感和創作源泉的愛,還有父親那保持平衡的警告的愛。就是父母各自不同的愛,讓巴迪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運。

(2)母親讚美的愛給了他前進的力量,而父親批評的愛給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間。讓巴迪在面對讚美和批評的時候保持了一顆清醒的頭腦,也使他成功了。

(3)正是這些讚美和批評使作者謹慎的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同時他也體會到,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要謹慎的對待生活中的讚美和批評 同時也體會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愛在鼓舞着我們。母親讚美的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而父親的愛則是鞭策着我們做得更好,不要驕傲。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愛)

4.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談談,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像小巴迪一樣的事情。

(在面對讚揚和批評的時候,我們要正確的對待,不能因為受到了讚揚而驕傲,毛爺爺曾説過“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不能因為讚美而停下自己的腳步;也不能因為受到了批評而失去信心,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就是要我們在失敗面前不要氣餒,要堅定信心,這樣才能成功,不能因為批評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我們要像巴迪一樣,謹慎的對待我們生活中的讚美和批評,在這種力量中前進。)

(1)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

(3)“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僅要懂得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父母的愛,也要懂得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的讚美和批評。

人教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案5篇

第2篇

2.初步認識借物抒情的方法。學習高粱堅韌不拔的品格,體會作者對高粱的深厚感情。

出示高粱的圖片,以題目為切入點:“你們見過高粱嗎?高粱是北方較常見較普通的農作物,高粱究竟是什麼樣的?”

引導學生看圖,瞭解高粱的特點——結合初讀課文,説一説。

①把圖中的“根”放大,可據此猜測課文描寫的重點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②接着從“情”字入手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在高粱的後面加個‘情’字?作者對於這種北方較普通的農作物又懷着怎樣的感情?”

(1)瞭解作者描寫了高粱的哪些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自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查字典,不懂的提出來,學生互相解答。

①想想課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點寫什麼?(在書上批註)

2.重點閲讀要求:默讀文章的重點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點、作用,並畫出相關的句子,説説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

先獨立閲讀,思考→畫批重點→在小組內交流體會→全班交流。

3.總結學生交流的結果:高粱根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長着很多氣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師可啟發學生根據高粱生存的環境,結合整體形象來理解:提問:為什麼在土地十分貧瘠的雁門關腳下,高粱還能長着“正直的稈子和碩大而血紅的穗頭?”

讀重點句,體會,然後有感情地讀,與作者的情感相溝通。

②“尤其使我驚異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見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稈的下端離地尺把高的關節處,向下長着許多氣根,有點像榕樹的根,用手摸摸是那麼堅韌,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彷彿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

學生體會出:這句形象寫出了高粱根的特點,它不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稈的下端還長着氣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氣根和“榕樹的根”比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説氣根“像鷹爪一樣”抓住土地,説明氣根的堅韌;説氣根“彷彿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説明氣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寫出了氣根的韌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③帶着這種體會,讀一讀,賽一賽,看誰能把高粱根的特點讀出語氣來。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樣的地位,為什麼?(抓“神聖”和高粱與“我”和故鄉人們的關係來看)

②高粱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對”對高粱有着怎樣的感情?帶着這種感情讀一讀:自己讀、指名讀。

五、總結。(鼓勵學生按照黑板上的板書,總結中心)

作者通過描寫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點,抒發了對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它堅韌不拔的品格的讚美。

第3篇

1.交流自身愛看的有關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影視作品或故事.交流時做到內容空虛、表達流利.

2.從本組課文中學習一些寫作方法,從“描寫一個場景”“寫一篇文章或影視作品的梗概”中選擇一個角度進行寫作.

◆在這段時間裏,俺們在課內外閲讀了不少有關毛澤東主席的故事,瞭解了這個偉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蹟,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懷.你還看過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電影、電視呢?

分組交流 在你們看過的這些影視作品中,哪一部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讓俺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沒看過影視作品的話,也可以講述自身聽過或讀過的相關故事.可參考以下提示進行交流.

b.講述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節,還可以談談自身的感想.

聽的同學要認真傾聽,給講述的同學評選出“內容空虛獎”“感受真實獎”“表達流利獎”等等.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此時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有許多令人感動的英雄事蹟.假如你是一個攝影記者,你會拍攝俺們周圍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回憶本單元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如《開國大典》中,把開國大典的過程和場景寫得很清楚.

◆可以運用《開國大典》中描寫局面的方法,選取一個場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

a.師生一起回憶印象深刻的場景,要緊密結合同學的學校生活或社會生活.

◆可以把你在課堂上介紹的一部影視作品或者一本書,以寫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紹給大家.

a.把你在口語交際課上講的或聽到的一部影視作品或一本書的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説一説,請同學提出意見.

第4篇

2.感情讀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並能用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複述故事。

3.聯繫上下文,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體會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師: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詩詞歌賦、武有兵法韜略。關於中國古代兵法,你有哪些瞭解?

師:咱們班同學知識真是豐富,剛才有同學提到“三十六計”,在三十六種計謀中,你知道哪幾種呢?

師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計——圍魏救趙。(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讀後質疑)可能提出的問題:

(是誰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

師: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軍事家孫臏的智慧。

詞語: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虛而入以逸待勞

師:同學們掃除了文字障礙,請同學們再讀這個故事,完成老師出示的問題:

課件出示: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孫臏投狀、齊軍大勝。

師:瞭解了轉魏救趙的經過,我相信同學一定會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戰國時期為什麼會有圍魏救趙這一故事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問題答案。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故事的起因?這還要從頭説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生簡要講述)

師:魏國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併趙國,到底魏國的軍隊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用美麗的波浪線畫出相應的語句,説自己的理解。

師:魏國的軍隊如此強大,在攻打趙國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齊國為什麼還要決定出兵幫助趙國呢?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師:出示魏、齊、趙在國間的位置關係圖,引出成語“脣之齒寒”

師小結:嚴峻形勢讓齊國必須出兵救趙,趙而魏軍如此強大,已將小小車間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齊國想去解救邯鄲並不是一件易事,怎麼辦呢?只能智取,於是就出現了“圍魏救趙”這一計。

2. 説説課文主要內容。(要求基本説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師:齊國要救趙國,把這一使合交給了田忌和孫臏,咱就來了解一下這兩位。

師:孫臏和龐涓的鬥爭又開始了。救趙國而不去趙國都城邯鄲,偏要去魏國都城大梁,這是孫臏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麼打算?後來又採取了什麼辦法呢?請兩個同學分角色朗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

師:(同學討論)如果齊國軍隊依田忌之計直奔邯鄲這次救援會是什麼結果?

(邯鄲已被包圍,危在旦夕,不等齊軍趕到就要失守,若那時齊軍再去,打了勝仗的魏軍必然士高氣漲,加上本身就非常強大,而齊軍遠道而來,軍隊疲憊,若與魏軍硬拼,勝負難料)

師:孫臏主張直取大梁,請同學們再讀第7自然段孫臏的話,看孫臏的計謀如何?

師:以此看孫臏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生:(胸有成竹、穩操勝券,可以看出孫臏是一個足智多謀且對自己的戰術充滿信心的人)

師小結: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孫臏是在充分考慮了魏軍的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乘虛而入、直取大梁”的計謀。他對田忌説的話既有形勢的分析,又有行動的策略,難怪田忌會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軍直奔魏國。

師:我們從田忌和孫臏的對話中已經瞭解了孫臏的計謀,那麼,他的計謀是如何實施的呢?他是直接將齊國的軍隊拉到魏國國都大梁了嗎?請同學們帶着老師的問題,自由讀課文第三部分:

孫臏是臬安排的?為什麼這樣安排?(安排兩個無名將領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護齊軍主力向大梁進發。另一方面“無名將領”的戰敗,可讓龐涓入鬆警惕。正因為龐涓放鬆警惕,孫臏的計謀才得以實施)

魏王見齊軍向自己的都城逼來,頓時驚慌失措,忙叫龐涓回來救駕,這時魏軍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孫臏出其不意的舉動令魏軍人心惶惶。孫臏的計策不僅從體力上打敗了對手,更從心裏上戰勝了對方,魏軍與最初攻打趙國時有了天壤之別,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謀的孫臏並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樣的?結果如何?我們繼續往下看。

2.精疲力竭的魏軍在進入孫臏的埋伏圈後是個怎樣的狀況呢?

師:同學們,孫臏最初“胸有成竹,穩操勝券”,最後大獲全勝;魏軍最初“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最後“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從中你體會到什麼?動筆寫一寫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疑問想問大家,按照孫臏的説法,當時的大梁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那麼他為什麼不讓齊軍直接攻打大梁,而要在桂陵設伏呢?

1.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為孫臏是個什麼樣的人?(善於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

3.讀了這個故事,老師想給大家提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利用成語複述故事。

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田、孫商議,直取大梁――佯攻襄陵、圍魏救趙――孫臏設伏,齊軍大勝

第5篇

1、 抓住課文重點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1、抓重點詞句、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理解“一望無邊、左鄰右舍、唸唸有詞”等詞語。

1、(出示荷花圖,音樂、引入)同學們,盛夏季節,當你看到一池色澤碧綠、青翠清涼的蓮葉時,你會想些什麼,又會説些什麼呢?

2、是呀,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這一池青青的蓮葉,勾起了我無限的思念與遐想,使我的眼前漸漸地浮現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臉,使我生出了許多感動。到底令作者感動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進課文《蓮葉青青》,到字裏行間去尋找答案。

3、齊讀課題。生:蓮葉青青(讀出色彩的碧綠給人以清涼的感覺 再讀 蓮葉青 青)

3、再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3、我喜歡蓮葉嗎?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呢?(喜歡,我生出了許多感動,心裏急急忙忙地尋找着合適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品讀體會,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品讀,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

體會“作者為什麼看到一池青青的蓮葉,就心生感動,想起了祖母?”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3、通過課文的學習,觀察自己熟悉的一個人的長相,抓住特點寫下來。

現在,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哪一部分回憶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動的事?(第5-7自然段)什麼事讓我如此感動?(祖母拿荷葉給小孩治病)

1、過渡:祖母拿幾片普通的荷葉給小孩兒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兒嗎?我為什麼會如此感動?(因為荷葉是祖母最心愛的東西)

師: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語句談體會)

當僱人挑來河泥時,祖母(還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糧食。)

當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種藕種下時,祖母(弄得兩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當小蓮葉快要冒尖時,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讓孩子們靠近。)

當小荷葉終於長出來時,祖母(一臉欣喜,就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

當荷葉長大了,有人誇獎時,祖母(就把人家讓進來,倒貼茶水請人觀賞。

相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小荷葉終於長出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葉子。孩子們都很不以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卻是一臉欣喜,就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

你認為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裏。學生評讀,體會“一臉欣喜”。

3、無論從荷花種植、還是生長的整個過程我們都深切地體會祖母確實非常喜歡荷葉。因為是十分喜愛,祖母下的功夫才會“令人吃驚”。可她為什麼要剪下心愛的荷葉呢?

1、(師:下面咱們再來仔細閲讀一下課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閲讀提示,請生讀。

(1)默讀課文5-7自然段,畫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做好批註。

(2)小組內交流自己畫的句子,説説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隨機交流。本環節以學生髮言為序,不以課文自然段為序,學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並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a、“祖母絲絲地吸着冷氣,好象要替那個小孩兒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

(2)、交流:你體會到了什麼?追問:主要是從哪些詞體會到的?你能把你的這種體會讀出來嗎?(個別讀)

(3)、看圖想象:這個孩子的瘡到底有多嚴重?滿頭的瘡又紅又腫,又癢又痛,有的已經滲出了膿血,發出一股濃濃的膿血味,頭髮粘在一起 夏天暑熱長瘡)是啊,小孩滿頭都是又紅又腫,又痛又癢的瘡,嚴重得讓人吃驚,可能祖母這麼大年紀了,也很少見過這麼嚴重的瘡。所以令祖母吃驚得“絲絲地吸着冷氣”,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裏,可見祖母是個多麼慈祥、多麼善良的老人。

(4)、師: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朗讀?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評議,挑戰剛才這位孩子。(讀的時候,前半句語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讀,着急。體會祖母的善良。)

b、“看了一會兒,她醒過神來,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的荷葉。”(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請生讀,談你體會到什麼?(從“醒過神來”體會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葉放到中藥裏煎,以荷葉的涼氣驅除孩子的暑氣。——很好,你能聯繫上下文來談。“趕快”可以看出祖母動作快。(從動作快中你又體會到什麼?)想快點剪,好讓小女孩早點用上(早點剪早點用早點好),“咔的一聲”可以體會到祖母剪得非常乾脆,沒有一點猶豫,“的”葉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愛孩子超過愛荷葉,一心為他人着想。師: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朗讀?(語速要快,語氣堅定,不遲疑)(談完抽生讀,讀得好:乾脆,毫不猶豫誰來向他挑戰)齊讀。(讀出祖母想盡快幫小孩治好病,儘快減輕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書:剪葉

(2)、推波助瀾式的朗讀,對比體會祖母對蓮葉的喜愛和對別人無私的幫助。

老師來引讀,孩子們反覆讀“您卻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的荷葉。”這一句,讀的時候孩子們請起立,還可加上動作。(出示句子、音樂)第一次由男生讀,第二次由女生讀,最後一次,全班孩子讀。

儘管種藕時,您弄得兩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為了小女孩的病,您卻

——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的荷葉。

儘管小蓮葉快要冒尖時,您百般呵護,可為了小女孩的病,您卻

——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的荷葉。

儘管您對蓮葉的'喜愛就像疼愛新生的孫子,可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卻

——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的荷葉。

(3)過渡:不僅如此,而且——(讀):每隔幾天,她就要給那個小孩兒剪一枝荷葉,荷花缸裏也就越來越蕭條。為了小孩的病,您捨棄了自己最愛的荷葉,一家人都覺得可惜了這一缸好荷葉,可您卻——誰來讀讀祖母説的話?

c、老太太卻唸唸有詞地説:“真是一物降一物,涼氣逼暑氣,荷葉派上了大用場,不開花也罷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點)注意,祖母説這番話時是怎樣説的?(“唸唸有詞”)怎樣説才叫“唸唸有詞”地説?(唸唸有詞:老年人語氣語調慢,低聲,自言自語)誰來“唸唸有詞”地説一説。 從祖母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2)、一物降一物,涼氣逼暑氣:一物指什麼?(荷葉)降是什麼意思?(降伏制服)第二個一物又指什麼?(瘡)(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你真聰明)

派上大用場:蓮葉可以觀賞,是我家的獨特風景。荷葉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給鄰居們泡茶喝。可是今年給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場。(你能聯繫前文來談,你真會讀書。)

罷了:能換一個詞(算了)帶進句中嗎?(不開花也就算了)(祖母愛蓮葉,盼開花,沒了蓮葉,自然開不了荷花。在祖母看來,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開荷花還重要。不開花就算了,不開花勝過了開花的價值。

(3)、你認為該怎樣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呢?(讀出祖母的語氣,“大用場”的肯定、“不開花也罷了”的淡然)請生讀。評議,再讀。

師:祖母十分愛蓮,卻毫不猶豫地拿來給小孩兒治病,從這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課前,孩子們提出的疑問:為什麼看到一池蓮葉,“我”就會心生感動,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師:祖母的這種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品質一直影響着作者,不時地勾起作者對祖母深深地懷念,所以作者一看到這田田的蓮葉,就觸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動,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發了我對祖母的懷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樂)指兩名同學讀這兩個自然段。

師:文章開頭有蓮葉想到祖母,結尾也是有蓮葉想到祖母,像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這樣寫能使文章渾然一體,主體更加鮮明,同學們在今後的作文中不妨借鑑一下。

2、探究課題:老師有個疑問,課文明明一直是在寫祖母,為什麼以《蓮葉青青》為題呢?青青的蓮葉給人們帶來的是清涼,祖母就是那為大家帶來清涼,帶來關愛的青青蓮葉。[板書:勾畫荷葉]

3、拓展延伸:孩子們,其實在我們身邊像祖母這樣的人還有許多許多,你能舉例説説嗎?孩子們,祖母的愛感動着作者,感動着你,也感動着我。讓我們每個人都像祖母那樣,把愛的火種,撒向人間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