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一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教案可幫助教師反思教學過程和效果,發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一個成功的教案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長方體一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長方體一教案5篇

長方體一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四條邊,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提問學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教師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點?

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討論。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有什麼?

學生回答:(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6個面都相等和12條稜相等。)

學生自己填完課本14頁的表格。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每組對面面積相等;

正方體: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6個面面積都相等;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長方體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後老師説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台、長方台、墨水瓶盒等。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後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佔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佔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請學生從教具中挑出長方體後,説明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並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留出寫正方體的空)。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稜。(板書:稜)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稜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稜?校的位置、長短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並歸納後,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12條,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説一説長方體的特徵?(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説,然後請一兩位同學拿着學具給全班同學説。)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稜分幾組?並指出哪幾條稜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説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麼區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徵。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徵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徵。(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學生討論、歸納後,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稜: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頂:8個。

請看動畫圖像。

(2)教師:請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説一説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討論後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稜、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稜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説一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長方體一教案篇3

學習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教材26頁第11~13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 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怎樣求?

3. 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佔地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隻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隻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二、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麼?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裏。

分析:前後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解:塗黃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塗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塗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塗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後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小結:截完後,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於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四、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長方體一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後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徵。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及它們二者的關係。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

1.在合作中發現長方體的特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稜長)。

過程、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滲透子集思想,並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索、發現長、正方體的特徵及長、正方體的關係,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稜長)。

教學過程

長方體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圖形的名稱.

難點:辨認這些圖形.能夠區別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下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多少個正方形?多少個三角形?多少個圓?(投影片)

(二)學習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實物(裝墨水瓶的紙盒、火柴盒)

師:同學們看這個紙盒和火柴盒,誰知道它們是什麼

形狀?學生能回答可由學生回答,不能回答老師告訴學

生,並板書:長方體.

(2)看一看、摸一摸.

讓學生拿出一個長方體實物,看一看它的形狀,摸一摸每個面.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怎樣正確地數出?(長方體有上、下兩個面,前、後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一共有六個面)

師:長方體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相對的面一樣嗎?(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一樣)

教師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師:這也是一個長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相對的面一樣嗎?(這個長方體有六個面,有四個面是長方形,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一樣)

(3)舉例.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的形狀是長方體?

(4)小結.

師: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着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有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有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餘4個面是長方形.

板書:6個面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教師出示長方體實物,變換擺放方向,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長方體.如下圖:

2.初步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實物(魔方玩具、方積木塊)

師: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邊説邊在黑板上板書:正方體.

師: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麼形?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體數一數有幾個面,再拿一個正方形的紙放在正方體的每個面上比一比.師生共同得出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板書:6個面 正方形

3.認識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

師:現在我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畫成圖,你們認識嗎?

教師出示已畫好的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讓學生説出它們各自的名稱,並貼在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左面.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是什麼樣子的?正方體是什麼樣子的?

(2)選圖形(投影片)

(三)鞏固反饋

1.教科書 p.23做一做.

先讓學生説一説中間一行的每一個圖形的名稱,再讓學生把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和它所對應的幾何圖形用線連起來.然後集體訂正.

2.在長方體下面畫√.

3.在正方體下面畫√.

4.數一數.

長方體有( )個 正方體有( )個

長方形有( )個 正方形有( )個

5.動手擺.

教科書練習七第2,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能夠辨認就可以了.由於是初步認識,因此不要對學生提更高的要求.

首先通過實物對長方體有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長方體有幾個面?各是什麼形?繼而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然後教師通過變換長方體的擺放方向,從直觀上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最後教師再出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抽象的認識長方體.體現了對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

通過選圖形、數一數、擺一擺三個層次的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已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進行概括、遷移,在比較中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辨認長方形和長方體、正方形和正方體.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高度的發散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目的.

熱門標籤