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實用的教案能夠幫助我們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8篇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它們能夠幫助植物滿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解剖油菜花並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徵;

2、觀察一株油菜上花的變化過程並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徵。

【教學難點】

花到形成果實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課件。

分組:開花的油菜植株,鑷子、放大鏡、膠帶、剪刀,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單元概述: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單元。本單元共有7課,我們要一起來研究植物和動物是怎樣繁殖後代的。請一位同學朗讀單元導語:“春天……”

出示開花的油菜植株。這是什麼植物?同學們平時認真地觀察過花嗎?讓我們一起進入花的世界吧!板書課題:油菜花開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請同學們説説油菜長得怎麼樣?區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2)油菜和鳳仙花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樣的植物叫綠色開花植物﹙板書﹚,它們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

(3)請同學再説出幾種綠色開花植物。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觀察:

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組裏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讀音。

(2)解剖:

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範: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將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膠帶貼在觀察記錄表上。

觀察解剖後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填寫“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數數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後留下的部分是什麼?

(4)觀察一個花蕾;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

畫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變化順序圖。

三、小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四、佈置課外活動作業:

採集各種各樣的花,下節課帶來。

五、板書設計

油菜花開了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裏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並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並思考問題,這是利於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繫,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這本節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教學目標:

1、瞭解光的折射現象

2、願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準備:

玻璃磚、塑料水盆、硬幣、筷子,魚和透明魚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現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學生議論。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麼在玻璃磚後面“折斷”了?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光的折射現象

①硬幣升高

準備一隻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裏慢慢倒水。

提問:你看到什麼現象,為什麼?

根據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出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裏的,經過了哪些物質?

②魚兒變大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提問:為什麼出水的魚會變小變瘦了哪?

根據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裏的,經過哪些物質?

③大樹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麼進入你的眼裏,經過幾種物質?

④列舉實例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引導學生髮現光線折射的規律。

2、提出問題: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常現象。分析幾種現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麼樣的?它在傳播時經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

3、學習小組討論、彙報。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動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象。

四、拓展活動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象,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3

一、學情分析

四(1)和四(4)兩個班級共有學生102人,他們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 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與原教材相比縮減了一個單元,減少了“磁鐵”、“有生命的物體”兩個單元,增加了“我們的身體”單元。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生命科學(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物質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質科學(光、熱、電、磁)《聲音》;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化)《天氣》。調整後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容,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

四、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4

第2課點亮小燈泡

(教材p24~25)

授課時間:

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點亮小燈泡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只有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知道利用電來點亮一隻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的閉合迴路。

3.知道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種方法建立起來。

4.知道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電源、導線和小燈泡連接簡單電路。

2.能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3.能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科學態度目標

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緻觀察的樂趣。

2.敢於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點亮小燈泡過程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點亮小燈泡,讓學生初步建立電路的概念。

難點:推測電在連接裝置中是怎樣流動的。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小燈泡、1.5伏的乾電池、導線、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電池和小燈泡的實物圖、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手電筒大家都非常熟悉,你們知道手電筒中的小燈泡是怎樣亮起來的嗎?(預設:打開開關,小燈泡就會亮。)只需要打開開關嗎?

2.演示:出示一個手電筒,打開開關,並用手電筒照射牆壁。然後關閉手電筒,取出手電筒內的電池,再次打開開關並重復幾次,引導學生髮現手電筒的小燈泡不亮。

3.提問:取出電池後,即使打開開關,手電筒的小燈泡也不亮,説明必須還要有電池,小燈泡才會亮。這是為什麼呢?(預設:電池能給小燈泡提供能量。)

4.講解:安裝了電池的手電筒,打開開關後,會有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燈絲,小燈泡就亮了。

5.佈置任務:如果有導線和電池,你們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教學提示:出示電池和小燈泡的實物圖。)請大家用畫線的方法代替導線,把你們認為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畫出來。

6.揭題:大家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嘗試點亮小燈泡。(板書:點亮小燈泡)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熟悉的手電筒引入電路的相關知識,將生活中的現象轉化為可探究的問題,激發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興趣。畫圖活動能引導學生思考,為後續開展的實踐活動做鋪墊。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觀察小燈泡

1.過渡:大家對如何使小燈泡亮起來都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小燈泡內部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2.活動:引導學生把自己頭腦中的“小燈泡”畫出來,然後交流各自所畫的小燈泡。

3.提問:你們畫的小燈泡有哪些結構?(預設:有玻璃外殼、燈絲和支架。)

4.佈置任務:(教學提示:分發小燈泡。)請大家仔細觀察小燈泡的結構,看看和自己畫的有什麼不同。(教學提示:提示學生關注小燈泡的發光部位。)

5.講解:出示小燈泡結構示意圖,並簡要介紹各部分的作用。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小燈泡的結構,引起學生對小燈泡發光部位和各部分作用的關注,以此為基礎開展後續“點亮小燈泡”的活動,能有效避免學生進行過多的錯誤嘗試,提高課堂效率。

探索二:點亮小燈泡

1.過渡:前面我們用畫線代替導線的方式把我們認為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畫出來了,接下來,我們就用實物測試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

2.佈置任務:(教學提示:給各小組分發1根導線和1節乾電池。)我們已經瞭解了小燈泡的結構,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並説一説導線和乾電池的結構。(預設:導線大約10釐米長,兩端的外包皮已除去;乾電池的一端有突出的金屬帽,並標有“+”號,另一端扁平,並標有“-”號。)

3.講解:乾電池的金屬銅帽端是正極,用“+”號表示;另一端是負極,用“-”號表示。當導線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而沒有經過小燈泡時,就會造成短路。短路時,電池中的電會很快消耗完,並且電池還會在一瞬間發熱變燙,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實驗中要避免出現短路。

4.活動:指導學生嘗試多種方法用導線和電池讓小燈泡亮起來,並記錄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提醒學生禁止用導線將電池的兩極直接連接起來。

5.交流:指導學生展示實驗記錄,交流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

6.提問:有電流通過小燈泡,小燈泡才會發光。在大家所記錄的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中,電流是怎樣流動的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嘗試用手指比畫出電流的路徑。)

?設計意圖】在對材料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引導學生嘗試點亮小燈泡,能夠幫助學生建構電路的概念,引發學生對電在簡單電路中如何流動的思考,並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

研討彙報

拓展與小結

1.小結: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電路,即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經過導線、小燈泡回到電池的負極,形成一個完整、封閉的迴路。如果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未流過用電器直接流回到電源的負極,這樣的連接叫作短路;如果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封閉的迴路,這樣的連接叫作斷路。

2.佈置任務:請大家觀察學生活動手冊上拓展活動部分的電路連接圖,判斷哪些能夠點亮小燈泡,哪些不能點亮小燈泡。能點亮的用箭頭在連接圖上畫出電流的路徑,不能的請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對多種電路連接圖的判斷,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電路知識,強化學生應對電路和電流的理解。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等組成的電流路徑。

教學反思

用導線和電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並不難,但學生不一定了解電路的真正意義。為什麼這樣連接小燈泡就能亮,是引導學生認知的重點。因此,本課先引導學生觀察小燈泡的構造,並重點關注小燈泡的發光部位,幫助學生聚焦是電流通過燈絲使小燈泡發光的。然後引發學生思考如何點亮小燈泡,並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嘗試點亮小燈泡,從而形成“電路是電流通過的封閉迴路”這一初步的電路概念。

課後作業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優作業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20~21第二、三題。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5

1、出示鴿子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師引導:在鳥類中,鴿子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們看作是和平的象徵,又是藍天信使,能夠為人們送信。今天我們要來探究的是鴿子羽毛的特點。

2、出示課本第9頁上面鴿子的羽毛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鴿子的羽毛,並讀一讀有關鴿子的羽毛資料介紹。

正羽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正羽。

絨羽緊貼在鳥的身體上,細小而柔軟。

3、觀察鴿子的正羽。

(1)第1步,觀察鴿子的正羽,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

正羽比較大,中間有一根堅硬的、粗壯的羽軸,正羽摸上去比較光滑。

正羽外形優美,自有彎曲,呈流線體。

(2)第2步,將正羽的羽根剪斷,觀察一下里面是什麼樣的。

預設:

將正羽的羽根剪斷,會發現裏面是空的。

(3)第3步,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會被吸收嗎?

預設:

水不會被吸收。

(4)學生按照要求分步操作,觀察正羽,瞭解正羽的特點,並填寫好活動手冊上的記錄表。

全班交流,説一説自己實驗操作的過程及看到的現象。

(5)交流討論:鴿子正羽的這些特點,對於鴿子起什麼作用呢?

預設:

生1:鴿子的正羽寬大,適於飛行。

生2:鴿子的正羽分佈在身體表面,形成一層防風的外殼,並且能夠使身體呈流線型,而且鴿子最大的正羽分佈在翅膀和尾部,這樣有利於鴿子的飛行和掌握身體的平衡。

4、觀察鴿子的絨羽。

(1)用放大鏡觀察鴿子的絨羽,説一説鴿子的絨羽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預設:

鴿子的絨羽看上去比較細小。

鴿子的絨羽摸在手上比較柔軟,感覺很温暖。

(2)鴿子的絨羽對於鴿子又起着怎樣的作用呢?

預設:

鴿子的絨羽生在正羽的下面,鴿子在高空飛行時,起到保持體温,

減少熱量散失,抵禦寒冷的作用。

5、教師小結:通過觀察鴿子的羽毛,我們發現,鴿子的正羽比較寬大,適於飛行;鴿子的絨羽比較細軟,有利於保温。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2、過程與方法: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並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

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

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並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

製作風向標的材料;製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麼?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製作風向標,並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製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曆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麼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製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製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曆中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光的傳播與折射的基礎上通過模擬實驗等方法來認識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導學生從身邊的自然現象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然後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並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進而獲得科學結論。

學情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橋,時而橫架在雨後初晴的天空。孩子們熟悉它,喜愛它,當然也願意研究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瞭解太陽光是由七種不同的色光組合而成的,我們看到的物體的不同顏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在實踐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形成彩虹的實驗材料──水盤、平面鏡、紙屏、噴霧器、光碟、肥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

(1)(出示彩虹掛圖)你們認識它嗎?説一説彩虹是什麼樣的?

(2)彩虹一般在什麼時候出現?出現在天空的哪個方向?

(3)關於彩虹你還知道些什麼?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

2、講述: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彩虹的形成及關於光的有趣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構成的。

(1)提出問題: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係?

(2)猜想假設:指名猜想。

講述: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們來做個實驗。每一組水盤裏有5釐米深的清水,把水盤端到陽光下,把平面鏡正對陽光,斜放在水盤中,對面放置紙屏,調整平面鏡和紙屏傾斜度。你會觀察到什麼現象?

(3)制定方案:小組內進行。

(4)實施探究:學生分組實驗。

(5)展示交流實驗結果:

你看到什麼現象?

數一數,有幾種顏色的光?它們像什麼?你能按順序説出各種光的名稱嗎?

(6)出示七色光圖,講解七色光的名稱。

(7)小結:陽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鏡上,平面鏡對面的紙屏上就出現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陽光變成了七種顏色的光。

2、認識彩虹的形成。

(1)提出問題:陽光為什麼會分散成七種色光形成彩虹呢?

(2)猜想假設:小組內進行。

(3)講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個實驗。

每個組都有一個噴霧器,噴霧器的瓶子裏裝有水。我們到室外向陽處用噴霧器揹着太陽向天空噴 水,觀察到什麼現象?

(4)實施探究:學生分組實驗。

(5)彙報實驗結果。

①噴 水時,看到什麼現象?

②停止噴 水後,還能看到同樣的現象嗎?

(6)討論:

①以上實驗對你有什麼啟示?彩虹形成可能與什麼有關係?

②根據以上兩個實驗,推想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7)師生小結:陽光是由七種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後轉晴的天空仍然懸浮着很多小水珠,它們像水中的鏡子一樣,將白色的陽光分成七種顏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總是出現在太陽的哪一邊呢?

3、拓展創新: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現的實踐不太長,這是為什麼?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雨後,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陽光照射在小水珠上,這些小水珠把陽光分解成七種色光,形成彩虹。

四年級科學光與影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增強對植物和動物特徵進行探索的興趣,獲得對有生命的物體多樣性的認識。

2、經歷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動態觀察過程。

教學重、難點

經歷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動態觀察過程。

教學準備

貓、鴿、龜、青蛙、魚、蜻蜓等動物的圖片。學生準備各小組的觀察記錄。

教、學法觀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1、引入

(1)回顧已往觀察過的動物。

(2)請學生説説平時見過的動物。

2、分小組對`選定的一種動物進行班級交流,適時展示收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1)它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各個部分是什麼樣的?

(2)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3)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這種動物的食物是什麼?從哪裏獲得食物?怎樣吃事物?它也排泄廢物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